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政治专项复习 斯密的政策主张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政治专题一第2课时斯密的政策主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在史密斯政策命题2班[学习目标]理解史密斯关于“看不见的手”和自由放任的作用的基本观点,理解史密斯的自由贸易和绝对成本理论,从历史上分析史密斯政策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局限性,增强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解,提高对中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1。
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
1.增加国民财富的两种方法(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主要方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筹集资金_ _ _ _ _ _ _ _ _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取消所有的经济活动,充分发挥经济活动的作用,允许每个人自由参与市场活动。
2.史密斯的分工理论(1)史密斯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功能越充分,越有利于_ _ _ _ _ _ _的发展和_ _ _ _ _ _ _的增长因此,他认为所有限制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的措施都应该废除,并允许自由。
(2)评价:他认识到_ _ _ _ _ _ _ _ _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的关系。
3.史密斯的“看不见的手”理论(1)史密斯认识到市场的积极作用:市场在经济活动中以及时和敏感的方式传递_ _ _ _ _ _ _ _ _引导_ _ _ _ _ _ _ _ _ _(2)何并没有意识到市场有_ _ _ _ _ _、_ _ _ _,而市场调节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3)“看不见的手”是_ _ _ _ _ _,其机制是_ _ _ _ _ _ _(4)史密斯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自由运作。
国家的职能限于三个方面: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斯密的政策主张1.下面关于重商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B.重商主义者为增加国家财富、实现资本积累主张“民穷国富”C.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进口、禁止或限制出口的政策D.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和主张对加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起过积极作用2.斯密认为通过上述途径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最有效方法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B.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C.政府干预经济D.开展对外贸易3.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启蒙思想和文艺复兴在欧洲的流行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4.斯密的分工和交换思想有()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③分工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④分工的发展受市场大小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斯密认为,市场规模制约着分工,因此他主张()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市场规模B.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C.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D.分工决定交换6.同学们在选修课的课堂上讨论“斯密的经济学说”,以下四项经济主张中,与斯密的经济理念最为接近的是()A.实行自由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坚持政府作用最小化B.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C.政府依据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D.确保经济资源分配公正公平,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7.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这两个目的是()①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③为克服市场弱点而强调国家宏观调控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8.斯密关于分工和交换思想的错误之处在于()①分工能促进市场的扩大②分工决定交换能力和市场规模③交换能力和市场规模决定分工④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新奥地利学派代表性人物冯.米塞斯指出.“没有经济计算的经济体制必定资配置失误,效率低下。
2024年江苏省思想政治高考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其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故A符合题意;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B.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C. 社会主义民主只适用于人民D. 社会主义民主是抽象的民主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全民的民主;B选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C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其主体不仅包括人民,还包括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的一切人;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是具体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
故选B。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的理解。
选项A,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但不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故A错误。
选项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但并不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具体表述,故B错误。
第二框斯密的政策主张【考查清单】考查知识点对应题号启发1、2、3、5、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6、7、8、9、10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4A级基础达标1.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如果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切截,一个人磨针,一个人装圆头……十个工人每天能够生产出4.8万枚扣针,平均每人每天生产4 800枚。
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套工序,那么,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也造不出20枚扣针,甚至连1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之所以能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 )。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②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③分工能减少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工序④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社会分工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工作的专业化,在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人专门从事其中的某一道工序,所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C2.针对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看得见的手”是指( )。
A.市场B.价格C.竞争D.政府的干预解析A是“看不见的手”,B、C与此密切相连;D为“看得见的手”。
答案 D3.亚当·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 ( )。
①保卫本国不受侵犯②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③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④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C4.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 (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B.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C.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D.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解析由课本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
答案 CB级能力提升5.“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的这段话 ( )。
A.强调的是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B.说明斯密重视分工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C.强调了分工对于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D.反映了他所处的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发展的要求解析这段话主要强调了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训练2 斯密的政策主张一、选择题1.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A.社会分工的发展B.市场交换发展的程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2.斯密认为,市场规模制约着分工,因此他主张()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市场规模B.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C.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D.分工决定交换3.斯密把国家职能分为()①保卫本国不受侵犯②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③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④建设和维护公共事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B.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C.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D.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5.“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的这段话()A.强调的是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B.说明斯密重视分工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C.强调了分工对于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D.反映了他所处的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发展的要求6.斯密关于分工和交换思想的错误之处在于()①分工能促进市场的扩大②分工决定交换能力和市场规模③交换能力和市场规模决定分工④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难能可贵②斯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③斯密认为分工决定交换,是正确的④斯密认为交换决定分工,是错误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18~19世纪,英国经历了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A.抢劫、掠夺等海盗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政治力量消长态势处于不平衡状态D.大英帝国国内要求实行关税互惠政策9.下列关于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评价正确的是()①主张一国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更大优势或更小劣势的商品②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③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④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斯密提出绝对成本学说,根据该学说,贸易参与国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中获得好处的条件是()A.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B.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C.各国的绝对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D.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和扩张11.美国和中国生产小麦和布匹所需的不同劳动日数,如下表所示:假如美国和中国协作分工,美国专门生产小麦,中国专门生产布匹,进行交换,在所得小麦数量不变(50吨)的情况下,两国各多得________匹布()A.20 B.40C.60 D.8012.下图漫画体现了斯密的哪些观点和主张()①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②绝对成本学说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13.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2课时斯密的政策主张【学习目标】理解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了解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历史地分析斯密的政策主张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局限性,增强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解,提高对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1.增加国民财富的两个途径(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______________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______。
