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doc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0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是指国家对出入境人员、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药品、化学品等进行检验检疫的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以及防止外来的疾病及有害生物进入国内。
工作内容1、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是指对从国境外进入或离开境内的人员从健康方面进行检查,确保他们不会传入有害病毒或疾病,并防止其将病菌传染给其他的人员。
这项工作在国家流行病学监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动植物及产品检验检疫动植物及产品检验检疫是指对从国境外进入或离开境内的动植物、产品进行检查,以避免非法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国家及对国内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的影响。
3、食品药品及化学品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化学品的检验检疫是指对从国境外进入或离开境内的食品、药品及化学品进行检查,以确保其不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
工作程序1、出入境检验检疫申报出境人员、动植物及产品、食品、药品、化学品需要逐一检验检疫,需要进行申报手续。
出入境人员需要出示健康证明以及相关疫苗接种证明;动植物及其产品需要进行检疫合格证以及相关证明;食品、药品、化学品需要出示相关产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等证明。
2、检验检疫根据申报手续,对出境人员、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药品、化学品进行逐一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以确保进出口物品的质量安全。
3、承兑合格证明经过检验检疫后,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出入境物品才能取得相应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4、处理不合格物品对于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检验检疫标准的出入境物品,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发还原产地、销毁、拒绝入境、扣留等措施。
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是保障国民生活安全、维护国家卫生安全、保障农业安全和节约资源的重要环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觉,严格遵守工作规程,以确保各种出入境物品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实施。
出入境检验检疫1. 概述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对进出境的人员、动植物及其产品和物品进行检验检疫,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并防止携带或传播有害生物体、疫情或疫源性物质的进出境。
检验检疫工作属于国家的重要行政职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职责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主要职责如下:2.1.人员检疫对进入或离开国境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监测,确保人员健康并预防疫情的传播。
这包括对人员的体温检测、病史调查、检查传染病等,确保不携带传染病进出境。
2.2.动植物检疫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
这包括检查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健康状况、防疫措施是否符合要求,防止疫病或害虫传入或传出国境。
2.3.物品检疫对进出境的物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传播疫情或危害国家安全。
这包括检查物品的合规性、安全性等,防止携带违禁品或危险品进出境。
3. 检验检疫流程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常遵循以下流程:3.1.申报与登记申请人需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填写申报表格,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资料,进行登记。
3.2.检查与检验在经过申报与登记后,出入境人员、动植物及物品需要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查。
这包括体格检查、证件核验、物品检查等。
3.3.检疫鉴定检验检疫部门会对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鉴定,判断是否符合国家的检验检疫要求。
鉴定结果可能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3.4.处置与审批根据鉴定结果,检验检疫部门会对不合格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处置,可能包括拒绝入境、退运、销毁等。
同时,对符合要求的动植物及产品进行审批,并发放相应的证明文件。
4. 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保护国家安全通过对进入国境的人员、动植物及其产品和物品进行检验检疫,可以防止携带危险物质或传播疫情的进出境,维护国家安全。
4.2.维护国内农业安全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可以预防有害生物或疫病传入或传出国境,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对出入境人员、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监督,以防止疫病传播和物种入侵。
它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球化时代国际规则和合作的体现。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病例调查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患病人员,阻止疫情扩散。
例如,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严格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措施,检疫法规的执行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人员检验,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动植物及其产品可能携带各种有害生物,比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一旦入侵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破坏。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任务就是防止这些有害生物通过进出口贸易传播。
