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公司法公司性质都有哪些公司性质是依据公司的组织形式和对外承担责任形式的不同对公司进行的分类,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我国的公司法当中,对我国境内设立的公司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分类。
公司的性质不一样的话,在我国工商局登记的时候需要提交的资料,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册资金,包括公司内部管理结构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普通公民想要了解一下公司法公司性质都有哪些的话,可以结合以下的文章了解一下。
一、公司法公司性质都有哪些?公司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一)有限责任公司,包括:1、有限责任公司,它可再细分为:自然人独资、法人独资、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国有独资、外商投资、外商独资。
它还可以下设分公司,其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它可再细分为:上市和非上市两种。
它也可下设分公司,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二)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它下设分支机构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
(三)合伙企业(合伙人可以是两个以上自然人,也可以是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
它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
如下设分支机构,性质为“合伙企业分支机构”。
(四)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和“全民”统称为全民所有制。
它分为企业法人和营业单位两种。
营业单位也可以由企业法人下设成立。
(五)集体所有制企业。
它也分为企业法人和营业单位两种。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主办单位一般是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工会、村委会等。
新中国最早公司法是什么时候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3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很多人都选择开办公司,发展自己的事业。
公司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商业载体,公司的负责人通常称为法人代表,拥有相对特殊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使权力必须依照公司法。
那么,▲新中国最早公司法是什么时候施行的?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新中国最早公司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3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新中国公司法的修改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2005年)(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政务院于1950年12月29日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凡32条,1951年又公布了《实施办法》,凡105条。
根据上述条例和实施办法,私营企业有独资,合伙和公司三种形式,公司仍包括1946年《公司法》规定的五种公司形态。
政务院1954年9月5日公布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该条例规范的公私合营企业虽然名称上不再称为公司,但其实质内容是有限公司的特征,因为它确认公私双方的股份,并确定合营企业股东的有限责任(第5、8条),并规定合营企业的法人机关为董事会和私股股东会会议(第20、21条)以及盈余分配办法(第17条)。
1956年第一季末实现全国全行业私合营后,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已告完成,从此私营公司不复存在,《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同时失效,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随之消失。
根据1956年2月10日国务院的《关于在公私合营业中推行定息办法的规定》及7月26日《关于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指示》,私有股份变为债权,私有股东不复存在。
新《公司法》对中国企业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新形势摘要: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下,通货膨胀加重,并因为国际形势的压力,被迫提高人民币汇率。
同时,从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世界原有的经济秩序,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适应市场及保持高的物品和劳务生产量、收益递增,需要一部健全、较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公司法来保障。
2006年经国家修改后颁布的新《公司法》广泛借鉴了发达国家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中国自身实际情况,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出了发展的新形势。
关键词:公司法;企业经济一、中国经济现状及公司法颁布背景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主要现状: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资;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眼光几乎都瞄准了国际市场。
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让工薪阶层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公司法》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5年10月27日。
我国公司法这次的修改变动很大,首次在公司法中规定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新《公司法》的理念为适应市场经济之需要,体现了鼓励投资、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精神,废除了股份公司设立的审批制,突出了公司章程的制度构建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新、旧《公司法》的比较首先,在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门槛”降低。
其次,其取消了对公司转投资的限制。
第三,其明确公司可以为股东提供担保。
第四,其赋予股东解散公司的请求权。
第五,完善股东了解公司有关事务的措施和办法。
第六,允许一“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股东享有请求公司回购其股权的权利。
第八,其限制关联股东及其董事的表决权。
第九,为国有独资公司深入改革提供制度支持。
第十,其专章明确资格和义务。
第十一,其确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三、新法中创新条款对经济的影响第一,旧的《公司法》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权力,保留了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对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限制过紧,在外商投资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外汇管理等作了不符合国际惯例的特殊规定[1]。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各省(区、市)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根据国务院《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67号)和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工商总局令第47号),现对1998年发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做如下调整:一、在第二条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增加“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的“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增加“290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相关的解释。
二、在第二条的“外商投资企业”下增加“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在《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的“300外商投资企业”下,增加“390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增加相关的解释。
附件: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附件: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
