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及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457.48 KB
- 文档页数:2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索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22日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乙醇浓度(11.15±1.23)、神志清醒时间(4.26±0.31)h、肢体活动正常时间(5.94±1.42)h、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纳洛酮;醒脑静;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是指一次性饮入过多酒类物品或酒精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1],并对多脏器器官造成损伤。
急性酒精中毒在急诊科比较常见,大部分通过急诊治疗可短时间治愈。
目前常使用纳洛酮治疗,其能够解除酒精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意识恢复,但单独使用纳洛酮治疗往往需要剂量较大,副反应增多,治疗时间较长,为提高急诊治疗疗效,我们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50例,均在2017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22日期间收治。
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过量饮酒史;(2)患者在呕吐物或呼吸中存在酒精气味;(3)患者经病史调查、体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酒精中毒。
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化学性气体、药物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2)排除重度昏迷及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消化道出血而收入院患者;(3)排除存在抵触情绪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4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3±5.3)岁,平均饮酒史(6.9±1.4)年,平均体重(56.8±3.3)kg;疾病程度:19例为轻度,16例为中度,15例为重度。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室常见的一种情况,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酒精中毒患者往往呈现出神志不清、昏迷、呼吸抑制等症状,需要紧急处理。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类药物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麻醉后呼吸抑制和阿片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而醒脑静是一种镇静剂逆转剂,能够迅速逆转镇静剂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呼吸抑制。
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中,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使用已经被一些医院尝试并取得积极效果。
纳洛酮可以减轻酒精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而醒脑静可以迅速逆转酒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帮助患者清醒。
本文旨在分析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改善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包括分析纳洛酮和醒脑静的药理作用及联合用药的机制,评估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降低临床治疗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整体研究目的旨在促进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全面关怀和治疗,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室常见的病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纳洛酮和醒脑静作为常用的抢救药物,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有效地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减少因酒精中毒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于完善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救治体系,提高急诊处理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喻明华【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aloxone hydrochloride and Xingnaojing in severe alcoholism.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severe alcoholism patients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Nanch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were divided to two groups. Those only use of naloxone hydrochloride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those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Xingnaojing injection and naloxon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30 cases). The effect and related index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96.67%)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3.33%);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2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0%); the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Xingnaojing combined with naloxone hydrochloride combined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ensure the safety, thus, it is a good choi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 poisoning.%目的:观察并探究盐酸纳洛酮、醒脑静于重度酒精中毒中的联合应用效果。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室常见的情况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纳洛酮和醒脑静是两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中。
本文旨在分析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出其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纳洛酮和醒脑静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酒精和阿片类药物中毒,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地阻断阿片受体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从而减少酒精或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而醒脑静是一种解毒剂,可以通过提高醒脑活动的途径,加速酒精的代谢,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从而起到解醉的作用。
二、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效果分析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临床广泛的认可。
纳洛酮的使用可以迅速逆转酒精中毒所致的意识障碍和呼吸抑制,尤其适合于严重中毒者的抢救。
醒脑静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提高患者的清醒程度,减少呼吸抑制和心血管功能的抑制,有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3. 局限性分析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使用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1)不能去除酒精:纳洛酮和醒脑静虽然可以缓解酒精中毒的一些表现,但并不能去除体内的酒精。
(2)不适用于所有病例:对于某些有严重肝脏和肾脏疾病的患者,或者对纳洛酮和醒脑静过敏的患者,禁忌使用。
纳洛酮、醒脑静、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维生素B6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效果。
方法对5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醒脑静、纳洛酮、维生素B6静脉滴注。
结果临床治愈50例,显效8例,治愈率为86.2%,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醒脑静、纳洛酮、维生素B6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醒脑静维生素B6联合应用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急诊中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致全身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2008年2月~2010年6月我院共诊治5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使用醒脑静、纳洛酮、维生素B6联合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58例均为一次性过量饮酒导致意识改变的酒精中毒者,男40例,女18例;年龄18~70岁。
