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元电路—讲义—串口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70
串口电路,即串行通信接口电路,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子电路设计,通常指的是RS-232、RS-422、RS-485等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
这些接口主要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基本原理:
1. 信号格式: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接一位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传输,而不是像并行通信那样同时发送多位数据。
在串口电路中,数据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一般为5至9位)、奇偶校验位(可选)、停止位(1或2位)。
2. 电平转换:
RS-232标准规定了TTL电平到RS-232电平的转换要求。
TTL电平是逻辑器件常用的0V和+5V(或者3.3V),而RS-232电平则采用了负电压表示逻辑“1”,正电压表示逻辑“0”的非对称方式,例如-12V代表逻辑"1",+12V代表逻辑"0"。
3. 通信协议:
串口电路还包括握手信号线(如RTS/CTS、DTR/DSR等)以实现设备间的控制和同步。
通过设置合适的波特率(每秒
传输的位数)、数据格式以及握手协议,确保数据正确无误地在两台或多台设备间进行收发。
4. 电气特性:
串口电路需要满足特定的电气规范,如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号的最大电压摆幅、最小接收器输入阈值等。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电路通常由一个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控制器芯片和必要的电平转换电路组成,能够将CPU处理的数据转化为适合电缆传输的电信号,并且可以接收来自电缆的信号并转换回CPU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