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三四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 成绩:______一.默写(每空2分,共64分)1.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5.莫听穿林大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记平山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1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 。
1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词人登楼远望,而春愁自天际而生,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王国维引用它,又为说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的一片痴情。
王国维引用它,是以此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要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3.词中“彩笺”“尺素”指什么?作者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彩笺”“尺素”指书信。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格律诗的第一句可以选择入韵或不入韵。
A.错B.对2【判断题】(10分)平起不入韵谱式的五言诗,首两句的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A.对B.错3【判断题】(10分)排律可以在八句之后无限延长,延长时以六句为一个单元。
A.对B.错4【判断题】(10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壮别诗,体现了初唐士人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
A.错B.对5【单选题】(10分)人们对自古以来已经定型、有固定形体规矩的经典诗词文体有多种称呼,以下哪个不是其称呼之一?A.古典诗词B.自由诗词C.旧体诗词D.格律诗词6【单选题】(10分)以下哪个不是王勃的作品?A.《送杜少府之任蜀川》B.《檄英王鸡》C.《赠白马王彪》D.《滕王阁》7【多选题】(10分)以下哪些属于近体诗的格律要素?A.韵押仄声B.联须对仗C.句有定字D.字讲平仄E.篇有定句8【多选题】(10分)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分别称作A.尾联B.首联C.颈联D.腰联E.颔联9【多选题】(10分)以下哪些人物属于“初唐四杰”?A.张旭B.卢照邻C.李白D.王勃10【多选题】(10分)以下哪些人物属于“吴中四士”?A.贺知章B.包融C.骆宾王D.张若虚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王之涣。
A.。
高三语文上学期唐诗宋词第3—4单元单元测试(15)鲁教高三语文上学期唐诗宋词第3-4单元单元测试(15)鲁教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共36分〕一、单项选择〔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征帆去棹.〔zhào〕痉.〔jīng〕挛笑靥.〔yè〕物阜.〔fù〕民安B.低绮.〔yí〕户诤.〔zhèng〕友蹊.〔qī〕跷羽扇纶.〔guān〕巾C.滂.〔pāng〕沱摈.〔bìng〕弃聒.〔guō〕噪悄.〔qiǎo〕然无声D.荠麦〔jì〕怆然〔pò〕酝酿.〔niàng〕憔.〔jiāo〕悴损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寒蝉凄切嬉嬉钓叟莲娃B.阑干遐思暮霭沉沉对此漫嗟荣辱C.妩媚寒蛩良晨美景回首向来萧瑟处D.豆蔻感慨落日熔金休说鲈鱼堪脍3.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④⑤/②③⑥4.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马调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从各个角度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元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2022高考语文单元测试卷第3单元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①,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②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
②山矾:本名郑花,木高数尺,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起笔突兀,直呼“凌波仙子”,引用典故,化静为动,把水仙凌空绽放的姿态写得神韵动人,未着一“花”,但花姿撩人。
B.颔联表现水仙花的“楚楚可怜”之态,也写出了作者对花的深情,花的美令作者“断肠魂”,首联写姿态,颔联写心灵,富有情趣。
C.颈联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又引山矾、梅花来比较。
把三种花喻之“兄弟”,男性化,意境和笔调都来了大的变换。
D.前五句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隽永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看似前后不统一不调和,甚至有点滑稽,但趣味正在这出人意料处。
2.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
”此诗构思奇特,格调不俗,开合自如。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阕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
色彩鲜明,香气氤氲,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声声慢》测评练习
一、基础题(共12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
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6分)。
单元检测(三)(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伫.倚(zhù)强.乐(qiánɡ)槛.菊愁烟(jiàn)B.彩笺.(jiān) 擎.苍(qínɡ) 欹.玉枕(yǐ)C.谪.仙(zhé) 百啭.(zhuàn) 纤.云(qiān)D.对峙.(zhì) 迢.迢(tiáo) 小辑.(yī)【解析】A项,强(qiǎnɡ);C项,纤(xiān);D项,辑(jí)。
【答案】 B2.下列诗句的书写准确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B.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解析】A项,销—消;B项,崖—涯;C项,雁—燕。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
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希望。
C.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只有。
D.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倥偬:事情繁多。
【解析】B项,图:绘成图画。
【答案】 B4.下列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风波》上片写暴雨徐行时的心境,下片写雨后的景色和感受,表现了一种不畏风雨、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
B.欧阳修《蝶恋花》上片重写景,下片重写情,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
C.《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词以梦为线索,写梦前的思念、梦中的相逢和梦后现实中的悲凉,特别是“梦中相逢”部分,以实映虚,虚中见实,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D.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指出当前国家形势是“笳鼓动,渔阳弄”,如同安史之乱前夕。
可是朝廷却让他们这些有用有力之人“供粗用,忽奇功”,他手中的剑要“吼西风”了。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第1―4单元综合测试第一部分阅读鉴赏〔82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67分〕〔一〕古诗默写〔8分〕1、补写出以下古诗句的空隙部分。
