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加热电源技术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2
中频加热原理中频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广泛应用于金属加热、熔炼、热处理等工业领域。
中频加热原理简单易懂,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 电磁感应原理。
中频加热的核心原理是电磁感应,即利用交变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加热。
当导体置于交变电磁场中时,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涡流会使导体发热,从而实现加热的效果。
这种加热方式不需要接触导体,因此可以实现对金属的局部加热,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中可能出现的热量浪费和热损失。
2. 工作原理。
中频加热设备主要由电源系统、感应线圈和工件组成。
电源系统产生中频交变电流,经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工件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从而实现加热。
中频加热设备可以根据工件的材质、形状和加热要求进行调节,实现精准的加热控制。
3. 特点。
中频加热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等。
与传统的火焰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中频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中频加热还可以实现对金属的局部加热,避免了整体加热时可能产生的变形和损坏。
4. 应用领域。
中频加热广泛应用于金属热处理、锻造、熔炼、焊接等工业领域。
在金属热处理中,中频加热可以实现对金属的局部加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金属锻造中,中频加热可以实现对工件的局部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在金属熔炼和焊接中,中频加热可以实现对金属的快速加热和精准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中频加热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加热方式,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通过深入了解中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频电源使用说明书SHI YONG SHUO MING SHU目录一、概述二、型号说明三、安装配线四、操作运行五、参数功能解释六、常见故障及检修七、保养与维护八、品质保证一、概述感谢您选用我司的中频系列数字开关电源。
此电源是采用高频软开关技术生产制造的一种高效率交-直-交电源变换装置,不仅物美价廉,安全可靠,而且性能优越、省时省电,是取代以往任何开关电源的理想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新优势:1、体积小、重量轻。
本产品采用高频双极性PWM单相逆变技术、优质铝型材散热器,与以往串联谐振中频电源相比,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
2、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本产品采用单片机控制、硬件使用变频器结构,设计精巧、科学合理,电子器件均选用进口元件,各项指标均优异于可控硅逆变电源,在性能和质量上既稳定又可靠。
3、节能省电。
本公司所生产的高频电源,工作效率均在98%以上,与普通谐振电源的工作效率相比,节电率可达20%,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优点,高频数字电源现已快速、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泛地使用在电镀、电解、氧化、着色、电泳、加热等多种场合、并将有取代其它类型电源的发展趋势。
我司是一家致力于电源变换的高新科技公司,其产品已应用于能源、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注塑、纺织、电镀、民用等众多场合。
二、型号说明:1、铭牌:2、型号说明:HS –MF –075三、安装配线:2.1 外型尺寸与安装尺寸(详见附录)2.2 安装现场:·室内通风良好。
·环境温度-10℃~ +40℃。
·尽量避免高温多湿,湿度小于90%,无雨水滴淋。
·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和液体。
·无电磁干扰,远离干扰源。
·海拔1000米以下,当海拔高时,应每100米减小5%定值。
2.3 配线:2.3.1控制回路端子排的排列:2.3.2主回路端子排列:R S T G P N U V W 2.3.3主回路端子说明:·电源输入:R 、S、T ;直流母线电压:P、N ·中频输出: U、W2.4.1控制回路接线:为了减小控制信号的干扰和衰减,控制信号的连线应限制在50m以内,并与动力线的间隔距离要大于30cm,连接模拟输入,输出信号时,请使用双绞屏蔽线。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
摘要:
1.中频加热的定义和原理
2.中频加热的频率范围
3.中频加热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4.中频加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正文:
中频加热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中频电源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中频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在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当金属材料置于磁场中时,金属内部会产生涡流,涡流的运动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加热。
中频加热的频率范围大致在1-100kHz 之间。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加热效率较高,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加热速度、温度控制精度和材料加热均匀性的要求。
中频加热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金属热处理、金属熔炼、模具加热、焊接等领域。
例如,在金属热处理领域,中频加热可以用于对钢铁材料进行淬火、回火等处理,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在金属熔炼领域,中频加热可用于对有色金属进行熔炼,提高熔炼速度和金属纯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频加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中频加热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集成化可控硅中频电源技术说明书第一节概述KGPS型可控硅中频电源是一种静止变频装置,利用可控硅元件将工频三相交流电源变换成中频单相交流电源,主要应用于感应加热.感应熔炼及其他需要中频电源供电的场合.由于它具有整机效率高,重量轻,噪音小,起停迅速而且对电网无冲击,频率自动跟踪负载参数变化,功率调节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它正在逐步取代中频发电机组.本装置主电路采用"交流——直流——交流"变换系统由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虑波电路,并联逆变电路组成.可控硅元件用水冷却.其控制系统由集成电路组成性能稳定,可靠.启动采用先进的零电压方式,安全,方便.维修简便,经济,特别适用于金属溶炼、加热及热处理工况.第二节使用条件(一)、环境条件及建筑设施1、本设备应安装于无剧烈震动,无导电尘埃,无腐蚀性气体,气温不高于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室内。
2、本电源室应有防虫,防鼠,防蛇的措施,应有排气通风的设备,应有消防设备。
3、地沟应有防水水泥结构,上铺木板或水泥板并有排水设备,通风和散热良好。
4、本电源主机外壳应良好接地,(按一般低压电气设备标准接地,并允许重复接地)应有人身安全措施及电气防护用品。
5、在设计冷却设备时,应考虑外界停电时,能向炉子供给冷却水的备用水源。
(二)、对冷却水的要求1、PH值: 6~82、电阻率:20kΩ/cm3、无沙石杂物4、进水温度: 5~30℃5、进口水压: 0.12~0.15Mpa6、水量: 8 吨/时7、出水管内径大于3英寸(开放式出水箱出水管)(三)、主接线1、电源进线,采用铜芯电缆线,每相截面积:100kW不小于 70mm2,160kW不小于95mm2,250kW不小于185mm2,500kW不小于300mm2。
2、电源逆变输出线采用矩形铜排:100kW:3×40mm2,160kW:3×50mm2.250k W:3×60mm2。
技术说明中频加热电源技术说明一、设备特点及应用:KGPS系列感应加热晶闸管变频装置时利用晶闸管将三相工频交流电(50HZ)变换成几百或几千赫兹的单相交流电。
设备具有控制方便、效率高、运行可靠、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常常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产品的产量,而且提高的产品的质量。
我公司生产的KGPS系列感应加热晶闸管变频装置采用了全数字电路控制,扫描式启动方式,无需任何中间继电器、同步变压器等配件元件。
此线路负载适应力强,可重载启动,应用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钢、铸钢、不锈钢、铜、铝、金、银、合金钢等金属)的冶炼、真空冶炼、锻件的加热和钢管的弯曲、挤压成型、工件的预热、工件表面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金属零件的焊接、粉末合金、输送高温工件的管道加热、晶体生长等不同场合。
二、安装方法:1.本装置对安装基础无特殊要求,但安装环境得参照本装置的使用条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不受雨水侵袭的室内,柜体与周围墙壁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保证柜体能fang便开启,维修,调试有足够的使用空间。
2.装置在出场前均按其技术条件经过出厂调试,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震动,肯能有线头松脱,螺丝松动和受潮等现象,应对上述现象进行检查、维护。
3.三相电源进线从柜顶接线柱或柜底电缆沟输入,中频输出线均从柜底电缆沟输出,有导线连接处应保持良好的接触。
4.本装置柜底内部设有接地螺栓,安装时必须良好的接地(要求连接电源变压器中性线)。
三、主回路工作原理:晶闸管中频电源是一种将工频电能变为高频电能的变频器。
它把工频交流电整流后,由逆变电路变换为较高频率的输出电流,且频率的变化范围不受电网频率的限制。
其电路可分为三大部分:整流、逆变、控制及保护部分。
每一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分述如下:i.整流电路原理:1)整流电路的要求中频装置中整流电路的负载是逆变电路,逆变电路输出的有功功率是由整流电路提供的,所以要求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内能够连续平滑的调节。
中频加热的原理中频加热是一种常用的加热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加热、熔化和处理。
