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格式:docx
- 大小:25.74 KB
- 文档页数:6
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虚词【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①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则___无以进。
②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的问题。
③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因而对西洋音乐一窍不通。
______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A、徜徉思索即使B、徘徊思考即使C、徘徊思索至于D、徜徉思考至于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情知不妙,想要夺路而走,旁边上来两个便衣,已把手铐在半秒钟内熟练地铐住了他。
B、狄更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运用夸张手法写焦煤镇的环境,展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C、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
D、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专有论述。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______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______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______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A、同时但是因为故B、同时由于只有故C、甚至由于因为才D、甚至但是只是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________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②“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③30多公里的道路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________!A、从而坚忍动人心魄B、进而坚忍惊心动魄C、进而坚韧动人心魄D、从而坚韧惊心动魄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飞机的轰鸣声传到几十里开外。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频考点解读】做文言实词题时,关键是对干扰项的词义进行推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代入语境法文言文中对实词的考查,准确地说是考查实词在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特属的含义。
要想准确判断其含义,必须结合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为我们准确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探究途径。
2.语法推断法文言文中词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但在语法结构中还是大体相同。
视该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成分来判断其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另外,通过语法的甄别,还有助于理解活用现象。
3.字形训义法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是文言实词最基础的推断方法。
如偏旁“刂”,大多与兵器有关,“扌”大多和人的行为有关,“山”和山岳五陵有关等,形训只适合于大体推断汉字的意思,要较为准确地确定实词的意思,还要综合其他方法。
4.联想推断法做题时,如遇到比较生僻的实词,可以展开联想,回顾此词在所学课文中的常见义项,并结合该词具体语境,作出意义推断。
5.考究熟语法所谓熟语,实包罗万象,诸如谚语、俚语、成语、学过的诗文名句,都是这一类。
尤其是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其实词义。
6.辨析句式法古人行文,好为排比、对偶、并列结构等句式,在对举句子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
【热点题型】题型一一词多义例1.(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解析】【答案】C(3分)参考译文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一)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详细举例福建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若所为以何者,乃其因与于焉也,而且之乎。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和翻译)【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方夺取越族各部落的土地,以为那就是桂林郡和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销熔这些刀箭,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C、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D、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范养民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步行到华山当道士。
)2: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4:下列各项是对下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A、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B、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C、孔子认为,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D、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常见句式的理解【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何厌”是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词“于”);B、约以连兵大举(状语后置句,即“以连兵大举约”);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于”表被动);C、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为”后面省略宾语“我”);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何”是“操”的宾语);D、具告以事(状语后置,“以事”是“告”的状语);恐年岁之不吾与(定语后置,“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2: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函谷举②不吾知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其又何尤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惟兄嫂是依⑦吾佐董丞相于汴州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③/②⑥/④⑤⑦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③⑤/④⑥/②⑦3: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欲呼张良与俱去④以其无礼于晋⑤毋从俱死也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⑧沛公安在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4:在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此人力士。
判断句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句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判断句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定语后置5:下列各个选项中按照句式特点归类,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⑶不拘于时⑷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⑸凌万顷之茫然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⑺客有吹洞箫者⑻托遗响于悲风⑼而又何羡乎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⑾渺渺兮予怀⑿三人行,则必有吾师A、⑶⑹⑻B、⑴⑸⑺C、⑵⑼⑾D、⑷⑽⑿6: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职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经典用法解析清单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以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罚所及,则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016年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一.基础知识;33分一选择题;27分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锲qì而不舍袅niǎo娜倩qiàn影B.蓊蓊wēng郁郁跋pá涉懦nuò夫C.游目骋chěng怀慰藉jiè追溯sùD.蓬féng筚生辉刚愎fù自用卑鄙bǐ2.下边选项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穿流不息粗犷一如继往B.一诺千斤再接再励水龙头C.名信片入场券人情事故D.追溯金榜题名滥竽充数3.下列句中的方框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是①小屋的出现,________了山的寂寞;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______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_______的灯光;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_______,一片宁谧;A.打破闪烁疏落安静B.点破闪烁稀疏安静C.点破灿烂疏落柔静D.打破灿烂稀疏柔静4.下列语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B.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的痣一点;C.山上有了小屋,好像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B.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C.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D.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C. 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 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造假烟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B.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是地老天荒....时代的神话,但至今仍有强大的艺术魅力;C.他讲笑话从不嬉皮笑脸,当你笑个不停时,他仍道貌岸然....地讲下去;D.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B.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C.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D.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9.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B.致橡树是一篇向陈腐观念发出挑战的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C.创造宣言的作者是叶圣陶;D.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二默写;6分1古来圣贤皆寂寞,2肯与邻翁相对饮,3此情无计可消除,4 ,;5大江东去,浪淘尽,6艰难苦恨繁霜鬓,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6题34分永远的蝴蝶18分台湾陈启佑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缨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地点点头,把信交给她;“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片上;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缨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满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缨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缨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缨子结婚;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至少答出两条答: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至少答出两条答:3.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什么答:4.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答:5.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答:6.下列几种说法,不正确的三项是A.缨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B.“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表现“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境;C.把缨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缨子长得像蝴蝶的外貌;D.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爱缨子;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3题6分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1.