全部病例均有明确过量饮酒史,出现醉酒至来院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达12小时。
按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1]:兴奋期4例,共济失调期38例,昏睡期10例,昏迷2例。
既往无特殊病史,并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和药物、化学性气体所致的昏睡、昏迷。
5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等症状,在呼吸、呕吐物中有浓烈的酒精气味。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来院就诊后给予常规的吸氧、心电监测和血氧监测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开双管补液,其中一管给予纳洛酮注射液0.8mg加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另一管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而后接换给予维生素B6100m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昏睡期、昏迷的先给纳洛酮注射液0.4mg静脉推注,再接予纳络酮静脉滴注。
根据病情1小时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mg直至清醒。
常规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4g保护胃黏膜、滴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以纠正电解紊乱,呕吐频繁者给予胃复安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以止呕。
2结果经上述处理后,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患者一般在2~4小时清醒,可稳步行走,昏睡期和昏迷(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患者病情在2~10小时症状消失,呼吸恢复正常,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其中的8例意识逐渐恢复,开始清醒;另外4例完全清醒。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危急疾病,患者因过量饮酒引发中毒而出现意识模糊、呕吐、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在急诊治疗中,常规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对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一、纳洛酮和醒脑静的药理作用纳洛酮是一种阿片样受体拮抗剂,可逆地与阿片样受体结合,阻断阿片受体的激活,从而减轻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醒脑静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意识、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纳洛酮可通过阻断酒精的作用,减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使患者逐渐清醒。
醒脑静则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提高患者的警觉性,改善认知功能。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使用,可以缩短患者从昏迷状态到清醒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1.治疗效果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组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药治疗组,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安全性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临床观察发现,联合应用两药在患者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多数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短暂、可以忍受,对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3.临床应用前景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可观。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联合应用两药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制定规范的用药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应制定规范的用药方案,明确纳洛酮和醒脑静的剂量、用药途径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在给予患者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醒脑静\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醒脑静和纳洛酮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29例采用纳洛酮注射液,其它常规治疗相同。
结果两组间意识转为清醒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醒脑静和纳洛酮注射液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注射液。
标签:酒精中毒;醒脑静;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重度酒精中毒可以出现昏迷和呼吸抑制。
昏迷期患者及时催醒,是减少并发症、脱离危险的关键。
我科近几年来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科急诊患者。
治疗组32例,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1~49岁,饮酒量150~800m1。
对照组29例为随机抽取同期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19~50岁,饮酒量150~750ml。
两组性别、年龄及饮洒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在中毒后60~180min就诊。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按《实用内科学》第10版的分期标准为昏睡或昏迷期患者,伴呼吸抑制或血压下降。
1.2方法所有患并酌情洗胃,常规补液,维生素B1、B6或利尿,吸氧对症及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mg静推,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液中250ml中静滴,lh未清醒者重复上述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mg静推。
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的变化,以及显效和症状消失时间,每15~30 min准确记录1次。
以意识恢复时间判定疗效。
2结果总有效率100%,两组无l例死亡,治疗组的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清醒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见表1。
3讨论急性酒精中毒系一次性摄入过量酒精(乙醇)引起,乙醇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并影响神经细胞功能,使贮存在垂体内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别是β-内啡肽释放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抑制呼吸、血管运动中枢,導致昏迷,呼吸抑制。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两组非昏迷患者均进行催吐,以排出胃内酒精,并给予静脉滴注10%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VitC、VitB6,利尿、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研究组应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纳洛酮治疗。
观察两组酒后平均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酒后平均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
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患者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醒脑静;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服用过量的乙醇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状态,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尽早恢复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意识,促进肢体恢复正常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
目前常规采用纳洛酮、利尿剂、护胃、对症等治疗。
我院对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收到了,收到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1.1.1 诊断标准?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1]为:(1)有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乙醇气味;(3)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4)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精神病、癫痫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
据患者中毒的程度:(1)轻、中度中毒为饮酒量在220~450m l,有兴奋或共济失调表现;(2)重度中毒为饮酒量在450m l 以上,患者呈昏睡或昏迷状态,有呼吸抑制、发绀、血压下降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上述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
