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科研考核及科研奖励办法-海南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8
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及奖励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原则1.分类分层设计。
注重人才评价激励的国际国内竞争因素,考虑不同用人机制的实际情况,按照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制定业绩评价体系和奖励标准。
2.突出学术影响。
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第三方学术评价机构发布的学科体系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以学术影响力作为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评价内容与奖励(一)科研成果评价1.期刊分类与等级评价(1)英文期刊评价①评价依据。
采用Thomson-ISI发布的国际公认的JCR《期刊引证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含自然科学版SCI和社会科学版SSCI),按照学科分类体系,根据收录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大小排序情况进行分级评价。
②期刊分类。
以JCR为依据,将英文期刊目录分为A级、B级(含学科B级)和C级。
A级期刊。
A级为国际公认顶级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排名为所属学科前8%的期刊。
B级期刊。
B级为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排名为所属学科前70%、未进入A级的期刊。
学科B级期刊遴选原则:由学院组织遴选;反映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势学科方向;并充分考虑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情况。
C级期刊。
没有进入SSCI和SCI影响因子前70%的以及A&HCI 收录的学术期刊。
③少数未进入所属学科影响因子前8%的国际公认顶级期刊,同时该学科中影响因子前8%的期刊明显未达到A级期刊水平,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后进行相应置换和调整,期刊类别的数量比例保持不变。
④同时被不同学科收录的少数期刊,按照影响因子排名的就高原则进行认定。
(2)中文期刊评价①评价依据。
人文社会科学版为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2012-2013)版本。
自然科学版为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
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及奖励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教学成果认定与奖励 (2)第三章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 (3)第一节期刊分类与分级 (3)第二节课题分类与分级 (5)第三节科研获奖、专著分类与分级 (7)第四节科研成果奖励 (7)第四章社会服务成果认定与奖励 (9)第五章其他 (9)第六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学术繁荣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原则1.分类分级认定。
注重人才评价激励的国际国内竞争因素,考虑不同用人机制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制定认定标准体系和奖励标准。
2.突出成果质量。
教学成果认定以教学奖励与项目的级别以及影响程度作为主要依据。
科研成果认定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第三方学术评价机构发布的学科分类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学术影响力作为主要依据。
社会服务成果认定以社会影响力和综合效益作为主要依据。
3.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本办法给予奖励的所有成果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果不属计奖范围。
已经给予奖励的成果,如发现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校追回计发的相关奖励。
第三条认定范围及奖励对象1.教学成果包括各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教材、教改项目和其他教学成果。
2.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科研获奖、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等科研活动产生的成果。
3.社会服务成果是指科研活动服务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应用对策性研究类成果,包括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等。
4.奖励对象为我校所有教师(包括在职和离退休)。
成果要求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要求以我校教师为第一署名人(第一作者、主持人或项目负责人)。
年薪制教师的成果奖励应扣除聘期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部分。
5.我校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协同单位人员以协同创新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形成的成果按本办法相关条款给予奖励。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试行)(2012年9月制定)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和《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为鼓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勤奋学习,努力开拓、勇于创新,营造优良学术和科研氛围,特制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以下简称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一、评选概况 (一)评选奖项学业奖助金的设置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类别,具体等级及额度见下表:1. 博士研究生奖助金标准备注:(1)上述三类博士研究生奖学金金额学校不予发放,用于充抵博士研究生类别学业奖助金标准(单位:元/年)备注奖学金金额助学金金额特别奖学金资助总额硕博连读预备项目博士生10000元/年6000元/年3600元/年19600元/年进入该项目第1年 13300元/年12000元/年 12000元/年37300元/年进入该项目第2年—第4年硕博连读项目博士生13300元/年12000元/年 12000元/年37300元/年资助年限为3年 全脱产博士生 13300元/年12000元/年25300元/年资助年限为3年应缴学费;(2)硕博连读预备生进入硕博连读预备阶段第一学年,身份仍为硕士研究生,其第一学年奖助金包括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助金(16000元/年,其中10000元用于充抵学费)和特别奖学金(3600元/年)。