文中加粗的“这”指代的是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B.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C.不能朗照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2.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C.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世界”似的D.朦胧的月色能赋于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往3.选出对第⑤句分析正确的一项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醋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2.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A.从上到下 B.从光到影C.从动到静 D.从荷到树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4.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C.荷塘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三、文言文阅读15分1.“道”字的意思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解释加点字;1吾得兄.事之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螯4.翻译下列句子;6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四、口语交际;8分假如你在福建省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打怎么对你的母亲说对你的母亲说:五、作文; 60分一请你拟写一张请假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单位;二作文:掌声2015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33分一选择题;27分1-5CDDAC 6-9DBDC二默写;6分二、现代文阅读;永远的蝴蝶18分1.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鉴赏;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生命里,成为“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显然,贯串全文的“雨”已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并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答案1交代“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2.「解析l此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鉴赏;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过马路的形象,伴着“我”的痛苦和思念已深深刻在“我”心中,小说再次描写这一形象,是为了突出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既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又照应了前文,可谓匠心独运;答案1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3照应前文;3.1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2使作品形成匀称而完整的结构;此题考查对作品布局谋篇的鉴赏;作者善于在不同时间里反复运用一个固定场景,来反映小说中“我”的感情变化;文中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但每一次“我”的感情思绪都不一样;这样写既使“我”的感情思绪变化的脉络和层次更加清楚明显,又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更为匀称完整;4.4;为什么呢只带一把小伞此题考查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5.5;解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前一个细节无感情色彩,是后一细节的衬托;同样是“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但后一个“雨点”更是溅到生命里的痛苦和泪水;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答案通过写景来抒情,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6.ACD三、文言文阅读15分1、A2、D3、1像兄长一样2爪子和牙齿3表并列4.翻译下列句子;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2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劫的出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四、口语交际;8分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在这次全省;;;专业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平时的准备和努力总算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太高兴了;作文略。
虛词. 用法例句常见短语.之. (1)【动】往,到......去.(2)【代】他,她,它.(3)【助】的(有时可不译).(4)【助】用干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5)【助】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6)【助】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时省去.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学而时习之(《论语》),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宋何罪之有(《公输》);菊之爱(《爱莲说》).•以. (1)【动】认为,以为.(2)【介】用,把,拿.(3)【介】因为,由于.(4)【介】凭借,依靠,依照.(5)【连】相当于“而”(表承接) .(6)【通】“己”,已经.(7)【连】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8)【介】去,来,用来(表目的).(9)【连】以至、因而.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以刀劈狼首(《狼》);投以骨(《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十年以前;北京以东.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为】认为;作为.【以是(是以)】因此.其.(1)【代】他(的),她(的),它(的);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2)【代】那,那个,那些,那里•(3)【副】大概,或许,还是(表推测).(4)【副】岂,难道 <表反问).(5)【助】调节音节,无义。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真无马邪(《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而. 【连】①表并列:“和、又”。
可不译.②表递进:“并且”.③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④表修饰:不译.⑤表转折:“但是、却、然而”.⑥表因果:“因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夺而杀尉(《陈涉世家》).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于. (1)【介】在,到,向,从,对,对于,由于,在......之中(方面)(用在动词后引出对象).(2)【介】被.(3)【介】同,和,跟.(4)【介】比,胜过.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于是】①与现代汉语相同.②这时,当时;在这,从这.(1)【助】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顺流而东也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其孰能讥之乎则或咎其欲出者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吾将以为袜
D、从余问古事
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令初下,群臣进谏
B ①乐夫天命复奚疑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C ①时矫首而遐观②矫枉过正
D 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②行将就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一石,杰然特起(拔地突起)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汇合)
C、项王军壁垓下(设营驻守)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焉能系而不食
B、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C、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D、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秉: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
(3)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
(4)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剽:
7: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徐
(1)不徐不疾()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解释下列加点词。
(8分)
(1) 时矫首而遐观()(2)善万物之得时()
(3) 舸舰弥津()(4) 则刘病日笃()
(5)抢榆枋而止()(6) 彼且恶乎待哉()
(7) 舅夺母志()(8) 而刘夙婴疾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两朝开济老臣心济: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
(3)籍独不愧于心乎独:
(4)汝殁以六月二日以:
10: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8分)
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6。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1: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
①帝感其诚(真心真意)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真诚)④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2: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3: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罪”和“善”的解释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①彼何罪焉(罪过)
②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大的过错
③乃所以善吾死也(对……友好)
④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A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都正确
14:一词多义
(1)寝貌甚寝(2)故宋将军故自负
既同寝故尝与过宋将军
(3)盛其意气之盛(4)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盛以锦囊而告以成功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是知其能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C、梁以此奇籍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D、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答案部分
1、C
A以:因为,连词;来,连词。
B而:却,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D其:难道,疑问语气词;那个,指示代词。
2、D
略
3、D
(A 中“谏”分别是“动词,谏正、劝止”和“名词,谏议”的意思;B 中“奚”分别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意思;C 中“矫”分别是“举”和“矫正”的意思)
4、B
B “会”的意思是“节奏”(《庖丁解牛》)
5、A
A语气助词,表反问;BCD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6、(1)秉:拿着;(2)遇:汇合、接触;(3)烦:繁多;(4)剽:抢劫、掠夺
略
7、(1)迟缓(2)缓缓地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实词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矫:举。
善:羡慕。
津:渡口。
笃:病重。
抢:触,碰。
待:凭借。
夺:改变。
婴:缠绕。
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重要实词的意义。
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⑴济:扶助。
⑵阳:通“佯”,假装。
⑶独:岂,难道。
⑷以:在。
试题分析:首先将加点的词放在句子中,根据句子的位置确定该词的词性,然后根据词的义项和所在句的意思来确定词的含义。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1。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2。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4。
第一个“封”,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
残、秽,形容词用作名词,坏人。
6。
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略
11、③
果真,如果
12、D
D项:动词,等待;其余均为:连词,和、与。
13、A
②罪:惩处,处罚;③善待
14、
(1)丑陋,睡眠;(2)本来,所以
(3)盛大,盛装(4)告诉,祭告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要在积累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15、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可判断,奇,意动用法,以之为奇,赏识。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C项,“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动词,认为。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