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6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下庄“交点”型铀矿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下庄镇,是中国第一座铀矿。
该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首先,下庄“交点”型铀矿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
在地质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矿石地质学构造与岩浆热液成矿环境的交点,使铀在热液作用下聚集成矿体。
该铀矿床广泛分布于下、中、上寒武统的灰岩、火山岩和侵入岩中,其中以中寒武统灰岩为主要承载岩。
其次,下庄“交点”型铀矿发育了多种成矿岩体。
这些岩体包括拉斑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和角闪岩等,这些岩体中的富铀杂质很容易被热液促进形成富集的铀矿体。
此外,该铀矿床还伴生了典型的银、铋、钻、钼等多种有色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富集和分布也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下庄“交点”型铀矿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铀矿的发现和开发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的铀矿床勘查及藏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总之,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通过对其成矿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铀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关数据是指在某一现象、事件或行为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数据。
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相关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
以下列举两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经济领域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支出、投资额、通货膨胀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在经济领域,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GDP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对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人民币货币价值和购买力。
因此,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19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9No.12003年 1月Uranium G eologyJan. 2003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①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黄国龙(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90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26) [摘要]粤北下庄矿田存在早、晚两期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早期铀矿成矿年龄为122~138Ma ,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铀矿,以富矿为主;而晚期铀矿成矿年龄则为54~96Ma ,为岩源活化热液再造型铀矿,以贫矿为主。
早期铀矿是本区今后进一步寻找富铀矿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铀成矿时代;富铀矿;下庄矿田[文章编号]100020658(2003)0120028206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① 本文为核工业地质总局“九五”科研计划“粤北构造岩浆演化及其与富铀矿的关系”项目中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02205215[作者简介]吴烈勤(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专业。
1 地质概况下庄矿田是南岭铀2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铀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
它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2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这种大地构造背景是地壳中的相对薄弱地带,有利于构造2岩浆活动及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
该区现已探明多处铀矿床,其中富矿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42%以上。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其地质构造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挤压造山和陆壳伸展两大构造活动时期,即印支2燕山运动早期强烈的构造挤压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之后,发生了陆壳伸展(K ~E )。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出露面积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岩性复杂等特点。
岩浆活动以燕山早期活动最强烈,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及中基性岩墙(脉)极为发育;岩性复杂,有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基性、中基性岩脉,还有火山岩、次火山岩。
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多方向等特征。
