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设计方案(PPT 86张)
- 格式:ppt
- 大小:931.50 KB
- 文档页数:87
概述(一)客户名称:(二)项目名称:300吨/日大米加工项目(三)生产规模:日加工大米300 吨的生产线。
(四)产品结构:生产满足国家标一米以上标准的大米,以长粒米加工为主。
(五)工艺设计指导思想1.工艺设计依据根据客户所在地稻谷品种,主要处理加工籼米为主,生产线加工能力确定为每日加工成品大米 300 吨。
本生产工艺设计做到能加工精制大米,提高大米出品率,满足产量要求。
副产品处理收集工艺合理,物流路线清晰合理,满足非直接食用食品加工的卫生条件要求;工艺和设备先进、可靠、灵活、适应当地水稻品种的加工。
为保证工艺性能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需要,设备选用原则是以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熟的佐竹稻谷加工设备为主,配套国产设备和其他优秀辅助设备。
使整个生产工艺产量合适,工艺路线完备、灵活、适应性强,设备性能可靠、实用,大米质量稳定,工艺指标先进,满足环保要求。
2.土建设计根据客户提供的地形简图为依据,以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物流顺畅和环保为基本建设方针,符合 HACCP管理要求。
车间基本采用平台式结构,设备布置在主平台上,设备上方另建一辅助平台安放缓冲仓斗和进行提升机机头维修。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原粮质量要求原粮主要为当地主产储存的稻谷,稻谷品质符合GB1350-2009规定的有关标准。
原粮主要为籼稻,二等以上,指标如下:序号项目指标1 稻谷品种杂交籼稻及糯稻2 杂质总量<1.5 %3 砂石及金属杂质< 0.5%4 出糙率≥ 76-78%5 未熟粒和碎粒含量< 4.0%6 异色粒(黄粒、病斑粒等)含量< 1.5%7 经纹粒含量< 10%8 损伤率< 0.5%9 稻谷水分14.5%±0.5%10 糙米含量< 0.5%2.成品质量要求:成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大米的质量标准。
3.初定经济指标(详见下表)初定经济技术指标品种标一米特等米精洁米指标稻出米率≥65% ≥58% ≥50%吨米电耗≤42 度≤46 度≤53 度碎米总量≤20% ≤15% ≤ 6%含杂符合国标符合国标不含杂质工艺篇(一)工艺描述(按日加工300吨大米生产线为基准)1.计量包装形式a.小包装: 1 - 15公斤/包;b.中包装: 5 - 25公斤/包;2.最终产品质量成品符合国家标准:标一米、特等米、精洁米。
涂装生产线设计方案目录一、前言 (2)二、设计原则 (2)三、设计依据 (2)四、生产线工艺流程 (3)五、生产线各设备的组成 (3)一)喷淋式前处理 (3)二)水份烘干烘道 (5)三)喷粉设备的配置 (6)四)固化烘道 (12)五)柴油燃烧交换装置 (14)六)悬挂输送系统 (14)七)电气控制系统 (15)八)功率配置表 (16)九)燃烧机毫油量 (16)十)喷枪毫气量 (17)十一)废水处理系统 (17)六、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20)七、设备报价单 (30)八、售后服务计划 (40)九、工程责任范围 (40)十、协议书 (43)一、前言1.生产线工艺方案的确定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充分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2.生产线工艺设备的设计、选型都考虑确保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的实现;3.生产线的所有设备确保先进、实用、可靠、安全,主要设备及元件选用国家定点生产厂的名牌或优质名牌产品;4.凡自制设备在结构设计上尽量采用通用件和标准件,以提高自动化程度,并充分考虑改善生产工作环境和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及安全措施;5.生产线的总体布置设计,考虑整个生产线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设备布置的协调、整齐、美观、便于操作、维修。
二、设计原则在满足客户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投资,并尽量降低生产线的生产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根据贵方提供的要求及场地尺寸,充分考虑到现场条件,认真做好工艺流程的设计及工艺方案的平面布局。
整个设计方案都以经济、实用、物美价廉为宗旨.希望能携手共建一条优质的生产线。
此方案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指正.此方案中,我们负责下列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安装:①前处理;②干水炉;③喷粉设备;④固化炉及加热系统;⑤悬挂输送系统。
三、设计依据2。
生产线速度 6m/min (3~10m/min 无级可调) 3.工艺温度 160℃—180℃可调(干水) 4。
加热方式 柴油燃烧机加热 5。
燃 料 柴油 6.主要工件 钢铁管件7。
生产线设计方案生产线设计方案:实现高效、灵活与可持续生产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确保盈利能力。
因此,制定合理的生产线设计方案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高效、灵活且可持续的生产线,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一、明确生产线设计目标生产线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产品需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生产。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操作;2、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3、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满足客户需求;4、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便于生产计划的调整。
二、分析生产线设计要素在生产线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1、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确定合理的生产流程;2、设备选型:选择高效、可靠且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3、作业环境: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4、质量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降低废品率。
三、制定生产线设计方案根据上述目标与要素,我们可以制定以下生产线设计方案:1、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流程重组和信息化技术,简化生产流程,消除浪费环节;2、设备选型与布局:根据生产工艺和流程,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合理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3、作业环境改善:合理规划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4、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质量成本。
四、评估与优化生产线设计方案在制定好生产线设计方案后,我们需要进行评估与优化,以确保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方案投资回报率:评估生产线设计方案的投资回报期,确保方案的经济可行性;2、方案可持续性:分析生产线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3、方案灵活性:评估生产线设计方案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确保方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
1、生产线的主要内容与细节
自动化生产线可概括为由原料输送、成型、精密机械加工、清洁、检测、包装等工序组成的流水线,根据产品类型和流程要求,可采用自动化传送的输送系统、分拣机械手、机械臂机器人、机械切割冲压机、真空吸尘系统、热处理、清洗涂装系统等自动化设备。
(1)原料输送。
原料输送由开口输送带、减速机、轴承等组成。
开口输送带的型号主要由原料的重量、厚度及流程速度等条件决定,一般是皮带类型,其传动功率由电机驱动,减速机选用德国进口,可以额定输出,保证原料的稳定输送,安全可靠。
