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高铁专网频率设置指导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61.81 KB
- 文档页数:5
TD-LTE高铁专网网优指导书2014年6月目录1.1单验 (3)1.2勘测信息收集: (4)1.2.1天线规划原则 (6)1.2.2调整前后现场必须做的 (7)1.3检查站点状态、基本参数 (7)1.3.1站点状态 (7)1.3.2检查邻区关系设置 (8)1.3.3切换参数设置 (8)2 列车拉网测试 (8)2.1车型及损耗 (8)2.1.1车型、车次、车损 (8)2.1.2列车车速统计 (9)2.2列车测试注意事项 (10)2.2.1测试前工作准备 (10)2.2.2GPS注意点 (10)2.2.3规范Log命名 (11)2.2.4测试数据保存及统计输出 (11)3 高铁现网组网方式及设备 (12)3.1江苏移动三条线路专网小区覆盖 (12)3.2组网方案 (12)4 高铁优化思路 (13)5 优化案例 (14)5.1站台覆盖场景 (14)5.1.1“无锡”大站专网衔接优化案例 (14)5.1.2“无锡新区”小型站专网衔接优化案例 (17)5.2一般覆盖场景 (20)5.2.1亭子桥RL站点南侧覆盖偏弱 (20)1.1单验除高铁站单验与普通宏站单验一样外,还需注意其它方面:1)由于采用高铁专网,需提前锁频测试;2)有铁路沿线的公路时需进行DT测试,目的查看天线主打方向是否正常覆盖铁路;3)必须验证CSFB,能否占用高铁GSM专网小区进行语音业务,并回落至4G高铁专网;4)每个RRU都要测到,一个扇区代表一个RRU,通过每个扇区的覆盖范围检查RRU是否正常。
1.1.1单验流程:1.测试准备工作测试设备LTE:GPS, Mifi E5776S, Probe硬狗,移动电源。
测试前站点状态查询要求无告警、站点激活,邻区关系正常,获取站点工参信息。
2.测试内容:LTE:验证每个RRU下的附着和去附着,定点上传和下载业务是否正常。
3.测试规范:LTE:附着和去附着(5-10次), 上传和下载好点计时1分钟(上传>7Mbps,下载>70Mbps).测试设置截图:Probe上的Radio Parameters窗口,Serving and Neighboring Cells窗口,Throughput窗口, DUMeter,及计时窗口,如下图所示:4.测试流程:每个RRU下找好点(RSRP>-80dbm,SINR≥25db,下载≥70Mbps.上传≥7Mbps)。
1.前言随着高铁的全面辐射,其己经成为高端商务客户出行的首选,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展示、获取可观经济利润及拉升高端客户黏合度的新竞争领域。
如何在高速运行、客流集中、业务量高的高铁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覆盖,成为各移动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
由于高铁车体损大且高速运行会导致严重的多普勒效应,造成频繁的切换和重选,使得网络质量骤降、掉话显著、上网速率低、用户体验差。
在通信制式上TD-LTE由于上下行带宽不固定,可以通过不同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来满足多种业务需要,以达到最优的业务体验和最佳的频谱利用率,所以TD-LTE技术成为高铁覆盖的首选。
2、克服高铁通信难题的关键技术针对高铁专网面临的多方面技术难题,河南移动对每个技术难题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了网络质量,大幅度提升了高铁专网内用户的业务体验。
自动频率校正规避多普勒频移在列车高速运动时信号的波长因为信号源和接收机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作多普勒效应。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高速移动场景下,这种效应尢其明显,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偏,高速移动引起的大频偏对于接收机解调性能提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多普勒频移与移动终端距离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自动频率校正算法可有效解决多普频移问题。
自动频率校正算法原理:通过快速测算,高速移动带来的频率偏移,补偿多普勒效应,改善无线链路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解调性能。
自动频率校正算法如图2所示:eNodeB根据接收的上行信号频率进行频偏估计,然后在基带侧对频偏信号进行频率校正,提高上行信号解调性能。
目前支持的频偏范围为正负1KHZ,支持频偏范围最高可达正负2KHZ,支持的最大速度为450Km/h左右,满足现有所有高速铁路覆盖需求。
基带合并避免小区间频繁切换对于高速移动的物体而言,高速移动会造成用户小区间的切换不及时而导致脱网。
相对于高铁沿线移动LTE基站密度以及TD-LTE小区正常覆盖范围,高速列车以350km/h的最大运行速度通过单小区仅耗时数秒即可。