它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频加热的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一、中频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材料加热的一种方法。
在中频加热系统中,主要包括电源、匹配网络、感应线圈和物料。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 电源与匹配网络:中频电源通过变频器将市电的高频交流电转换成中频交流电。
匹配网络将电源输出与感应线圈的阻抗进行匹配,使能量能够有效地传输到感应线圈中。
2. 感应线圈:感应线圈是中频加热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它由多层绝缘电缆制成,通电后产生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值的交变磁场。
当物料进入感应线圈范围内时,会受到交变磁场的感应作用,从而产生涡流或电阻加热。
3. 物料:物料是中频加热的加热对象。
在感应线圈中,通电时会形成涡流或电阻加热效应,将电磁能量转化为物料内部的热能,使物料快速升温。
二、中频加热的优点中频加热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快速:中频加热的加热速度远快于其他传统加热方式,可以快速达到所需温度,提高生产效率。
2. 节能环保:中频加热只对加热对象进行加热,没有传导和辐射热损耗,能量利用率高。
同时,由于加热过程无烟尘、无废气产生,环保性好。
3. 加热均匀:中频加热通过调节电磁感应参数,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均匀加热,减少温度差异,提高产品质量。
4. 控温精准:中频加热系统配备了温度感应器和温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加热温度,保证加热的精准度。
三、中频加热的应用中频加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列举其中几个主要的应用:1. 金属热处理:中频加热常被用于金属的热处理,如淬火、回火、退火等。
通过调整加热参数,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2. 金属熔炼:中频加热也可以用于金属的熔炼,如钢铁、铝合金等。
通过中频加热可以快速将金属材料熔化,并控制熔融温度,实现高效的金属加工。
3. 电子元器件焊接:中频加热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中。
中频感应加热原理
中频感应加热原理是利用中频电磁场对金属进行加热的一种技术。
当高频电源经过逆变器产生特定频率的电流后,通过中频电感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金属工件放置在磁场中,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电磁感应效应导致金属内部电流的涡流形成,从而使金属工件发热。
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涡流加热和焦耳热。
首先,涡流加热是指在金属工件时,磁场变化时,金属内部自发产生的涡流因阻力而产生的热量。
由于涡流只在金属的表面层产生,并会在截面内发散,因此涡流加热主要发生在金属工件的表面。
其次,焦耳热是指磁场变化时,电流通过金属内部的阻抗而产生的热量。
焦耳热主要发生在金属工件的内部,通过整个金属截面进行均匀加热。
中频感应加热的加热效果主要受到磁场的频率、磁场强度、工件材料和形状、感应线圈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控制金属工件的加热速度和加热均匀性。
中频感应加热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金属加热、热处理和熔炼等领域。
其优势包括加热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加热温度可控、操作灵活、环境污染小等。
KGPS—500KW/1000Hz全集成电路控制晶闸管中频电源使用说明书西安奥邦科技有限公司电话:(029) 62606501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一、概述............................... .. (1)二、产品环境条件和对冷却水的要求......... (1)三、主要技术参数....................... .. (1)四、外形及结构........................ ...... .. (2)五、线路原理............................... . (2)六、调试.................................. ..... ..5七、设备的安装及使用................. . (7)八、维护和检修......................... .. (7)九、中频电炉操作范......................... .... .8十、操作注意事项........................ (9)十一、附图.......................... . (10)1.控制电路原理图2.主电路原理图.1.一、概述晶闸管中频电源是一种将工频50赫兹交流电变为中频500-10000赫兹交流电的静止式变频装置。
适用于金属熔炼,透热,淬火及各种金属钎焊等感应加热场合,尤其适用于需要频繁启动的工作场合。
KGPS型号含义如下:KG P S --□/□││││││││││晶闸管───┘│││└───额定输出频率(千赫)变频装置────┘││水冷却───────┘└────额定输出功率二、产品环境条件和对冷却水的要求:1.产品环境条件:符合高、低压电机电器安装条件:a.海拔不超过1000m;b.环境温度在5-40℃范围内;c.使用地区最湿月每日最大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不大于90%;d.周围没有导电尘埃、爆炸性气体及能严重损坏金属和绝缘的腐蚀性气体;e.没有明显的振动和颠簸;f.工频进线三相电源应近似对称,其不平衡度不大于5%;g.工频进线三相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大于±5%。
