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棒、恩" 等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丰富词汇量,提高书写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2. 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1. 理解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下坚持手术的行为和他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 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播放白求恩的事迹视频、讲述白求恩的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等教学工具。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故事导入,引发好奇。
教师讲述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和危险,以及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课教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期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作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卫生部长恳请他离开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
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分析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不甚了解,因为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当时环境的危急以及在这样危急情况下身为一个外国人的白求恩大夫仍然坚持做手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目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请同学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2.分组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意思设计意图:了解了手术台和阵地这两个概念,有不利于后面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而设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3.师归纳总结: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手术台就是阵地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读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斗”“大”。
(二)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求恩同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照样子,填一填。
第一组:学校对学生医院对________ ________对战士第二组:教师对讲台战士对________ 外科医生对________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却把医生的手术台和战士的阵地连在一起。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思考: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就成了阵地?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读,正音)血丝撤退迅速争分夺秒3.交流反馈,补充拓展资料。
(1)交流:谁把手术台变成阵地的?(出示词组:白求恩大夫,学习多音字“大”,理解“大夫”)(2)简单交流对白求恩大夫的了解,教师补充白求恩简介。
(出示资料: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白求恩大夫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1937年,中国爆发抗日战争,他率领加拿大美国联合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个月后到达延安,在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做了300余次手术,救治了大批伤员。
(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的原因)后来,白求恩因为抢救伤员而手术感染,牺牲在战场上,当时才49岁。
4.明确学习任务。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其他故事。
(2)了解本课学习重点任务,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三)扣词品句,了解背景1.了解故事背景。
(1)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和当时情况。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自学能力。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方法教授法、解析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白求恩,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大夫,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病员。
这一节课,我们再走进战场,走近白求恩,来细细品味他的崇高与伟大。
战斗已经打响了,请看大屏幕:剪辑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看完了影片,你有什么感受?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呢?二、新课学习1.学习第三自然段。
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学生默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
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
)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投影出示,指读。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
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
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
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
(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壶知道可爱的帮大伙儿整编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篇一启发思考: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
齐读。
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
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
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
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展开想象。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生:三天三夜共有七十二个小时。
师: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生:白求恩可能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喝点水,啃一点干粮,又接着做手术。
生:这三个小时里白求恩探望伤病员,看手术后他们的病情怎样。
生:白求恩在给手术刀、镊子、盘子等进行消毒,为新的手术做准备工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学习理解“硝烟滚滚、争分夺秒”等词语。
2.学习用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感受白求恩的崇高品质。
02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重要的人物,出示:“一个外国人,穿一身灰色的布军装,胳臂上挂着‘八路’的臂章,腰间扎着一条宽皮带,脚上穿着一双草鞋,一个地道的中国士兵的装束。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白求恩)出示人物。
2.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阵地的手术台上呢?(介绍白求恩)3.白求恩同志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在阵地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默读课文,了解人物1.预学检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词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默读思考:“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明白了就写写你的理解。
2.检测交流,出示词语:(1)介绍“齐会战斗”:抗战时期,八路军歼灭日军的一场战斗。
(2)出示理解“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3)说说“争分夺秒”相近的词语。
(分秒必争)3.默读课文,结合上面的词语,说说阵地上发生的事。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1.白求恩大夫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的,他又是怎样表现的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战斗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工作的语句。
(1)生交流,师点拨。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概括: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炮弹落在庙前空地上)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镇定、敏捷)(2)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小组汇报交流。
(4)从思维导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战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危险,白求恩大夫依然坚守在手术台前。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医生、尊敬护士、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尊敬医生、尊敬护士、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如课文背景、人物介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课件或展示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
3. 合作学习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品质和价值观。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4.2 教师讲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敬医生、尊敬护士、尊重生命?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如“斗"、“棒”等。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理解1. 理解白求恩大夫在极其危险环境下坚守手术台的行为。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二)情感体验1. 通过课文内容,体验白求恩大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一)生字词掌握1. 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情感度培养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向学生介绍这段历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主题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战争的背景下,医生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出课文的主题——《手术台就是阵地》。
3. 激发情感讲述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强调他在战场上坚守手术台的英勇行为,以及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
通过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白求恩大夫的敬仰。
4. 课文预览教师可以快速浏览课文,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如“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期待。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这些关键点。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强调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在旁指导,特别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斗志"、“棒槌”等,确保学生正确发音。
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2. 生字词讲解与应用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这些生字词造句。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上《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3个生字,并且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并结合课文,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3.习得语言点一一即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教学重难点】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语句。
2.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介绍战争背景L师介绍“齐会战役”有这样一场战役,发生在河北的齐会战斗,八路军120师主力转至河间东北地区修正,日军吉田大队向120师驻地进犯,企图扫荡齐会地区。
他们携带了两门山炮、80多辆装满弹药的大车,他们施放毒气,焚烧房屋,贺龙师长戴上蘸过水的口罩继续指挥战斗,历时三天三夜。
4.初步了解白求恩师: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名特殊的战士,你们认识吗?出示白求恩的照片(指读),介绍白求恩。
随机正音(大夫)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于白求恩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一读课文,初步感知战争激烈L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6.检查交流第一组词语:<1)谁来读一读?(指读,正音血丝)(2)战斗的斗是一个多音字。
谁来给它组词?当它跟比赛、对打有关时,读第四声,其它情况下则读第三声。
(3)理解“当头一棒"意思。
第二组词语:(1)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同学们,这组词语都是跟什么有关?(战争)从词语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随机交流。
(3)指导词语朗读。
三、二读课文,重点聚焦“环境”师:其实课文中很多句子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战斗的激烈。
请同学们们快速.默读课文,一边殿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反为。
1.句子读流利,读通顺2.聚焦环境的危险(1)关注炮弹位置的变化①从小庙前的空地上到小庙的周围,炮弹是离一一手术台越来越近。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自学能力。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
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方法
教授法、解析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白求恩,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大夫,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病员。
这一节课,我们再走进战场,走近白求恩,来细细品味他的崇高与伟大。
战斗已经打响了,请看大屏幕:剪辑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看完了影片,你有什么感受?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呢?二、新课学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学生默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
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
)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投影出示,指读。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
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
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
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
(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
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
2.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
(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
3.理解第四自然段。
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
(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
5.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深情讲述: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近两年时间里,常常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对同志无比地热情,抢救了无数受伤的战士,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不幸感染,在病重期间还坚持工作。
1939年11月他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留在中国这片热土上。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白衣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
三、结论总结
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近两年时间里,常常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对同志无比地热情,抢救了无数受伤的战士,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找到文中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读一读。
2.体会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五、作业布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白求恩一样无私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搜集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