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铀矿勘查潜力分析[摘要]笔者通过对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岩性、铀背景值、构造、成矿机理、构造成矿热液活动及不同侵入岩的耦合综合分析,认为构造热液活动又与后期围岩蚀变对铀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研究区硅化带、碎裂岩带、糜棱岩化带发育,辉绿岩脉分布广泛,由此预测研究区有着较好的成矿潜力。
[关键字]铀背景值成矿机理围岩蚀变成矿潜力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杨贡坑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构造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成矿带和黄陂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
经过多年工作,贵东岩体东部发现18个铀矿床,构成“下庄矿田”(图1)。
1.1构造下庄矿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分布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构造带。
三个方向断裂构造活动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彼此之间相互交织、切割形成棋盘格状构造格局,控制了铀矿床、铀矿体的分布。
研究区位于北北东向的仙人嶂硅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张光营辉绿岩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
而北东向构造在与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相交复合地段是贮矿存矿主要地段(图2)。
1.2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要有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岩,印支期岩浆岩为主体、燕山期岩浆岩为补体、燕山早期中基性岩脉发育。
岩浆岩为该区分布的主要岩石,主要有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52(1))、细粒黑云母花岗岩(3bγ52(3)B)、细粒白云母花岗岩(3mγ5(3)B )及辉绿岩。
2构造控矿作用研究区褶皱不发育,但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构造。
近东西向的有3、21等糜棱岩化碎裂岩带,北东(北北东)向的有Ⅰ、Ⅱ、Ⅲ、4、6、7、9、12-1号硅化断裂带;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向的有20、8、13、19号构造带等。
区内构造主要以断裂形式出现,总的形成顺序是先期形成东西向构造,为高温热液,属压扭性;后期形成北东(北北东)向石英脉,为低温热液活动,属先张后压,充填硅质脉和块状石英脉,切割先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作用强烈,矿化显示好,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下庄硅化断裂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的相交复合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化以”交点”型矿化为主。
文章主要是对下庄-寨下地区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论述,认为区内岩浆热液活动多期多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标签:铀矿成矿地质特征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背景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的中部,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组交汇复合部位。
矿田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
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2(1)5);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5);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西两翼,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2(1)5)。
典型的断裂构造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
东西向构造带是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韧性剪切带、挤压带和中基性岩等组成的复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寨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五组。
中基性岩脉在下庄矿田内呈东西向成群成组分布,是南岭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主要表现形式[1],也是矿田早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2矿区地质2.1岩石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燕山早期贵东岩体主体岩石-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二补体的不等粒小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辉绿岩、伟晶岩、石英脉等脉岩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花岗碎裂岩、花岗正长岩、糜棱岩、纤闪石化角闪辉绿岩,其次有中基性脉岩,石英正长岩。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下庄矿田构造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大量热液的侵入为后期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单竹坑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是主要的成矿和储矿构造。
矿区内岩性简单,围岩蚀变种类多,主要铀矿化类型为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化两种。
标签:下庄矿田单竹坑铀矿化类型1概述下庄矿田是我国主要的硬岩型(花岗岩型)富铀矿床之一,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是华夏古陆西缘和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相交复合部位[1],依次经历了前震旦纪、震旦纪-中三叠世、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活动。