中频加热工作原理中频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加热方法,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
在中频加热设备中,电能首先被变频器将工频电源转换为中频电源,然后通过电感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加热物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加热效果。
一、工作原理中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焦耳定律。
当中频电源通过电感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形成一个交变磁场。
磁场的改变会产生变化的磁通量,进而在加热物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加热物体的导电性能、电磁场的频率、磁感应强度等因素相关。
在加热物体中,感应电流会随着电阻产生热量。
根据焦耳定律,热量的大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加热时间有关。
中频加热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加热时间,使加热物体达到所需的温度。
二、中频加热的优势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中频加热具有以下优势:1. 加热速度快:由于中频加热利用了感应电流直接在内部产生热量,因此加热速度比传统加热方法更快。
2. 加热均匀:中频加热的电磁场可以穿透加热物体,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避免了传统加热方法中表面温度高而内部温度低的问题。
3. 能耗低:中频加热设备在工作时可以实现高效传能,减少能量损失,因此能耗相对较低。
4. 控制精度高:中频加热设备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和加热时间来实现对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5. 环境友好:中频加热过程中无烟尘、无噪音,对环境干扰较小。
三、中频加热的应用领域由于中频加热的优势,它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金属加热:中频加热广泛应用于金属热处理、钢板加热成形等领域。
它可以快速加热各种金属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2. 焊接与熔炼:中频加热可用于焊接、熔炼及热煅烧等工艺,可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
3. 塑料加热压制:中频加热可以在塑料加工中加热塑胶,使其达到合适的软化温度,从而方便塑料加工。
4. 玻璃制造:中频加热在玻璃制造中可用于玻璃成型、玻璃熔化等工艺中的加热环节。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频加热的原理和特点
2.中频加热的频率范围
3.中频加热的应用领域
正文
一、中频加热的原理和特点
中频加热,顾名思义,是指采用中频电流进行加热的一种技术。
中频加热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加热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加热均匀等。
其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通过中频电流在导体中产生涡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二、中频加热的频率范围
中频加热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300 赫兹至 3000 赫兹之间。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电流能够有效地产生涡流,实现高效的加热效果。
根据不同的加热需求和应用领域,中频加热的频率可以选择适当的值。
三、中频加热的应用领域
中频加热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
1.金属熔炼:中频加热可以用于金属的熔炼和铸造,提高熔化速度和金属质量。
2.焊接:中频加热可以用于焊接金属,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3.热处理:中频加热可以用于金属的热处理,如退火、回火、淬火等,提高金属的性能和质量。
4.化工行业:中频加热可以用于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加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中频加热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容目录一:产品概况 (2)1、AtecD高频和AtecF中频系列产品简介 (2)2、感应加热电源概述 (2)3、目前同类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 (2)4、Atec系列感应加热电源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3)二:原理介绍 (3)1、感应加热原理 (3)2、Atec系列感应加热电源主回路图 (4)三: 应用领域 (5)四:Atec系列感应加热电源主要特点及性能比较 (5)1、Atec系列感应加热电源主要特点 (5)2、四种类型感应加热电源性能比较 (8)五:运行及控制 (9)1、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 (9)2、开环运行和闭环运行 (9)3、运行控制模式选择(在就地控制状态下) (9)4、通讯控制 (10)5、输出电流以及输出功率限制 (11)6、装置的报警和保护功能 (11)7、自动重启动输出功能 (11)六:显示及操作说明 (12)1、显示功能 (12)2、操作功能 (15)3、参数设置 (16)4、工艺程序运行程序设置(选配) (20)1)、如何进入工艺运行模式 (20)2)、如何退出工艺运行模式 (20)3)、指定运行段 (20)4)、如何选择其他工艺程序 (21)5)、工艺程序运行程序编制 (21)6)、程序段描述 (24)5、推荐的常规开关机步骤 (26)七:结构及安装 (27)八:电气连接 (28)1、安全注意! (28)2、电气连接的内容: (28)3、接地 (30)4、用户接口端子表 (31)九:主要技术指标 (35)十:检修维护及故障诊断 (35)1、安全注意! (35)2、推荐的维护周期和内容 (35)3、故障诊断表 (37)一:产品概况1、AtecD高频和AtecF中频系列产品简介AtecD高频和AtecF系列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为新型DSP+IGBT结构的高效节能产品;该产品为IGBT逆变、并采用DSP进行全数字式精确控制,在各种工况下能始终保证IGBT工作在ZCS开关状态;全空冷结构降低了系统损耗,并彻底消除了设备来自水系统的故障;完善的限制保护措施使得设备在各种工况下保持连续安全运行;无极性电力电容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安全运行能力;直流侧斩波调压或滤波电路提高了系统功率因数;因此产品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的显著特点。
中频电源使用说明书SHI YONG SHUO MING SHU目录一、概述二、型号说明三、安装配线四、操作运行五、参数功能解释六、常见故障及检修七、保养与维护八、品质保证一、概述感谢您选用我司的中频系列数字开关电源。
此电源是采用高频软开关技术生产制造的一种高效率交-直-交电源变换装置,不仅物美价廉,安全可靠,而且性能优越、省时省电,是取代以往任何开关电源的理想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新优势:1、体积小、重量轻。
本产品采用高频双极性PWM单相逆变技术、优质铝型材散热器,与以往串联谐振中频电源相比,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
2、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本产品采用单片机控制、硬件使用变频器结构,设计精巧、科学合理,电子器件均选用进口元件,各项指标均优异于可控硅逆变电源,在性能和质量上既稳定又可靠。
3、节能省电。
本公司所生产的高频电源,工作效率均在98%以上,与普通谐振电源的工作效率相比,节电率可达20%,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优点,高频数字电源现已快速、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泛地使用在电镀、电解、氧化、着色、电泳、加热等多种场合、并将有取代其它类型电源的发展趋势。
我司是一家致力于电源变换的高新科技公司,其产品已应用于能源、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注塑、纺织、电镀、民用等众多场合。
二、型号说明:1、铭牌:2、型号说明:HS –MF –075三、安装配线:2.1 外型尺寸与安装尺寸(详见附录)2.2 安装现场:·室内通风良好。
·环境温度-10℃~ +40℃。
·尽量避免高温多湿,湿度小于90%,无雨水滴淋。
·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和液体。
·无电磁干扰,远离干扰源。
·海拔1000米以下,当海拔高时,应每100米减小5%定值。
2.3 配线:2.3.1控制回路端子排的排列:2.3.2主回路端子排列:R S T G P N U V W 2.3.3主回路端子说明:·电源输入:R 、S、T ;直流母线电压:P、N ·中频输出: U、W2.4.1控制回路接线:为了减小控制信号的干扰和衰减,控制信号的连线应限制在50m以内,并与动力线的间隔距离要大于30cm,连接模拟输入,输出信号时,请使用双绞屏蔽线。
1.型号说明:水冷式可控硅中频电源其型号KGPS—其含义如下图(1—1)图(1—1)2.使用条件:2.1环境温度周围温度不超过+40℃,24小时周期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为+5℃,储存最低温度为-30℃(应除去冷却液)。
2.2大气条件空气中不得含有导电的尘埃、酸、盐、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例如20℃以下时可超过90%。
2.3海拔海拔高度应不超过1000米。
2.4电网质量电压波形应为正弦波,其幅值的波动不超过±10%(波动在±5%时保证输出额定值,波动在±10%时保证可靠工作),频率的波动不超过±2%。
2.5冷却水条件装置采用循环水冷却,冷却水应透明、不浑浊、无沉淀,其水质应符合如下规定:酸碱度PH值在6~9范围内;硬度不大于10度(每度为1L水中含10mg氧化钙);总固体含量不超过250mg/L;电导率不大于600u S/cm。
中频电源进水水压大于0.08Mpa,感应炉进水水压大于0.15Mpa。
出水要求顺畅,压力不大于0.05Mpa。
进水温度为+5℃~+35℃。
使用时应避免水路积垢及沉淀物堆积堵塞水路。
夏季湿度较大时,为避免水冷原件表面结露,应适当调节进水温度(如不小于0℃)或加强通风。
冬季气温较低时应防止结冰。
3.基本原理将三相交流电通过三相全桥式整流变成脉动的直流,经过电抗器滤波又将脉动的直流电变为较平滑的直流电,在经过逆变电路,将平滑直流电变成为单相的中频电流,送至负载两端。
负载是有补偿电容器及感应器并联组成回路,产生振荡,输出额定功率,额定频率。
因此又被称为并联谐振逆变器,如下图(2--1)所示:图(2—1)4.结构:按功率不同,装置结构有所不同,在此,仅以单个柜子为例说明主要原件的布置。
本装置单个柜内装有整流、滤波、逆变及控制、吸收和保护部分组成,内装有若干补偿电容器及启动部分。
