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检测方法及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活性炭检验操作规程《活性炭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活性炭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其使用效果,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对活性炭进行检验的操作过程。
三、设备及试剂1. 微量天平2. 容积瓶3. 滴定管4. 玻璃棒5. 室温蒸馏水6. 氯化钠溶液7. 硝酸银溶液8. 硫酸亚铁溶液9. 碘量瓶10. 碘溶液11. 氢氧化钠溶液12. 硫酸13. 烧杯14. 熔点试管15. 聚四氟乙烯烧杯四、检验步骤1. 顺序编号:活性炭检验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2. 外观检验:对所检样品进行外观检验,记录颜色、形状等情况。
3. 离子含量检验:取一定量的活性炭样品进行质量测定,然后通过滴定管滴入氯化钠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活性炭中的离子含量。
4. 碘吸附值检验:将样品与碘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静置一定时间后通过滴定管滴入硫酸亚铁溶液,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
5. 燃烧温度检验:将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热,记录其开始燃烧的温度,根据燃烧温度判断活性炭的热稳定性。
6. 吸附速率检验:将样品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测量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吸附水的重量,计算出吸附速率。
五、记录与报告对每一步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实验条件、质量测定值等内容,最终形成检验报告。
活性炭的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检验项目、测试结果等内容。
六、质量标准活性炭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企业内部标准,检验结果应满足要求。
七、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所有实验废液应按规定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附则本操作规程经质量管理部门审定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对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活性炭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整改。
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检测方法及要点原理一定量的试样与碘液充分振荡吸附后,经过滤,取滤液,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滤液中残留的碘量。
以剩余碘浓度0.02mol/L时每克炭吸附的碘量(以毫克计)定为碘值。
仪器天平,感量0.1mg;电热恒温箱,115±5℃;搅拌式粉碎机;振荡器,频率240 ~ 275次/min;标准筛,筛孔<71微米(250目,筛孔66微米)。
试剂1) 1mol/L碘标准溶液(GB 601),浓度控制0.1±0.002mol/L,用硫代硫酸钠比较法标定。
2)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GB 601)。
3) 0.5g/100mL淀粉指示剂:称0.5g可溶性淀粉,加水10mL,在搅拌下加人90mL沸水中,再微沸2min,冷却后取上清液使用,此溶液当天配制。
4) (1 + 9)盐酸溶液。
样品预处理1)除湿:对于湿活性炭,用150±5℃干燥1小时再粉碎;2)粉碎:取10~15g样品粉碎1min(粉碎时用毛巾或塑料袋罩住粉碎机,3min后飞扬粉尘较少时再开盖);3)过筛:用250目标准筛,筛粉碎的样品,充分摇动;4)干燥:取5~10g≤71微米的粉碎样品于干燥称量皿中,于150±5℃电热恒温箱中干燥至恒重(一般3h足够),取出放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检测步骤1)用减量法称取经粉碎至≤71微米且干燥的试样约0.5g (称准至 0.4mg)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中,记录称取的试样量;2)准确加入盐酸10.0mL,轻微摇动,使试样湿润,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提离电炉,保持微沸 30±2S,放入自来水浴中冷却至室温;3)加0.1mol/L的碘标准溶液50.0mL,塞好瓶盖,立即在振荡机上以240~275次/min的振频振荡 15min;4)用直径15cm的单层快速滤纸迅速过滤,用玻璃片盖住过滤漏斗,前10~15mL弃去不要,收集后面的滤液;5)吸取10.0mL滤液放人已加100ML蒸馏水的碘量瓶中,用0.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在溶液呈淡黄色时,加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变成无色,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 (mL)。