贵东岩体呈东西向的展布,并严格的受到东西向的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
贵东岩体具有多期次侵入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英安斑岩,主要分布在岩体的北部和南部边缘;第二期是贵东岩体的主体部分为花岗综合杂岩体;第三期为英安斑岩和花岗斑岩等,主要分布在岩体中部的白门楼一带;第四期为分布较广的中基性岩墙。
贵东岩体处于南岭构造带中部地质构造运动剧烈的部位,其独特的构造格局为铀元素的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下庄矿田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矿田中的岩浆活动频繁,并具有出露面积较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和岩性复杂等特点[3]。
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以NWW向、NEE向和NNE向的三组大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将下庄矿田分割成了棋盘格子状的构造格局[4-5]。
矿田中的铀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中晚期[3],频繁的构造活动带来了大量的、多期次的成矿热液,为下庄矿田铀矿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矿区地质单竹坑详测区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有:控制矿田的近东西向辉绿岩带,北东东向仙人嶂角砾岩构造带和北北东向的石角围石英硅化断裂带。
矿区内主要出露了燕山早期第一侵入期主体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少量内部相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以及燕山晚期部分中基性辉绿岩脉等。
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铀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铀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因此寻找并确定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和预测技术对于提高铀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铀矿的成矿条件是指形成铀矿床所需要的一系列地质环境条件。
首先,地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铀元素是形成铀矿的基础条件。
然而,铀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带和区域中。
其次,地质构造活动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对于铀矿床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断裂带和隆起带常常是铀矿床的良好成矿构造,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流体运移空间。
此外,适宜的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也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在这些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中,铀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矿石矿物。
为了准确地预测和寻找铀矿床,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和改进各种找矿预测技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地壳中各种物理场的参数变化,来寻找和确定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参数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潜在位置和规模。
除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外,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是寻找铀矿床的重要手段。
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分析地球表层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和组分,来推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样品中铀元素含量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丰度和分布。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勘查技术也成为铀矿床寻找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勘查主要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物质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等特征进行遥感观测和分析,来推断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确定地表和地下的特征性反射和发射特征,从而判断铀矿床的潜在位置。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摘要:下庄矿田铀矿床定位于构造(NWW、NEE向断裂)、岩浆(早期主体花岗岩、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中基性岩脉)、蚀变(酸碱蚀变)“三位一体”中。
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划分构造断裂带、围岩、蚀变带,进而推测找矿有利部位,为寻找深部隐伏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下庄矿田物探方法找矿模式下庄矿田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
区内主要岩性有(中)酸性花岗岩、(中)基性岩脉(墙);断裂构造很发育,以NE向(含NNE、NEE)为主,NWW 向次之。
(中)基性岩脉(墙)—辉绿岩(近WE向)与断裂构造(NE向)交互交错形成下庄矿田的棋盘构造格局[1]。
该矿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采,勘探与开采深部的不断增加,老一套的地面放射性方法逐渐显出它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下庄矿田的攻深找盲工作,评价资源远景,配合地质找矿,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穿透力较强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或手段。