浅谈高铁场景 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摘要】:当前,我国乘坐高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高铁4G无线网络覆盖成为了各大电信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高速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组网部署策略和覆盖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一、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高铁场景通信覆盖的特点是速度快、穿透损耗大、切换频繁,在车厢内使用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主要表现有:1、高铁列车运行速度高。
列车高速的运动,必然会带来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的变化,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且这种效应是瞬时变的,高速引起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下降,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穿透车体导致网络信号损耗大。
高铁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体结构,这导致信号在车内穿透损耗较大,从而导致掉线率、切换成功率、连接成功率等 KPI (关键绩效)指标发生变化,网络性能下降。
3、网络切换频繁。
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在列车高速移动之下,穿越单站覆盖所需时间是很短的,必然在短时间内频繁穿越多个小区。
终端移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穿越覆盖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切换处理最小时延,从而引起切换失败,产生掉线,影响了网络整体性能。
二、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组网部署策略1、组网策略。
高铁场景4G网络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同频组网,也可以考虑使用异频组网。
(1)同频组网。
同频组网采用和大网宏站相同的频点、参数覆盖,不单独设置。
该组网需要兼顾高铁沿线及附近区域的网络覆盖和业务需求;(2)异频组网。
这是高铁覆盖目前普遍采用的组网方案,该组网是针对高铁场景使用单独的频点覆盖,配合独立参数配置以保证高铁场景的网络质量。
对比同频组网,异频组网采用单独位置设区,无需考虑高铁站点与周边站点间的频率干扰,避免覆盖和容量的降低,降低了因位置区更新导致的寻呼失败等异常情况。
通常下,一般高铁沿线场景可选用F或D频段双通道设备+高增益窄波束天线进行背靠背组网。
特殊场景则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覆盖,每个物理点安装一台RRU(射频拉远单元),以功分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信号,多RRU进行小区合并实现覆盖。
T D-L T E重要参数规范(试行版)目录1规划参数设置 (3)2频点设置 (4)2.1宏站 (4)2.2室分 (4)3时隙设置 (4)3.1宏站 (4)3.2室分 (4)4无线参数规划 (5)4.1PCI规划 (5)4.2RS序列规划 (5)4.3PRACH序列规划 (6)4.3.1宏小区 (6)4.3.2室分小区 (6)4.3.3ZC根序列逻辑索引号分配 (6)4.4TA规划 (6)4.5容量规划 (7)5无线参数优化 (7)5.1天线传输模式 (7)5.2重选/切换策略 (7)5.2.1重选 (8)5.2.2同频切换 (8)5.2.3异频切换 (8)5.3功控 (8)5.4其他 (8)5.5功能开启 (9)5.6无线定时器 (9)6标识参数分配 (9)6.1参数子集 (9)6.2地市分类 (10)6.3标识号使用原则 (10)6.3.1地市边界 (10)6.3.2地市内部 (11)7附录:修订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规划参数设置1)工作频段:2620 MHz2)系统带宽:20M3)基站RF单元:5W - 8Tx RRH4)CRS单RE功率:12.2dB5)Cyclic Prefix:Normal6)天线增益:基站广播信道:16.5dBi终端:0dBi7)终端发射功率:23dBm8)噪声因子:基站:3dB终端:7dB9)发射天线馈线、接头和合路器损耗[dB]基站: 0.5dB。
终端: 0dB。
