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常识】结肠癌6

  • 格式:docx
  • 大小:20.1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统计

结肠恶变是常见的恶性恶变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恶变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恶变,食管恶变、肺恶变等常见恶性恶变。

近年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恶变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可见到大肠恶变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恶变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恶变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恶变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恶变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恶变的发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恶变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恶变;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恶变变。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恶变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恶变变。这个观点一直在争论,据浙江省嘉善县血吸虫病日渐控制,新发病例明显减少,晚期病人趋于消失,而结肠恶变的发病率仍很高。

据一般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恶变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恶变变的发生率更高。近几年来,有报告结肠恶变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恶变的发病。

补钙食品可预防肠癌

补钙不仅能改善骨质疏松,还能预防肠癌发生。此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结肠癌、直肠癌高危人群调查发现,有意识通过膳食补钙2~3个月,肠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降低肠癌发生。

对此,专家指出,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控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证实,每天从饮食中摄取超过412毫克钙质,从补钙产品中摄取至少800毫克钙质的女性,患直肠癌风险降低46%。因此,可以说适量补钙,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直肠癌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适量补钙虽能降低肠道肿瘤发生,但并不是说缺钙的人就容易得肠癌,大家更不能盲目补钙。专家指出,正常人每天钙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而且建议通过食物补钙,其中牛奶和奶制品含钙量较高,且容易吸收,牛奶含钙量一般约为1毫克/毫升,每天喝一瓶奶(约250毫升),即可获得约250毫克钙。

相关整本阅读:/ebook/3cccc944f46527d3240ce057.html

其他含钙量高的食物有虾米、海带、黑芝麻、花生,以及豆类和豆制品等。只有食物摄入钙不足时,才需通过药物补充,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一些富含植酸、草酸的蔬菜(苋菜、菠菜等)就不利于钙质吸收;而摄入维生素D、多种氨基酸等食物,则可促进钙质吸收,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便秘可能会引起结肠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