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的制订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订
通用技术组安新娜
教材分析:
“设计方案的制订”是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中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1、通过本节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设计应遵从的程序,同时还通过这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的吸引力。
2、由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很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所以我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设计方案。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两章中通过我们大量的实例了解了部分设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2、让学生来绘制自己的作品,需要学生有简单绘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
2、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
3、能根据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来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做出有创意的方案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
教学手段:1、利用幻灯片来展示设计方案的一般过程和优秀的设计作品
2、利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学生作品,完成设计方案筛选任务
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讨论法、小组设计、即时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并且通过学习本节课,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有一少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这是以后教学中需要特别改进的地方。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通用技术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为落实省国培办《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和市教科所《关于组织参加甘肃省2016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区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从2016年7月起,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实施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培训对象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参加了2015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2015年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不重复参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培训内容及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
我区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
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学分、培训结业证书。
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
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
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
《制定和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背景在当今社会,学生作业设计是学生进修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稳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进修兴趣。
因此,本设计方案旨在引导学生制定和设计自己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进修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设计方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制定和设计作业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进修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进修动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进修激情。
三、设计方案内容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任务分解、目标设定、资源调配等。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具体的作业项目,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包括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评估标准等。
3. 实施评估:对学生设计的作业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并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方案流程1. 第一阶段:理论进修- 课程内容: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修方式:教室讲解、案例分析- 时间安排:2节课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 任务要求:分组设计一个作业项目- 设计要求:任务分解、目标设定、资源调配- 时间安排:2周时间3. 第三阶段:实施评估- 评估方式:小组展示、互评、教师评判- 反馈方式:总结经验、改进方案- 时间安排:1周时间五、设计方案效果评估1. 学生表现:学生能否独立设计作业项目,是否能够合理分配任务、设定目标。
2. 进修成绩:学生设计的作业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提高进修兴趣和动力。
3. 教师评判: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业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六、设计方案总结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掌握制定和设计作业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进修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进修动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进修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进修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中学习通用技术已成为必修课程。
而制作一份高中通用技术作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以指导我们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一、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描述你的设计方案的目的、定位和终端用户。
例如:设计一款智能水果番茄搭载IoT 技术,目的是让使用者能够实现遥控、自动化或手动控制,适用于家庭种植、水果摊勤工俭学等用户。
二、需求分析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对设计方案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外观需求。
例如:智能水果番茄需要实现遥控、自动化或手动控制,表面温度适宜、光照适宜、水分适宜、温湿度监测报警功能,外观容易操作和维护。
三、市场调研在这一部分中,需要介绍你的设计方案市场调研的结果,分析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竞争品牌、行业动态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高中通用技术作品不一定需要与现有市场产品完全一致,应尽量避免雷同。
例如:调研内容涉及到智能农业、IOT、传感器、植物光照、气象监测等大量相关行业,整合各家产品的内容得出结论。
四、功能设计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将需求分析中的功能需求进行细化,并设计如何实现这些功能。
这里需要考虑到所涉及的各种电子元件,电路板的布局、连接方式、集成度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硬件的设计。
例如:智能水果番茄获取相关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传感器、数据线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使用串口通讯与主控板连接,完成数据传输。
五、界面设计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考虑如何为我们的产品设计易于操作的界面。
这里也可以加入一些美术设计的元素。
例如:根据本产品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界面,将数据模块分成温度、湿度和光照三部分,让生产者一目了然。
六、测试及改进在制作高中通用技术作品时,测试、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非常重要。
只有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标准的设计方案。
例如:针对我们设计的智能水果番茄,我们需要多次测试其性能和功能,以便找出并消除各个环节的缺陷或不足。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高中通用技术作品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涵盖了整个项目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阐述文章的结构、目的以及写作内容的重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和结论。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描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并对各部分进行简要概括。
接下来,正文将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背景知识。
设计方案部分将讨论选题与目标、可行性分析以及功能需求与设计思路。
制作过程一节将针对材料准备与工具使用、制作步骤与操作说明以及质量控制与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详细展开。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内容和收获,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撰写此篇长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描述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知识;其次,通过详细讲解选题与目标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指导读者在设计方案时能够做到合理规划与需求分析;再次,通过对材料准备、制作步骤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阐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制作的具体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通过总结和评价,激发读者对于通用技术作品的兴趣,并为未来展开更广阔的研究和创造提供发展方向。
以上便是本文引言部分所要讲述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环节,详细介绍高中通用技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正文在这一部分,我将详细介绍高中通用技术作品的概念以及其设计和制作过程。
通过本节,读者将对高中通用技术作品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实际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并应用它们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满足人们的需求。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选题与目标、可行性分析以及功能需求与设计思路。
首先,在选题与目标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主题,并明确该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为题,围绕作品设计的步骤和要点进行探讨。
二、设计步骤1.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首先,学生需要明确设计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这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来实现。
明确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学生确定设计方案的方向和内容。
2.调研和收集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收集信息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已有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
3.思维导图和概念设计: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思维的整理和概念设计。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设计方案。
4.细化设计方案:在明确目标和概念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
这包括确定材料、工具、步骤等具体的设计要素,并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5.制作和实施:在完成设计方案的细化后,学生可以开始制作和实施自己的设计。