10)天线配置下行:8Tx-2Rx上行:1Tx-8Rx11)天线赋形增益:5dB12)上下行时隙配置:●D频段:2:2 1 - DSUUD-DSUUD●F频段:1:3 2 - DSUDD-DSUDD13)特殊时隙配置:●D频段:Subframe Format 7 10:2:2●F频段:Subframe Format 5 3:9:214)子帧配置PDCCH Symbols 数:315)PUCCH配置PRBs数:816)CFI固定为217)PRACH前导格式:室外格式0,室分格式418)小区边缘用户速率●D频段:上行不低于384kbps,下行1Mbps●F频段:上行不低于256kbps,下行1Mbps19)BLER:10% (第一次传输)20)信道模型:Enhanced Pedestrian A 5 Hz21)传播模型: Cost 231 two slope(2.6G频段)22)人体损耗:0dB23)热噪声密度取为-174 dBm/Hz。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20160610V1.01 TD-LTE高铁特征影响简介41.1列车运行速度快41.2列车车体穿透损耗大41.3频繁切换52 组网原则52.1为确保网络性能建议专网覆盖52.1.1铁路桥场景覆盖62.1.2单隧道场景覆盖72.1.3普通场景覆盖73 高铁无线网络规划与监控原则73.1RRU安装73.2天线类型83.3站址选择83.3.1重叠覆盖距离93.3.2站点与轨道垂直距离93.3.3站点高度103.3.4基站间距113.4站点落地监控114 无线参数规划124.1频率及时隙配比规划124.2邻区规划124.3PCI规划134.4PRACH规划134.5功率规划134.6TA规划135高铁优化调整145.1优化思路145.2公专网干扰排查155.3RF优化调整155.4参数优化185.4.1场景描述185.4.2高铁优化策略185.4.3参数优化明细19(1) ........................................................................................................................ 关闭半永久调度19(2) ......................................................................................................................... 关闭频选调度19(3)关闭DRX19(4)CQI报告配置参数优化20(5)preamble前导码参数设置建议20(6)传输模式参数设置建议21(7)速度状态参数优化21(8)切换类参数设置建议22(9)TimeAlignmenttimer定时器参数设置建议23(10)高速状态参数设置建议24(11)逻辑根序列规划241TD-LTE高铁特征影响简介1.1列车运行速度快列车高速运动会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
高铁优化指导书(外场优化)项目:移动LTE高铁优化作者:高铁组目录一、概述 (2)二、高铁优化的背景和目标 (2)2.1高铁优化背景 (2)2.2高铁优化目标 (2)2.3高铁场景特性及应对措施 (2)2.4高铁场景覆盖类型 (15)三、高铁专网规划 (17)3.1站址规划 (17)3.2天馈规划 (19)3.3容量规划及频率使用 (21)3.4配套规划 (25)四、高铁优化流程 (27)五、优化方法概述 (28)5.1与常规优化一样 (28)六、存在困难 (28)6.1网红线内站点维护困难 (28)七、后续工作段计划 (29)一、概述二、高铁优化的背景和目标2.1高铁优化背景高铁网络面临着频率资源紧张,用户数多,容量受限,频偏效应等一系列特殊问题,对网络规划、优化、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高铁用户的业务感知,打造高铁精品网络,持续推进高铁网络优化,特组织编写高铁优化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对高铁LTE专网规划、建设、优化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高铁场景分析、LTE高铁专网规划审核、LTE高铁专网优化和LTE高铁专网集中优化管理,为各省公司落实常态化高铁专网规划、优化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2.2高铁优化目标★综合覆盖率>95%★LTE专网时长占比>95%★语音全程呼叫成功率>95%★低速率(下载速率<1Mbps)占比<10%★4G专网RRU平均退服时长占比<1‰2.3高铁场景特性及应对措施2.3.1多普勒频移2.3.1.1特性列车高速运动会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频率变化的大小和快慢与列车的速度相关,因此多普勒频移扩展与车速均为时变信号。
对接收机来讲,即等同于一个时变的频率对原有接收信号调制。
列车上的多普勒频移计算由如下公式给出:θcos ⨯⨯==∆v c ff f d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在不同频段和不同速度下的最大频偏如下。
表 0-1车速和最大频偏表多普勒频移的最大影响是造成接收机解调性能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等性能,其影响还包括加重子载波间干扰、降低信噪比;同时会导致符号间相位偏差,影响信道估计。
TD-LTE高铁专网网优指导书2014年6月目录1.1单验 (4)1.2勘测信息收集: (5)1.2.1天线规划原则 (7)1.2.2调整前后现场必须做的 (8)1.3检查站点状态、基本参数 (9)1.3.1站点状态 (9)1.3.2检查邻区关系设置 (9)1.3.3切换参数设置 (10)2 列车拉网测试 (10)2.1车型及损耗 (10)2.1.1车型、车次、车损 (10)2.1.2列车车速统计 (11)2.2列车测试注意事项 (12)2.2.1测试前工作准备 (12)2.2.2GPS注意点 (13)2.2.3规范Log命名 (13)2.2.4测试数据保存及统计输出 (13)3 高铁现网组网方式及设备 (14)3.1江苏移动三条线路专网小区覆盖 (14)3.2组网方案 (14)4 高铁优化思路 (17)5 优化案例 (20)5.1站台覆盖场景 (20)5.1.1“无锡”大站专网衔接优化案例 (20)5.1.2“无锡新区”小型站专网衔接优化案例 (23)5.2一般覆盖场景 (26)5.2.1亭子桥RL站点南侧覆盖偏弱 (26)1前言根据未来高铁的发展趋势,高铁覆盖方案应该能满足350km/h以上速度,最快达到450km/h的高速行驶要求。
