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调查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4
消费者对蒙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调查尊敬的先生/女士:我们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目前参与国家基金食品安全项目研究,希望就蒙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消费者认知做些调查。
您提供的资料仅用于我们的学术研究,我们保证将对您的资料给予保密。
谢谢您的合作和支持!调查对象:省市县(区)镇(乡)村调查员:调查时间:1、您的性别: (1)男 (2)女2、您的年龄(周岁):(1)25岁以下 (2)26-35岁 (3)36-45岁 (4)46-55 (5)55岁以上3、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中专 (4)大学/大专 (5)硕士及以上4、您的职业是。
5、您现在居住的地区属于: (1)城市 (2)农村6、您家中月平均收入水平可达到:(1)1000元以下 (2)1000-3000元 (3)3000-5000元(4)5000-7000元 (5)7000-9000元(6)9000元以上7、您家中现有人口人。
其中是否有老人/儿童/孕妇/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 (1)有 (2)没有8、您对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评价:(1)很差(2)比较差(3)一般(4)比较好(5)很好9、您和您的家人平时饮用液态奶的习惯?(1)从来不喝液态奶(2)偶尔喝(3)经常喝(4)每天必须饮用10、您家庭成员中平时主要是哪些人会喝液态奶?(可多选)(1)幼儿(2)青少年学生(3)孕妇(4)中青年(5)老人(6)其它(如病人)11、您家中喝的液态奶大多是由谁负责购买?(1)先生(2)妻子(3)老人(4)子女(5)其它12、您与家人选择喝液态奶的主要原因是()?(1)别人都在喝奶,我不喝显得落伍,所以我也会买些喝(2)喝牛奶方便了我的生活(3)我喜欢液态奶的味道与口感,平时习惯买些来喝(4) 牛奶营养丰富,多喝有益健康,所以我与家人把喝奶作为一种养生强身手段(5)其它13、您家里平均每周花在液态奶上的费用水平大约在:(1)0-30元(2)30-60元(3)60-90元(4)90-120元(5)120-150元(6)150元以上14、您家购买与消费的液态奶中,蒙牛乳业公司生产的产品占有多大比例?(1)基本不购买“蒙牛”品牌的产品(2)少量是蒙牛产品,大部分购买的是其它品牌(3)蒙牛乳制品与其它品牌产品的购买比例大致差不多(4)以蒙牛为主,也购买部分其它品牌产品(5)全部购买的是“蒙牛”品牌15、与国内其他品牌的液态奶相比,您觉得蒙牛乳业公司生产的液态奶的质量状况如何?(1)很差(2)比较差(3)差不多(4)比较好(5)非常好16、与国外品牌的液态奶相比,您觉得蒙牛乳业公司生产的液态奶的质量状况如何?(1)很差(2)比较差(3)差不多(4)比较好(5)非常好17、近些年来,媒体曝光了有关“蒙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系列事件,对此,你了解到的信息主要有:(请在知道的选项上打√)18、媒体连续曝光蒙牛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后,您对“蒙牛”品牌液态奶的信任程度:(1)仍然相信“蒙牛”品牌的乳制品(2)对“蒙牛”品牌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3)对“蒙牛”品牌产品的信任度下降比较大(4)不再信任“蒙牛”品牌的乳制品19、蒙牛乳制品多次被披露食品安全丑闻后,您家中对蒙牛品牌液态奶的消费量是否有所减少?(1)基本没有减少(2)稍微有所减少(3)减少一半左右(4)减少量非常大(5)减少量极大,家中不再饮用蒙牛液态奶20、您的家中是否因为蒙牛乳制品多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而减少了液态奶的消费总量?(1)没有减少液态奶消费量(2)液态奶消费量有少许减少(3)液态奶消费量减少一半左右(4)液态奶消费量急剧下降(5)减少量极大,家中不再饮用液态奶21、蒙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后,对您家中奶类产品消费的品种结构是否有影响?(1)没有影响,基本维持原先消费的品种(2)有影响,增加了对替代产品的购买如果选择(1)没有影响,则直接进入第23题;如果选择(2)有影响,则继续第22题22、如果您家中因为蒙牛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而增加了替代品购买,您家选择的替代品主要是()?(1)国外品牌液态奶(2)国内其它品牌液态奶 (3)其它饮品23、以下哪种情况比较符合您的家庭对蒙牛品牌液态奶的消费预期?(1)不管蒙牛乳制品存在怎样的安全隐患,仍然会继续购买“蒙牛”品牌的产品(2)暂时减少购买蒙牛乳业公司生产的产品,等待其产品质量改善以后再恢复购买(3)蒙牛乳业公司屡次违规,信誉极差,家中不再希望购买“蒙牛”品牌的产品24、以下哪种情况比较符合您的家庭对国外品牌液态奶的消费预期?(1)国外品牌液态奶的价格太高,家里短期内不会选择购买(2)国外品牌液态奶安全性比较好,家里会逐步增加对它的消费量(3)反正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以后会尽量选购国外品牌的液态奶25、蒙牛乳业公司作为食品安全违规企业,如何从消费者角度对其实行有效的市场惩罚?为了解您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请您根据对下述每一观点的认同程度在合适的位置上填写 。
乳制品质量追溯分析报告•引言•乳制品质量追溯体系概述•乳制品质量追溯方法与技术•乳制品质量追溯实践案例分析•乳制品质量追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乳制品质量追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引言评估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乳制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报告目的报告背景近年来,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02乳制品质量追溯体系概述指通过记录和标识,追踪产品从原料、生产加工、检验检测、运输到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信息,以便快速定位问题、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质量追溯的定义质量追溯乳制品质量追溯的重要性保障消费者权益01乳制品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质量追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02实施乳制品质量追溯,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03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乳制品出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量安全要求。
建立乳制品质量追溯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赢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国内外质量追溯现状国内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乳制品质量追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推动乳制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已基本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但中小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国际现状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乳制品质量追溯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追溯体系。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也制定了《食品法典通用标准》等国际标准,推动各国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
03乳制品质量追溯方法与技术根据产品批次进行管理,对每个批次的产品进行质量追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对每个单独的产品进行管理,对每个产品进行质量追溯,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或个性化定制的产品。
乳产品食品调查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乳产品食品调查报告《食品安全调查》报告乳产品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李维平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年级: 食质11-1 学号: 2011406310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乳产品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摘要:当前国内、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农产品质量问题,而乳和乳产品是中国近年来农产品中生产、消费比例较大的产品。
