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58.00 KB
- 文档页数:4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起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以及电阻的测量原理。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电阻箱的电阻。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如连接电路、调节仪器、读取数据等。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并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交流讨论: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阻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如如何避免误差、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电阻的测量实验中,学生需要正确连接电路,熟练操作电压表和电流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科学思维:通过电阻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使用电表(如万用表)等仪器进行电阻测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电阻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会使用电表(如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三、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准确测量电阻值。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测量误差及其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电阻概念介绍、电阻测量原理、实验演示等。
•实验器材(如电源、万用表、待测电阻、导线、开关等),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用于知识点巩固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电阻的概念、测量原理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演示法:教师演示电阻测量的实验过程,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并分析数据。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发现,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不同材质的导线(如铜丝、铁丝)连接灯泡的电路,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材质的导线连接的灯泡亮度可能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的测量。
2. 新课教学•电阻概念回顾:简要回顾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影响因素。
••电阻测量原理讲解:••介绍欧姆定律,说明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讲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即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介绍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实验做准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义、PPT、万用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万用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讲解测量原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上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结果,分析电阻的实际应用,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并对电阻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万用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尝试测量家用电器(如灯泡、电视遥控器等)的电阻,并分析电阻对其功能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的讲解我认为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的讲解是教学中的重点。
电阻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对于这个概念,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我将其比作水流中的阻力,阻力越大,水流越慢。
同时,我也详细讲解了电阻的单位——欧姆,让学生明白电阻的计量单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如何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电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理解电阻测量的前提。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阻的基本认识。
电阻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环节,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阻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单表进行电阻的测量;能区分电路图中各原件分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光学元件的作用,并能进行电路故障分析,了解钨的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设计分析电路图,养成实事求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是对电阻的测量一节的巩固,为了便于学生理性分析和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情境使其不断转换思维,达到巩固加强的目的。
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对单表使用时的作用的理解。
难点:对单表测量电阻的电路图进行正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新课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若把它接在12 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阻――?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2【讲授】探究新课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实验结果: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3、分析用单表测电路中电阻,通过展示的电路图判断应如何放置单表位置,并讨论交流共同分析电路图,及排除阻碍故障问题。
活动3【练习】达标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时连接的电路(1)请你在a、b导线中撤掉一根多余的导线,使电路符合实验要求,你选择撤掉的是______导线。
(2)撤掉多余的导线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其读数为______A。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测量原理、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测量实验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测量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测量原理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演示法:进行电阻测量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欧姆表、电阻器、导线、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介绍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欧姆表的表盘解读、测量电阻的步骤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案:物理九年级人教版 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7章第3节,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4. 电阻测量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3.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测量实验;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电阻测量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如灯泡、电阻箱等),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
3. 欧姆表使用方法讲解:介绍欧姆表的结构、功能、测量原理,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4. 电阻测量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主操作欧姆表测量电阻,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如电路中的电阻串联、并联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阻测量电路,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4. 电阻测量实验操作步骤;5.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更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电阻测量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电阻测量实验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