新型全封闭车厢对手机信号的衰耗在24dB之上。
根据建成后的高铁专用通信网推断,高铁覆盖方案在最短发车间隔(3分钟)状态下应该满足300名左右旅客的话务量需求,网络接通率超过95%,覆盖率为99.5%,掉话率不高于5%,切换成功率在90%以上。
高速列车场景的网络覆盖面临以下挑战。
车体穿透损耗大: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增大了车体损耗。
各种类型的CRH列车具有不同的穿透损耗,中兴通讯对各种主要客运车型的损耗情况进行了详细测试,综合衰减值如表1所示。
多普勒频偏:高速覆盖场景对 LTE系统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多普勒效应。
接收到的信号的波长因为信号源和接收机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称作多普勒效应。
TD-LTE频率规划与使用作者:王洪才来源:《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13期【摘要】随着用户对无线上网速度要求的提高,2G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于移动实行的TD-SCDMA而言,本身存在诸多缺点,例如频带范围小,频率利用率低,TD-SCDMA移动速度慢。
TD-LTE能够充分利用频谱,功耗较低,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本文主要研究TD-LTE频率规划方案。
【关键词】 TE—LTE D频段 F频段优化目前被应用到LD-LTE无线网络频率规划过程中的组网方式有同频和异频2种。
所谓的同频组网指的就是整个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相同,这能够提升频谱利用率,但是其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要求较高,所采用的抗频率干扰的方式主要有干扰消除、干扰随机化以及干扰协调等方式。
一、 TD-LTE频率规划特点与方案TD-LTE在频率规划方面与2G/3G系统有很大差异。
TD-LTE信道带宽可变,包括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支持对已使用的频率资源的重复利用,信道带宽的选择可根据运营商拥有的频率范围以及用户业务量需求来决定,选择最合理的信道带宽来组网。
我国在LTE频率规划中采用20MHZ作为最基本的分配单元。
在TD-LTE系统中基本使用同频组网方式进行网络规划,有个别需求的区域可采用异频组网方式或移频组网方式进行网络规划。
中国移动TD-LTE网络宏基站采用F+D频段,工信部将保留F频段1880MHZ-1900MHZ共20MHZ作为移动4G频段建设使用;D频段2575MHz-2635MHz共60MHz频率3个频点分配给中国移动使用,原则上,2个频点用于室外宏基站进行蜂窝组网,1个频点用于补盲、补弱,进行底层覆盖。
在进行频段选择时,需因地制宜地结合系统间干扰排查、TD-SCDMA频率资源需求以及网络结构及系统内干扰分析等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频段选择。
通过对不同频段优缺点的分析:F频段具有建网速度快、路径损耗小、室外覆盖能力强、覆盖范围大、建站成本低以及建站难度小等优势,适宜在短期内形成规模;但F频段也存在频率资源有限、受干扰程度高等问题。
T D-LT E载波聚合频率及子帧设置指导建议(征求意见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1前言 (3)2LTE频段中心频点设置原则 (3)3LTE子帧设置原则 (4)附录 (5)1前言中国移动在4G网络发展上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优化网络结构,同时,支撑载波聚合的等新功能、新特性的引入,总部网络部特制定本指导原则,用于规范设置LTE频率使用,主要内容包括LTE中心频点设置原则以及子帧偏置配置原则。
2LTE频段中心频点设置原则为了保证频段内连续载波聚合中不同成员子载波的正交性,国际标准要求两个连续载波中心频点间隔需要为300kHz的整数倍。
按照上述要求,D频段和E频段的带内40M载波聚合要求中心频点间隔为19.8MHz,F频段/E频段的带内30M载波聚合要求中心频点间隔为14.4MHz;为了尽量减少开启载波聚合的区域与非载波聚合区域互为邻区时的异频小区数量,因此全网应按要求进行中心频点的统一设置F频段(1885-1915MHz):分为F1、F2两个频点。
其中F1频率范围为1885-1905MHz,中心频点为1895MH,绝对频点号(EARFCN)38400;F2频率范围为1904.4-1914.4MHz,中心频点为1909.4MHz,绝对频点号为38544,目前我公司仅能使用F1频点。
D频段(2575-2635MHz):分为D1、D2、D3三个频点。