〔任选8题,每空1分,共8分〕〔1〕山中习静观朝槿,。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2〕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明月不归沉碧海,。
〔李白《哭晁卿衡》〕〔4〕明眸皓齿今何在,。
〔杜甫《哀江头》〕〔5〕江天一色无纤尘,。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6〕蒸沙烁石然虏云,。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卿还京》〕〔7〕,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8〕衰兰送客咸阳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9〕重湖叠巘清嘉,有。
〔柳永《望海潮》〕〔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11〕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2〕却将万字平戎策,。
〔辛弃疾《鹧鸪天》〕〔13〕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14〕摇四壁翡翠浓阴,。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15〕禾黍高低六代宫,,一场恶梦。
〔马致远《【双调•拨不断】》〕〔16〕,几千年晒未干。
〔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二〕诗词曲阅读〔34分〕2、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通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6分〕〔1〕请体会并说出所引用词句的意思。
(3分)〔2〕解释王国维这段话的差不多内涵。
(3分)3、阅读以下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7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你认为这首诗首联的哪个字最为传神?什么原因?〔3分〕〔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
姓名座号成绩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木屐.()2、訇.然()3、贾.人()4、渚.清()5、祠.堂()6、觉.时()7、衰.鬓()8、呕哑..()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信.难求实在、确实2、势拔.五岳超出3、暝.色天黑4、青冥..浩荡天空5、须.行等待6、年长色.衰容颜7、惨.将别悲伤8、敛容..显出庄重的神情9、颜色故.衰老10、红阑干..没有来由..纵横交错状11、座中泣.下眼泪12、无端三、默写1、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描写梦醒长嗟的句子:,。
,。
2、默写《登高》一诗的颔联:,。
3、默写《锦瑟》诗中用典的诗句:,。
,。
四、诗歌鉴赏:1、请简析夸张的修辞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运用及效果。
要求: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在李白的诗中,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的原毛,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几句写太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蕴含着诗人对太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引发后文想入非非的梦境描写。
此外诗中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形象。
2、请简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倒装句的表达效果。
①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样的句式使画面中心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画面归于静止。
而倒装句将画面的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上之东,不仅远比“竹”“莲”之东鲜明可见,而且它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意不断持续,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因为是在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所以先闻其声,先听到从竹林中传来的欢声笑语,才知道是少女们从水边洗衣归来;先看到莲叶在微微摇动,才知道原来是渔夫要利用月光去捕鱼。
倒装使诗歌更有情趣,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姓名座号成绩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暝.色()2、悯.然()3、钿.头()4、浣.女()5、渌.水()6、长嗟.()7、惘.然()8、转徙.()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向天横.遮断2、因.之梦吴越依据3、列缺..霹雳闪电4、向来..之烟霞原来5、左迁..贬官6、歌.以赠之作歌7、声声思.悲伤8、等闲..度轻易、随便9、耳暂.明忽然、一下子10、两朝开济.扶助11、真名世..犹“频繁”连续多次..名传后世12、频烦三、默写1、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旨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4)[新课标人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四单元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慰藉(jiè)气氛(fēn)付梓(xīn)悄无声息(qiǎo)B.坦墙(yuán)筵席(yán)裸露(lù)呱呱而立(gū)C.濒临(bīn)酩酊(dǐng)蓬蒿(gāo)殒身不恤(xù)D.镌刻(juān)蓦然(mù)逶迤(yí)浩水无垠(miǎo)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吝啬轻车熟路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吝啬得心应手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吝惜得心应手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吝惜轻车熟路3.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俗语换成括号中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B.他们厂的李三有意接近领导,处处给领导吹喇叭,抬轿子.......。
《唐诗宋词》三、四单元测试题一、注音:(26分)叠巘.钓叟.羌.管澄.江料峭.翘.勇飞鞚.呼鹰嗾.犬倥偬..簿.书笳.鼓鹖弁..彩笺.杖藜.燎.沉香溽.暑不胜.寒漱.玉脍炙..人口倩.何人浊醪.夜雪初霁.怆.然賸.喜击楫.中流藁.街斜矗.慢嗟.二、在空缺处写出正确的汉字:(30分)无语凝不ān离恨良好景征帆去玉螺灯火lán shān翠峰如风huán霜bìn暮ǎi留liàn 天qiàn 罗qǐzãměng 舟珠jīchán 娟宫quâ一suō烟雨芙qúhú纹lú鱼豆kòu 玉diàn 寒qióng diāo 裘qióng 庐mò然腥shàn xiāo sâ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30分)异日图.将好景征帆去棹.残阳里对此漫.嗟荣辱但.寒烟衰草凝绿料峭..春风吹酒醒肝胆洞.推翘.勇矜.豪纵簿书丛.强.乐还无味明月不谙.离恨苦行乐直.须年少会.挽雕弓如满月何时忘却营营..欹.玉枕憔悴损.这次第..岂无风雨..,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休说鲈鱼堪.脍倩.何人灯火阑珊..处夜雪初霁.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勋业故优游..渐渐如钩..云何四、文学常识填空:(30分)1、词最初称为“”、“”或“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后来词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叫“”。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2、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
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至九十字)、(九十一字以上)。
3、宋词有两大流派。