2. 硕士研究生奖助金标准备注:学生每年实缴学费=(年应缴学费-奖学金金额)。
学费按学校要求每学年须缴纳一次。
(二)参选资格1、 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参评对象为基本学制内的全日制科学学位、全日制专业类 别等级比 例 学业奖助金标准(单位:元/年)实缴学费备注奖学金金额 助学金金额资助总额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等30%10000元/年6000元/年16000元/年0元/年资助年限为3年二等40% 7000元/年6000元/年13000元/年3000元/年三等30% 4000元/年 6000元/年 10000元/年 6000元/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等30%15000元/年 6000元/年 21000元/年 0元/年资助年限为2年二等40% 10000元/年6000元/年16000元/年5000元/年三等30%5000元/年6000元/年 11000元/年 10000元/年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全脱产学习博士研究生。
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度院系科研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暂行办法为适应科研工作绩效目标考核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2006年度院系科研工作绩效目标考核分为三大方面,共六大指标。
一.科研数量考核的主要指标为人均B2论文数。
人均B2论文数,基本分70分,按各院系人均B2级论文约当数排序确定科研评分(人均B2级论文数=各院系全体教师完成B2级论文约当数量总和/各院系教师人数),以排序第一名为基准,其基本分为满分70分,其他名次的评分按其占第一名的百分比确定其分数。
B2级论文约当数量折算以学校制度规定A1、A2、B1级论文和国外学术刊物A、B、C级论文奖励金额相对于B2级论文奖励金额的倍数来确定;学校无奖励措施的B2级以下论文,2篇C级论文约当于1篇B2级论文,4篇D级论文约当于1篇B2级论文。
被SCI、SSCI、EI全文检索的学术论文1篇约当于2.5篇B2级论文;被《新华文摘》摘登转载的学术论文1篇约当于1.5篇B2级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摘登转载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全文复印转载的学术论文1篇约当于0.5篇B2级论文。
专著约当于5篇B2级论文;国家级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新编版约当于15篇B2级论文,国家级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修订版约当于10篇B2级论文, 国家级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再版版约当于5篇B2级论文;一般教材新编版约当于5篇B2级论文,一般教材修订版约当于3篇B2级论文, 一般教材再版版约当于2篇B2级论文。
二.科研质量(一)课题等级以学校新认定办法为准,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加10分,一般课题1项加6分,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加4分,省部级一般课题1项加2分;(二)获奖等级。
获奖等级是指科研成果获奖等级。
国家级一等奖一项加12分,二等奖一项加10分,三等奖一项加8分;省部级一等奖1项加6分,二等奖1项加4分,三等奖1项加2分。
合作成果获奖加分按以下办法执行:合作成员2人,第一署名占60%;合作成员3人,第一署名占50%,其余均分;合作成员3人以上,第一署名人占30%,其余成员均分。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本办法2004年10月制订,2014年7月第2次修订)第一条为贯彻我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的基本方针,引导和支持本科学生积极从事科研活动,鼓励本科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结合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和我校科研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资格和奖励范围1、申报资格: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奖励范围:(1) 成果署名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第一作者为我校本科生且正式出版(即具有国际统一书号ISBN)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译著、译文集等);(2) 成果署名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第一作者为我校本科生且在正式刊物(即具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译文、调研报告等。
第三条奖励标准(均为一次性奖励人民币)(一) 学术著作,专著、译著每项2000元,论文集(须为主编)每项100元。
(二) 学术论文、调研报告1、核心刊物(分A、B1、B2三类)A类刊物上发表的,每项8000元;B1类刊物上发表的,每项3000元;B2类刊物上发表的,每项300元;2、在报纸上发表的篇幅在800字及以上的,按等级奖励,其中全国性报纸每项300元,省部级报纸每项200元,地市级报纸每项100元。
低于800字的成果每项奖励额度依次减半。
3、多人共同完成的成果,按学校的有关分摊办法分摊。
4、其他形式的成果,由科研处视其篇幅、等级和质量决定奖励额度。
第四条申报办法1、由成果第一作者向所在学院申报并提交相关成果材料;2、提交材料内容:具有刊物封面、目录、版权页及成果全文的原件或复印件一份。
第五条申报程序1、申报者在规定时间内将成果相关材料提交所在学院;2、各学院指定专人将所报成果进行分类并填写《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成果登记表》,同成果一起统一报送学生工作部(处),由学生工作部(处)汇总各学院申报成果并核定奖金金额。
学工部和科研处均不接受学生个人申报;3、科研处审核后由学生工作部(处)统一发放奖金。
