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5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步骤和要求定量分析的任务:准确测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步骤: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试样预处理;测定;结果评价。
要求:准确测量,对化学分析,化学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
第二节 分析化学中的溶液平衡(一)活度平衡常数pC nB mA =+ n Bm A p c a a a Ka = (二)离子活度和浓度的关系:][i i i C a γ=(三)离子强度与离子的活度系数21][21i n i i Z C I ∑== )3.01(50.0lg 2I II Z i i -+-=γ γ<1, a<c. 当 I<10-4 mol/kg, γ→1,a ≈c(四)浓度常数和活度常数的关系p C n B m A n m pcaKa B A C K γγγ==][][][, n n B m m A p p c n B m A p c B A C a a a Ka ][][][γγγ== 混合平衡常数:n m A p maB aC K ][][=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概论一、滴定分析法的过程、有关术语和方法特点1 .滴定分析过程、化学计量点与终点过程: 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滴定分析基本术语:滴定:滴加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
化学计量点(sp ):滴加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关系就恰好完全反应之点。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终点(ep):指示剂变色之点。
终点误差(Et):实际分析操作中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之间的差别。
2、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溶液性质与滴定剂加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
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性质的变化在计量点附近急剧变化,滴定曲线的中段近于垂直线,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现象称为滴定曲线。
第四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D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2.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3.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4. 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甲组:0.19%,0.19%,0.20%,0.21%,0.21%乙组:0.18%,0.20%,0.20%,0.21%,0.22%(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5.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 )6.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7.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9. 下列几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C )(1)方法误差(2)操作误差(3)仪器和试剂误差(4)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等造成的误差(A)1,3,4 (B)1,2,4 (C)1,2,3 (D)2,3,410. 偶然误差具有(C )(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B)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C)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12. 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3. 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差);每次滴定判断终点的不确定性属于(随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