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情感分析与情感体验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9
知识文库 第17期156智力·能力·情感———浅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一些感想和实践于沛泳在当前进一步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推出与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个性和全方位的教育观点相吻合。
在智力上新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循环反复中掌握语言现象;在情感上,它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带动学生去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以为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之所以有上述的成功之处,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实用性和交际性、反复性和循环性、知识性和文化性及条理性和逻辑性。
(一)实用性和交际性新教材以贴近生活的话题为中心,确立了以听说读写为主体的交际环境。
以听读为主,听读先于说和写,最后落实到笔头上。
它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交际手段提出如何使用语言,使用何种语言,使学生在交际中体会语法现象,在不同场合中该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习惯。
以外研社必修五第四模块为例,本模块围绕狂欢节在理解阅读、语法现象、日常交际的听说及写三方面铺展开来。
在第一和第二课时的阅读及语法复习中,引出关于狂欢节的由来、历史和发展等背景知识来进行阅读理解,这样就为后面要学习的内容打下了伏笔。
就这个模块的话题而言,学生们有一些了解但仅停留在表面,所以对更深层面的知识应是很感兴趣的。
在第三课时的听说写训练中就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先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如:美国、巴西、德国和英国也有狂欢节,不同国家的狂欢节的发源地、发源时间、每年的庆祝时间、人们的传统活动及庆祝方式,从而使学生领悟中西文化特点和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接下来就可以将前两个课时学到的内容一并融入到下面的环节,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点一点地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反复性和循环性新教材改革后高中英语不再像以往一样一学年学一册书,而是一学期学两册书,一学年如高一一年就要学四册书,如此的速度和强度,无论我们身为教师还是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呢?那么新教材本身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就我个人而言现在执教高三年级,已经顺序接触了九本新教材,总体来说“节奏快,密度高,覆盖广,再现多”是新教材较为突出的特点,因其信息量大而且杂,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就不可能过细过繁,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循环反复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英语教学心得体会在教授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英语的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反思,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感悟。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拓展学生思维广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的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深度。
我认真钻研每一个单元,深入挖掘其中的主题意义、文化价值和语言精髓。
例如,在“Scienceandtechnology”单元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科技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还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
二、创设真实情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情境。
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比如,在学习“Environmentalprotection”单元时,组织学生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模拟环保活动、开展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强化阅读与写作训练,提升综合素养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快速浏览、精读、推理判断等。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报道、学术文章、文学作品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写作教学中,从审题立意、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
通过范文赏析、写作练习和互评互改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和灵感,提升综合素养。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我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学习网站、英文书籍等。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英语论文之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能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家对课程改革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不仅将“人的发展”列为本次新课改的宗旨,而且特别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这一规定不难看出,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是我们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此,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地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内涵与特征⒈“情感”及“态度”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投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及厌恶等。
这一解释告诉我们,情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是由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态度?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其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认知的成分,还包括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其中,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而态度的行为成分则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⒉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内涵与特征《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专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语言学习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⑴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方面表现在,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传递,切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又有着重要的影响,某些情感态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公民素养。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习英语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容易使学生感到挫折和压力。
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英语需要学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学习英语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公民素养。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公民素养。
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公民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情感教育方法和手段。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拔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英语-【摘要】对于高中英语课程而言,这样陈旧和落后的教学传统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同时也降低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根本无法实现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在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积极融入情感教育的先进理念,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最终实现高中英语教学同时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9-01一、前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情感因素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将确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态度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当前为数不少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最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情感教育方面则显得重视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的教学成果均需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过于单一的衡量标准使得学校和学生均非常关注认知能力培养方面,而对于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相对忽视。
但是,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忽视情感教育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和探讨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的途径和策略问题。
二、准确定位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通俗来说,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强调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过程中感觉、情绪、态度、感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均要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在人的行为动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学生情感状态是否良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和效果。
如果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获得了健康积极的情感状态,则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并且学习英语也会成为自主行为当中的一种,最终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成果的双重提升;但是,如果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没有贯彻落实情感教育,则学生便很难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状态,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动机和兴趣会受到遏制,更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交流能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引言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在上英语课时发现,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深刻体会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句名言的深邃涵义。
英语教学是老师、学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英语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完成教师、作品、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在英语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交流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
快乐、真诚的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几点体会“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隐含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特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多年来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尝试:
一、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喜爱,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本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其次,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
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爱学
1. 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交流和讨论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
当今的英语教学在很大。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1. 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 情感态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学科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反应。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枯燥的单词记忆和语法学习,如果缺乏兴趣和动力,学生会感到厌烦并失去学习的动力。
然而,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情感态度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相比之下,消极的情感态度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并且缺乏学习动力。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3.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3.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学习进步,让学生感到受到关注和认可。
3.2 运用情感化教学方法情感化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用名言警句或者分享个人经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音频、视频等,来营造情感化的学习氛围。
3.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