豪放派由北宋开创,经南宋而达到高峰。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以、、为主的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4、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大量创制慢词,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从“凡有井水饮处,”可见他的词在当时颇为流行。
他留有词集《》。
5、,字子瞻,号,北宋文学家,与其父亲、弟弟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集有《》。
他“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后人称颂“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四大家是指()、()、()、()。
6、“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幅对联赞扬的是第一位女词人(),其中"后主"是指()。
宋代词人当中,“济南二安”指这位女词人和,“二安”的号分别是和,词集分别是和。
7、南宋词人于“婉约”、“豪放”之外,以“清空骚雅”别立一宗。
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他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答案1、曲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2、词牌小令中调长调 3、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4、柳永即能歌柳词《乐章集》5、苏轼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东坡乐府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6、李清照李煜辛弃疾易安居士稼轩《漱玉词》《稼轩长短句》7、姜夔尽荠麦青青五、默写:(30分)1.寒蝉凄切,,。
2.念去去,,。
3.,更那堪,。
4.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
5.,,天堑无涯。
6.重湖叠巘清嘉,,。
7.,乘醉听箫鼓,。
8. ,翠峰如簇,,背西风酒旗斜矗。
9.六朝旧事如流水,。
至今商女,,。
10.转朱阁,,照无眠。
不应有恨,。
11.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12.?把酒问青天。
,今夕是何年。
13衣带渐宽终不悔,。
14. ,独上高楼,。
15. ,似曾相识燕归来。
16.泪眼问花花不语,。
17.红烛自怜无好计,。
18.寻寻觅觅,,。
19.梧桐更兼细雨,,。
,!20. ,献愁供恨,。
21.众里寻他千百度,,,。
22.我看青山多妩媚,、。
23.淮左名都,,。
24.自胡马窥江去后;。
,。
25.二十四桥仍在,、。
,。
26.渐新痕悬柳,,。
27.最堪爱、,。
28.。
叹慢磨玉斧,。
29.莫道不消魂,,。
六、古诗词鉴赏:(24分)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8分)闻鹊喜吴山①观涛(宋)周密天水碧,染就一江春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②霞绡红湿。
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释:①吴山,在今天的杭州,是历代观看钱塘大潮的胜地之一。
②杼,织布机的梭子。
(1)这首词将“观涛”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请简要分析(至少指出一种表现手法)(4分)(2)“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赏析。
(4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
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价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
(3分)答:(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
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
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4分)答:(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1)动静结合。
“鳌戴雪山”“龙起蛰” ”“吹海立”“白鸟”等动景,“天水碧”“数点烟”“一杼霞”等静景。
(答比喻、对偶、摹色等均可)(2)①末句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的视觉描写,颇为别致;②全词此句以前均写景,至此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具余韵。
③另外,此句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隔江能听到笛声,可见波平风静,万籁俱寂,使全词从极喧闹写到极寂静,达到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艺术效果。
(答出其中二点即得4分)赏析: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宋代词人咏潮者很多,苏轼辛弃疾等一代大家都留下过咏潮词作。
周密的这首词题材上虽无新颖可言,但有自己的特色,颇值得一读。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下片写潮过以后的情景。
“天水碧”,是一种浅青的染色。
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例海的气势。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与枚乘《七发》中关于观潮一段的描写相比,虽铺采摛文不及,但是精炼则超过前者,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
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
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
……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2、(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
(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
(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
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
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
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
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
(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
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
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
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了新巢。
燕子极忙,词人则静。
句首一个“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
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
结句转为室外。
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句首一个“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
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
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
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3、(1)衬托(铺垫)。
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
(意思对即可)(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
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
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
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
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