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及奖励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教学成果认定与奖励 (2)第三章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 (3)第一节期刊分类与分级 (3)第二节课题分类与分级 (5)第三节科研获奖、专著分类与分级 (7)第四节科研成果奖励 (7)第四章社会服务成果认定与奖励 (9)第五章其他 (9)第六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学术繁荣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原则1.分类分级认定。
注重人才评价激励的国际国内竞争因素,考虑不同用人机制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制定认定标准体系和奖励标准。
2.突出成果质量。
教学成果认定以教学奖励与项目的级别以及影响程度作为主要依据。
科研成果认定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第三方学术评价机构发布的学科分类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学术影响力作为主要依据。
社会服务成果认定以社会影响力和综合效益作为主要依据。
3.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本办法给予奖励的所有成果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果不属计奖范围。
已经给予奖励的成果,如发现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校追回计发的相关奖励。
第三条认定范围及奖励对象1.教学成果包括各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教材、教改项目和其他教学成果。
2.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科研获奖、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等科研活动产生的成果。
3.社会服务成果是指科研活动服务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应用对策性研究类成果,包括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等。
4.奖励对象为我校所有教师(包括在职和离退休)。
成果要求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要求以我校教师为第一署名人(第一作者、主持人或项目负责人)。
年薪制教师的成果奖励应扣除聘期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部分。
5.我校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协同单位人员以协同创新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形成的成果按本办法相关条款给予奖励。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管理规范(试行)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科研成果等级分类及认定 (1)第三章合作科研及优秀科研合作团队的认定 (6)第四章科研奖励与研究资助 (9)第五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学术社团的管理 (13)第六章科研项目管理 (15)第七章学术道德规范 (16)第八章科研成果发布与报送 (19)第九章非编制科研组织设立与管理 (20)第十章科研考核 (23)第十一章附则 (24)附录1:科研成果等级分类一览表 (25)附录2:西南财经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 (27)附录3:西南财经大学外文(英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 (30)附录4:其他省部级课题的范围 (38)附录5:科研奖励标准一览表 (39)附录6:科研考核评分细则及评分一览表 (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学术水平,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构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智库”,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出“顶天立地”的科研精品,鼓励科研合作与团队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结合2005年以来有关科研考核机制和科研管理制度实际运行经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包括学校对科研成果的等级分类及认定、合作科研和优秀科研合作团队的认定、科研奖励、学术活动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学术道德规范、科研成果发布与报送、非编科研组织管理以及科研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学院(研究中心)应根据校院二级管理的要求,结合本规范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
第二章科研成果等级分类及认定第四条本规范所涉及的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科研获奖和研究报告四大类。
第五条中文学术论文分为A1级、A2级、B1级、B2级和C级五个等级,外文(英文)学术论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第六条科研课题、科研获奖和研究报告均分为A1级、A2级、B1级和B2级四个等级(科研成果等级分类详见附录1、附录2、附录3)。
第七条学术论文及其等级的认定(一)学术论文的等级根据其发表在我校中、外文(英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上的期刊的等级来进行认定。
海南大学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为鼓励我校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奖励对象奖励对象为我校在册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二条评选条件参评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学习目的明确,刻苦钻研,成绩优良,学位课程单科成绩75分以上、各科平均成绩80分以上,考查课程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自然科学类博士生评选学年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SCI、EI源)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人文社科类博士生在SCI或CSSCI来源期刊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学术专著、教材;或获得省级以上(含)科研等奖励(排名前三)。
硕士生评选学年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下同)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1篇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学术专著、教材;或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等奖励(排名前五)。