情感教学的定义情感教学,即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语言学习态度。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口语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语言活动,如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情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或小组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或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情感教学的实施方法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如提供有趣的教学材料、安排情感化的教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概述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语法、掌握单词和句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认知。
与此同时,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的作用和方法。
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意愿和情感反应。
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其学习成绩。
以下是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天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但他们也很容易失去兴趣。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动力,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因此,教师应该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角度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中英语的学习中,理解和使用英语是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积极的教学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并在英语交流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英语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口语、写作、听说和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英语技能。
情感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方法在讲解和应用英语语法、句型和单词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培养。
以下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情感培养方法:1.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和思维工具,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情感培养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记录英语句型和单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和运用英语语言规则。
2. 利用故事和实例教授英语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或者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英语知识。
这种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学的信心和动力。
英语论文之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情感分析与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情感传递的过程。
这一点已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当人们在实施情感教学时,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师和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对教材中所含的情感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导致了情感资源的浪费。
众所周知,教材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其进行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分析和处理,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认识教学中的情感现象,发扬教学中的情感资源,以优化教学。
一.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意义在加强师生间情感传递的同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分析和体验,认真开发利用情感资源,对学生掌握英语,发展智力和激励情意有着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和运用英语水平的提高。
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
一方面,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使其从一开始对教材内容感觉到的有趣向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志趣转化,从而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性分析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能以已有的英语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积极思考加深对英语材料的理解程度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再一方面,只有通过感知和理解英语材料的情感因素,了解运用英语表达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在实际应用英语当中真正用它表情达意,从而提高英语的运用水平。
2.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积极肯定的情感不能靠灌输,而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
积极挖掘、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感受到思想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与此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所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学生就能触景生情,激发起轻松愉快的情感,从而形成热爱外语、追求学好外语的积极情感。
二.英语教材内容的情感分析英语教材是以课文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伴有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的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意志,并在编写教材体现其意志的过程中,流露出相应的情感。
这一切都将导致教材本身不可避免地蕴含大量情感因素,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各种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题材及其所蕴含情感因素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把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划分为二大类:1.显性情感因素所谓的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内容中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直观形象材料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
这是作者、文章中的人物错综交织的情感,是物、景、人、情熔为一体的产物。
从情感分类体系上看,这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几乎包含了人类情感所有的各种表现,特别是由于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导向,其所蕴含的更多是反映人类对真、善、美的高尚情感。
例如高三教材(上册)中的“Madame Curie”和“Captain Cook”表现的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理智感;“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和“The Merchant of Venice”表现的则是体现人的亲情和正义之情的道德感;而在“Angkor Wat”的有关段落中,则表现出了人类的爱美和审美之情等。
2.隐性情感因素有些教材内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然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情感。
我们把这种情感因素称之为隐性情感因素。
例如高三教材(上册)中的“The Discovery of Australia”,“Australia”等课文,它们都是反映历史事件、描述地理面貌、资源的题材,但在编写过程中,作者毕竟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立场,这便使他们在撰写有关内容时不免将有些情感渗入于事实陈述之中,虽不洋溢于字面,却已隐含于字里行间。
例如,在“The Discovery of Australia”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内容:Just over 200 years ago Kooris made up 100% of the population, but today they only make up a little over 1% of the population.Then the foreign settlers started to arrive, bringing with them new diseases which killed many Kooris and seizing the land on which the Kooris had livedfor thousands of years. Kooris do not believe in owning possessions or land and they could not understand how settlers took land as their own. Whenever the Kooris defended their rights, they were killed.在这段文字中,虽无任何情感性的词语,仅仅是客观记载史事,但透过这些文字和数字,我们仍可感受到编写者对外来者的侵入,肆意掠夺古利人的财产和土地,残暴屠杀古利人的满腔义愤以及对古利人悲惨命运的同情。
由于这类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是隐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以致常常未能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造成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资源的徒然浪费。
因此,认识和重视,并加以积极利用这一类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更具意义。
三.英语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体验,是指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材内容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材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更确切地说,它是在从认知维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又从情感维度进行优化处理。
1.展示显性情感因素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对蕴含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提炼,让教材内容中所含的显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展示,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1)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欲要在教学中利用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所感染和打动。
因此,教师首先要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即教师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认知性备课,注意备知识性、技能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还要进行情感性备课,注意备感染性、体验性、表情性方面的内容。
以高三教材(上册)中的“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为例。
在该文中有一段William Heartley对书商讲的话:“Well, in that case it’ll do just as well, and then I shall have twelve cents left to buy some other books. I’m glad they didn’t let me have one at any of the other places.”这段话表面上显得很平淡,且因为可以作为语言知识点讲解的词组“in that case”和动词“do”在此句中的用法在此之前学生早已学过,所以往往在备课过程中被教师忽略。
但如果我们深入其中,反复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就跃然纸上。
我们不禁被Heartley不但买到了想买的书,而且还有余钱买另外的书的欣喜之情所感染;我们不难体验到他对“they didn’t let me have one at any of the other places”的庆幸之情;而闪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则是Heartley那张由于兴奋而布满天真笑容的小脸。
(2)善用语言表达对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但在这里,则要强调语言的生动性、感染性,以便使教师的讲课不仅能传递认知,也能传递情感,以充分发挥语言在表达、传递情感信息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以我对该课中的另一段话“He is dead,” replied the boy softly. A moment later he added, “I’m going to be a sailor too.”的讲解为例:“Before this, we didn’t expect that littleHeartley was so unlucky as to become fatherless so young. He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the death of his dear father. That’s why he replied to the writer’s question softly. Now we can understand the word “softly” means more than “in a low voice”, it has also expressed little Heartley’s sadness over his father’s death. In fact little Heartley was so sad that it was a moment later that he could control himself and added, “I’m going to be a sailor too.”(3)善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体验。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
人们在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妥善运用表情能起到加强有声语言和加深表达情感的印象的作用。
研究发现(M.Hoffman,1986),不仅现实情境中的他人表情能诱发情感,再造情境中的他人表情也能诱发情感,甚至单纯的他人表情也同样能诱发情感。
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仅通过自己表情来感染学生成为可能。
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面部、体态表情)的高超艺术,从而使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得以充分表现,并把学生情感的感染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言语表情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情感为中介处理教材内容,做到情理交融。
讲到平静时如潺潺流水,讲到高潮时如大海波澜,讲到悲伤时如悲如泣,讲到高兴时激情荡怀。
这样,学生的情感在有声语言的伴随下得到有效的诱发和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非言语表情方面,则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所融含的不同情感,妥善运用体态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