现以中国乳和乳产品为着眼点,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乳和乳产品在质量、监管、市场标准化工作中的现状,并提出趋利避害,进一步发展中国乳和乳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乳产品、安全现状、对策建议乳产品作为食品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乳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需求国,每年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质量问题成为现在乳产品所必须重视的一个安全关,所以对乳产品的安全进行把关是现在乳品企业所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一、乳产品食品安全现状及问题1、奶制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奶制品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牛奶本身的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二是在奶制品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牛奶本身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本身带有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残留物质,主要有异物残留、过敏物质和微生物。
异物残留主要包括饲料农药残留物、饲料变质或不洁残留物、另外还有药物或接触残留物。
过敏物质主要是针对少数人,这类人群对牛奶中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过敏,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牛奶中的致病微生物很多,比如有葡萄球菌、结核菌、溶血性链球菌、病原性大肠菌等,这些病原菌一旦存活在牛奶中,就会引起人们食物中毒,或染上疾病。
奶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环境、设备或生产者本身卫生不达标准,造成生产过程中二次污染。
企业生产操作不规范,导致营养成分丢失。
另外还有就是有的企业利欲熏心,掺杂使假,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我国乳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影法出品必属精品5.2.2政府监管纰漏重重 (42)5.2.3缺乏统一主管部门 (43)5.3完善我国乳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建议 (44)5.3.1循序渐进推动系统建设 (44)5.3.2提高政府扶持力度 (44)5.3.3结合诚信体系建设 (45)5.3.4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45)5.3.5统一权力于食品安全委员会 (46)结论 (47)参考文献 (48)附录 (49)致谢 (51)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作者刚刚走进汕头大学开始研究生学习的时候,正是“三鹿奶粉”事件炒得最沸沸扬扬的时候,每天只要翻开报纸杂志或网络页面总会看到有关新闻大量报道事件处理和进展情况,同学和老师们上课讨论的话题在那段时间似乎也固定在了奶粉安全上面,且当时还在学校任教的杜钢建教授是在食品安全管制和立法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他的引导和教育下,很多同学便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也包括作者本人。
从那时起,作者先后阅读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不仅因为它的内容丰富,所涉领域广泛,更因为对食品安全的深入研究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不敢说我的论文能起到什么提供政策建议的作用,只希望看到我文章的人们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同时也提醒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只有人人关注人人防范人人监督人人警惕,才能最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风气,才能最终抵制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及流通。
当然,食品安全问题既然能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说明它早已经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又涉及太多的领域,如此重大的问题,想在一篇硕士论文中阐述清楚有些不现实,同时也不符合硕士论文写作规范,所以,作者只能从一个小角度切入,选取食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又是出现安全问题最多的乳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又由于专业限制,不能完全考究乳品的所有内容,只能从政府管理视角研究其追溯系统的构建。
2023-10-29•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乳制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与可追目录踪系统的关联•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与可追踪系统的前景与挑战01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现状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信心不足。
问题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失真、延误、遗漏等现象,导致乳制品质量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信息传递现状及问题模式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应采用“生产者-第三方-消费者”模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机制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标准、规范和流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信息传递模式与机制信息传递关键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和智能识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溯源技术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实现全过程信息的记录和查询。
02乳制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保障消费者健康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质量安全对于维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可追踪系统能够全程追溯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可追踪系统的重要性提升产业竞争力乳制品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可追踪系统有助于提高乳制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可追踪系统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实现信息透明化可追踪系统能够将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公开,实现信息透明化,便于消费者了解乳制品的详细信息,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信任度。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应用展示四个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负责收集乳制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数据处理部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校验;数据存储部分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应用展示部分将数据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给用户。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草稿)原奶风险分析1、化学性:●兽药污染:包括兽药的不合理使用、意外污染及人为添加等;●有害有毒化学品的不规范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包括清洗消毒剂、灭虫鼠药剂等;●不合格饲料的使用:如饲料原料已被农药污染,或被黄曲霉菌或其毒素污染,饲料原料被放射性污染,饲料原料被重金属污染,以及饲料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等;●环境遭受突发性污染:包括空气、水源、牧场等的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等;●人为掺杂:一些非原奶中固有的化学性物质。
2、生物性:●奶牛疾病:包括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乳房炎、外伤疾病等;●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肠道耶尔森氏鼠疫杆菌、李斯特菌等;●可能引发牛乳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污染:包括乳酸菌、嗜冷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嗜热菌,如杆菌、短杆菌、芽孢杆菌、肠道球菌和小球菌,以及霉菌、酵母菌等;●贮存和运输过程污染:贮存和运输工具清洗消毒不彻底;●人为掺杂:包括掺水及其它未经卫生处理的非乳物质等;风险控制1、饲料管理:奶牛饲养的饲料管理是保证奶牛高产和产奶质量的首要因素.首先,应控制由饲料可能引入乳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农药残留或污染、发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含有转基因大豆等粮食或青饲料、重金属及其盐类的污染、放射性原料的使用等;其次,应保证饲料的配方科学合理:如粗、精饲料的搭配,精饲料的营养配比科学、青贮饲料的合理应用,优质饲草的选择(高蛋白质牧草),以及不饲喂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饲料以防止给原料奶带来不良影响。
