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1.57 KB
- 文档页数:3
装备制造业概念和分类装备制造业概念和分类一、装备制造业概念介绍装备制造业是指以生产制造军事装备、工业装备和农业装备为主的制造业领域。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涵盖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装备、电子通信装备、军工装备、机床设备、汽车装备等。
这些装备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装备制造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根据装备用途分类根据装备的用途和领域不同,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军事装备制造业、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业装备制造业等。
军事装备制造业:包括军用飞机、战舰、坦克、导弹等军事装备的制造业领域。
这些装备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工业装备制造业:涵盖了各种工业领域所使用的设备和机械,如机床、锅炉、电力设备等。
这些装备对于工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装备制造业:包括农业机械、农业工具等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装备制造业。
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根据装备技术水平分类根据装备的技术与创新水平不同,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
传统装备制造业:主要指传统工业装备制造业,如造船厂、冶金厂等。
这些行业所生产的装备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这个领域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如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
这些行业所生产的装备采用尖端的科技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含量高。
3. 根据装备生产方式分类根据装备的生产方式不同,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自主制造装备制造业和合作制造装备制造业。
自主制造装备制造业:指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装备的能力,独立开展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合作制造装备制造业:指企业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机构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引言: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机械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制造业。
在装备制造业中,存在着众多的行业分类。
本文将继续介绍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行业分类。
本文将对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生产型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特种装备制造业和集成装备制造业。
正文:1.生产型装备制造业1.1金属加工机床制造业机床工具制造业金属成型机床制造业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1.2特种加工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特种加工装备制造业切割、焊接设备制造业1.3工业制造业传统工业制造业服务制造业农业制造业2.高端装备制造业2.1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航空器制造业航空电子设备制造业2.2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速列车制造业地铁轨道交通制造业轨道交通控制设备制造业2.3化工装备制造业化工反应设备制造业分离和筛分设备制造业传热传质设备制造业3.通用装备制造业3.1机械基础件制造业通用机械基础件制造业专用机械基础件制造业3.2通用机械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矿山工程机械制造业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3.3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非电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仪器仪表制造业4.特种装备制造业4.1农业机械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林业机械制造业渔业机械制造业4.2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诊断设备制造业医疗治疗设备制造业医疗实验设备制造业4.3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染治理设备制造业资源回收设备制造业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制造业5.集成装备制造业5.1信息化装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2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工业自动化装备制造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业智能家居装备制造业5.3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制造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总结: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分类多种多样。
本文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主要的行业分类,包括生产型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特种装备制造业和集成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发展装备制造业一、我市装备制造业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确立装备制造业为工业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全市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共有128家,实现产值由2010年的393.7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3.98亿元,年均增长13.1%。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0.7%提高到2012年的44.9%。
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91.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9.6亿元,年均增长14.5%。
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提高,对荥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我市装备制造业主要有三大类,即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主导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矿山设备、阀门和汽车。
2012年四种主导产品的产值占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的83.4%。
我市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荥阳产业聚区和五龙产业集聚区,截止2012年底,两大集聚区共入驻企业超百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一)建筑机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市建筑机械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从小到大,主要集中在城关乡西北部等10个行政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销售市场,被称为“中国建筑机械之乡”。
与山东方圆、江苏扬州并称国内三大建筑机械生产基地。
2007年被河南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区。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建筑机械企业共有55家,产值近200亿元,分别占专用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总产值的78%、40%和18%。
郑州市昌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市鑫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郑州市长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荥阳市建筑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三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均超10亿元,利税总额达5.8亿元。
