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低浓度交联调剖体系的研究及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89.02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认识孔柏岭、孙尚如、樊中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以部份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主的聚合物驱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成功[1-4],但是聚合物驱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HPAM耐盐性能差,污水配制HPAM溶液粘度仅为清水配制HPAM溶液粘度的三分之一;(2)HPAM耐温性能差,一般认为HPAM在实际油藏可应用的最高温度为75℃[5-7];(3)聚合物易窜流,调整剖面能力弱;(4)聚合物用量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难度大。
为了改善聚合物驱应用效果,扩展HPAM的应用范围,河南油田从1995年开始,系统地开展了微凝胶驱技术(亦称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的研究。
总体技术思路就是在低浓度聚合物(HPAM)溶液中加入少量交联剂,通过分子间交联反应,大幅度地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耐温抗盐能力,形成局部三维网状结构的微凝胶团,既有流度控制能力与驱替作用,又产生高的残余阻力系数,有较强的调剖作用。
关键技术就是研制出具有延迟成胶能力的交联剂,既保证微凝胶体系在地层中成胶,又保证微凝胶体系的长期注入能力,满足驱替技术对驱剂注入量的要求(>0.1V P)。
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历室内研究、单井试注、单井驱替,多井组驱替先导矿场试验的历程。
在交联剂研制生产、配方筛选优化、成胶机理、影响成胶因素、渗流特征及驱油机理、方案设计、动态调配与效果评价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渐发展成为河南油田一项特色的三次采油技术。
1 微凝胶驱技术的技术路线选择(1)选择微凝胶体系,利用交联反应解决聚合物(HPAM)的耐温抗盐问题。
(2)选择“驱”的技术路线,注重长期、规模效益。
微凝胶的注入量0.18 V P以上,称之为微凝胶驱技术而不是调剖技术或调驱技术。
(3)选择“低浓度聚合物(400 mg/L HPAM)”的技术路线,突出经济效益。
(4)选择“污水配制”的技术路线,解决污水回注问题,凸显社会效益。
低成本深部调剖段塞优化研究与应用作者:秦小华路超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3期秦小华路超(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江河油矿,河南南阳 474780)摘要:针对油田水驱调剖距离远、段塞多、堵剂用量大,调剖成本居高不下的特点,开展深部调剖段塞组合优化研究,合理设计段塞组合,既深部调剖,又能降低成本,实现油田“稳油控水,降本降耗”目的。
2011年采用含油污泥作为顶替段塞现场应用4 口井,增油1061 吨,降水2100m3。
关键词:注水开发;深部调剖;段塞组合;顶替;降低成本;开发效果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8-0133-02收稿日期:2013-04-18作者简介:秦小华(1985-),男,湖北京山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油田开发工作研究。
目前河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运用现有较成熟的调剖堵剂体系,既能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调整和完善纵向上及平面上矛盾,进一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改善油田区块开发效果,达到“稳油控水”目的,又能切实降低措施成本,降低投入与产出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选油田自产的含油污泥作为调剖剂,其特点是对大孔道、高渗透层控制作用及半径有限,但稳定性好,低成本廉价,适宜大剂量注入;常用交联聚合物凝胶具成胶时间可控、凝胶强度可调、抗剪切性好的特点,但价格高,大剂量注入受限;MQ-Ⅰ型分子膜具有改变岩石润湿性、洗油和破乳降粘特点。
1深部调剖体系优选根据河南油田所属区块基本地质特征,选择交联聚合物凝胶辅以分子膜作为主体调剖体系,含油污泥作为中间段塞等复合体系进行组成。
⑴分子膜具有降粘驱油、改变岩石润湿性保护油层等作用。
⑵交联凝胶体系成胶时间、强度可调,而热稳定性、抗剪切性差,且成本较高。
⑶油田自产含油污泥适应性好,成本低,可大剂量深调。
依据深部调剖特点及目的,结合较成熟的调剖堵剂体系,优选交联聚合物凝胶作为主体,中间以含油污泥作为顶替定位段塞的组合调剖技术。
CASE区域治理低渗透油田化学浅调剖评价与应用研究温州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邵志浩摘要:低渗透油田的吸水效果比较特殊,不同地层的吸水能力截然不同,这给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技术人员通过化学浅调剖技术,对低渗透油田的地层进行处理,往往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为验证化学浅调剖在低渗透油田当中的应用效果,以某低渗透油田为例,对其调剖剂具体配方、调剖剂应用性能、施工参数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参数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调剖剂;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7-0207-0001低渗透油田的地层结构具有严重的非均质化特征,不同地层的物性有较大差异,因此它们的吸水能力也各有不同,这显然不利于石油资源的高效开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油田开始利用化学浅调剖技术对地层进行处理,以期提升油层注水技术的覆盖范围,最终达到提升油田开采技术效果的目的。
从实际应用经验来看,化学浅调剖技术能够提升注水压力、改善吸水剖面,并降低油层含水量,并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量。
一、油田概况位于我国某省的A油田,属于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石油储层存在非均质化严重的问题,不同地层的吸水能力各有不同,直接影响了注水开采技术的应用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油田方面首先采取了机械分层注水技术进行开采,但是最终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且储层的分层注水量越来越高,一些比较狭窄的夹层也无法进行分层封堵处理,最终的处理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选用了化学浅调剖技术,对油层进行了有效处理,最终使油藏开采效果得到了提升。