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检测方法及要点原理一定量的试样与碘液充分振荡吸附后,经过滤,取滤液,用L硫代硫酸钠滴定滤液中残留的碘量。
以剩余碘浓度L时每克炭吸附的碘量(以毫克计)定为碘值。
仪器天平,感量;电热恒温箱,115±5℃;搅拌式粉碎机;振荡器,频率240 ~ 275次/min;标准筛,筛孔<71微米(250目,筛孔66微米)。
试剂1) 1mol/L碘标准溶液(GB 601),浓度控制±L,用硫代硫酸钠比较法标定。
2)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GB 601)。
3) 100mL淀粉指示剂:称可溶性淀粉,加水10mL,在搅拌下加人90mL 沸水中,再微沸2min,冷却后取上清液使用,此溶液当天配制。
4) (1 + 9)盐酸溶液。
样品预处理1)除湿:对于湿活性炭,用150±5℃干燥1小时再粉碎;2)粉碎:取10~15g样品粉碎1min(粉碎时用毛巾或塑料袋罩住粉碎机,3min后飞扬粉尘较少时再开盖);3)过筛:用250目标准筛,筛粉碎的样品,充分摇动;4)干燥:取5~10g≤71微米的粉碎样品于干燥称量皿中,于150±5℃电热恒温箱中干燥至恒重(一般3h足够),取出放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检测步骤1)用减量法称取经粉碎至≤71微米且干燥的试样约(称准至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中,记录称取的试样量;2)准确加入盐酸,轻微摇动,使试样湿润,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提离电炉,保持微沸30±2S,放入自来水浴中冷却至室温;3)加L的碘标准溶液,塞好瓶盖,立即在振荡机上以240~275次/min 的振频振荡15min;4)用直径15cm的单层快速滤纸迅速过滤,用玻璃片盖住过滤漏斗,前10~15mL弃去不要,收集后面的滤液;5)吸取滤液放人已加100ML蒸馏水的碘量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在溶液呈淡黄色时,加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变成无色,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mL)。
官网地址: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测定1.对0.15%次甲基兰吸附的测定法:(1)所用试剂:①0.15次甲基兰溶液的制备:配制:称取A.R次甲基兰1.8—2g (准确到0.0002g)加水400ml溶解,加热搅拌,静置将上层液过滤,使总量成1000ml充分摇匀。
标定:吸取上述次甲基兰溶液于50ml,于250ml容量并中加入36%醋酸25ml,摇匀,用30m移液管准确加入0.1N碘液30ml;立即大振摇3—4分钟,置于暗处1小时,每隔10分钟摇一次,然后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迅速过滤;以100ml移液管吸取滤液100ml (相当本品20ml)于碘价瓶中,以淀粉为指示剂,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终点,耗用硫代硫酸钠毫升数为V1。
同时以30ml 0.1N碘液依同法作空白试验,滴定耗用硫代硫酸钠毫升数为V2。
计算:0.07478是次甲基兰毫克当量数。
按计算浓度加水调整次甲基兰溶液浓度为0.15%,并重新测定其浓度。
② 3 N盐酸官网地址:③标准次甲基兰对照液:准确移取0.15%次甲基兰溶液1 ml,于100ml 容量并中,加1 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储备液),再移取此液1ml,置另一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至刻度摇匀备用(只限三天)。
(2)测定操作:精确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炭样0.1g,置100ml三角瓶中,由滴定管加入0.15%次甲基兰溶液(或多或少视活性炭的脱色力而定)及3 N盐酸2滴于30℃的水溶液中振摇5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于50ml比色管中,待完全滤干后,滤液与同体积的对照液比较,如色泽相同时,则加入的次甲基兰的毫升数即表示其脱色力。
如滤液较对照液或深或浅时则应重作。
测定误差不得大于0.5ml。
2. 对标准糖液的吸附测定:(1) 标准糖液的制备:称取试剂或口服葡萄糖25 (3g,于1000ml中加入250ml蒸馏水,加热使之全部溶解,直至沸腾,渐渐加入5 g无水碳酸钠,并不断搅拌;加热30分钟后(此沸点约在110℃)分次加入,NH4Cl 5g (每次0.5g约30分钟加完)在不断搅拌下,加热1小时,温度保持在120℃-123℃如果温度达到了125℃时;应在不断搅拌下加少量水使沸点下降,不致因过热而使糖液焦化,作用完毕后,再加50ml溶有5 g无水碳酸钠的溶液徐徐加入糖色液中,不断搅拌,待温度刚刚达到123℃时为止。
碘量法测金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当前在选矿冶金行业,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金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笔者从事多年的金矿石分析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