中频感应加热1. 引言中频感应加热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加热技术,它利用功率频率在10 kHz至10 MHz之间的电磁场来加热金属材料。
相比传统的加热方法,如火焰加热和电阻加热,中频感应加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更快的加热速度和更均匀的加热温度分布。
2. 工作原理中频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当中频电源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场会感应金属材料内部的涡流。
这些涡流会使材料发生热量损耗,导致温度升高。
中频电源通过调节电磁场的频率和功率,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精确加热控制。
3. 优势中频感应加热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中频感应加热的优势:3.1 高效加热中频感应加热的效率远高于传统的加热方法。
因为它利用电磁场来直接加热金属材料,几乎没有能量损失。
相比电阻加热方法,中频感应加热可以将能量转化为热量的效率提高约80%。
3.2 快速加热中频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非常快,因为金属材料内部的涡流可以非常迅速地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相比传统的加热方法,中频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可以提高3倍以上。
3.3 均匀加热由于中频感应加热是通过涡流在金属材料内部产生热量,所以可以实现更均匀的加热温度分布。
相比火焰加热等传统方法,在中频感应加热下,不会出现局部过热或冷却现象。
3.4 精确控制中频感应加热的电源可以通过调节频率和功率实现对加热过程的精确控制。
这样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温度、时间和加热区域等多个参数进行精确调控。
这对于一些对加热过程要求较高的工艺,如焊接和热处理,尤为重要。
4. 应用领域中频感应加热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4.1 金属加工中频感应加热在金属加工行业中非常常见。
它用于金属的热处理、焊接、熔炼、淬火等加工过程。
由于中频感应加热的高效性和精确控制性,它可以大大提高金属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4.2 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制造过程中,中频感应加热被广泛用于快速焊接、硬化和生物材料的加热处理。
中频电源说明书一、概述中频电源是一种用于驱动输电线圈和电源电路的设备,通过高频振荡电路和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中频电流,并提供给设备供电。
本说明书将为用户提供有关中频电源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特点、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二、产品特点1. 宽电压输入范围:中频电源适用于广泛的电源输入范围,稳定工作在100V-240V电源电压范围之间。
2. 高效能转换:中频电源采用先进的开关电源技术,具有高效能转换特性,能够将输入电源转换为中频电流的形式,降低能量损耗。
3. 多重保护功能:中频电源设有多种保护机制,包括过载保护、过温保护和短路保护等,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 超静音设计:中频电源采用静音风扇以及优化的散热系统设计,确保设备在工作时的低噪音环境。
三、工作原理中频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交流电源经过整流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压,然后通过高频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信号,并经过变压器调整电流大小和频率,最终输出稳定的中频电流。
四、使用方法1. 连接电源:将中频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电源输入电压范围符合设备要求。
2. 接线连接:根据设备要求,正确连接中频电源的输出端口与输电线圈或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口。
3. 开启电源:打开中频电源的电源开关,听到设备发出工作声音即表示中频电源已经正常工作。
五、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先阅读本说明书,确保正确理解和使用中频电源。
2. 在使用中应避免将中频电源接触水或其他液体,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触电危险。
3. 请勿将中频电源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以免影响设备寿命和性能。
4. 如发现中频电源存在故障或异常,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维修部门进行检修。
六、维护与保养1. 定期清洁:建议用户定期对中频电源进行清洁,注意避免使用湿布或带有化学物质的清洁剂进行清洁。
2. 注意防尘:请在使用中注意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中频电源,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七、常见问题解决1. 无法正常工作:请检查电源插座是否通电,以及输入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技术说明中频加热电源技术说明一、设备特点及应用:KGPS系列感应加热晶闸管变频装置时利用晶闸管将三相工频交流电(50HZ)变换成几百或几千赫兹的单相交流电。
