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41
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X1、接受能力差,在幼儿园学唱歌、跳舞、数数及生活自理有困难2、非常孤僻,从不或很少与小朋友在一起玩3、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或根本不参加;或不会玩扮家家游戏4、缺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5、说话较迟,语言理解能力差;或语言杂乱,使人难理解6、兴趣局限,或重复动作;或过份依恋某些物体7、说话结巴,或口齿不清;或发音不清或拼读困难8、言语表达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词汇明显有限,不能讲出长句等9、言语理解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难以理解单词,句子等10、睡眠不安,常做恶梦,睡眠中尖叫坐起或梦游,严重失眠11、5岁以后尿床;或4岁以后把大小便弄到裤子上12、常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头发、泥沙等)13、进食很少或极度贪食14、常无法控制地做鬼脸;或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或不自主的发声15、有突然发作性昏倒或抽搐,神智不清或突然瘫痪失眠、失明或发作性哭笑的历史16、易冲动、做事不加以考虑17、无故焦虑不安,易紧张,为一点小事担心;或害怕与亲人离别而出现担心,担心亲人受到伤害,或不愿上学等18、无故害怕,如害怕某些动物,怕生人,怕到人多的地方,怕上学等19、经常诉说头痛、头昏、肚子痛而又查不到原因20、衣着与言行像异性,希望自己是异性就好了21、出现别人无法理解的古怪行为22、听见不存在的声音或看见不存在的事物23、语文和(或)算术成绩差,常不及格,在班上居最后几名24、阅读困难,语文成绩较差。
如汉语的形--音(义)识别,或读音的错误,或阅读理解困难,或朗读的流畅性困难;或词语的搭配困难;或组句成文困难25、计算困难,数学成绩差26、写作能力差,表现在语法错误或文章组织结构问题27、运动协调性差,或运动发育迟缓,握物不牢,手脚笨拙,导致体育成绩差28、经常说谎29、经常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家长、教师、同学或邻居的)或经常破坏公物或别人的东西30、好与人打架,经常伤害别人31、常欺侮,威胁或恐吓他人;或常挑起斗殴32、经常旷课,逃学或在外过夜33、偷窃,或伤人毁物,或故意纵火,曾被学校处分34、经常暴怒,好发脾气35、常常与成人争辨或常常惹恼别人36、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37、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38、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很容易分心39、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脏又乱或经常粗心大意40、做事难以持久,没有恒心,有始无终或日常活动中丢三忘四41、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42、上课常做小动作,多动不宁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俏俏话43、常常十分喧闹,不能安静的玩耍44、小朋友逗打,易与同学发生纠纷,常不受同伴的欢迎45、话多,喜欢插嘴,或常常干扰儿童或成人的活动,或难以遵守集体活动46、反复地重复某些动作或老是想某件事情,明知不对,但不能摆脱47、活动比以前明显增多,十分兴奋,不合环境条件的吹牛自夸48、常闷闷不乐,悲观失望,觉得自己没有用,自卑,不活跃,精力不足49、常焦虑不安,易激惹,好发脾气50、在一次高热或头部外伤后,与过去有明显的不同51、疑心重,总认为别人议论他、欺负他、害他等52、饮酒、吸烟、吃药成了习惯53、最近一年明显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环境54、经常玩电子游戏或经常上网,以致影响学习54、经常玩电子游戏或经常上网,以致影响学习。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2.情绪健康:其基本内容包括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3.意志健全:在意志过程中,即有确定的目标又有实际的行动,既有主观的努力,又有客观的阻力。
4.行为协调:即心理和行为协调一致,人、事、物能恰如其分地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
5.行为反应适度:即对刺激有恰当、正常的反应,具备一个小学生应有的自制力,进退有度。
6.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相应年龄阶段的正常反映,不能把心理发展阶段的变化视为心理病理变化。
以上就是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与孩子沟通,以及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孩子是否心理健康。
如果发现孩子有任何心理问题,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并且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1. 认知发展正常- 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
儿童青少年应能够正常地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校中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从简单的算术运算到复杂的阅读理解等方面都能逐步发展。
- 具有良好的注意力。
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集中精力于学习任务或者其他有益的活动上。
在课堂上可以保持至少20 - 30分钟(根据年龄有所不同)的注意力听讲,在家做作业时也能专注于题目内容。
- 有合理的思维方式。
他们的思维应该符合其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幼儿期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青少年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区分现实与幻想,不会经常出现不合逻辑的想法或行为。
2. 情绪健康稳定- 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高兴、难过、生气或者害怕等。
例如,当和小伙伴吵架后,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而不是莫名地哭闹或者攻击他人。
- 恰当表达情绪。
他们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但也不会过度宣泄。
感到悲伤时可以通过和家人倾诉或者在合适的环境下哭泣来释放情绪,而不是乱发脾气或者把情绪憋在心里。
- 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在遇到挫折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能够较快地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像考试失利后,不会长时间陷入沮丧情绪,而是能够自我激励,调整心态,准备下一次的挑战。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和谐。
儿童青少年对父母有正常的依恋关系,既信任父母,又能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人格。
例如,在幼儿期会依赖父母的照顾,但随着年龄增长,能够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接受父母合理的建议和约束。
- 同伴关系融洽。
在学校或者社区中能够与同龄人友好相处,有自己的朋友。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
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1. 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
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
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
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
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
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
(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
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1. 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1.自尊心: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庭和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的感觉。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能力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儿童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孩子可以学会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4.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儿童青少年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孩子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时,他们需要学会适应并解决问题。
5.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在孩子成长中,有时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困难。
以上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1 -。
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到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和发展问题。
以下是对几个与儿童少年卫生学相关的术语的解释:
1. 儿童健康: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
儿童健康包括身体健康、营养充足、免疫力强、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2. 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通常发生在10岁到19岁之间。
在这一阶段,儿童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生理性别特征的发育、性成熟、身高增长等。
3. 青少年性教育:指向青少年传授相关性知识、促进性健康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性与生殖健康、性别平等、性行为责任、避免性病和意外怀孕等问题,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儿童心理健康:指儿童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包括情绪稳定、适应能力、自尊心、社交技能等。
这些因素对于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整体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5. 预防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在特定年龄段接种疫苗,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重超过正常范围,体脂肪过多的健康问题。