(2)成型。
成型由金属压力成型机、卷取、冷却等组成,金属压力成型机采用柔性调节和触摸屏操作模式,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卷取部分采用减速机和机械手,可实现自动化卷取,保证产品质量精度;冷却部分采用水冷机组,可保证产品制作的快慢和完整度。
(3)精密机械加工。
精密机械加工部分包括机械切割、冲压、精密机械加工等。
生产线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设计一个合理的生产线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线设计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二、需求分析在设计生产线之前,首先需要对生产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种类、规格、产量需求,生产线空间布局,原材料和成品存储等方面。
通过对需求的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合的生产线。
三、工艺流程规划在确定需求之后,需要从工艺角度对生产线进行流程规划。
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细分,并确定每个环节的工序和工艺参数。
此外,还应考虑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确保生产线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四、设备选型基于对工艺流程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工序的要求选购相应的设备。
在选择设备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维护成本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配合和整体的生产线效率。
五、布局设计在设备选型之后,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布局设计。
布局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料、人员和设备的不必要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机协作效果。
合理的布局设计还应确保生产线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六、人员培训与安全考虑设计一个高效的生产线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还需要有熟练的操作人员。
因此,设计方案中应考虑人员培训的问题。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等。
此外,生产线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七、效果评估与调整设计方案实施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实际生产情况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评估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或改进的空间,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八、结论生产线设计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生产需求、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布局设计、人员培训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生产线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本文中所介绍的步骤和要点,相信可以为生产线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生产线设计方案生产线设计方案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企业生产中,生产线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方式。
生产线设计方案是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个有效的生产线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性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生产线设计方案的一般流程和设计要点。
1. 生产线设计方案的一般流程生产线设计方案的流程包括实施生产线规划、确定生产线布局、制定工艺流程、评估设备,选择设备和工具、开发控制程序、测试生产线和进行持续改进。
1.1 实施生产线规划在实施生产线规划之前,需要确定产品规格和要求,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数量等,这些因素将决定生产线的规模和结构。
制造商必须考虑机器和设备的选择、作业布局和物料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线规划的另一个目标是确定人力资源和培训需求。
1.2 确定生产线布局生产线布局应该使物料的传输和作业流程最少化,降低空间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
同样重要的是,该设计应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和人员流动性。
这通常需要多个预案的比较和考量,以最终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1.3 制定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指的是制造者选择的制造方法和步骤。
制定工艺流程是确保生产线顺利运行的重要一环。
这通常包括制定物料加工方案、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优化装配方法,并确定产品检测的相关参数。
1.4 评估设备设备评估环节旨在识别生产线所需的机器、软件、硬件、工具和设备,并评估各种设备的优劣以及能否满足生产线需求。
1.5 选择设备和工具根据设备评估的结果,制造商应选择适合生产线的设备、工具和材料。
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生产线的要求,尤其是传送带和机器之间的协调。
高质量的设备和材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6 开发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指人们日常工作和设备操作的计划。
它们指定培训计划、设备操作控制和维护计划、消防和紧急处理计划等。
在开发阶段,必须考虑到员工培训、安全工作环境、应急情况的应对等因素。
1.7 测试生产线在实际运行前,应在试验性的生产线上测试所选择的设备、工具和工艺流程的性能和稳定性。
美的生产线的设计方案美的生产线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美的公司决定进行生产线的设计和改进。
下面是一个针对美的生产线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过程。
首先,生产线应该按照产品的特点和制造流程进行合理的布局。
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种类和生产工艺来确定生产线的布局。
可以根据产品的制造流程将生产线划分为不同的工作站,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预定的顺序和标准进行加工和组装。
其次,生产线应该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美的公司可以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机器人、传送带等,以减少人工操作,加快生产速度,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第三,合理安排员工的配备和培训。
员工是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美的公司应该根据生产线的需求合理安排员工的配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此外,公司还可以采用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益。