其中D1频率范围为2575-2595MHz,中心频点为2585MHz;D2频率范围为2594.8-2614.8MHz,中心频点为2604.8MHz;D3频率范围为2614.6MHz-2634.6MHz,中心频点为2624.6MHz。
E频段(2320-2370MHz):分为E1、E2、E3三个频点。
其中E1频率范围为2320-2340MHz,中心频点为2330MHz;E2频率范围为2339.8-2359.8MHz,中心频点为2349.8MHz;E3频率范围为2359.2MHz-2369.2MHz,中心频点为2364.2MHz。
TD-LTE技术标准与实践8.7 无线网络参数设计网络参数设计包括频率规划、码资源规划、邻区规划等内容。
8.7.1 TD-LTE无线网络设备配置原则(1)系统总带宽系统可灵活选择1.4MHz、3MHz、5MHz、10MHz、20MHz等带宽进行组网,为了能够提高上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并承载更多的语音业务、减少时延,在频谱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大带宽进行实际组网部署,目前通常选取20MHz带宽进行组网。
(2)站型配置宏基站:采用2570~2620MHz频率,原则上应采用三扇区配置,站型配置为S111,载波带宽20MHz。
室分基站:采用2350~2370MHz频率,原则上配置为O1,载波带宽20MHz。
时隙规划:对于新建D频段、E频段的室外宏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站点,建议全部采用DL:UL为2:2的时隙配置,特殊子帧采用10:2:2配置;设备需要具备时隙调整的能力,便于进行不同时隙配置或交叉时隙干扰等验证项目。
(3)宏站天线配置建设方式:需独立新建2.6G天馈系统。
室外天线选择:主要采用AFD多频段8阵元双极化天线,并选择部分站点进行8通道/2通道天线、AFD/单D天线、小型化天线的性能对比测试。
(4)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为验证双路室分(MIMO)系统和单路室分系统的实际性能,在规模技术试验中选择部分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双路室分(MIMO)建设方式;对于新建楼宇,采用新建双路方式建设;对于已建分布系统楼宇,根据业务需求量重要程度及工程实施难度,采用改造双路或改造单路方式建设。
(5)时间同步引入方式:共址TD-LTE基站原则上通过分路方式引入时间同步信号;新选TD-LTE基站优先采用北斗/GPS双模引入时间同步信号;TD-LTE基站应支持1PPS+TOD带外时间同步接口。
8.7.2 TD-LTE无线网络频率规划1.TD-LTE网络的频谱规划中国分配给TD-SCDMA及TD-LTE使用的频段包括4段,分别是F频段:1880~1920MHz;A频段:2010~2025MHz;E频段:2300~2400MHz,D频段:2570~2620MHz。
LTE高铁优化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LTE(长期演进)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领域最常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其高速、稳定和广覆盖的特点使其在高铁列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高铁列车的高速运行特点和信号干扰,LTE在高铁上的覆盖和性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铁上的LTE网络,提高用户体验,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高铁沿线的基站部署。
由于高铁列车的高速运行,信号被迅速切换,因此沿线基站的覆盖范围和密度至关重要。
建议在高铁沿线增设更多的基站,并将其间隔设置更小,以提高信号的连续性,尽量避免通信中断和信号切换带来的影响。
其次,应采用更先进的天线技术。
目前,多数高铁列车上的天线布置为车盖天线和车身天线相结合,但在高速运行时,车盖天线容易受到飞溅物和大风的影响,导致信号衰减和不稳定。
建议采用更先进的车体内部的天线布置方案,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应优化高铁上的信号覆盖范围。
考虑到高铁列车速度较快,车身高度有限,因此信号传输难度较大。
建议优化信号传输算法,提高信号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同时,在高架桥、隧道和进出地下车站等复杂环境下,应加强信号的覆盖,确保用户在高铁上的通信质量。
另外,应增强高铁列车上的信号处理能力。
高铁列车上的乘客数量通常较多,同时许多乘客会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和上网。
因此,高铁上的LTE网络需要具备较强的信号处理能力,以应对大量的用户需求。
建议在高铁上增加更多的信号处理设备,并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智能化地分配资源,优化网络性能。
最后,应加强高铁列车上的信号传输安全。
