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2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授课时间: 9 年 4 月第 1课时
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
例题中所示。
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4)观察比较:
问题6:观察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
(5)反思小结:
问题8: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
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问题9: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第六单元,共有六个小节,包括“万以内的加法”、“万以内的减法”等部分,本节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部分,主要讲解了在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快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能力。
3.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特点和规律。
三、重点难点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运算顺序和应用技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等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本节课主要讲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如何正确进行运算。
讲解中可以通过绘图或其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练习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计算题5,646+987=?3,928-1,780=?2.填空题①1340-789=()②759+563=()4.总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学生《加法和减法面对面》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概括方法,并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温故知新。
五、作业1.完成本节课练习题目。
2.总结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万以内的减法2.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3.运算规律•个位加减、十位加减、百位加减、千位加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万以内的加减法,重点难点是运算顺序和应用技巧。
本节课应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然、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正确地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能快速、正确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通过学生合作、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5
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和小练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技巧。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惑,澄清问题。
4. 拓展应用(10分钟)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加减法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5.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课堂作业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2.学生对加减法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额外辅导?
3.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4
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题型,涉及到单位换算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万以内的运
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多步骤的加减法题目,以及涉及单位换算的题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来引导学生复习。
2. 讲授(15分钟)
在讲授中,老师可以逐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同时,引入一些涉及单位换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相关练习题的练习,同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总结(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让他们展示出解题的方法,从而加深他们
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仍然有一些困难,下节课我会设计更多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数学中的万以内加减法运算;
2.能够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运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2.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进位和退位运算;
2.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加减法的概念,如购物、换零钱等;
2.概念讲解: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例题练习:通过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方法,逐步增加难度;
4.学生练习:让学生利用练习册进行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板书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交回。
六、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拓展相关数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定;
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八、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南海区云课堂小学数学导学案第1关:计算小能手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
做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816-437=※(2)263+537=※(3)900-369=(三)梳理解决问题在书本第15页和第43页中,回顾本单元的解决问题。
第2关:我会解决问题1.一所小学准备去参观博物馆,一年级有学生198人,二年级有学生218人,三年级有学生209人,如果每人发一瓶水,大约要准备多少瓶水?2.下面是商场促销时部分商品的价钱。
促销活动:满500元减50元。
电饭煲265元自行车382元电吹风130元手表120元(1)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能参加促销活动吗?请说明理由。
(2)请你提出一个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单元整体小结1.单元知识点整体回顾。
2.计算小窍门:(1)一定要验算。
(2)计算和验算都要检查数字有没有抄错。
(3)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三、巩固应用提升:自我评价:(优秀为五星;良好为四星;继续努力为三星)超级乐园A一、选择题。
1.口算48+32 可以这样想()。
A.8+2+10 40+30=70 70+10=80B.48+20=68 68+3=71C.50+30=80 2+2=4 80+4=842. 不能验算450-332=118的算式是()。
A.332+118B.450-118C.118+450二、填空题。
1.估算588-393时,可以把588看作( ),把393看作(),结果大约是()。
2.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可能是(),也可能是()。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2+15= 63-54=230+170= 608-293≈2.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
)330+620= 809-385=※123+938= ※1000-309=四、解决问题。
1.妈妈要给晨晨买下图中的两个玩具,带600元够吗?298元 214元2.小静:我家距你家490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张岗中心校韩庄小学高焕春学习目标:1.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 学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导学过程:一、独立尝试1、我会做。
57+43 = 36+58= 80-43 = 700+200= 25+53 = 600-400 = 82+9= 84-36=2、我会自学。
认真观看课本P96图画,回答问题。
第一周收集了()个,第二周收集了()个,(1)画面上提出的问题是:算式:口算:用竖式计算:(2)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多少个?算式:口算: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1)(2)(3)3、我用竖式计算。
230+540= 320+180= 490-130= 240-160=二、点拨自学完成课本P99第2题。
2、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独立解答)。
竖式:我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并能解答。
(组内讨论交流)问题:算式:竖式三、交流解惑小组讨论:观察课本P99第4题,小组先讨论,再解答。
小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算式:口算:讨论,我们要保护好眼睛,平时要怎么做?四、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1、我会竖式计算。
410+250= 340+370= 280-160=570-380= 630+290= 450-260=2、我会填。
650+200→□-160→□+280→□-450→□3、我会看图解决问题。
观察课本P101第10题。
(1)两个年级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算式:口算:(2)我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能解答。
问题:算式:竖式:五、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在方面继续努力!六、板书设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展示例3、例4的笔算过程。
练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会进行合理估算,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竖式计算方法,巩固估算方法。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片。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教学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9题分析:本题是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答案:640 990 500220 530 501.用竖式计算。
390+260=740-150=答案:390+260=650740-150=590知识点2: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8题。