其他经济组织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条本规定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第三条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第四条集体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公司法常见纠纷之2:公司及企业各类经营合同纠纷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经营合同的法律较多,如〈〈民法通则》、〈〈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
常见的经营合同纠纷包括以下类型:1、出资纠纷出资纠纷,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因投资设立公司过程中形成的纠纷,既可能产生于公司设立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于公司设立之后。
2、联营合同纠纷联营,是指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追求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实行的联合经营的形式,包括法人型、合伙型和契约型联营三种形式。
联营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一种特殊经营方式。
除契约型联营外,法人型和合伙型联营实际上是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
3、合伙协议纠纷合伙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或法人,以营利为目的,共同投资设立合伙企业所签订的合同。
〈〈民法通则》对个人合伙作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2月2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4、企业承包合同纠纷企业承包经营是企业一种经营方式,承包经营的对象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企业承包经营因承包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国有企业承包经营,是指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或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是指国有企业就其承包向国家上交的利润数额和应完成的技术改造任务及其它经济技术指标,为明确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及应享有权利,由企业者代表企业与政府指定的部门所签订的协议。
发包方为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承包方为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
国务院于1988年2月27日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国有企业承包经营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按本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选择以下代码填写。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的类型及填报代码分为以下几种:(1)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填报代码为110。
(2)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填报代码为120。
(3)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填报代码为130。
(4)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
国有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国有。
填报代码为141。
集体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集体。
填报代码为142。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联营单位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填报代码为143。
其他联营企业:指上述三种联营企业之外的其他联营形式的企业,填报代码为149。
(5)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填报代码为151。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指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填报代码为159。
(6)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填报代码为160。
2017公司注册企业种类划分都有哪些公司注册企业有哪些种类?是如何划分的?下面是一些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1、法定分类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2、按照经济类型分类: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
1)、国有企业。
指企业的全部财产属于国家,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所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发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及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还包括上述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所举办的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这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出资举办的企业。
它包括城乡劳动者使用集体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3)、私营企业。
这是指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有法定数额以上的雇工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这类企业由公民个人出资兴办并由其所有和支配,而且其生产经营方式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雇工数额应在8人以上。
这类企业原以经营第三产业为主,现已涉足第一、第二产业,向科技型、生产型、外向型方向发展。
4)、股份制企业。
企业的财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而构成的企业。
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主要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某些国有、集体、私营等经济组织虽以股份制形式经营,但未按公司法有关既定改制规范的,未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的,仍按原所有制经济性质划归其经济类型。
5)、联营企业。
这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
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合伙企业法相对于公司法是特别法,说合伙企业法相对于公司法是特别法,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合伙企业,主要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公司法当然地适用于公司的成立、变更、解散等。
现具体从投资主体、资本制度、组织形式、股东责任等对两者方面进行比较。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主要的参与者,企业的范畴很广,公司就是其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企业形式。
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在这方面有企业法,也有公司法。
那么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听听小编是怎么说的。
▲一、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企业法,是指调整企业在设立、组织形式、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是依法成立,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企业法是以确认企业法律地位为主旨的法律体系,因此,广义企业法应当是规范各种类型企业的法律规范的总体。
包括按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划分的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也包括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及包括按照有无涉外因素划分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
目前中国现行企业法对上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所调整。
公司法是规定各类公司的设立、活动、解散及其他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市场的主体法。