儿童肥胖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
儿童肥胖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儿童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预防疾病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下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 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青少年儿童能够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并能够适当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
2. 良好的适应能力:他们具有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和各种变化的能力。
他们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3. 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良好的自尊心:青少年儿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积极的认知,并对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5. 健康的社交技能: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处理冲突和困难。
6. 适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各种类型的压力,并能够找到缓解压力和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7. 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能够自主地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8.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青少年儿童参与各种社会和团体活动,能够理解并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9. 良好的学习与专注能力: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10. 稳定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意味着他们的情绪状态相对稳定,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应对不同情绪的冲击。
总结起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包括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自尊心、健康的社交技能、适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良好的学习与专注能力以及稳定的情绪状态。
这些标准将有助于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共同关注和努力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少年卫生学笔记儿童少年卫生学是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学科,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以及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期常见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观点的笔记。
一、儿童少年期的身体发育1. 儿童少年期是一个身体高速发育的阶段,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身体发育。
2.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有规律的饮食,包括三餐和健康的小吃,并避免过量摄入糖和盐。
3. 青少年特别需要足够的钙、铁和维生素D,以支持他们的骨骼和血液发育。
二、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2. 家庭和学校环境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3.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和青少年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学会处理情绪。
三、儿童少年期的社会发展1. 儿童和青少年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来学习社会技能和价值观。
2. 鼓励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俱乐部、志愿者工作等,有助于他们建立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3.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父母和教育者需要教育儿童和青少年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四、儿童少年期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1. 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3.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清洁、正确使用公共设施等。
五、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健康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2.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与儿童和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3. 提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的专业服务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六、儿童少年期的安全问题1.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和场所。
2.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教育儿童和青少年交通安全、水上安全、防止人身侵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理论及相关研究(I类 2分)1.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关于:B下列关于儿童:C下列哪项不是:A下列关于心理:D心理:E针对:A2.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D学校心理咨询:A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指导:C下列:B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对象:E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指导:A3.儿童少年常见心理障碍及其预防控制(上)关于:D对注意:A下列关于孤独症:E行为:C孤独:C下列哪项不是:E4.儿童少年常见心理障碍及其预防控制(下)抑郁:C儿童:E婴儿:B焦虑:E分离:A轻度:A5.青春期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应遵循:C心理咨询的基本:D下列关于青春:D精神:A下列哪项不是:E以人:A6.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在五种:B儿童青少年的心理:E皮亚杰:C儿童青少年个性:E培养:D青春:D健康教育服务实施与评价(II类 2分)只需要学习3个课件即可申请证书。
1.健康教育服务概述(上)以下:A心理:E慢性:B国家:D健康:C2.健康教育服务概述(下)推进:A在国家:A():B健康:D关于:E3.健康需求评估与计划制定健康需求:B():D我国:C“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D“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B如何与问题孩子进行有效沟通(II类 1分)只需要学习2个课件即可申请证书。
1.怎样与问题孩子建立沟通(一)医患关系的类型:D医师:E():A医患关系的特点:E成人:E2.怎样与问题孩子建立沟通(二)移情:C自我:B从大人:E医生:E老师:A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研究(II类 1分)只需要学习2个课件即可申请证书。
1.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结核病属于非活动:C肠结核:B临床:D属于血源:A引起:A2.感染性疾病概述属于急性:B病毒:A关于:E霍乱:C属于细菌:C。
名解: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
2-6岁期间下肢增长速度超过头颅和躯干。
近侧发展律:横向的运动如手的精细动作特点: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向心律:是指形态的发育童年期和青春期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
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关键生长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遗传度:在群体表型变异中,遗传度所占的比例,数值范围0-1心理卫生: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涵一切旨在改善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儿童多动症:指由于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学生健康监测:是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成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弱视: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
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过多、“以静待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目的: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界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对象:出生至发育成熟为止成长中的一代(0—25岁),重点对象:7—18岁1 研究对象特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2在学校接受教育 3集体生活主要研究内容: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2 疾病预防(预防学生常见病为主;重视学校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成人期疾病早预防;以青春期少年为重点预防健康危险行为)3学校健康教育 4心理卫生 5教育过程卫生6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7学校卫生监督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一般系统型:包括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