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分析:要求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不够,就是把245与187的和与400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00,就不够;如果小于或等于400,就够。
此时可以用估算解决。
答案:把245看成240,187看成180,240+180=420>400,所以245+187一定大于400,故不够。
2.学校礼堂有500个座位,一年级有239人,二年级有247人,两个年级一起看话剧,学校礼堂的座位够坐吗?答案:239<240247<250240+250=490490<500,够坐。
知识点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邮局、电影院和学校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邮局到电影院的距离=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 情况二:邮局到电影院的距离=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答案:情况一:350-280=70(米) 情况二:350+280=630(米)答:邮局距电影院可能是70米,也可能是630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3+66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场关于数学的旅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我准备了一些计数器、练习本和一些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些图片,上面分别有一些物品,我让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总数,然后进行加法或减法的计算。
2.例题讲解:我讲解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计数器进行了演示。
3.随堂练习:我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他们可以用计数器,也可以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4.答案讲解: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了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2345+321(2)7894562.答案:(1)2345+321=2666(2)789456=3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的给予他们练习的机会。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选教案)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情境引入谈话引出问题: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
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
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
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生1:全校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
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
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人,四(2)班有38人。
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人,六(2)有班43人。
生5:三(2)班的学生人数和四(1)班的学生人数相同。
生6:一(1)班的学生人数比一(2)班的学生人数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主要信息板书。
【设计意图】主题图的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互动新授1.教学教材例1。
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1)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
(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
教师板书:小组1:35+30=65 65+4=69小组2:30+30=60 5+4=9 60+9=69小组3:30+34=64 64+5=69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
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并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索中得出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2.教学教材例2。
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
(5)班内展示。
(投影仪展示)如:或:39+40=79 30+40=70 30+44=7479+4=83 9+4=13 74+9=8370+13=83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
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通过动手操作,把计算过程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口算过程。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可以让学生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
(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
②集体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主题图的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2题。
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四个小组,每组两道口算题,计算得既准确又快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口算,既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达到了练习口算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知道了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2:可以依照笔算中从低位算起的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3: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板书设计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69(1)35+30=6565+4=69(2)30+30=605+4=960+9=69(3)30+34=6464+5=69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3+29=23+31=68-4=32-6=【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
)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3)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元?(4)普通快客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元?(5)动车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6)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元?……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1)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归纳并板书:65-54=65-48=……【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正确选择适合的信息,正确地解决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
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可以选择一道题。
)(1)学生尝试做。
(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
(3)班内汇报。
①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5-4=1,60-50=10,10+1=11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
生2:65-50=15,15-4=11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3:65-4=61,61-50=11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生4:65-60=5,5+6=11师板书:凑整法。
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②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65-40=25,25-8=17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2:65-8=57,57-40=17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生3:65-50=15,15+2=17师板书:凑整法。
生4: 15-8=7 50-40=10 10+7=17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
) 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
)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探索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适合自己的算法。
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65-54=”和“65-4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
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位减进行比较,区分异同,从而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5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进行练习,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学习交流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1:在口算时可以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2:在口算时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生3:在口算时还可以用凑整法……板书设计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方法一: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
方法二: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方法三: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方法四:凑整法。
第三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一、情境引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
(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
380+550=550-380=(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互动新授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
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生2:用竖式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
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