所有参评成果应以海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成果计算时间为评选申请提交前一年内。
4.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
5.身心健康。
第三条评选比例在读全日制研究生总数的3%左右。
第四条评选时间及评选办法1、评选时间:优秀研究生的评选在每年5月—6月间进行。
2、评选程序(1)学生申报。
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学院初评。
各学院成立由研究生工作主管书记和主管院长、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教务秘书、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等组成的“优秀研究生”评定工作组,审核参评研究生资格,并评审确定出优秀研究生推荐人选。
确定出优秀研究生推荐人选后,在学院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公示无疑义后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3)学校审批。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学院初选名单进行复审,确定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最终人选,并报学校学生评优奖励资助领导小组审批。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科研奖励制度_科研奖励制度办法科研奖励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档次和水平,鼓励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全力推进“211工程”大学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科研工作奖励包括论文奖,著作奖,成果奖,专利、新品种、专有产品、标准奖,美术、音乐、舞蹈、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类作品奖,重点基地立项与评优奖,杰出人才与优秀科技团队项目立项奖共七项。
第二章论文奖第三条学校鼓励科研人员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设立科技论文奖。
教改论文不在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四条科技论文奖励范围包括:在T类期刊、A类期刊、B 类期刊、C类期刊、D类期刊、E类期刊发表的论文。
T类期刊:《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SCI 收录IF20的期刊。
A类期刊:主要依据ISI web of 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前20%(含20%)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按学科门类指定1种期刊(以C科研奖励制度CI为主要依据),加上《中国社会科学》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组成。
B类期刊:主要依据ISI web of 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前20%-50%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按C科研奖励制度CI收录且在其不同学科分类中排前20%期刊(以各类期刊上年国内影响因子分别排序,某类期刊中不足10种的,取除A类指定一种期刊外该类期刊中最高影响因子者),以及ISI web of science中科研奖励制度CI、AHCI 收录的期刊组成。
海南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取得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推动我院教学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海南大学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的论文应当是以我院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且署名单位为海南大学法学院。
第二条我院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可按下列标准获得一次性奖励:1、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每篇奖励50000元;2、发表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的,每篇奖励10000元;3、发表在CSSCI期刊目录收录的排名前20%的法学类期刊,每篇奖励5000元;4、在《SSCI》期刊全文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5000 元;5、同一论文符合多项奖励条件的,按奖金最高项奖励,不重复奖励。
第三条我院教师担任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的,每部奖励10000元;副主编奖励5000元。
第四条我院教师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的(含教学成果奖),按照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一等奖100000元;二等奖50000元,三等奖10000元;获得部级奖励的,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3000元。
获得省级奖励的,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第五条已经获得纵向科研基金资助的成果(含海南大学资助项目),原则上不再奖励。
但是所获资助低于依本办法可获奖励金额的,按差额予以奖励。
第六条科研奖励由本人向学院申报,申请人必须提交成果原件和有关附件。
科研秘书负责审核。
第七条申请人应该遵守科研道德,实事求是。
发现弄虚作假或侵犯他人权利者,学院将取消其获奖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正式在编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学生参照执行。
第九条申请人如对学院关于不给予其奖励或者其获奖等级等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一个月内向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以书面形式申请复议。
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