以往的经验表明,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常有多解性问题,为此,需要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下庄铀矿田深部找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下庄矿田深部是否存在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构造深部延伸及矿化情况;“交点”位置及矿化情况。
针对下庄矿田以上几个问题,出现很多关于下庄矿田深部找矿方法的研究讨论。
笔者通过综合分析总结较为适用的地球物理深部找矿模式。
1 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式1.1 重磁资料—深部成矿部位预测有学者研究发现重磁场资料对预测花岗岩型铀矿田深部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的赋存部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2]。
其主要原理:南方花岗岩体通常表现为低重力异常,根据布格剩余异常可以对岩体进行初步分析(剩余重力负异常范围反映岩体大致范围;负异常变化大致反映岩体厚度变化)。
且花岗岩表现为无磁性,但在岩体形成过程中通过岩浆的热力作用将沉积于板岩中的黄铁矿脱硫改造成磁黄铁矿,从而在岩体外接触带形成磁性壳,它反映了岩浆热力场的强弱。
第26卷2010年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U ranium Geolog yV o l 26SepNo 52010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赖中信1,2,王连训1,周 锐2,郭海涛2,欧阳海2,汪 洋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2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3大队,广东广州 510800)[摘要]下庄矿区是下庄铀矿田内的老勘探区,前人在该区的主构造带 下庄断裂带深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近年来,对该区进行地表工作及深部钻探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下庄断裂带下盘存在一组与该带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缓倾斜的断裂构造,并且在其中见到新的铀矿化类型和较好的工业矿体;(2)在下庄河沉积覆盖区域找到了隐伏的辉绿岩及硅化断裂构造,为寻找隐伏的 交点型!铀矿提供了依据;(3)在山下村后山402号带、404号带和406号带等深部发现了新的富铀矿体。
这些新的发现表明,今后该区的铀矿勘查工作应充分重视平缓的断裂构造组、隐伏辉绿岩以及深部 交点!,它们与铀矿富矿体存在密切关系。
这也为下庄矿田南部新一轮铀矿勘查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远景[文章编号]1000 0658(2010)05 0277 06[中图分类号]P 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0 04 22 [改回日期]2010 06 17[作者简介]赖中信(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职硕士研究生。
E mail:fat1984y y@163 com1 引言下庄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生产基地,为我国天然铀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和国内核电建设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扩大铀资源储量,提供经济可采的铀资源,已成为全国乃至该区铀矿地质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
笔者通过对区内铀矿找矿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成矿条件、成矿特征的深入研究,认为区内铀资源丰富,仍存在巨大的找矿空间。
2 下庄矿田区域地质概况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带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交接部位,矿田受大东山-贵东EW 向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的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控制,面积约400km 2。
矿田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特点,主体花岗岩为多期侵入体。
最早期侵入的是鲁溪岩体,岩性为中粗粒巨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39∀5M a;下庄岩体为中粒-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粒状结构,成岩年龄为235 8∀7 6M a [1];最晚期侵入的是位于矿田东北部的帽峰岩体,岩性为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19 6∀0 9M a [2],但也有学者测定其为238 2∀2 3Ma [3]。
总#278 #铀矿地质第26卷之,这3期岩浆侵入活动均发生在印支期,而非燕山期。
除花岗岩外,矿田内中基性岩脉也极为发育[4],沿EW 向深大断裂形成近EW 向辉绿岩脉组,从北往南共有5组;沿部分NNE 向扭张裂隙充填有煌斑岩、闪长玢岩,沿SN 向断裂充填有辉绿玢岩等。
前人研究表明,这些中基性岩脉主要形成于90~140M a [5],为白垩纪产物。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近EW 向、NEE 向和NNE 向3组断裂相互交汇,控制矿田内铀矿床的分布。
近EW 向断裂构造带:为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断裂,由挤压构造带、韧性剪切带和中基性岩脉等组成,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寨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5组,它们是矿田早期铀成矿的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NEE 向断裂构造带:有西部的黄陂断裂带,东缘的马屎山断裂带,二者构成具断陷性质的夹持区。
在两条断裂带之间分布有同序次、低级别、相互平行的硅化蚀变碎裂岩带,呈近等间距分布,具压扭性质、左行扭动,是矿田中期铀成矿的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NNE 向硅化断裂带:从西往东呈近等间距分布,有明珠湖、新桥-下庄、石角围、仙人嶂-张光营、太平庵、坪田等6组,为矿田晚期铀成矿构造带。
