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8
国学经典选读-1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的意思是()(0.6分)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
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远地施行仁爱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助别人达成目标。
能够接近取来就用的便利条件,可以说是仁德的方法了。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
能够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已经可以说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
能够就近取得帮助,可以说到处都能够表现出仁爱之心了。
☆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评语:分2.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恰当的意思是()(0.6分)A.“”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孔子答道:B.“”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孔子答道:C.“”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孔子答道:D.“”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孔子答道:☆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评语:分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A. 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 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 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 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评语:分4.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A.墨子 B.孟子C.庄子 D.荀子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B.墨子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洪兴祖B.刘向C.刘安D.王逸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坷》 B.《饮酒》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四套)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四套)一、单项选择1.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 A.孔子认为,仁者就是老好人。
B.孔子认为,有时候厌恶别人的人称不上仁者。
C.孔子认为,仁者是有原则的。
D.孔子认为,仁者对好人坏人都以德相待,2.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D.能近取譬,可请仁之方也已,3.“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B)。
(2.00分) A.《论语》B.《老子》C.《孟子》D.《中庸》4.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2.00 分) A.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B.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C.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D.儒家与通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5.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A)。
(2.00 分) A.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B.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6.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敏。
对这句话的解释错误的是:(B)(2.00 分) A.这句话讲了从政的原则是,不宝为,即不要人为地给百姓带来太多麻烦B.这句话告诉从政者要“行所无事”,就是说当言不要做任何事 C.“以不害为利”意思是以不祸害民众作为为民谋福利的大事 D.“以不取为予”意思是以不榨取民财作为给予民众的根本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辛,是谓(C)。
(2.00 分) A.自然B.大德C.玄德D.天道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D)的重更性。
(2.00 分)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C.废忘食D.学思结合9.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C)。
04国学经典选读0001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45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所说的“诗言志”,是说诗歌要表达自己的志。
A、《尚书?尧典》
B、《文赋》
C、《诗经》
D、《楚辞》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A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在声律上,()诗歌日趋重视平仄的搭配,并初步出现了暗合后世格律诗的律诗。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代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的著名诗句。
A、阮籍
B、王粲
C、谢灵运。
03国学经典选读0004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45
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儒家、道家、法家都在思考治道的问题,而()思考的是认识方法、逻辑关系和表达策略。
A、阴阳家
B、五行家
C、墨家
D、名家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D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主张性分三品,把人性分为圣人、中民、斗筲之性。
A、老子
B、荀子
C、董仲舒
D、孟子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先秦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
A、张仪荀子
B、苏秦韩非
C、公孙龙惠施。
02国学经典选读0003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45
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A、《资治通鉴》
B、《通鉴纪事本末》
C、《宋史纪事本末》
D、《明史纪事本末》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
B、志
C、表
D、列传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言为《尚书》。
”
A、《国语》
B、《左传》
C、《公羊传》。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45
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
A、政书
B、纪事本末体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编年体史书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
B、志
C、表
D、列传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
B、《春秋》。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
4、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
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
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
7、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
10、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
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
两汉儒学。
魏、晋以后玄学。
南北朝、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汉学。
现今新学。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
13、“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
15、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
16、“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
17、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
18、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李耳)。
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
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是说君子相交贵在交心,朋友之间存在不同的意见,但是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小人因为相同的目的走到一起,表面上如糖如蜜,可是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是谓不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这种思想首先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正是因为这种斗争性,才会使得这个世界五彩缤纷.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但主要应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四书全译》的翻译:《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调和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讲调和,”《中国成语大辞典》对“和而不同”的解释: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只和睦相处,不盲从苟同。
《中华儒学通典》对“和而不同”的解释: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以上下关系为例:上所谓是,是中有非,下言其非,以成其是,为和;上之所是,下必是之;上之所非,下必非之,为同。
]小人同而不和。
”“和”就是“以他平他”,即让相互差异、矛盾、对立的事物相结合,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同”则是“以同裨同”,即排斥差异、矛盾、对立的事物的相互结合,只求同质事物的绝对同一。
最新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假如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阅读【三国志】不但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P142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P178
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P24
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
4、【诗经】六义:【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P50
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
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
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但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和【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
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P87
8、【通鉴纪事本末】: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她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她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P88
9、【通典】: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P88
10、【文献通考】: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门,共348卷、由于马端临编制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
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P89
11、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和”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P91
12、【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P91
13、【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P91
14、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能够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P116
15、合同异: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和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差异、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