其意义:鼓励投资创业;强化公司的意思自治;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和职工保护措施。
▲二、企业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包括哪些?1、国家对企业的规制及宏观调控关系。
2、企业的内部组织关系。
3、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涉及社会整体利益需由企业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一般经营活动通常不属于企业法调整的范畴而由其他的部门法,如:合同法、竞争法等予以调整。
企业是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国家须对企业的组织与行为进行必要的协调、引导、监督和服务,以法律对企业行为予以必要的规制及调控。
企业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多数也由企业的章程和内部规章来规定,国家不予干涉,企业法不予调整。
公司法企业类型有哪些?1.有限责任公司:可再细分为:自然人独资、法人独资、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国有独资、外商投资、外商独资、股份有限公司。
2.个人独资企业。
3.合伙企业。
4.全民所有制。
5.集体所有制企业。
公司法是规定各类公司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所有公司的活动都需要依据公司法来进行和运作。
公司法对于公司类型也有很明确的划分。
那么,公司法企业类型有哪些?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小编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公司法企业类型有哪些?公司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一)、有限责任公司,包括: 1、有限责任公司,它可再细分为:自然人独资、法人独资、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国有独资、外商投资、外商独资。
它还可以下设分公司,其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它可再细分为:上市和非上市两种。
它也可下设分公司,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二)、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它下设分支机构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
(三)、合伙企业(合伙人可以是两个以上自然人,也可以是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
它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
如下设分支机构,性质为“合伙企业分支机构”。
(四)、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和“全民”统称为全民所有制。
它分为企业法人和营业单位两种。
营业单位也可以由企业法人下设成立。
(五)、集体所有制企业。
它也分为企业法人和营业单位两种。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主办单位一般是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工会、村委会等。
营业单位可以由企业法人下设成立,也可由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工会、村委会等法人组织直接下设成立。
▲二、公司法对于企业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法律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具体需求,如设立的条件、设立的程序、内部组织机构等来组建企业。
关于企业的种类,我国《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有相关规定。
企业性质分类大全一、企业性质的分类关于公司、企业的种类,我国《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有相关规定。
企业法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
公司种类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又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和非国有独资公司。
从广义上讲,国有公司以出资情况来加以区分,可以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
二、各自的含义和区别1.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形式之一。
我国最早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它的特点是:第一,生产资料属于集体经济成员共同所有,共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成员根据他对集体经济的贡献来分配其经营成果。
第二,它的公有化程度低于全民所有制,范围较小。
第三,集体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别。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联合体。
经营管理上已经不限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经营、成果实行单一按劳分配的形式,而是实行了集体所有分散经营、各负盈亏等多种形式。
3.联营企业:联营具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
"企业之间或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称为联营企业。
4. 三资企业:通常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
它是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遵守我国有关法规规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外投资方与我国投资方共同经营或独立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公司法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关系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胡燕来所属栏目:企业法律顾问
公司法与国有企业法。
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起着国有企业法的作用。
但是,鉴于公司法原则的一致性,公司不宜再区分不同的所有……
(1)公司法与国有企业法。
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起着国有企业法的作用。
但是,鉴于公司法原则的一致性,公司不宜再区分不同的所有制形态,不宜以
出资人的国家性质掩盖其公司的本质和共同特征。
因此国有企业一旦改建为公司,不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就必须适用公司法,不再适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对于不改建的国有企业仍适用国有企业法律。
在新公司法中,不再保留专为国有投资主体设立公司设置的条款,这已明确表示公司法对于不同的投资主体在法律适用上的一致性和平等性。
(2)公司法与关于集体企业法的规定。
1990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1年6月21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这两个条例作为中国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基公司法规,分别适用于乡村集体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
在实践中,也有许多集体企业通过改革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那么如何划定公司法与这两个集体企业条例的适用范围呢,也是同国有企业一样,凡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均适用公司
法的有关规定。
没有改建为公司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仍分别适用这两个集体企业条例。
(3)公司法与外商投资法律。
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总称为外商投资企业法)等。
原公司法第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公司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这一规定表明只有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公司法。
而新公司法第2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公司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这一规定的变化表明,适用公司法的外商投资企业从有限责任公司扩大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这在处理和外商投资法律的关系中,确立了公司法为一般法,外商投资法律为特别法的原则。
因此,基于我国目前企业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且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制,本
公司法并未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全部纳人适用范围。
(文章来源:胡律师网上海地区邮箱:hulvshi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