高铁上的LTE网络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建议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防火墙系统,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窃取和破坏。
同时,加强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优化LTE在高铁上的覆盖和性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通过加强基站部署、采用先进的天线技术、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增强信号处理能力和加强信号传输安全,可以有效解决高铁上LTE网络面临的挑战,提升高铁上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T D-L T E高铁专网频率设置
指导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前言
由于高铁商务旅行较多、中高端客户集中,高铁通信逐步成为运营商品牌竞争的新领域,提升TD-LTE高铁专网质量有助于提高用户感知度及品牌影响力。
经过近年的建设与优化,我公司TD-LTE高铁专网已确立一定的领先优势,但目前各省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频率配置方案各异,且部分方案存在明显不合理性,并不利于公专网干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覆盖和质量。
总部网络部综合考虑目前TD-LTE高铁专网建设、公专网频率使用、业务量等因素,制订本指导原则,用于规范我公司TD-LTE 高铁专网的频率使用,提高各省专网频率配置的一致性,减小公专网互干扰影响,保障高铁专网质量。
2TD-LTE高铁专网频率设置原则
目前我公司TD-LTE网络频率主要包括F频段(1885-1915MHz)、D频段(2575-2635MHz)以及E频段(2320-2370MHz),其中E频段仅限于室内使用,可用于室外的F频段F1、F2频点以及D频段D1、D2、D3频点的详细配置见附表。
在进行TD-LTE高铁专网频点设置时应重点考虑公专
网的干扰控制问题,杜绝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使用相同频点的现象,并尽量避免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存在频率重叠。
高铁专网小区-频点1
频点2
附近公网小区
图1 高铁专网小区与附近公网小区示意
(一) 高铁专网使用F 频段方案
F 频段(1885-1915MHz)传播特性、穿透特性、多普勒频移特性优于D 频段(2575-2635MHz),目前我公司TD-LTE 高铁专网仍以F 频段为主。
高铁专网使用F 频段配置有以下几种: 配置方案1:在高铁专网附近公网业务量较小的场景下(如农村场景),建议选择高铁专网F 频段20M 、公网F 频段10M 的配置方案。
在该方案中,高铁专网频率设置为F1,高铁专网附近公网频率设置为F2,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频率错开,达到控制干扰的目的。
配置方案2:在高铁专网邻近公网业务量较大的场景(如城
市、郊区或业务量较高的农村),建议选择高铁专网F频段20M、公网D频段的方案。
在该方案中,高铁专网使用F1载波,附近公网使用D1、D2或D3载波。
配置方案3:在高铁专网邻近公网区域业务量较大、但公网设备暂不支持D频段的场景,可选择高铁专网F频段20M、公网F频段20M的方案过渡。
在该过渡方案中,公专网存在10M 的频率重叠,为使频率重叠部分参考信号错开,提高RS-SINR 的覆盖率,建议高铁专网频段设置为1894.6-1914.6MHz,中心频点为1904.6MHz(绝对频点号为38496),高铁专网附近公网频段设置为F1。
采用该方案时,为了降低公专网互干扰影响,应尽量保证高铁专网小区与附近公网小区PCI模3不等,同时应注意切换带上的干扰优化问题。
另外,由于F频段1894.6-1914.6MHz为非标准配置,该方案应仅限于省内高铁专网小区使用,处于省间交界区域的小区不建议采用,以免因邻省高铁专网小区未配置该频点的测量而引发终端脱网问题。
(二)高铁专网使用D频段方案
配置方案4:在高铁专网按照D频段的站间距进行规划建设且达到总部对高铁专网覆盖和质量要求时,建议高铁专网使用
D频段20M载波。
在该方案中,高铁专网可选择D1或D2载波,附近公网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采用D频段的其它载波或F频段。
3TD-LTE高铁专网扩容方案
配置方案1扩容:建议选择D频段扩容,优先选择D1或D2载波,扩容后高铁专网使用F1+D两载波。
在扩容前应进行专网站点增补,满足D频段连续覆盖和质量要求,否则高铁专网F、D频段小区间频繁的重选切换会造成网络性能下降,影响用户感知。
配置方案2扩容:建议将F频段30M全部用于高铁专网,扩容后高铁专网使用F1+F2载波。
配置方案3扩容:建议选择D频段载波扩容,优先选择D1或D2载波,可选用F(20M载波,绝对频点38496)+D或F2+D 两种扩容方案,并向全D频段的高铁专网方案演进。
在扩容前应进行专网站点增补,满足D频段连续覆盖和质量要求。
配置方案4扩容:建议选择附近公网未使用的F频段或D 频段的载波进行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