2、卫生管理:奶牛饲养的卫生管理是保证原料奶卫生指标的关键因素。
其中牛舍卫生、牛体卫生、人员卫生、挤奶卫生、挤奶设备和器具卫生等条件都是对原奶微生物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应强化卫生管理,尤其应保证运动场的空间和卫生状况,应在运动场设置有遮荫篷的休息用牛床,而且应保持其卫生.总之,应保证奶牛的生活空间的卫生质量,给奶牛以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充分享受应有的福利。
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乳制品市场频频爆出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担忧。
乳制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令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更加强烈,也对整个乳制品行业的信誉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乳制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
一些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掺假掺水等问题。
这些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也损害了乳制品行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鉴于乳制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各方应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探讨解决之道。
通过加强检验手段、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加强监管措施等多方面综合措施,共同维护乳制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乳制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0字】1.2 问题意识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食品,但近年来关于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
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检验工作,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检验标准不统一、检验手段不够先进、检验过程存在漏洞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和不信任情绪,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方面,乳制品生产环节存在一定的瑕疵和管理不善,导致了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检验手段和技术滞后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乳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加强对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检验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行为。
提升检验手段和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乳制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乳制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环节以及消费者使用等方面的风险,通过对每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首先,食品原料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对食品原料的选择和检测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乳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牛奶,因此要确保牛奶的质量安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供应商的选择,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商或农户作为供应商,确保供应的牛奶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二是定期对供应的牛奶进行检验,包括对致病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牛奶没有超过限值的有害物质。
其次,生产加工过程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是加强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程度;二是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三是建立健全的生产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可以追溯和控制。
再次,储存运输环节也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对储存运输环节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在储存运输环节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是建立正规的储存和运输设施,确保乳制品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存放和运输;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和监控制度,对储存和运输的乳制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三是加强对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减少风险的发生。
最后,消费者使用乳制品的过程也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在消费者使用环节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是加强对乳制品的使用说明和保质期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水平和风险意识;二是建立完善的投诉和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处理。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一、我国乳制品质量现状(一)乳制品生产现状我国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33.8亿元。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
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
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
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2、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发布时间:2021-05-08T02:11:10.73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丰艳杰[导读] 乳制品质量的安全事件使得大多数乳品企业纷纷破产,导致了奶农生产出来的生鲜奶无法销售出去,给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摘要:乳制品是社会的普通消费品,但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文章首先阐述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就目前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安全;安全问题;对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们的食用安全。
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我国的乳制品企业要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机遇,不断创新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乳制品的生产质量,来更好的迎接挑战。
一、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1.乳制品质量的安全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乳制品质量的安全事件使得大多数乳品企业纷纷破产,导致了奶农生产出来的生鲜奶无法销售出去,给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此外,随着人们对乳品质量的安全认识逐渐提升,打破了乳品短缺的局面,这在原料奶的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质量较差的原料奶备受冷落。
