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3
5.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设计理念:本节课本着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设计理念,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胡志杰编号:10109334112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选自浙教版初中学生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是一切解方程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被安排在代数式内容之后,是代数式之间相互比较过程的解答,又为后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今后学习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买下了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且会用尝试检验法和等式的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移项法求解方程,其实是等式的性质的衍生,因此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
并且,七年级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但是学生对于规范书写有所困难,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掌握用移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验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移项法则的发现和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规范数学格式的掌握有所困难,因此移项求解方程的步骤教学学法本堂课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讲授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1、回顾旧知:①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②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③等式有哪些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是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小学数学之后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去分母解法。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去分母的原理,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解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理解去分母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去分母的原理,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这样的方程。
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个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
然后教师给出解法,并解释去分母的原理。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几个类似的一元一次方程,每组选择一个方程,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巩固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方程中有括号或者多项式,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去分母的方法。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不仅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PPT展示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课题名称》教学设计基本信息教学题目一元一次方程解法(2)所选教材浙教七年级第5单元5.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2)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1、掌握方程中的去分母,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会处理分母中含有小数的方法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对于方程中的某些项含有分母,可以先依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再进行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求解;把复杂变简单的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有条理的解题思路,体会数学中由新变旧的转化思想,加强数字感。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解方程:2x +(1-x)=2(4-3x)(投影出示题目)分别找三名不同水平的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对于三个答案再找三名学生批改,主要订正不规范步骤,二、体验实例,导入新知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投影出示下列问题)解方程:(1)(2)思考并讨论问题:1、这个方程与前面已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方程带分母)2、怎样能够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已经会解的方程呢?(想办法把分母去掉)3、怎样去分母呢?在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数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呢?(方程两边都乘以6)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呢?(方程的性质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以上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后,由代表回答)三、实践操作,总结方法学生分小组解方程分析:怎样去掉分母?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例1 解方程:明确:(1)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后,每项都要改变符号(2)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以上解题过程师要正确的板书,给学生以规范的解题过程)五、教学反馈,引导小结:).20(41)14(71+=+xx方程解法解及时进行纠正八、课堂小结本节课教学内容总结图片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注意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作业中要注意的易错点通过教师提醒,学生较好的完成作业九、作业布置解一元一次方程作业本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掌握成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 A、B )可多选A.课堂提问B.书面练习C.制作作品D.测验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浙教配套作业:5.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2)基础练习1---4题综合练习:5、6两题回家作业;配套:分层课课练5.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2)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