其中,新桥-下庄和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为矿田主要成矿带。
矿田内已发现多个铀矿床及一批矿(化)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定位在3组断裂构造相互交汇部位。
铀矿化类型按照控矿构造特征分为硅化带大脉型、硅化带群脉型、 交点!型、蚀变碎裂岩型和花岗岩外带型。
3 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下庄矿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西起F 108断裂带,东到寨下铀矿床(335铀矿床),处于第3组辉绿岩(下庄-寨下辉绿岩组)与NNE 向下庄断裂带及其上下盘次级构造相交的复合部位(图1)。
区内具有良好的控矿岩石和构造条件,属于典型的铀高场区,铀矿化类型也多样化。
图1 下庄矿区地质略图Fig 1 Geology sk etch of Xiazhuang m ine area1 第四纪;2 花岗岩;3 辉绿岩;4 断裂带及其编号;5 钻孔位置;6 铀矿床。
第5期赖中信,等: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279 #3 1 岩性条件区域内岩石类型比较简单,大面积出露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并被第3组辉绿岩(下庄-寨下辉绿岩)侵入,其次还有少量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5]。
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中粒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
花岗岩显示异常高的铀含量(26 72∃10-6),远高于近同期侵入的鲁溪岩体(7 11∃10-6)和帽峰花岗岩体(16 9∃10-6),说明本矿区具有良好的铀源[2,6~9]。
下庄-寨下辉绿岩组为下庄矿田内规模较大的中基性脉岩之一,宽度一般30~50m,最宽达70m ,西段倾角较缓,东段倾角较陡,与花岗岩呈现凹凸不平的锯齿状接触关系[10]。
3 2 控矿构造条件下庄矿区断裂构造可分为NNE 向和近EW 向两组,以NNE 向断裂最为发育,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图2)。
新桥 下庄断裂带纵贯全区,它与近EW 向下庄 寨下辉绿岩组复合部位,为该区主要成矿部位。
近EW 向构造组早期被辉绿岩脉所充填,晚期发育硅化断裂带。
主要由硅化糜棱岩、硅化粗糜棱岩、硅化碎裂岩(原岩为花岗岩)及硅化辉绿岩组成。
图2 下庄地区断裂构造与铀含量等值线图Fig 2 M ap of uranium content contou r and fractures in Xiazhuang ar ea 1 >50∃10-6;2(15~50)∃10-6;3(9~15)∃10-6;4(4~9)∃10-6;5 辉绿岩脉;6 硅化断裂带。
3 3 放射性物理场特征放射性地球物理测量资料显示贵东花岗岩体东部的下庄矿区位于铀、钾高场和钍低场区内。
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上分布有下庄矿田内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航空伽玛异常晕,揭示下庄矿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3 4 铀矿化特征下庄矿区内铀矿化以 交点型!为主,矿床定位于断裂与辉绿岩脉相交部位,矿体严格受断裂与辉绿岩脉复合轨迹控制。
矿体呈板柱状,延深大。
矿脉以张性充填为主,属中低温、浅成热液型铀矿床。
#280 #铀矿地质第26卷矿石品位较富,大部分在0 3%以上,沥青铀矿为主要的铀矿物,呈胶状、葡萄状、球粒状结构,集合体呈浸染状、角砾状、脉状或团块状分布。
根据共生关系可划分出3类主要矿石类型:沥青铀矿-紫黑色萤石型、黑色微晶石英型和沥青铀矿-方解石型。
依据脉体和矿物之间的穿插关系,本区3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与3期主要热液活动相对应:第1期主要形成沥青铀矿、赤铁矿、红色玉髓、黄铁矿;第2期主要形成沥青铀矿、胶状黄铁矿、紫黑色萤石、红色玉髓;第3期主要形成沥青铀矿、玫瑰色方解石、黄铁矿。
4 典型钻孔实例分析综合以上信息,下庄矿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笔者根据3个深部钻孔实例,总结了3个新地段见矿的新成果。
4 1 下庄西段ZK201孔下庄西地段西起F 108断裂带,东到下庄断裂带(图1)。
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近EW 向F 2断裂带(走向90%~113%,倾向S,倾角55%~75%)与辉绿岩脉相交处 阶梯状矿体!的勘查上。
地表踏勘发现,在下庄断裂带下盘存在F 20缓倾斜断裂。
该断裂与下庄断裂带倾向相反,局部成组出露。
出露长度约300m,宽1~2m,走向35%,倾向NW,倾角35%。
断裂构造表现为硅化碎裂岩,见红色、灰色玉髓细脉及白色石英脉。
矿化情况:地表一般100~300 ,最高500 。
ZK20-1钻孔揭露表明(图3),在F 20上盘,孔深67 80~68 90m (标高370m)处见有工业铀矿段,矿石品位富,矿体厚度大,为典型的硅化带型铀矿化。
该组缓倾斜断裂带往北延伸与下庄辉绿岩组相交,根据交点成矿规律,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富、更大的铀矿体叠加产出。
图3 下庄矿区ZK 20-1和ZK 151-1钻孔勘探线剖面示意图Fig 3 Schematic section of ZK20-1and ZK151-1in Xiazhu ang mine area1 黑云母花岗岩;2 碎裂岩带;3 辉绿岩脉;4 硅化带;5 铀矿体;6 钻孔及其编号。
第5期赖中信,等: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281#该富矿体的发现表明以往未被重视的缓倾斜断裂将是一个亮点,同样可以形成大矿、富矿。
它为今后矿田南部的铀矿找矿工作拓宽了思路。
4 2 下庄东段ZK3011孔下庄东地段西起下庄断裂带,东到下庄河区域,以往工作由于受河床和稻田覆盖限制,未开展有效揭露。
本次工作根据构造和辉绿岩产出特征分析和推测,采用与钻孔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经远离覆盖区地表调查确定了4条断裂带:第1条宽约18m,走向60%,倾向NW,倾角74%,主要为硅化碎裂岩;第2条宽约6 m,走向70%,倾向NW,倾角62%,主要为硅化碎裂岩、糜棱岩;第3条宽约6m,走向60%,倾向NW,倾角65%,主要为硅化碎裂岩;第4条宽约2m,走向60%,倾向NW,倾角70%,主要为硅化碎裂岩。
经钻孔ZK301 -1验证,基本确定了这4条隐伏构造带的位置、产状和矿化特征。
下庄河稻田覆盖区施工的钻孔ZK300-1及ZK301-1验证了隐伏辉绿岩及隐伏断裂的存在,这些隐伏辉绿岩和隐伏断裂的交点,为寻找隐伏的交点型!铀矿体提供了依据。
4 3 山下地段ZK1511孔山下地段西起山下村,东到寨下矿床。
以往主要是浅部揭露,对深部未做工作。
本次在山下村后山F406、F404、F402断裂带施工5个钻孔,发现深部有更好的工业矿体,扩大了该地段的找矿远景。
在F406断裂带施工的ZK151-1钻孔见到两处工业矿段,总厚度2 50m。
其中,在孔深517 75~519 35m(标高-110m)处,见交点型!铀矿体(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