关于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徐州市国税局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徐州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之一,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由各种经济成分企业组成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80%。
近日,市国税局通过利用税收数据分析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调优调高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依据。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税收运行特点我市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4894户,占全市总户数的5.96%,2009年,实现税收万元(净入库收入,剔除免抵调因素影响),同比增长22.08%,占总收入的11.02%。
其中,实现增值税万元,同比增长33.12%,实现消费税4425万元,同比增长28.43%,实现所得税34002万元,同比下降12.63 %。
2010年上半年,实现税收13.99亿元,同比增长68.83 %,占总收入的11.48%。
其中,实现增值税.92万元,同比增长52.14%,实现消费税2130.27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所得税36531万元,同比增长158.13 %。
税收收入同比较快增长,收入比例基本稳定,装备制造业整体运营态势向好,增速加快,引领着徐州工业稳步向前发展。
1、从产业格局来看,我市装备制造业以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主,工程机械行业占据大半壁江山。
如下表所示,我市现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643户,占装备制造业总户数的33.57%,专用设备制造业1229户,占装备制造业总户数的25.11%。
2009年,我市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税收万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税收54861万元,合计实现税收万元,占装备制造业总收入的79.92%。
装备制造业是指以机械、仪器仪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等为主导的制造业。
它以自主创新、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强为特点,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初步分类,本文将继续从不同角度展开,以期深入剖析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引言概述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
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行业。
这种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政府提供科学的产业政策。
正文内容1. 机械制造业(1)金属加工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数控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
(2)机械设备:食品机械、纺织机械、印刷包装机械、化工机械、建筑工程机械等。
(3)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国民经济中较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包括农田水利设施机械、收获机械、农田施肥、植保机械等。
(4)电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特殊电机等。
(5)其他:气动元件、液压元件、轴承、传动装置等。
2. 仪器仪表制造业(1)通用仪器仪表:如压力仪表、温度仪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等。
(2)专用仪器仪表:如光学仪器、生物医学仪器、气象仪器等。
(3)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如PLC、工业控制器、传感器、自动化监测仪表等。
(4)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
(5)其他:如光学仪器、分析仪器、试验仪器等。
3. 电子信息制造业(1)电子器件及元件制造业:如集成电路、电子管件、光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2)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如计算机、手机、通信基站设备、网络设备等。
(3)印制电路板制造业:如单、双、多层印制电路板。
(4)电子产品制造业:如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5)其他:如数字化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等。
4. 航空航天制造业(1)航空器制造业: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
装备制造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分类装备制造业是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生产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行业。
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运输、电子、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对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制造对象和技术特点,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各种通用设备的行业。
通用设备是指能够满足多种不同行业和领域需求的设备,如泵、阀门、风机、压缩机等。
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支撑其他行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专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需求的设备的行业。
专用设备通常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如挖掘机、冶炼设备、印刷设备等。
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进行细分,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工艺要求。
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交通运输工具和相关设备的行业。
包括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等。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指生产各种电气设备和器材的行业。
包括发电设备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电器设备制造业等。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产品在电力、通信、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仪器仪表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是指生产仪器仪表设备的行业。
仪器仪表是用于测量、监控、控制和实验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
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品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6. 其他制造业除了以上几类,装备制造业还包括其他一些细分领域。
例如:军工装备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这些领域都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对装备制造业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别在技术、工艺、应用领域上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
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各种工业生产装备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应用领域,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行业分类。
1. 机械工程行业机械工程行业是最为基础和广泛的装备制造行业之一,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如工作机床、起重运输设备、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
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电子信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是指制造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各种设备和产品,如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值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飞行器航天行业飞行器航天行业主要包括航空器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两个部分。
