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新疆乌鲁木齐质检二: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20
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中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一、(35分)(一)(9分)1.B(A项,“对文学不断进行渗透”的还有神巫性、浪漫性;C项,“屈原的作品突出显现了楚文化的精神”是作者的认识;D项,不是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影响了屈原与庄子,应是屈原与庄子的作品中鲜明而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文化精神。
)2.A (没有“逐层递进”,本文的主体论述结构是并列式。
)3.C (“互相融合形成汉文化”的除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外,还包括其他区域文化。
)(1~3题每题3分)(二)(14分)4.B(这句古语没有表现“对人内心情感的摧伤”。
)(3分)5.①“寒冷的日子”是四季运行的规律,虽令人痛苦难熬,但终会过去,美好幸福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与其抱怨痛苦,不如充满希望,坚韧乐观地积极面对。
(5分)6.①本文描写了新疆阿勒泰地区艰苦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在严冬里单纯质朴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和当地牧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②她用轻灵的文字,将人们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表现了一种不抱怨、不逃避的生活态度,使广大读者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③本文写的是阿勒泰的牧民生活,但是表现了新疆乃至更广阔空间最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超越了时空,必将产生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
(此题有一定开放性,能围绕这段评价,结合文本赏析、探究即可。
)(6分)(三)(12分)7.D(以偏概全,由材料四可见,并非所有博物馆“均有国宝级的稀世馆藏”。
)(3分)8.D E(D项,“尤其”错,应是内容与形式并重;E项,推断无中生有。
)(答对1个得2分,答对2个得5分)(5分)9.①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使之变得鲜活有温度;②借助明星和媒体的作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提升博物馆综合服务水平;④突出博物馆的鲜明特色,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4分)二、(35分)(一)(19分)10.A(原文标点:正木强好凌人,自谓平贼有劳,受人主知,无所顾忌,数面攻两川官吏之短而暴扬之,众积怨怒,多上章诉其不法者。
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测验地理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题:二、综合题:36.(22分)(1)相同:西部或北部均有山脉阻挡,冬季受寒潮的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或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
(4分)差异:云霄县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云霄县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明显。
(2分)仁寿县位于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2分)(2)夏秋季节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或热带气旋);背山面海(向东开口)的地形,与夏秋季节的东南风风向一致,加剧了风势。
(6分)(3)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套袋可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的影响;套袋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或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8分)37.(24分)(1)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夏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候凉爽;冬季受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东北部的高大山脉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强,气候温暖;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强。
(10分)(2)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崎岖,多山地,适于森林生长;人口稀少,且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生物的破坏程度低;国民素质高,注重环境保护。
(8分)(3)A.渔业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3分)B.林业降水较丰富,地形崎岖,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
(3分)C.旅游业当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43.(10分)(1)位于断裂带附近,地壳比较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
(4分)(2)温泉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公路、航空等组成交通运输网;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
(6分,任答3点得6分)44.(10分)(1)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乌鲁木齐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二下·梅州期末)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义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又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
但“常”与“纲”却有不同。
“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
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
“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
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
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
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
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
乌鲁木齐地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中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假设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一】〔35分〕〔一〕〔9分〕1.D〔孟子的时代还没有“五常”的提法,他只是提出了“四端说”。
〕2.C〔“‘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错,原文是“儒家的伦理规范有许多出自‘五常’的系统或与之相关”。
〕3.A〔“五常”成为普适性道德原那么的缘故不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
〕(1~3题每题3分)〔二〕〔12分〕4.C〔A项,郭永怀是选择了难题后,才求教于航空大师卡门的;B项,“在此基础上”无中生有;D项,“接着着丈夫的事业”的理解有误,李佩先生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她所延续的是与丈夫同样的奉献情怀。