1.1.2 临床表现(1)昏迷、昏睡、面色苍白、四肢湿冷3例;(2)恶心呕吐,患者中36例都有恶心呕吐过程。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Nov 24(17)急性酒精中毒,是由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状态,同时还可能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紊乱[1]本文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AAI )诊断标准与分期。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 和对照组B ,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酒精量、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除给予补液、补充维生素等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纳络酮及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练文新,胡婷玫,张研(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珠海519000)摘要: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 和对照组B ,三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A 实施纳洛酮,对照组B 实施醒脑静治疗,对三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A 、B )在昏睡昏迷期清醒时间以及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清醒时间的数据对比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A 、B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较快,可减轻患者痛苦,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提高临床疗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醒脑静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8174(2013)17 ̄3927 ̄01疗7d 后腹痛等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血尿淀粉酶中至少有一项未恢复正常。
治疗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的总和。
1.4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淀粉酶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具体见附表。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8%。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6,治疗总有效率为67.3%,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目前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梗阻因素、酒精因素、血管因素、外伤及感染因素等有直接关系,患者伴随着黄疸、脱水、腹痛等临床症状,部分病症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症较为凶险。
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及心力衰竭、胰性脑病等全身性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
临床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主要采取抗感染、解痉、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对重症患者加强监护[3]。
奥曲肽作为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等药理作用,同时能够抑制细胞增值及肿瘤的生长。
奥曲肽能够抑制并中和胰蛋白酶超反应中的磷脂酶A 及蛋白酶,破坏线粒体膜,将细胞内的磷脂分解为卵磷脂,降低胰腺受到的破坏及刺激,抑制胰腺分泌,保护胰腺,药物机制主要体现在靶细胞膜联合特异性的生长抑制受体,通过与受体集合后发挥作用,调控信号通路,抑制消化酶的分泌。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淀粉酶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贾永红.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56.[2]朱佳卉.奥曲肽辅治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76 ̄77.[3]郭东辉,陈亚想,陈山.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8,31(5):56,59.收稿日期:2013 ̄07 ̄12附表两组患者淀粉酶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n淀粉酶消失时间(d )疼痛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对照组49493.08±1.614.67±1.723.15±1.266.04±1.6312.95±6.2121.82±6.583927··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Nov 24(17)在皮肤科,甾体类激素广泛应用于湿疹、银屑病、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长期的滥用可引起激素依赖,临床表现有皮肤潮红、敏感、毛细血管扩张、疼痛、炎症迁延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出现皮肤萎缩、多毛等[1],尤其好发于面部,从而出现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本文旨在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安全性。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52例,其中男39例,女113例,年龄7~65岁,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3w ~10年。
入选标准:(1)外用激素的病史(≥1个月);(2)外用激素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皮、毛细血管扩张等变化;(3)自觉局部有灼热、灼痛或瘙痒和疼痛,以及紧绷感;(4)当增加激素用量或使用强效激素制剂,皮炎的症状会暂时缓解;(5)对激素制剂产生依赖,停药数天后症状反复甚至更严重。
病例排除标准:(1)对氟芬那酸丁酯过敏或禁忌;(2)治疗前长期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4)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入选患者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治疗且能遵守治疗方案,口头知情同意。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时间、皮损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李秀荣(郧县人民医院,湖北郧县442500)摘要:选取1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照组应用凡士林软膏,均连续治疗2个月。
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安全性与凡士林软膏相似,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8.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8174(2013)17 ̄3928 ̄01附表三组患者清醒时间比较(x ±s ,min )n 昏睡昏迷期清醒时间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清醒时间观察组对照组A 对照组B303030114.32±82.79*205.47±92.86197.54±95.7156.39±27.44*122.81±36.76131.15±38.34注:与观察组A 和观察组B 对比,*P <0.05;观察组A 和观察组B 对比,P >0.05A 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250mL5%~10%葡萄糖注射液,其中加入纳洛酮2.0mg ;对照组B 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250ml 5%~10%葡萄糖注射液,其中加入醒脑静20mL ;观察组先给予纳洛酮注射液,之后再注射醒脑静注射液,使用剂量与对照组A 和对照组B 相同。
1.3疗效判断标准恢复清醒标准:(1)恢复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功能,即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力正常;(2)恢复对自身的认知功能,即可正常回答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5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 、B )在昏睡昏迷期清醒时间以及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清醒时间的数据对比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A 、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附表。
3讨论纳络酮可以起到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的作用,对吗啡样物质或者β ̄内啡肽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进行阻断,从而改善中枢性呼吸衰竭,增加心输出量,当循环得到改善时,即可增加脑部供血量[3]。
醒脑静可以使缺氧脑细胞的水盐代谢得到改善时,脑细胞的携氧能力和脑细胞活力得到提升,使皮质处于兴奋状态,意识恢复速度加快,进而使昏迷时间缩短,最终使酒精中毒患者意识转清。
综上所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通过不同途径发生强有力的催醒作用,显效快,可减轻患者痛苦,此两种药物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提高临床疗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刘艳,孙文东.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6例诊治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71.[2]沙国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3):109 ̄110.[3]张惠明.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9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55 ̄56.收稿日期:2013 ̄08 ̄21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