在这里简单谈谈这一分析方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标签:碘量法;金矿石分析;注意事项1 常用的活性炭吸附-碘量法的操作步骤(1)试样的溶解:在感量0.1g的天平上称取试样10g—30g(精矿称取10g,原矿样称取20g,尾矿、溢流分别称取试样30g),于40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加反王水50ml加热后,再加正王水50ml,加热溶解。
一般的硅酸盐矿,硫化矿、金精粉含碳等有机物的样品,先加HCl 20ml,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至不反应为止,然后再加入浓HNO3处理。
应分数次加入,每次加入量不能太大,以样品反应不溢出为准,加热分解至试样中无黄烟(NO2)后,再补加少许浓HNO3继续加热至体积50ml左右,然后加入2%KMnO4溶液30ml,NaCl(33%)饱和溶液30ml,用洗瓶清洗杯壁至体积在110ml左右,盖上表面皿,然后加热使试样分解溶解,保持30—60分钟微沸状,使溶液的体积在30—50ml时取下,用温热的水洗涤表面皿及杯壁,并用热水稀释到100—150ml摇匀,使可溶性盐类溶解,放置待溶液冷却后至40—60℃过滤吸附。
(2)过滤及吸附:将带有活动滤板的吸附柱紧装于抽滤箱上,倒入适量的滤纸浆抽干后约为2—3mm厚,压紧再倒入含有活性炭的纸浆,抽干后高度约为5—7mm(若金含量较高,则应增至10—14mm),使炭浆层与柱壁紧贴,用洗瓶洗净柱壁上的活性炭,将布氏漏斗装于吸附柱上,铺上大小合适的定性滤纸(中速),倒入少许的细纸浆于滤纸边缘处,使吸附柱内有水柱存在。
然后将试样溶液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进行抽滤及动态吸附,待漏斗内溶液全部滤干后,用温热的9%HCl洗涤烧杯2-3次,洗残渣5-8次,拿掉布氏漏斗,用温热的5%NH4HF2洗吸附柱5-8次,再用温热的5%HCl洗吸附柱5-8次,最后,用温热的水洗3-4次,抽干后停止抽气。
活性炭碘值的标准测定方法1、实验器具分析天平,准确度士0.0001g滴定管,10mL或5ml精刻滴定管锥形烧瓶,带磨口玻璃塞,250ml广口锥形烧瓶,250ml烧杯,各种大小的琥珀色玻璃,用于贮存碘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漏斗,上口内径100m滤纸,18.5cmWhatman2V折迭滤纸或相当级别滤纸滴定用移液管,5.0、10.0、25.0、50.0和100.0ml容量容量瓶,1L量筒,100ml和500ml2、实验试剂浓盐酸硫代硫酸钠碘,根据美国药典,再升华晶体碘化钾碘酸钾,初级标准淀粉,可溶马铃薯淀粉或藕粉碳酸钠药品性质3.1溶液制备3.1.1 盐酸溶液(5%wt) 加70ml浓盐酸于550ml的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
可以使用有刻度量筒测量体积。
3.1.2 硫代硫酸钠(0.100N) 溶解24.820g硫代硫酸钠于大约75士25ml的新煮沸的蒸馏水中。
加入0.10±0.01g碳酸钠,,以减少细菌对溶液的分解至最低限度。
将该混合液全量地转移到1L的量瓶中,并稀释至标记。
标定前,必须至少静置4天。
溶液应贮存在琥珀色玻璃瓶中。
3.1.3 标准碘溶液(0.100士0.001N) 将12.700g碘和19.100g碘化钾量入烧杯中。
将碘和碘化钾干混-起,加2-5ml水于烧杯中,搅拌均匀。
在搅拌过程中继续-小份-小份地加水(每次约5ml),直到总量达到50-60ml。
至少放置溶液4h,以确保所有晶体溶解。
在此4h期间,要时时搅拌,以助溶解。
将该混合液全量转移到lL的容量瓶中并补加蒸馏水达标记。
对碘溶液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将碘化钾和碘的重量比控制在1.5-l之间。
溶液贮放在琥珀色玻璃瓶内。
3.1.4 碘酸钾溶液(0.1000N) 将4g或多于4g的初级标准的碘酸钾置于110士5℃下干燥2h,在保干器中冷却至室温。
将3.5667士0.lmg干燥的碘酸钾溶解于大约I00ml蒸馏水中。
将其全量转移到lL容量瓶中,补加蒸馏水达标记。
活性炭碘值的标准测定方法Na2S2O3·5H2OKI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
在潮湿空气中微有吸湿性,久置析出游离碘而变成黄色,并能形成微量碘酸盐。
光及潮湿能加速分解。
1g溶于0.7ml水、0.5ml沸水、22ml乙醇、8ml沸乙醇、51ml无水乙醇、8ml甲醇、7.5ml丙酮、2ml甘油、约2.5ml乙二醇。
其水溶液呈中性或微碱性,能溶解碘。
其水溶液也会氧化而渐变黄色,可加少量碱防止。
相对密度3.12。
熔点680℃。
沸点1330℃。
近似致死量(大鼠,静脉)285mg/kg。
KIO3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气味。
缓慢溶于12份冷水、3.1份沸水,溶于稀酸,不溶于乙醇。
相对密度3.89。
熔点560℃(部分分解)。
有强氧化性。
有刺激性。
熔点(℃):560(分解);相对密度(水=1):3.89;溶于水、稀硫酸,不溶于乙醇。
无机氧化剂。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淀粉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它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最普遍的储藏形式。
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单糖(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