第十条本办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半数或半数以上成员同意,方可生效。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为调动我院科教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水平,推动我院教学、科研持续稳定发展;也为规范和加强我院科研教研成果奖励的管理工作,确保我院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有序化。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奖励办法只适用于我院在编在职教职工,主要针对以我院为第1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每项奖励只针对第1完成人,其他成员的奖励分配由第1完成人负责。
属于我院教职工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的学术成果,属于第二作者,奖励30%。
非我院在编在职教职工,但署名我院为第1完成单位的,奖励折半,但最终认定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二条本奖励办法的奖励范围包括:学术论文类;教研论文类;学术专著类;教材出版类;科研课题类;科研获奖类;研究报告类。
第一章科研成果等级分类及认定第三条学术论文等级分类。
中文学术论文分为A级、B级、C级、D级和E级五个等级,外文(英文)学术论文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
中(外)文学术论文等级的认定见《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外文(英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其中其他类外文学术论文等级的最终认定由院学术委员会负责。
第四条教学研究论文(以下简称教研论文)等级分类。
教研论文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
其A级教研论文指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教研论文,B级教研论文指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的教研论文;C级教研论文指未发表在本款所列学术期刊上,但发表在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目录期刊上的论文(均不含扩展版);D级教学研究论文指发表在其他公开出版发行、有CN、ISSN刊号的中文学术期刊上的教研论文。
教研论文指专注于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否属于教研论文最终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五条学术专著等级分类。
学术专著分为A级、B级、C级、D级。
A级学术专著是指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出版的学术专著;B 级学术专著是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C级学术专著是指在其他国家级出版社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D级学术专著是指在在省级出版社(指各省、省级直辖市、省级自治区人民出版社、或以各省、省级直辖市、省级自治区命名的出版社)和其它国内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应有完整的学术体系,论文及其他文稿结集出版不被认定为学术专著。
对于公开出版物是否属于学术专著最终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其他国家级出版社的认定由院学术委员会负责。
第六条出版教材等级分类。
教材分为A级、B级、C级、D级。
A级教材是指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出版的教材;B级教材是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C级教材是指在其他国家级出版社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D级教材是指在在省级出版社(指各省、省级直辖市、省级自治区人民出版社、或以各省、省级直辖市、省级自治区命名的出版社)和其它国内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教材是指用能用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用的教科书,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用参考用书、培训类教材不被认定为教材。
对于公开出版物是否属于教材最终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其他国家级出版社的认定由院学术委员会负责。
第七条科研课题等级分类(一)科研课题包括纵向科研课题和横向科研课题。
纵向科研课题是指经过相关政府部门或机构统一招标立项的课题项目;横向科研课题是指企事业单位、国家各部委和省市等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国内外基金组织等委托的课题项目。
(二)纵向科研课题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F级、J级。
A级纵向科研课题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B级纵向课题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招标的重点项目;C级纵向课题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其他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其他项目以及教育部招标的一般项目、项目经费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国际性招标项目;D级纵向课题是指教育部除招标项目之外的其它重点项目,项目经费50(含50万元)-100万元的国际性招标项目;E级纵向课题是指教育部除招标项目之外的其它一般项目、其他省部级课题的重点项目、项目经费20(含20万元)-50万元的国际性招标项目;F级纵向课题是指其他省部级课题的一般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的范围详见附录1)、项目经费10(含10万元)-20万元的国际性招标项目;J级纵向课题主要是指通过公开申请和评审立项的省教育厅课题项目和经费在10万元以下的国际性招标项目。
对于教育部项目课题的等级归属、其他省部级课题和国际招标课题是否属于纵向课题最终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三)横向科研课题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F级。
横向科研课题原则上可根据实际到账经费的规模划分为6个等级,A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200万元(含)以上的横向课题;B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100(含)~200万元(不含)的横向课题;C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50(含)~100万元(不含)的横向课题;D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20(含)~50万元(不含)的横向课题;E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10(含)~20万元(不含)的横向课题;F级横向课题是指经费总额10万元(不含)以下的横向课题。