航空器制造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的制造,航天器制造则涉及人造卫星、火箭、空间站等的制造。
作为高科技装备制造的典型代表,飞行器航天行业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装备制造。
其中,铁路装备制造包括铁路机车车辆、铁路信号设备等;公路装备制造包括汽车、摩托车等;水路装备制造包括船舶和港口设备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则包括地铁、轻轨等。
5.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是指制造和销售各种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医用设备的行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医疗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6. 其他行业,还有许多与装备制造密切相关的行业,如能源装备制造、冶金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制造、环保装备制造等。
以上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行业分类,各行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对策思考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行业相比,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同国际上领先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一、打造技术创新驱动力技术创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政府引导和优化产业生态,鼓励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共享和创新活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圈。
二、深化产业协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多种技术和产业的集成,要通过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大型高端装备制造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产业效益。
同时,要加强产业和地区的协调,促进产业集聚、产业分工和交流合作,提高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效率。
三、提高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企业的形象代表。
要提高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首先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定位,注重品牌培育和维护。
其次,要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四、加大政策和投资支持力度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入高端装备制造业。
同时要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企业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保障企业获取足够的资本和资金支持。
此外,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和队伍建设。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高全产业链的高端人才储备。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招聘、聘用、激励等政策,建设高端团队,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装备制造业概念和分类装备制造业是指以制造各类装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介绍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
装备制造业概念装备制造业是指以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装备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产业。
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范围广泛,包括农业装备、矿业装备、建筑装备、交通运输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军事装备等。
装备制造业是现代经济中的关键产业,对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技术特点、行业领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装备制造业分类方式:1. 用途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进行分类,如农业装备、矿业装备、建筑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医疗装备等。
不同用途的装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2. 技术特点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产品的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如机械装备、电子装备、自动化装备等。
不同技术特点的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制造流程。
3. 行业领域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产品所应用的行业领域进行分类,如农业装备制造业、矿业装备制造业、航空装备制造业等。
不同行业领域的装备制造业需求不同,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也有所差异。
4. 装备规模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进行分类,如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等。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存在差异。
以上分类方式只是涵盖了一部分常见的装备制造业分类,实际上装备制造业的分类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材料、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分。
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
了解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理解装备制造业有所帮助。
装备制造业概念和分类装备制造业是指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种装备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产业,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业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分类,下面将对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装备制造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艺和技术装备为核心,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生产装备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的一类产业。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二、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型、用途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具体如下:1. 产品类型分类(1)机械装备制造业:包括机床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制造等,主要生产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用于加工制造、运输、建设等领域。
(2)电子装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和设备,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通信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3)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包括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主要生产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设备,满足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需求。
(4)化工装备制造业:包括石油化工设备制造、化工仪器仪表制造等,主要生产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和仪器。