二、低渗透油田化学浅调剖应用(一)调剖剂具体配方根据实验情况来看,有机铬体系和酚醛能够在地层常规温度条件下,形成稳定的胶结物并发挥应有作用。
A油田的化学浅调剖处理中,选用的就是流动凝胶调剖剂,即由聚丙烯酰胺充当主剂的方式,在三次交联以后即可形成具有流动能力的凝胶状物体而后起到降低地层高渗透率的效果,该体系凝胶具有可观的吸附能力,封堵效率高达92%,能够适应40—90℃范围内的温度。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低渗透油田是指渗透率在0.05~10×10^(-3)μm^2的油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喉道小,油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得油田开发难度较大。
深部调剖技术是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注入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液体使油层孔隙部分被油驱替出,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田油层深度较大、温度高、压力大,传统的深部调剖技术存在注液困难、渗透性不稳定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因此,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寻求适用于此类油田的新型调剖剂及技术手段,并探究其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对于推动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聚合物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调剖剂的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
(3)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
(2)室内模拟实验法:选取低渗透油田实际岩心样品,模拟不同注液条件下聚合物调剖剂在孔隙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测量渗透率变化等指标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现场试验法:在低渗透油田选取实际井位进行深部调剖技术的试验,通过对注液及渗透性变化情况的检测和分析,评估调剖效果。
三、选题的预期结果和进展计划1. 预期结果(1)掌握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各种科学问题。
(3)开展现场试验,评估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依据。
河南油田厚油层调剖工艺技术优化摘要:厚油层堵调效果不理想;由于油井汽窜剧烈、油层厚度较大同时亏空严重以及油井堵调思路等原因,未能较好封堵高渗层,注入蒸汽不能与中低渗透层原油较好接触,造成油田厚油层堵调效果不理想,针对河南油田厚油层的开发现状,必须加强油田油井堵调技术优化,提高油井开发效果,关键词:厚油层;汽窜;调剖技术;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田厚油层油井汽窜现状,先后采用了BSC-1、ST-2000、GCS-1、TFP-1泡沫调剖技术,在厚油层油井汽窜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几种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找出各种调剖剂的技术适应性,较好的指导了稠油热采井调剖堵窜工作。
一、BSC-1调剖技术适应性分析1、BSC-1调剖剂组成及调剖机理1.1组成该产品是由硅微粉等耐高温材料、分散剂、增稠剂等组成的无机颗粒类调剖剂。
1.2调剖机理该产品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在水中,经泵泵入地层后,优先进入汽窜大孔隙,沉积在孔隙中和堵塞喉道,形成物理堵塞作用,产生流动阻力和,改善和抑制油井汽窜现象,改变蒸汽流向,扩大平面上和纵向上的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2、BSC-1调剖技术适应性分析2.1试验分析统计了BSC-1高温调剖剂在油田一区油层厚度8m以上的5口井的现场应用效果,从影响油井调剖效果的因素方面,主要选取了油井吞吐周期、油井汽窜通道数、油井见窜时间因素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技术适应性,具体分析如下:该技术应用8井次,平均吞吐周期4.1轮,油层有效厚度平均11.8m,渗透率2.6μm2,渗透率级差4,平均亏空体积2048m3,平均单井汽窜通道数1.6条,见窜时间4天(见表1)。
表1 BSC-1调剖技术调剖井基本情况调剖井号吞吐周期(轮)油层有效厚度(m)亏空体积(m3)采出程度(%)最大渗透率(um2)渗透率级差调剖前汽窜通道数(条)见窜天数(d)L2116 2 12.4 298 4.5 1.906 11.8 1 6L2509 2 8.2 451 5.6 0.201 6.5 1 4L2112 2 7.2 13.4 1.643 3.9 2 3L1816 4 11.4 16.8 5.736 1 2 8L2506 4 9.2 6456 1.6 4.242 2.3 4 3LJ17161 6 16.2 1651 19.37 3.884 3 1 4L2603 6 9 2810 14 0.783 2.7 1 1L1140 7 20.6 2675 16.7 2.014 1 1 3平均 4.1 11.8 2048 11.5 2.6 4.0 1.6 4.08口调剖井的封堵效果:可评价井8井次,调剖前共有汽窜通道13条,平均封堵有效周期达1.7轮。
胡庆油田污泥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1-03-26T11:58:56.55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作者:毕海峰宫志勇王永刚刘利利[导读] 本文通过对油田污泥性能的分析,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河南濮阳毕海峰宫志勇王永刚刘利利 457001摘要:本文通过对油田污泥性能的分析,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污泥调剖技术在油田生产中逐步发展应用,已成为当今胡庆油田生产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胡庆油田污泥的特性,参照污泥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污泥特点的调剖工艺并选择了合适的污泥调剖注入配套设备,为污泥的有效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分析了污泥调剖的工艺过程,提出了项目在运行期间存在的环境影响,及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具体方案及思路。