2.乳制品企业中乳品的质量安全是其命脉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企业进驻市场主要依靠的是所生产的商品,并从中获得利润用以维持并扩大生产。
因此,一旦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就会失去消费者,甚至是市场,最终被市场淘汰。
乳品质量的安全作为乳品企业最为重要的命脉一旦有质量问题的出现就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乳品企业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首先需提升企业乳品的质量,确保乳品质量的安全。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发布时间:2021-04-09T00:35:57.55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张天娇[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 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黑龙江完达山阳光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 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婴儿是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将关乎下一代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关乎生命的安危。
当然,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牧民的切身利益。
但近几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乳制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文就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一、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导致了我国各地乳制品原料源养殖参差不齐,因此也导致了奶源的质量不尽相同,有高有低,奶源质量是一直困扰我国乳制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了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的拓展奶源生产基地,放松了对奶源的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维护,给乳制品的安全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
具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奶牛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就是居民的分散饲养和分散经营,第二是集体饲养集体经营,第三是大型的牧场饲养方式。
其中大型牧场饲养方式所产出的乳制品奶源质量最好,因为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饲养方式,机械化的挤奶技术。
虽然现阶段我国奶业的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但是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安全质量问题。
原料奶质量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传统的手工挤奶方式、供奶方掺假和饲料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原料奶质量问题的不安全因素。
奶农采用的生产器具往往不进行及时消毒容易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超高温灭菌乳和巴氏杀菌乳是由原奶经净化、冷却、均质等程序,通过超高温短时灭菌或者巴氏杀菌处理后灌装而成。
乳制品质量追溯解决方案策划方案方案一:建立全程追溯系统1. 系统设立:建立一个全程追溯系统,包括生产、加工、供应链等环节的信息记录和管理。
2. 数据采集: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每一批次的乳制品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生产日期、生产环境、原材料来源、加工工艺等信息。
3.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互联网或云平台的方式传输至中央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
4. 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识别异常情况和风险点,提供决策支持。
5. 标识追溯:对每一件乳制品进行唯一标识,方便追溯和溯源。
6. 消费者查询:为消费者提供查询平台,可以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取乳制品的生产信息。
方案二:强化监管措施1. 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乳制品质量监管部门,加大对乳制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2. 完善检测体系:建立完善的乳制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原材料和成品的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加强数据共享: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乳制品质量相关信息,加强协同监管。
4. 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乳制品质量。
方案三: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1. 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乳制品质量的统一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
2. 强制认证:对乳制品企业进行强制性认证,确保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乳制品企业进行监督和审核,提高企业自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4. 宣传和推广:加强对认证体系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乳制品企业和消费者对认证的认知。
综合以上方案,对乳制品质量追溯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建立全程追溯系统、强化监管措施和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等。
通过建立相关系统和机制,可以提高乳制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重点食品安全追溯省级平台的研究与构建——以福建省乳制品、白酒的研究报告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物、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虚假宣传等方面。
由此,食品安全追溯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标准。
本文以福建省乳制品、白酒为例,分析了其食品安全追溯省级平台的研究与构建。
一、乳制品福建省以平潭奶粉生产企业为例,对该企业从原料进货、生产环节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了追溯。
平潭奶粉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与产品的质量。
同时,企业使用先进的质检仪器对原材料、生产中间检测和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还建立了电子化销售追溯体系,可以实时追踪产品的分销情况。
二、白酒福建省曲酒产业为例,建立了全程追溯体系,包括酒曲生产、酒液酿造、储存、装瓶、销售等环节。
该体系对整个过程实行全程记录、全程追溯的流程管理。
企业采取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
同时,企业还实行了随机抽查制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福建省乳制品、白酒的食品安全追溯省级平台的研究与构建,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保障。
同时也为实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可识别、可溯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信息基础。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建设,保障公众最基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针对福建省乳制品和白酒的追溯平台,下面提供相关数据分析。
一、乳制品从乳制品流通环节追踪结果来看,福建省2019年全年出口奶粉序号数为16.82万序号,其中检测合格序号数占94.26%。
这表明,福建省的奶粉企业在生产、检测和流通环节都执行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从而使大部分奶粉达到了安全指标要求。
二、白酒福建省2019年酒类流通环节抽检覆盖266批次样品,发现问题5批次,问题检出率为1.88%。
问题主要涉及区域品牌、高度酒等质量问题。
虽然检出率较低,但问题暴露出一部分酒业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安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