(5)军工装备制造业:包括武器装备制造、军事通信设备制造等,主要生产军事装备和设备,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
2. 用途分类(1)生产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各类用于生产加工的设备,如机床、压力容器等。
(2)公共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设备,如水电设备、桥梁设备等。
(3)民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用于民用市场的设备,如家电、电子产品等。
(4)特种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用于特定领域的设备,如医疗设备、航空器等。
3. 应用领域分类(1)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航空航天器及其部件、相关设备等。
(2)军工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军事武器装备、通信设备等。
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1)
2002-8-1 11:25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思考
中华商务网讯:
装备,可以按用途分类,例如发电用的装备、炼油用的装备、加工机器零件用的装备等;也可以按装备本身工作原理和特点分类,如汽轮机、压缩机、起重机、拖拉机、压力容器等等。
这些分类,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用途。
但是不难发现:任何一类装备中,都有高水平难度产品,也都有一般水平一般难度的产品;对于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来说,每类装备中,都有能力超过需求、生产大大过剩、引发价格竞争的产品,也都有水平达不到、年年需要进口的产品。
因此,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分析,有必要采用以知识含量和技术难度为主要区分、辅以国家直接调控必要性的分类思考方法。
建议可以按五种类型来区别考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和对策。
一.通用类装备(一般性装备)
这是最量大面广的机械装备,基本上是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产品。
无论是机泵阀、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运输机械……,绝大部分应该属于通用类装备。
通用类装备构成传统机构工业的主体,是建国五十年来形成我国独立机械制造工业体系的象征,是成千上万机械制造工业者的骄傲。
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体,是新世纪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重要基地。
通用类装备制造业当前的重要问题是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努力采用新技术,按TQCS的要求,搞好质量,搞好服务,灵活组织生产,满足个性化要求,实现高
效率低成本。
要大力搞好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增加技术含量,满足高端要求,运用网络技术,改造生产组织,实施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
通用类装备制造的重要发展方针应该是加快技术开发和创新,加大技术附加值和增值量,努力提高产品水平和档次,不断掌握市场有需求的高难度新产品;同时权衡利弊,有些产品先采用“拿来主义”,与国外公司合作,引进技术,联合开发,以期早日迈上新台阶。
通用类装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我国出口产品的重要支柱,是向发达国家中低档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机电产品市场出口的主力产品,应该以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发展。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通用类装备的发展,基本上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除了鼓励出口、鼓励掌握高新技术外,政府应该和可以不再化力气在通用类装备的发展上,特别是不应直接再去管它们的投资、改造、产权变更、企业人事等。
对于质
量,政府要管的是质量方针、质量标准、质量监督以及市场秩序,而日常的质量管理则是企业行为、企业职能。
通用类装备产品的制造企业,应该服从竞争选优、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不怕企业在竞争中变迁沉浮、有死有生。
通用类装备的制造企业,更不必要求处处国家所有,应该更多的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通用类装备中有一批相当重要又有相当难度的关键产品,譬如特大型水轮机、发电机、高压锅炉、燃气轮机、透平压缩机、大马力拖拉机、斗轮挖掘机,以至高级轿车等等,这些标志各行各业技术水平的产品,理所当然地一直是多年来研制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安排的重心。
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
但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的今天,国家计划扶持力度相对减小,对企业发展的动力开始主要来自市场竞争而不是政府推动的情况下,现在已经是时候下决心使这些通用装备中的关键产品也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为主来发展了。
政府应该做的则是要关注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做得出来所依靠的基础:基础理论、基础设计技术、基础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技术,政府要着力做到组织基础技术(前期技术、竞争前技术Pre-competitive technologies、商业化前共性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
,就象美国“下一代汽车计划”(PNGV)所做的那样。
对相关决策起制约影响的还有一个观念问题。
多年从事相关制造业工作的人,总觉得自己做的事关系到国计民生,总不放心从此把一些重大产品的发展命运交给市场去调节,通过竞争去产生胜者;也不甘心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退”到改走与他人合作共赢、利益分离之路;不接受某些核心技术一时还要靠引进的局面;不放心昔日精心培植的“排头兵”企业走上了与外商合资甚至由外商控股的结局,如此等等。
这一切观念上的滞后,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些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尽快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二.基础类装备
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历来是基础类装备,也就是当年被誉为“国民经济心脏”的以机床工业为代表的基础类装备。
这里当然包括机床、工具、模具、量具、仪器仪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
从广义来说,还有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和基础材料。
这些正是制造一切装备的起始出发点。
八十年代美国汽车做不过日本,问题出在忽视制造业基础,而一个重心指向制造技术基础的“2mm 计划”的实施,大大改观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格局。
当今发展基础类装备,必须结合时代新特点,充分运用新技术,同时紧紧围绕新技术,发展提供所需的装备。
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是纳米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前景,都要求完全崭新一代的基础类装备,在装备使用的可靠性、精密度、高速化、微型化等方面的要求都绝非昔日可比。
既要为传统的加工需要提供大型装备、精密机床,又要为制作微机器人、微芯片提供超精密加工和测试装备。
基础技术对于基础类装备进一步提高水平具有特别重要作用。
例如减磨表面处理、梯度热处理、无变形焊接、激光处理、……,都构成了相应装备的关键性能能否达到要求的基础。
基础类装备的发展,从理论上分析,也是可以依靠市场规律来推进的,只要市场有了需求,就会有动力来促使基础类装备的发展,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知名机床厂
、液压件厂、仪表厂,多数并不依靠政府力量来发展壮大。
问题是今天的中国,难以再走通这条纯粹依靠市场拉动的路,原因之一是这条路太长、这个过程太慢,中国的工业化等不及,等不及则用户只有去买,一直买下去;另一个原因则是今天的国际化全球化已经不容许这一过程在单个国家的逐渐演进,“买关键设备”、“买关键零部件”比自行攻克要快得多经济得多,没有人再会等待国内基础类装备长期自发的成长。
这就构成了基础类装备必须由政府支持以求加快跃进、必须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并用的根本原因。
扶植基础类装备发展,并不需要什么都扶植,要扶植的是那部分影响装备制造水平的关键性的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以及相应的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结合高新技术应用、技术含量高、开发掌握需要较多投入和周期较长的机械装备和零部件。
例如五轴以上数控加工中心、超精密加工机床、液压伺服系统、精密传动和测量系统元件、智能传感元件、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光电子元器件、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制作:中华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