设备具有控制方便、效率高、运行可靠、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常常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产品的产量,而且提高的产品的质量。
我公司生产的KGPS系列感应加热晶闸管变频装置采用了全数字电路控制,扫描式启动方式,无需任何中间继电器、同步变压器等配件元件。
此线路负载适应力强,可重载启动,应用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钢、铸钢、不锈钢、铜、铝、金、银、合金钢等金属)的冶炼、真空冶炼、锻件的加热和钢管的弯曲、挤压成型、工件的预热、工件表面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金属零件的焊接、粉末合金、输送高温工件的管道加热、晶体生长等不同场合。
二、安装方法:1.本装置对安装基础无特殊要求,但安装环境得参照本装置的使用条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不受雨水侵袭的室内,柜体与周围墙壁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保证柜体能fang便开启,维修,调试有足够的使用空间。
2.装置在出场前均按其技术条件经过出厂调试,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震动,肯能有线头松脱,螺丝松动和受潮等现象,应对上述现象进行检查、维护。
3.三相电源进线从柜顶接线柱或柜底电缆沟输入,中频输出线均从柜底电缆沟输出,有导线连接处应保持良好的接触。
4.本装置柜底内部设有接地螺栓,安装时必须良好的接地(要求连接电源变压器中性线)。
三、主回路工作原理:晶闸管中频电源是一种将工频电能变为高频电能的变频器。
它把工频交流电整流后,由逆变电路变换为较高频率的输出电流,且频率的变化范围不受电网频率的限制。
其电路可分为三大部分:整流、逆变、控制及保护部分。
每一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分述如下:i.整流电路原理:1)整流电路的要求中频装置中整流电路的负载是逆变电路,逆变电路输出的有功功率是由整流电路提供的,所以要求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内能够连续平滑的调节。
中频感应加热的负载变化很大,整流电路能够自动限制输出功率、电压、电流以及通过整流电路对系统进行过电流、过电压保护。
中频电源大都采用三相全桥式整流电路,这是因为它的电压调节大,而移相控制角α(α=90°-0°)变化范围小,有利于系统进行自动调节。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电压脉动频率较高,减轻了直流滤波环节的负担。
另外,它还可以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当中频逆变电路颠覆时,将储存在滤波电抗器中的能量通过有源逆变方式返回网侧,使逆变电路得到保护。
2)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要是实现交流——直流变换。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是将输入线电压为380V、575V或660V工频交流电经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转换为0——510V或0——890V的直流电,通过控制全控整流可控硅的导通角大小,实现输出0——510V或0——890V连续可调的直流电压输出。
简明电路如图一所示。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6只晶闸管可分成两组,SCR1、SCR3、SCR5为共阴极组;SCR4、SCR6、SCR2为共阳极组。
在任何导电时刻,电流总是从某一相流入,先经过共阴极组的晶闸管、直流平波电抗器Ld、负载Rd,再经过共阳极组的晶闸管,由另一相流出。
图一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①当控制角α=0°时,晶闸管在相电压相交点时刻被触发后每只晶闸管持续导通120°。
②共阴极组与共阳极组自然换流点的相位差为60°,所以6只晶闸管的控制极触发脉冲相位差也互差60°;同时触发脉冲宽度应大于60°。
一般整流触发脉冲宽度τCN,90°<τCN<120°。
③整流电压Ud与交流线电压(有效值UL)间的数量关系式如下:Ud=1.35ULCOS α上式表明,只需调节控制角α,就可以改变整流电压。
b) 逆变电路原理: 逆变电路是把直流变成交流。
并联逆变电路具有较好的负载适应能力,运行比较稳定可靠,是中频装置中应用比重最大的线路。
该产品也采用了并联逆变器,其具体电路见图九所示。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三相整流电压Ud 逆变成单相400—10KHz的中频交流电。
它有四个桥臂组成,中频电容器C 与感应线圈L (熔炼炉线圈或感应圈)组成负载电路,并跨接在逆变桥的对角线上。
-图九并联逆变电路下面分析一下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假设图九中,先是在SCR9、SCR8加触发脉冲,则直流电流Id由Ud+---Ld---L9---SCR9---LC---SCR8---L8---Ld---Ud-,如图中实现所示;经过半个周期后,触发晶闸管SCR7、SCR10,此时SCR9、SCR8因承受反压而关断,电流由Ud+---Ld---L7---SCR7---LC---SCR10---L10---Ld---Ud-,如图中虚线所示。
在这两个半周期中,负载上电流方向变化一次。
这样把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在负载LC上变成为交流电流。
中频电压Ua与整流电压Ud间的数量关系式如下:Ua=1.1Ud/cosΦa上式说明功率因数Φa越大,中频电压Ua就越高。
四、控制电路板各故障灯、电位器及集成电路用途:i.指示灯注意:启动成功指示灯在启动前为亮状态,启动成功后熄灭(恒功率电路)。
电压反馈指示灯在启动前为灭状态,中频电压升至180V左右时亮。