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reaction),产生相互作用(interaction),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络合物。
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
Na₂CO₃碳酸钠(Na₂CO₃),俗名苏打、石碱、纯碱、洗涤碱,化学式:Na₂CO₃,含十个结晶水的碳酸钠为无色晶体,结晶水不稳定,易风化,变成白色粉末Na₂CO₃后为强电解质,具有盐的通性和热稳定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活性炭的指标详解(一)作者:易择活性炭活性炭作为一种品类众多的吸附剂,需要用指标划分出不同的品质,也需要依据指标指导和把控活性炭生产的质量;在不同的应用中,也需要用指标来确定特定要求的活性炭产品。
因此在活性炭生产、选型、交易过程中,了解清楚活性炭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活性炭检测标准概述活性炭各类指标检测项目有着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在实际交易中,也常会发生因标准不统一而引起的纠纷问题。
目前活性炭的检测标准大致可分为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两部分。
国内标准包括《煤质活性炭试验方法》和《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煤质炭标准在采用的又有1987标准(老标)和2008标准(新标)。
木质炭的标准也有1990标准和1999标准,新增的还有2015年标准。
国外标准有美国ASTM、美国ANSI/AWWA、日本JIS、日本JWWA、法国NF EN标准、韩国KSM标准等。
国内最常见的国外标准是美标ASTM和日标JIS。
国外活性炭的检测项目与国内的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外标准其检测项目也各有侧重,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各国的标准有向美标ASTM靠拢的趋势。
不同检测标准,会检测出不同的指标数值。
因此我们在交易应用中,除了要关注指标值,也务必要统一标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活性炭各种指标的含义和基本检测原理。
活性炭吸附能力指标1、碘值(碘吸附值)指溶液中碘的剩余(平衡)浓度为0.02N/L时,每克活性炭的吸碘量。
碘值的单位是mg/g。
碘分子直径仅有0.335nm,因此碘值主要是用来表征活性炭微孔的发达程度,表示活性炭对小分子的吸附能力。
检测方法:取一定量的活性炭试样与已知浓度的碘标准溶液充分接触振荡后,经过滤(离心分离),再移取一定量的碘的澄清液,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滴定。
求出每克活性炭所吸附的碘的量。
标准区分:碘值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指标,煤质炭国标、木质炭国标、美标、日标其碘值检测结果都有不同,其中煤质炭2008国标与美标ASTM的碘值检测结果一致。
活性炭碘吸附值标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尤其是碘吸附值的标准,对其品质的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活性炭的质量有更清晰的认识。
活性炭碘吸附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炭对碘的吸附量。
通常以mg/g为单位进行表示。
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标准是根据其对碘的吸附能力来评定其品质的好坏。
一般来说,碘吸附值越高,说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越发达,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在国际上,对于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标准是有相应的规定的。
根据ISO 1976-1:2006《活性炭物理和化学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论》的规定,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工业用途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应在700-1200mg/g之间;而对于医药和食品用途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则应在900-1100mg/g之间。
除了国际标准外,我国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标准也有相应的规定。
根据GB/T 12496.1-1999《活性炭工业用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测定》的规定,对于工业用途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应在500-1100mg/g之间;而对于医药和食品用途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则应在900-1100mg/g之间。