为了保障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有效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出入境口岸的卫生设施建设,提高了检验检疫的能力。
口岸的设施包括隔离区、消毒设备等,可以对人员及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确保病毒和有害生物的杀灭。
其次,加强了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检验检疫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并处理各类检验检疫情况。
同时,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享检验检疫信息和技术,提高整体的监测和防控能力。
然而,出入境检验检疫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流动的人口和物品数量巨大,给出入境检验检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节假日和高峰期,口岸的流量会急剧增加,如何保证高效可靠的检验检疫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有些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长,旅客在入境前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及时发现。
而且,一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在公共场所的防控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介绍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介绍1.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全国质量、计量、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物检疫和认证认可和标准化等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
该局是2001年4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成立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仍分别设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受总局的垂直管理。
1.2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对象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对象包括进出境的商品(包括动植物产品)、运载商品、动植物和旅客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出入境人员等。
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简称《目录》),于2005年1月进行了重新调整,并根据外贸形势作定期调整。
《目录》包含了必须实施法定检验检疫的绝大部分商品和交通工具、运输设备。
对于某些不在目录之内,临时出现问题的商品,在一定时间内也必须接受法定检验检疫。
对外贸易合同要求实施检验检疫的商品,也在法定检验检疫之列。
1.3 出入境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制度中国自2000年1月1日起建立新的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制度,实行「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
对实施进出境检验检疫的货物,使用「入境货物通关单」和「出境货物通关单」,并在通关单上加盖检验检疫专用章。
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机构接受报检后,先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海关据以验放货物。
然后,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通知单」,不合格的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供企业或有关方面对外索赔。
对出境货物,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作为海关核放货物的依据;同时,国外要求签发有关检验检疫证书的,根据对外贸易关系人的申请,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相应的检验检疫证书。
不合格的签发「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
对列入《目录》范围内的进出口货物(包括转关运输货物),海关一律凭货物报关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通关单」验放。
福建教育学院跨学科四门主干课程作业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学信息)
题目:
1. 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若采用邻接表表示,则存放顶点表的数组的大小为( )。
A. n
B. n+1
C. n-1
D. n+边数
2. 在一个M×N的矩阵A,若采用行序为主序进行顺序存储,每个元素占用8个字节,则$A_ij$($1<=i<=M$,$1<=j<=N$)元素的相对字节地址(相对首元素地址而言)为( )。
A. ((i-1)*N+j)*8
B. ((i-1)*N+j-1)*8
C. (i*N+j-1)*8
D. ((i-1)*N+j+1)*8
3. 每一个结点存储一个数据元素,存储结点存放在连续的存储空间,用存储结点间的位置关系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该存储方式是( )存储方式。
A. 顺序
B. 链式
C. 索引
D. 散列
4. 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a_l$,$a_2$,…,$a_n$)中,删除任意一个结点时所需移动结点的平均次数为( )。
A. n
B. n/2
C. (n-1)/2
D. (n+1)/2
5. 顺序查找法与二分查找法对存储结构的要求是( )。
A. 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均只适用于顺序表
B. 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既适用于顺序表,也适用于链表
C. 顺序查找只适用于顺序表
D. 二分查找只适用于顺序表
6. 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堆排序,最坏情况下的执行时间为( )。
A. O($log_2$n)
B. O(n$log_2$n)
C. O(n)
D. O($n_2$)
7. 在一个顺序循环队列中,队头指针指向队头元素的( )位置。
A. 前一个
B. 后一个
C. 当前
D. 最后
8. 对具有n个元素的任意序列采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排序趟数为( )。
A. n-1
B. n
C. [1…n]
D. [1…n-1]
9. 一组记录的键值为(46,74,18,53,14,20,40,38,86,
65),利用堆排序的方法建立的初始小根堆为( )。
A. 14,18,38,46,65,40,20,53,86,74
B. 14,38,18,46,65,20,40,53,86,74
C. 14,18,20,38,40,46,53,65,74,86
D. 14,86,20,38,40,46,53,65,74,18
10. 对于有10个元素的有序表采用二分查找,需要比较3次方可找到其对应的键值,则该元素在有序表中的位置可能是( )。
A. 1、3、6、9
B. 1、4、6、9
C. 2、3、5、9