ii.电位器iii. 5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控制电路除逆变末及触发电路板以外,其余均做成一块印刷电路板结构,从功能上分为整流触发部分(包括整流末级触发)、调节器部分、逆变部分、启动保护部分。
c)整流触发部分工作原理这部分电路包括三相同步、数字触发、末级驱动等电路。
触发部分采用的是数字触发,具有可靠性高、精度高、调试容易等特点。
数字触发器的特征是用计数(时钟脉冲)的办法来实现移相,该数字触发器的时钟脉冲振荡器是一种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脉冲频率受移相控制电压VK的控制,VK降低,则振荡频率升高,而计数器的计数量是固定的(256),计数器脉冲频率升高,意味着计一定脉冲数所需的时间短,即延时时间短,移相角α小,反之α大。
计数器开始计数时刻同样受同步信号控制,在α﹦0º时开始计数。
现假设在某VK值时,根据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与频率间的关系确定输出振荡频率为25KHz ,则计数到256个脉冲所需的时间为(1/25000)×256 =10.2(ms),相当于180º电角度,该触发器的清零脉冲在同步(电压线电压)的30º处,这相当于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的β=30º位置,从清零脉冲起延时10.2ms产生的输出触发脉冲,也既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某一相晶闸管α=150º触发脉冲,可以略调一下保护角度(W4)微调电位器。
显然,有三套相同的触发电路,而压控振荡器和UK控制电压为共用,这样在一个周期中产生6个相位差60º的触发脉冲。
数字电路的工作优点是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特别是用HTL或COMS数字集成电路。
IC16A及其周围电路构成电压—频率转换器,其输出信号的周期随调节器的输出电压VK而线性变化。
这里保护角度(W4)微调电位器是最低输出频率(调节相当于模拟电路的锯齿波幅值调节)。
三相同步信号直接由晶闸管的门极引线K4、K6、K2从回路的三相进线上取得,由R23、C1、R63、C40、R102、C63进行滤波及移相,在经6只光耦进行电位隔离,获得6个相位互差60º,占空比略小于50%的矩形波同步信号(如IC2C、IC2D)的输出。
IC3、IC8、IC12、(14536计数器)构成三路数字延时器。
三相同步信号对计时器进行复位后,对电压——频率转换器的输出脉冲每计数256个脉冲便输出一个延时脉冲,因计数脉冲的频率是受VK控制的,换句话说,VK控制了延时脉冲。
计数器输出的脉冲经隔离、微分后,变成窄脉冲,送到后级的LM556,它既有同步分频器的功能,亦有定输出脉宽的功能。
输出的窄脉冲经电阻合成为双窄脉冲,再经晶体管放大,驱动脉冲变压器输出。
d)调节器工作原理调节器共设有四个调节器:中频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阻抗调节器、逆变角调节器。
其中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组成常规的电流、电压双闭环系统,在启动和运行的整个阶段,电流环始终参与工作,而电压环仅工作于运行阶段;另一阻抗调节器,从输入上看,它与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完全是并联的关系,区别仅在于阻抗调节器的负反馈系数较电流调节器的略大,再就是电流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的是整流桥的输出直流电压,而阻抗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的是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的关系,既逆变功率因数角。
1.阻抗调节器IC17C构成阻抗调节器,它与电流调节器是并列的关系,用于控制逆变桥的引前角。
其作用可间接地达到恒功率输出,或者提高整流桥的功率因数。
DIP—1可关掉此调节器。
IC19B构成逆变角调节器,其输出由IC19C为钳位限幅。
调节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在直流电压没有达到最大值的时候,由于阻抗调节器的反馈系数略大,阻抗调节器的给定小于反馈量,阻抗调节器工作于限幅状态,对应的为逆变最小θ角,最小θ角调节由小角度电位器(W3)调节,调节范围为0——32º。
此时可以认为阻抗调节器不起作用,系统完全是一个标准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52)直流电压已经达到最大值,电流调节器开始限幅,不在起作用,电压调节器的输出增加,而反馈电流脉冲,则直流电流Id由Ud+---Ld---L9---SCR9---LC---SCR8---L8---Ld---U不略小时,阻抗调节器退出限幅状态,开始工作,逆变调节器的θ角给定值增加,使输出的中频电压增加,直流电流也随之增加,达到新的平衡,此时只有电压调节器和阻抗调节器工作,若负载等效电阻继续增大,逆变θ角亦相应增大,直至最大逆变θ角,最大θ角调节由小角度电位器(W3)调节,调节范围为40——52º。
逆变角调节器用于使逆变桥能在某一θ角(θ角正常工作范围为30——48º,θ角大小由负载阻抗自己决定)下稳定的工作。
3.电流调节器内环采用了电流PI调节器,控制精度在1%以上,由主电路交流互感器取得的信号,从203、204、205输入,经二极管三相整流桥(D11—D16)整流后,再分为三路。
一路作为电流保护信号,一路作为电流调节器的反馈信号,一路作为阻抗调节器的反馈信号。
由IC17B 构成电流PI调节器,然后由IC17A隔离,控制触发电路的电压——频率转换器。
e)逆变部分工作原理(恒功率电路)该电路逆变触发部分采用的是扫频式软启动,由于自动调频的需要,逆变电路工作时采用的是自激工作方式,控制信号也是取自负载端,但是主电路上无需附加启动电路,不需要预充磁、预充电启动过程,因此,主电路得以简化,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控制电路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