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标准对于其性能和应用范围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活性炭碘吸附值标准的严格把关,可以确保活性炭的质量稳定,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标准是对活性炭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国际上和国内都有相应的规定。
通过对活性炭碘吸附值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活性炭,保证其吸附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活性炭在环境治理、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而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保障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希望本文对活性炭碘吸附值标准有所帮助,让读者对活性炭的质量评价有更清晰的认识。
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检测方法及要点原理
一定量的试样与碘液充分振荡吸附后,经过滤,取滤液,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滤液中残留的碘量。
以剩余碘浓度0.02mol/L时每克炭吸附的碘量(以毫克计)定为碘值。
仪器
天平,感量0.1mg;
电热恒温箱,115±5℃;
搅拌式粉碎机;
振荡器,频率240 ~ 275次/min;
标准筛,筛孔<71微米(250目,筛孔66微米)。
试剂
1) 1mol/L碘标准溶液(GB 601),浓度控制0.1±0.002mol/L,用硫代硫酸钠比较法标定。
2)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GB 601)。
3) 0.5g/100mL淀粉指示剂:称0.5g可溶性淀粉,加水10mL,在搅拌下加人90mL沸水中,再微沸2min,冷却后取上清液使用,此溶液当天配制。
4) (1 + 9)盐酸溶液。
样品预处理
1)除湿:对于湿活性炭,用150±5℃干燥1小时再粉碎;
2)粉碎:取10~15g样品粉碎1min(粉碎时用毛巾或塑料袋罩住粉碎机,3min 后飞扬粉尘较少时再开盖);
3)过筛:用250目标准筛,筛粉碎的样品,充分摇动;
4)干燥:取5~10g≤71微米的粉碎样品于干燥称量皿中,于150±5℃电热恒温箱中干燥至恒重(一般3h足够),取出放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检测步骤
1)用减量法称取经粉碎至≤71微米且干燥的试样约0.5g (称准至0.4mg)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中,记录称取的试样量;
2)准确加入盐酸10.0mL,轻微摇动,使试样湿润,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提离电炉,保持微沸30±2S,放入自来水浴中冷却至室温;
3)加0.1mol/L的碘标准溶液50.0mL,塞好瓶盖,立即在振荡机上以240~275次/min的振频振荡15min;
4)用直径15cm的单层快速滤纸迅速过滤,用玻璃片盖住过滤漏斗,前10~15mL弃去不要,收集后面的滤液;
5)吸取10.0mL滤液放人已加100ML蒸馏水的碘量瓶中,用0.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在溶液呈淡黄色时,加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变成无色,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mL)。
结果计算
1)计算剩余滤液浓度=C2* V2/10
2)据剩余浓度査附表得出校正系数D
3)计算碘值,mg/g
5(10C1-1.2(C2V2)*127
A=-------------------------------------*D
M
式中:
A——试样的碘吸附值,mg/g
C1——碘液浓度,mol/L
C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2——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mL
M——试样质量,g
127——碘(1/2 I2)摩尔质量,g/mol D—校正系数。
精确度:碘值在600 ~ 1450mg/g时,两个平行样之差≤5.6%。
检测要点
1)因为活性炭颗粒的大小、与碘振摇的时间、频率对活性炭吸附碘的能力有影响。
严格选用标准筛和振摇时间、频率。
要求活性炭孔径≤71微米时,可选用220目或250目的标准筛;
2)样品应干燥。
因为活性炭吸水能力极强,在目测正常情况下,水分可高达20%,严重影响称量的准确性;
3)用减量法称量活性炭。
因为活性炭能快速吸水,暴露时间长会影响称量的准确性;
4)因碘易挥发,移液管加碘液时沿碘量瓶下壁放出,选用配套的碘量瓶,在振摇时密封好,减少碘的损失;
5)滤纸吸附碘,特别是初滤的10mL,可达7.7%,后面的滤液碘损失率逐渐减少至1.8%, 故选用快速滤纸,初滤的10 ~ 15mL滤液不用。
6)据试样碘值不同,调整试样称量范围,控制滴定量在0.8~3.3mL,确保剩余滤液浓度在校正因子表内,査得到校正因子。
碘值越低,称量越多。
附表1碘值试验的校正因子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