第八条科研与教学获奖等级分类(一)科研与教学获奖包括科研获奖和教学成果获奖。
其中科研获奖是指科研成果获得的各级政府部门评定并授予的政府奖,分为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科类两大类别;教学成果获奖是指教育部、省教育厅评定的教学成果奖。
(二)科研与教学成果获奖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F级。
A级奖项是指国家级科学技术类一、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一等奖、教育部评定的教学成果一等奖;B级奖项是指国家级科学技术类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和教育部评定的教学成果二等奖;C级奖项是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和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一等奖、教育部评定的教学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评定的教学成果一等奖;D级奖项是指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二等奖、省教育厅评定的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评定的科研成果一等奖;E级奖项是指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三等奖、省教育厅评定的科研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评定的教学成果三等奖。
F级奖项是指省教育厅评定的科研成果三等奖。
第九条研究报告类成果及其等级的认定(一)研究报告类成果是指实践性应用对策研究类成果,包括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等形式,并简称为研究报告。
(二)研究报告分为A级、B级、C级。
A级研究报告是指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研究报告;B级研究报告是指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C级研究报告是指获得省部级其他领导、海口市/三亚市主要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
对于获得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要求提供:(1)研究报告原件;(2)领导批示的原件或复印件。
领导的批示必须是领导人对该研究报告所持的具有正面肯定意义的直接意见表达。
最终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二章科研奖励与研究资助第十条学院科研奖励的标准(详见附录2)(一)外文A级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外文B级论文每篇奖励5万元;外文C级论文每篇奖励1.5万元;外文D级论文中水平较高的奖励0.30万元,其他的每篇奖励0.10万元。
(二)中文A级论文每篇奖励5万元;中文B级论文每篇奖励1.5万元;中文C级论文每篇奖励0.30万元;中文D级论文每篇奖励0.10万元;中文E级论文每篇奖励0.03万元。
(三)A级教研论文每篇奖励2万元;B级教研论文每篇奖励0.5万元;C级教研论文每篇奖励0.15万元;D级教研论文每篇奖励0.05万元。
(四)A级学术专著奖励2万元;B级学术专著奖励1.5万元;C级学术专著奖励1万元;、D级学术专著奖励0.5万元。
(五)A级教材奖励1.5万元;B级教材奖励1.0万元;C级教材奖励0.50万元;D 级A级学术专著奖励0.30万元。
(六)A级纵向科研课题奖励40万元;B级纵向科研课奖励20万元;C级纵向科研课题奖励10万元;D级纵向科研课题奖励3万元;E级纵向科研课题奖励1万元;F级纵向科研课题奖励0.30万元;J级纵向课题奖励0.10万元。
(七)对于横向科研课题,学院根据校科研处提供的到账经费证明,给予3%的奖励。
(八)A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将每项奖励6万元;B级纵向科研课奖励3万元;C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将每项奖励1万元;D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将每项奖励0.30万元;E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将每项奖励0.10万元;F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将每项奖励0.03万元。
(九)A级研究报告奖励5万元;B级研究报告奖励1万元;C级研究报告奖励0.30万元。
第十一章附则第十一条成果在每年的三月登记并予以公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认为某项成果的等级认定存在疑问,则需要提交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第十一条本办法经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院党政联席会批准后执行,于二〇一〇年一月一日起生效试行,此前的科研成果按原先两个学院的制度执行。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订权属院学术委员会。
如其他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附录1:其他省部级课题的范围1、教育部其他课题。
指教育部除招标项目之外的其它重点和一般项目。
2、中央其它部委课题。
指经过中央各部委职能管理部门公开招标、经严格的评审程序批准下达的科研项目。
分重点和一般两个层次。
3、省级科学基金课题。
指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科技厅课题管理部门公开招标、经严格的评审程序批准下达的科技项目(含软科学项目)。
在同一批招标项目中区分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按立项通知书认定省部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在同一批招标项目中没有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则按资助经费的大小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具体标准是资助经费在2万元以上的认定为重点课题,资助经费小于2万元的为一般课题。
4、省级社科基金课题。
指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社科普及招标项目。
分重点和一般两个层次。
5、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代表本级政府组织申报的五年计划重点项目,如“十二五”规划重点招标项目,视为省部级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