第四,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是生产线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美的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可以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流程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修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和改进。
第五,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生产线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它涉及到全面、细致的生产计划、物料管理、产能管理等方面。
美的公司可以使用先进的生产计划系统和物料管理系统,以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和生产操作规范,确保每个工人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工作,减少误操作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美的生产线的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合理的布局、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员工的配备和培训、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
生产线设计方案生产线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和工艺流程设计,减少生产环节和工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和生产线的优化布局,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能源物料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
二、设备选择: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生产设备,包括:1. 自动上料机:用于将原材料自动上料到生产线,降低人工投料的工时和误差。
2. 自动装配设备:用于产品的自动装配,减少人工操作的工时和误差。
3. 自动化检测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自动检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4. 输送机:用于将产品在生产线各工位之间传输,减少人工搬运的工时和误差。
三、工艺流程设计:1. 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和工时。
2. 根据产品加工顺序和特点,确定每个生产工位的功能和任务。
3. 合理安排生产线的各个工位之间的距离和传送方式,确保产品在生产线上的快速流转。
四、生产线布局设计:1. 根据生产线工艺流程和产品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线各个工位的位置。
2. 根据设备的尺寸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空间需求,确定生产线的宽度和高度。
3. 设计合理的工位间距和安全通道,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五、质量控制措施设计:1. 在生产线上设置自动化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
2. 设置产品追溯系统,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参数和操作人员信息,以便进行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
六、安全控制措施设计:1. 在生产线上设置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警示灯、防护罩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设计合理的紧急停机装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机并采取应急措施。
3.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工程装备生产线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装备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决定建立一条新的工程装备生产线。
本设计方案旨在对这条生产线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指标。
二、生产线规划1. 生产线布局: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分为原料准备区、加工区、装配区、包装区和成品存储区。
2. 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的设备,包括数控加工设备、焊接设备、装配设备等。
3. 人员配备:根据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合理配置生产人员,包括操作员、维护人员和质检人员。
4. 物料管理: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减少库存压力和成本支出。
5. 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产能利用率。
三、生产工艺1. 原料准备:对采购回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质检,合格后送入原料库存区。
未合格的原材料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加工处理。
2. 加工制造:采用数控加工设备对原材料进行精密加工和成型,确保产品尺寸和质量的稳定性。
3. 焊接装配:根据产品结构要求,进行焊接和装配工艺,确保产品的结构牢固和使用寿命长。
4. 检测质检:在每个工序完成后进行产品的检测和质检,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
5. 包装储存:对成品进行包装和标识,然后送入成品储存区,待发货。
四、生产线布局1. 原料准备区:设在生产线的起始端,包括原料库存区、原料预处理区和原料配送区。
2. 加工区:安排数控加工设备和其他加工设备,按工艺流程依次进行产品的加工和成型。
3. 装配区:设在加工区的尾端,进行产品的结构装配、零部件组装和整体调试,确保产品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包装区:对成品进行包装、标识和分类,为下一步的仓库储存和发货做好准备。
5. 成品储存区:设在生产线的末端,对成品进行储存和管理,确保成品的安全和整洁。
五、生产线设计方案1. 物料输送系统:采用输送带和搬运车等设备,实现原料和半成品的自动输送,降低人工搬运成本。
生产线设计方案一、引言生产线设计方案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质量以及可持续性。
一个优秀的生产线设计方案需要平衡多个因素,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布局设计、人员配置、物流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
以下将探讨生产线设计方案的几个关键方面。
二、设备选型与工艺流程1、设备选型: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设备是生产线设计的重要步骤。
需要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精度、可靠性、节能性以及维护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购置成本以及运行维护成本。
2、工艺流程:合理的工艺流程是生产线高效运行的基础。
需要针对产品特性、市场需求、资源利用以及企业实际条件进行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因素。
三、布局设计1、整体布局:需要考虑车间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安全距离以及空间利用等因素,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2、设备布局:需要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特性进行设计,保证设备之间的距离合理、物流顺畅且操作安全。
四、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需要依据设备操作要求、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计划等因素来确定操作人员数量和技能要求。