〕〔3分〕5.①使文本脉络清晰,具有条理性;②展示传主生活、工作经历和思想品格,表达真实性;③暗含崇敬仰慕、痛惜缅怀之情,增强感染力。
〔须结合作品分析〕〔4分〕6.①心系祖国、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②勤奋努力、意志坚强的拼搏精神。
③迎难而上、见解独到的科学精神。
④竭尽身心、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5分〕〔三〕〔14分〕7.AD〔A项,“夫妻二人的感情不够和谐”的分析不准确,二人虽对今后的归宿常产生争执,但从文中老公的“心疼”、菊儿的“歉意”等描写中能够看出,夫妻二人很恩爱。
D项,“愤懑”的分析不准确,应是“伤感”之情。
〕〔写对一个给2分〕〔4分〕8.是个进城的外来务工者。
〔1分〕向往城里富足便捷、悠闲安乐的生活,比较现实。
〔1分〕内心矛盾,性格执拗,但不失温柔体贴。
家乡不愿回,城里又难以久居;处境尴尬,内心纠结。
心疼丈夫,用“有爱就有家”的话彼此宽慰。
〔2分〕9.①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
补充交代了菊儿老家生活的艰难和穷困,作品内容显得更加丰富;②为人物塑造提供支撑。
使菊儿执意要留在城里的想法有了合理性,菊儿的形象显得更加饱满;③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
农村生活的困苦艰难,使寄居在城市的农民工对回乡终老心生畏惧,而在城市又很难安身立命,没有稳定可靠生活保障的他们成了处境尴尬的边缘人。
语文 2018年高三新疆二模试卷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
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
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
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
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
”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
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
”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
”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
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答卷)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答卷)的密封区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和尼采是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哲学家,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相似的是,二人都对各自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并作出自己的价值重估,着重强调人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哲学是批判宗法制礼教文化对人性的束缚,强调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人为”和“自为”两种因素束缚着人,使人不得自由,他对儒家的“圣人”说,仁义礼智及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尼采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教义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同时,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机器生产带来物质繁荣,人异化成机器的奴隶。
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
尼采的哲学是建立在希腊悲剧精神的重建以及反基督教文化之上的。
他认为基督教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最大阻碍,因此他对基督教进行了批判,认为一切价值需重新评判,每个人都必须自己作人生的决定和命运的抉择。
庄子身处动荡变迁之时,战乱频繁,死亡时刻威胁人类。
人生是苦难的,生命如白驹过隙,短暂易逝,世人对死亡充满畏惧。
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求得内心平静的方法,即站在道的角度看待生死,超越生与死的界限,视生死为大道的自然造化,顺其自然,将自身与道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
“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社会充满凶险,生命朝不保夕,如何才能在“方今之时,仅免于刑”的社会中保身呢?庄子告诉我们“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有才能的人劳苦奔忙,结果往往“中于机辟,死于网罟”,所以只有像庖丁的解牛刀一样巧妙地避免与社会发生碰撞,才能够活得自由。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新疆乌鲁木齐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兵团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爱说,社区居家养老的本质在于养老体制的转变和以往的“家庭养老”具有木质上的不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
养老模式区分的关键不在于在什么样的地点养老,而在于一系列养老协同力的来源包括经济来源、生活方面的照以及精神支持等。
家庭养老主要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生活上的照料和尽到情感照顾责任。
而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家”是一种载体,与以家庭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有根本性的区别。
社区居家养老这个概念是由养老保障体系发达的欧美国家先提出的,欧美国家由于物质资源较为丰富,他们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大多选用了集体统一生活的养老方式,建立数量较多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将很多老年人集中在一起生活。
养老院、托老所虽然设施齐全,工作人员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出现了较多的弊端,比如由于监管不到位,有些养老院充扣老人纳的费用,提供劣质服务;老人们集中居住在养老院中,每一位老人单独特殊的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养老院仅仅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慰籍等是做不到的,体养老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又出现了回到家庭中去”的呼声。
当然,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并不是完全脱离社会,不接受社会的服务,而是既居住在家中又接受社区及社会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家庭生活十社会服务”的模式。
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相对更为随意放松地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居住,政府和社会没有必要修建很多的集中养老机构只需要在老人生活的社区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包括上门照料生活、简单家庭医疗护理等服务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家”与家庭养考模式的“家”的概念已经发生本质性变化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再是子女的资助,而是老年人自己的退休金社保等,由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可见,社区居家养老已经从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养老变成了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养老。
新疆乌鲁木齐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