(2)提高资本的__________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要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______,充分发挥______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斯密的分工理论(1)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的增长。
因此,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______和______的措施,自由放任。
(2)评价:他意识到了__________对分工的制约,但是颠倒了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
3.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1)斯密认识到市场的积极作用: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敏地传递__________引导____________。
(2)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3)“看不见的手”是______,发挥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
(4)斯密认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自由放任,国家的职能只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二、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1.__________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内容,__________对参与国都有利。
2.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______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______。
其次框斯密的政策主见对应同学用书页码P41.国民财宝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2.斯密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具有乐观作用。
但他未生疏到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整也会带来资源铺张、经济波动、安排不公等问题。
3.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打算的,因而是具体的、不断变化进展的。
4.确定成本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肯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从根本上说,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对应同学用书页码P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识记·探究层级]1.国民财宝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分工。
2.依据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进展和国民财宝的增长。
因此他主见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3.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宝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方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部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4.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动身,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2022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生姜价格一路飙升,普遍达到20元一公斤。
这一轮的生姜价格暴涨,主要缘于种植面积下滑、产量下降。
2010年生姜价格暴涨,引发种植潮,但从2011年到2021年初,生姜价格始终都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姜农弃种。
加上2021年山东曝出一些产区使用“神农丹”种姜后,山东生姜的销路大受影响,很多本打算2021年种姜的农夫也放弃了,生姜价格从2021年下半年开头一路攀升。
针对上述材料,说明进展市场经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整有何弊端?[提示]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整也会带来资源铺张、经济波动、安排不公等问题。
这也正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缺陷。
[理解·应用层级]1.如何评价斯密的分工理论(1)分工的重要性斯密认为经济学要争辩如何增加国民财宝。
政治ⅱ人教新资料专项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学案1.斯密的理论贡献【一】时代的呼唤1、斯密所处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利条件〕〔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殖民地的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上述条件。
3、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例题1.18世纪中后期,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的是〔〕①“圈地运动”取得了合法的地位②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剧③科技进步的加快④重商主义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例题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资本,在18世纪的英国,这一条件是如何实现的?〔〕A、资本的原始积累B.封建庄园主投资C、圈地运动D.对殖民地的掠夺【二】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1、重商主义者的观点〔1〕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2〕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3〕民穷国富一方面可以为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从国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银;另一方面可以因国内工资水平低而降低本国产品的成本,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5〕评价: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货币资本的强烈愿望,对加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妨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斯密的观点〔1〕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2〕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3〕富国裕民〔4〕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A、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B、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例题3.以下对重商主义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产生于15世纪,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②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④随着条件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例题4.在财富的形态问题上,斯密的主张与重商主义不同之处是〔〕A、前者认为财富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后者那么认为财富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B、前者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后者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C、前者主张“富国裕民”,后者认为民穷国富D、前者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后者主张根据干预经济【三】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1、斯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1〕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A、使用价值:特定的物品的效用B、交换价值: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课后练习(2)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
①分工②交换③自由放任④提高资本利用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斯密主张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观点的历史意义是()
①有利于取消政府干预,实现无政府化
②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个人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消除风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A.无法被人看见的手 B.社会规律 C.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D.上帝之手
4.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如果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切截,一个人磨针,一个人装圆头……十个工人每天生产出4.8万枚扣针,平均每人每天生产4800枚。
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套工序,那么,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也造不出20枚扣针,甚至连1枚也造不出来。
(1)斯密所举的这一事例说明分工()
A.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B.能减少劳动工序
C.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之所以能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②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③分工能减少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工序④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问题上,斯密认为()
A.分工决定交换 B.交换决定分工
C.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D.分工产生交换
6.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是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必要性的?7.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 )
A.分工 B.采用新技术 C.提高劳动强度 D.延长劳动时间
8.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好的办法是( )
A.政府干预经济 B.发挥市场的作用
C.资本投向由政治家来决策 D.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9.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存在的局限性是( )
①只看到了“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发挥,对实现个人利益的作用
②只看到了“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发挥,对增进社会利益的作用
③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等的弱点和缺陷
④未认识到市场调节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问题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每个人都力图为他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本意要选到的目的。
他迫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斯密的上述观点( )
①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能够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③主张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自由竞争实现富国裕民
④看到了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财富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斯密关于如何增加国民财富的主张。
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分工,提高资本利用率是重要途径,故①④正确。
2.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斯密自由放任主张的历史作用的分析。
斯密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取消政府本身,故①错误;发挥市场作用,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市场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尽量避免,故④错误。
①②正确分析了斯密主张的时代意义。
3.答案: C
解析:
4.答案:(1)D (2)C
解析:
5.答案: B
解析:
6.答案:(1)在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2)如果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解析:本题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为背景材料,重在考查对分析问题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用经济学常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题中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有:节约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节约劳动时间和劳动力;实现优势互补。
解答本题要审清设问的角度,设问考查“必要性”即“原因”,而原因要包括“客观依据”和“积极意义”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作答即可。
7.答案: A
解析:
8.答案: B
解析:
9.答案: B
10.答案: A
解析:①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每个人都力图为他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强调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并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能够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题中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强调主张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自由竞争实现富国裕民,故入选。
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斯密的观点没有涉及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财富增长,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