2、培训计划: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操作水平,以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行。
五、物流管理1、物料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物料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有效管理。
2、仓储管理:需要设计合理的仓储设施,确保物料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要求。
3、运输管理: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物料的及时运输和交货。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保措施: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和污染排放。
例如,可以采取封闭式生产、废气废水处理等措施。
2、节能减排: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可以选择高效电机、实施绿色采购等措施。
3、资源循环利用:需要设计合理的资源回收利用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实施废料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措施。
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方案1. 背景与概述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生产线得到了更加智能化的更新和改进。
在现代生产制造中,生产线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得到了重要的变革。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方案。
2. 设计目标生产线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线整体效率,降低制造成本;2.优化生产线的布局,提高产品质量;3.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4.降低生产流程复杂度和耗能程度。
3. 设计步骤生产线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如下内容:3.1 分析生产线现状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分析,包括生产流程、设备、工艺等因素的调查和评估。
3.2 确定需求在分析生产线现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设计目标及需求。
在目标与需求的定义中,需要客观地确认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线的最高产能和最低成本;•生产线的生产周期和吞吐量;•生产线的运作模式和生产要求。
3.3 建立合理的生产线结构生产线结构的建立是生产线设计的重点。
其目的是利用合理的生产线结构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在生产线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线布局的合理性;•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协作;•生产线的工业设计。
3.4 选择合适的设备与技术针对确定的生产线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有利于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设备与技术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的价格和性能;•设备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技术的成本与性能比较。
3.5 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是现代企业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将生产过程的人工干预降至最低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系统的选型和运作模式;•自动化设备的功能和应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产品包装生产线的设计方案1.设计课题概述如图1所示, 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 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 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 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自由下落)达到3包时, 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
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 产品输送数量分三档可调, 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分别输送12.21.30件小包装产品。
图1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功能简图2.设计课题工艺分析由设计题目和图1可以看出, 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 在A处把产品推向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 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运动循环图图2中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 是执行构件2 的工作周期, 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
由图2 可以看出, 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运动, 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 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的3倍, 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则只有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的四分之一左右。
3.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 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 主动件每转动一周, 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 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12.21.30 rpm。
12、21.30 rpm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2.21.30rpm的转速, 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有3种分别为:= = 119.167= = 68.095= = 47.667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与变传动比组成, 即:===三种传动比中最大, 最小。
由于定传动比是常数, 因此3种传动比中最大, 最小。
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 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要大于4, 即:=4于是定传动比为:= = = 29.792故定传动比的其他值为:== = 2.286== = 1.600于是,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4:图4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为保证系统过载时不至于损坏, 在电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加一个过载保护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