关键词:胡庆油田污泥调剖工艺1 污泥调剖技术研究胡庆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已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由于地层原生及次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在地层中形成注入水冲刷通道,导致油井过早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
水井调剖技术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但多轮次措施后,由于近井地带剩余油的减少,大部分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1/5井距以外及中低渗层和注入水波及不到的部位,措施效果不断下降,经济效益因素又制约了深部调剖技术的进一步实施。
而获取廉价的调剖剂---污泥进行高含水期水井深部调剖,实现油田的稳产上产势在必行。
1.1污泥理化性能评价及复配研究1.1.1污泥理化性能评价含油污水本身的成份较为复杂,在水处理过程中又投加了不同的水处理剂,因此采用不同技术处理污水后的污泥产量和物性差异较大[1]。
通过水质改性处理后的污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含油污水所含的悬浮物、悬浮固体、各种腐蚀产物及垢、细菌残体、固体有机物等。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注水井调剖可以调整地层渗透性差异,控制注水窜流、提高水驱波及系数。
本文通过对该油田近几年水井调剖取得的成果,对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油藏特性;调剖体系;施工参数;重复调剖;影响因素一、引言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原始地层存在的天然裂缝、溶洞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诱导裂缝对低渗透储层的油藏动态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以及长期注水开发引起的地层出砂、胶结物的大量流失、胶结结构遭到破坏,使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造成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而侧向油井注水不见效的后果。
注水井调剖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主要控水稳油技术。
针对某油田的实际情况,2010年以来不断加大注水井调剖力度,共实施注水井调剖70井次,取得较好效果。
二、油藏特性对调剖效果的影响油藏类型直接决定调剖体系的组成和调剖的技术思路;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调剖体系的性能来影响调剖效果,其中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是影响调剖体系性能的两大因素。
2.1油藏类型该油田属低渗透裂缝性发育丰富油藏,该类油藏和渗透性油藏有很大的不同,调剖难度相对较大,堵剂体系既要做到对大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又不至于对微裂缝堵死,同时还要使堵剂在地层运移过程中既能有效控制油水流度比,又能起到一定的驱油作用。
对这样的油藏进行调剖,应依据“堵”、“调”结合的原则,选用深部复合调堵体系,并通过体系优化、段塞优化和参数优化实现理想的调剖效果。
2019年06月调剖技术工艺质量的提高与工艺优化研究朱锰飞(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河南濮阳457100)摘要:针对现有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的问题,从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提高药剂质量、设计质量、配液质量、注入质量和优化调剖井工作制度,达到提高施工质量和调剖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质量;聚合物凝胶;调剖;工艺优化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是解决层内层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交联聚合物冻胶调剖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应用;由于一类储层挖潜难度增大,开发方向转向二三类储层,这就要求堵剂能够具备耐温耐盐耐剪切的性能,同时仍需优化现场配液注入工艺、提高调剖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成为必须面临的问题[1-2]。
文章从药剂质量与体系优化、调剖设计质量、配液质量、注入质量、优化调剖后工作制度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提高聚合物凝胶调剖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1聚合物凝胶调剖影响因素影响调剖措施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地质状况、调剖工艺。
其中地质状况是调剖施工首先必须论证分析的,这与现阶段更加复杂的地下优势窜流通道以及更为分散的剩余油分布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充分了解目标井组油藏、地质、开发状况,才能进行调剖方案设计及现场施工。
然而调剖工艺自身的适应性,包括堵剂类型、段塞设计、浓度设计、配液工艺、注入工艺以及调剖后油水井工作制度等因素,对聚合物凝胶调剖效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调剖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2.1提高药剂质量与体系优化在现场应用的交联聚合物冻胶体系中,存在两种应用广泛的冻胶聚合物主剂:HPAM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HPAN (部分水解聚丙烯腈)[3-4];将这两种聚合物堵剂优化组合应用,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该组合应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低温低盐聚驱后的砂岩油藏;为了提高HPAM 和HPAN 这两种聚合物的交联强度,可加入一种冻胶稳定剂——改性超细二氧化硅,达到稳定冻胶结构,提高冻胶性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