这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并按照预定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制作过程。
6.测试和改进:一旦作品制作完成,学生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估。
测试可以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作品的性能和质量。
7.总结和反思: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提取经验和教训,反思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设计要点1.创新性: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方案应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满足人们的需求。
2.科学性:设计方案应有科学的基础和理论支持,学生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科学性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用性:设计方案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实施性,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得到验证。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概述。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个创作作品的指导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在课程学习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创新性的作品。
二、设计方案内容。
1. 选题确定。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主题,可以是与生活相关的实用小工具,也可以是与科技相关的创新产品,或者是与环保相关的设计方案等。
选题的确定应该结合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确保能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完成作品。
2. 研究调查。
在确定了作品主题后,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调查,包括市场调研、技术调研、用户需求调研等。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奠定基础。
3. 创意设计。
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阶段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计方案。
同时,学生需要考虑到作品的材料、工艺、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4. 制作实施。
在完成创意设计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作品的制作实施。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在制作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
5. 展示推广。
最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参加比赛、发布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自己的作品。
通过展示推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认可,也可以激发自己更多的创作灵感。
三、设计方案意义。
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几点意义:1. 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2.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3.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二节制定设计方案在发现问题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设计所需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与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大胆提出各种设计想法,并依据一定条件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这就是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明确: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收集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
为了获得设计所需要的大量资料,陈晨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头到商店、工厂、图书馆等处收集到了有关凳子的各种资料,并在互联网上查到了相应的信息。
1、收集有关各类凳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各类便携、折叠、组合式凳子的资料。
3、查阅人机工程学的有关资料。
4、观看有关坐具的手工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音像资料。
5、访问木工师傅,了解他们制作凳子的经验。
6、在幼儿园和小学收集儿童所用凳子的尺寸资料。
思考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大家发现,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在明确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后,陈晨等同学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在设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凳子的自重减轻了,却带来了材料、结构方面的问题;凳子结构的稳固程度增强了,却又造成凳子的自重、携带方面的问题;凳子携带方便了,结构和制作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马上行动根据设计要求,你认为设计便携式小凳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解决办法还需解决的问题办法1 办法2 办法3 ------ A B C D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概述本设计方案旨在培养高中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通过设计和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设计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问题定义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制作实施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大纲本设计方案包含以下四个模块:问题定义、方案设计、制作实施和成果展示。
具体课程内容如下:1. 问题定义- 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习如何讨论和选择问题,并明确问题的目标;- 学习如何调查和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
2. 方案设计- 学习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习如何评价和选择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学习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制作方案。
3. 制作实施- 学习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制作;- 学习如何采集和处理数据,并进行实验和测试;- 学习如何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成果展示- 学习如何整理和展示设计方案的成果;- 学习如何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 学习如何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并进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制作实施。
2.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分组合作和团队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和思路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 指导引导:教师要以导引方式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设计方案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设计和制作相关的器材和设备,如计算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各种技术设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应运而生。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使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设计方案,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有效的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我们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展示能力。
三、设计内容与过程1. 设计内容本设计方案将设计成四个模块:•模块一:科技产品分析与设计初探;•模块二:科技项目调研与现实问题分析;•模块三:科技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模块四:科技产品测试与改进。
2. 设计过程(1)模块一:科技产品分析与设计初探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教师的引导,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技产品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该科技产品的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场景等,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素材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科技产品的基本认识,并初步探索科技产品的设计要素。
(2)模块二:科技项目调研与现实问题分析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参与到一个科技项目的调研中。
学生需要了解该科技项目的背景、目的和相关技术需求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该科技项目所涉及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3)模块三:科技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围绕科技产品的设计需求进行具体设计和原型制作。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计划、流程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提高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高中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一、设计题目本设计方案的题目为:**自动照片拍摄装置设计与制作**。
二、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照片已经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留下美好回忆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传统的照片拍摄方式需要人为操作相机,导致拍摄角度和时间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个自动照片拍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拍摄照片的功能,提高拍摄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三、设计目标1. 实现自动照片拍摄功能,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拍摄照片。
2. 提供多种拍摄模式,包括定时拍摄、连拍、延时拍摄等,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3. 能够自动调整拍摄角度和焦距,确保拍摄到最佳画面。
4. 使用简单方便,操作界面友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用户使用。
四、设计原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拍摄控制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控制拍摄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
2. 拍摄模式选择:提供多种拍摄模式,通过用户界面输入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
3. 角度和焦距控制:通过舵机、电机等控制装置,控制镜头的角度和焦距,实现自动调整。
4. 图像处理与存储:通过相机模块拍摄图像,使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美化和优化,保存到存储设备中。
五、装置主要组成部分1. 机械结构部分:包括相机平台、舵机、电机等,用于控制镜头的转动和焦距的调整。
2. 电子控制部分:包括主控芯片、传感器、电动机驱动模块等,用于控制拍摄装置的各项功能。
3. 操作界面部分:通过液晶显示屏、按键等提供用户操作界面,设置拍摄模式和参数。
六、设计流程1. 设定拍摄模式和参数:通过操作界面,输入拍摄模式和参数,如定时拍摄、连拍间隔时间等。
2. 根据设定自动拍摄:启动装置后,根据设定的模式和参数,自动拍摄照片。
3. 图像处理与优化: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美化和优化,提高图像质量。
4. 照片存储:将处理后的照片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便于后续查看和传输。
七、设计预期效果1. 实现自动照片拍摄功能,提高拍摄的灵活性和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