D. 1、3、6、8
11. 最小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之比叫做分辨率,它取决于D/A转换器的( )。
A. 位数
B. 量
C. 精度
D. 最大值
12. 设有以下程序段:
int x=2,y=2,z=0,a;
a=++x||++y&&z++;
printf("%d,%d,%d\n",x,y,z);
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2, 2, 0
B. 3, 3,1
C. 3, 2, 0
D. 3, 2, 1
13. 以下合法的赋值语句是()。
A. x=y=100
B. d--;
C. x+y;
D. c=int(a+b);
14. 1MB等于( )字节。
A. 100000
B. 1024000
C. 1000000
D. 1048576
15. 设a 和b 均为double 型变量,且a=5.5、b=2.5,则表达式(int)a+b/b的值是()。
A. 6.500000
B. 6
C. 5.500000
D. 6.000000
16. 若变量a、i 已正确定义,且i 已正确赋值,合法的语句是()。
A. a==1
B. ++i;
C. a=a++=5;
D. a=int(i);
17. 下列属于文件包含的命令是( )。
A. #define N 25
B. #endif
C. #include "stdio.h"
D. #else
18. 以下选项中不合法的用户标识符是( )。
A. abc.c
B. file
C. Main
D. PRINTF
19. 设有以下说明语句:
struct ex
{ int x;
float y;
char z;
}example;
则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struct是结构体类型的关键字
B. example是结构体类型名
C. x、y、z都是结构体成员名
D. struct ex是结构体类型
20. 有以下程序,其中k 的初值为八进制数#include <stdio.h>
main()
{int k=011;
printf("%d ",k++);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 12
B. 11
C. 10
D. 9
21、通过内容学习,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授“互联网”与“因特网”的区别?
22、“网络应用”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23、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按照教学中问题的范围、大小划分)。
24、“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
25、评价信息的多源化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
请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的学习评价。
26、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涉及哪些知识点?
27、从因特网下载文章内容放在Word文档中,发现文章各自然段间出现许多空行,除用直接删除这些空行外,说出利用Word 中查找替换功能快速删除这些空行的操作方法。
28、人工智能与程序设计的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9、描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30、试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并谈谈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
3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以“福建某地游”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活动小组成员需要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习目标要求涵盖以下知识点。
搜索技巧
关健词
全文搜索关健词的提炼
细化搜索条件
用好逻辑命令
(1)分析上述学习任务,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出三维学习目标,将
序号填入对应的空格。
①了解常用搜索引擎
②甄别搜索结果
③养成爱国、爱乡情怀
④掌握关键词提炼及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⑤体验全文搜索,学会查找方法
⑥了解网络信息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将本学习任务作为一堂教学课,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画出本课教学流程图(流程图中的“环节”应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媒体使用”、“注释”等元素),并对设计意图作简要说明。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某教师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流程如下:
(1) 展示几幅有趣的海报;
(2) 讲解海报制作的基本步骤;
(3) 指导学生完成《学校运动会海报》作品。
鼓励做得快的学生争当组长,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4) 请学生演示《学校运动会海报》的制作过程,强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5) 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完成符合主题要求的作品;
(6) 组织学生发布、欣赏、评选作品;
(7) 总结海报制作的流程和要点。
问题:
①在第3环节,该教师“鼓励做得快的学生争当组长,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②该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至少列举出三种作用)。
33、题8图是由某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堂实录整理概括出来的教学流程图,该图仅包括“导入新课”教学片段,请回答问题。
题8图
(1)请根据该流程图,从教法、学法、媒体使用等方面分析这一教学片段,找出两处值得优化的地方(环节缺失或设计欠妥),并说明理由。
①②
(2)试对上述教学片段提出改进建议。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客。
教材内容包括
“明确任务需求、建立表格、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形成报告”等五个部分。
某教师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教学:课前准备、导入、新课教学、课后实践、教学评价。
问题:
(1)拟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2)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节的课前准备环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请简单阐述理由。
(4)运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内容的教学片段。
35、在进行电子表格数据序列填充教学时,教师讲解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在练习时依然不能正确使用填充柄填充数据。
(1)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提出教师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