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7
06年文学理论(75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剧本的特征是什么?2、直觉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是怎样的?3、何谓接受心境?二、联系作品分析说明造成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20分)三、谈谈你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
(25分)写作(75分)说明:共二题,只做其一即可。
第二题仅供报考文艺学专业企业审美文化方向考生选作。
一、阅读下列散文,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1500字。
捂着一颗憧憬的心,走过弯弯曲曲的旅程,终于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被三毛曾经哽咽感叹的饱含“前世乡愁”的沙漠铺展在眼前,太阳高悬在一碧如洗的蓝天,没有一片白云,也没有一丝风儿,沙漠表面除了昨天留下的,被吹皱成波浪的痕迹,闪着金色的光辉流淌至天边外,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平和,舒适。
冥冥之中,一种来自天籁的安抚,悄然荡进了我的心里,那是在梦中千百次呼唤着我的胡杨。
站在沙漠的边缘,我不敢再往前跨出一步,因为斜射的阳光里胡杨树洒落在沙漠表面的倩影,正在安静地熟睡,以至于不经意间踏上的足印,就可以残酷地伤害胡杨美丽的梦境,野蛮地剥夺连续的生存权力。
胡杨粗壮的树干总打着不可思议的遒劲之结,引领着那些光秃秃的枝条,虽然弯曲却是奋力地向天空延展着,并向我叙述着她那如同弯曲枝条般曲折的经历:我的祖先是第三纪的孓遗,带着见证了楼兰,尼雅和喀喇墩古文化的沧桑,步履艰辛地追逐着沙漠里难得的水脉,来到了你的眼前。
我终于有了一个兴奋的理由,在风儿运动的永恒中,胡杨呈现的景象是美丽和新颖的。
有微风迎面吹来,树叶和沙粒受到抚慰而渐渐激动,原本的波纹在缓慢扭动,把新鲜的阳光掺进了树叶和沙层的深处,景象新颖的气息就在如此相间交融中,揭开了胡杨制造新颖的帷幔。
先前的波纹,甚至骆驼或是人留下的脚印,在寂寞中逐渐被覆盖,新颖的精神,就是在如沙漠般的寂寞之中,借助胡杨的记忆而孕育,诞生,成长和回归自然的。
胡杨演绎着新颖,同时也召唤着我的心灵向往,于是我以为,如果有一天,自己被社会的汪洋无情地冲上人生的沙滩,所有的爱与情已是无穷的荒漠,迎面而来的是流言的浊浪,惟有舞动的胡杨叶能够填平灵魂的缝隙,惟有胡杨的寂寞能够抚慰心里的伤口,拭去辛酸的泪滴,因为胡杨树是心灵的医生,可以用时间这把手术刀,成功地剔除思想中的浮躁与污垢,让我的胸怀变得宽厚通达,使受伤的心复归于冷静与安宁。
“T·S”艾略特的文学理论与《荒原》写作作者:傅长乐王娅庞文芳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T·S·艾略特不仅是西方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
他的作品《荒原》则很好地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和作为理论家的睿智的结合。
本文以《荒原》为例证,即以说明艾略特的文学理论在其作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荒原;“非个人化”理论;客观对应物T·S·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1888-1965)作为西方现代派诗人的先驱人物,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
他的主要批评论蓍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21),《玄学派诗人》(1921),《批评的功能》(1923)。
他早年提出的创作和批评的“非个人化”理论论以及“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手法,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的基本内容是:生活与艺术不能等同,它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作家的个人感情经验必须经过非个人化的过程,将个人的情绪转变为宇宙性、艺术性情绪,才能进入文学作品。
创作的理论总会指导创作的实践,而创作的实践又发展了创作的理论。
最具代表性的《荒原》恰恰显示了艾略特作为著名诗人和优秀理论家的完美统一。
一、“非个人化”理论正是因为艾略特强调艺术家个人的作品必须与历史这个大环境发生关系以彰显自己的意义,因此,艺术家必须效忠于他本身以外的某种东西,为之献身,争取获得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于是,非个性化理论便成为艾略特这种传统观的必然产物。
艾略特认为诗应当是非个人化的。
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强调,诗人的创作是一种理智性活动,诗人应该隐匿个人感情的流露;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表现情感的。
艾略特指出:“这种感情只活在诗里,而不存在于诗人的经历史中。
”在艾略特看来,文学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即使最个人的部分也就是他前辈文学家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的地方。
文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一.文学理论为何?1.“文学”的理论——偏重于文学的,以文学阐释理论2.文学的“理论”——偏重于理论的,游离于文学的理论3.“文学”的“理论”——既是文学的又是理论的,文学与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4.“文学理论”——关于文学奥秘的理论阐释与说明。
具体包括许多内容:文学基本原理、文学批评、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文艺心理学等,又统称为文艺学。
二.文学理论何为?1.本体性——理论的先导性2.形上性——理论的抽象性3.升华性——理论的超越性4.自由性——理论的思辨性三.文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之关系1.文学理论是语文教学的美丽花朵2.文学理论是语文教学的指南针3.文学理论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4.文学理论是人文素养的星星之火四.文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文本理论为语文教学提供切入口2.接受理论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催化剂3.文学理论是语文教学的(显微镜与放大镜)镜与(聚光灯与显影灯)灯4.文学理论是语文教学的能量库与探测仪五.文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1.阅读什么与如何阅读(阅读的三层次)2.阅读就是为了写作3.写作的秘密就在文章里面4.学会阅读就会写作六.案例分析:文学理论与阅读教学1.诗歌教学:《游子吟》、《乐游原》、《江雪》、《题西林壁》、《游园不值》/2.小说教学:《台阶》、《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孔乙己》3.散文教学:《背影》、《老王》、《雪》、《风筝》、《海燕》、《五柳先生传》4.戏剧教学:《雷电颂》、《变脸》、《威尼斯商人》、《枣儿》、《音乐之声》七.文学理论与教学研究1.米与炊:米能巧妇(方法)巧与拙2.生与熟:熟能生巧(智慧)3.技与道:巧能生神(悟性)4.有与无:无中生有(化生)。
中国文学史
一、作家作品朝代
子不语
登大雷岸与妹书
惜抱轩全集
说苑
山中白云词
南丰类稿
秋兴八首
四声猿
小畜集
二、名词解释
宫体诗
不平则鸣
山谷体
南戏
三、简答题
1.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2.晚明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四、论述题
1.杜甫的诗史特征
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五、名词解释
《蚀》三部曲
第一次文代会
六、简答题
1.列举五位文学研究会作家,并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其艺术特色
2.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代作家的影响
七、论述题
文学报刊在现代文学中的作用
文学理论与批评写作
一、简答题
1.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神思与想象的关系
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3.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
4.文学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二、论述(20×2)
1.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区别
2.文学批评的模式
三、写作(50)
材料:是文学创作与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中国中古时期是各文化门类不断分化、发展、繁荣的时期,在权力、社会、文化与文学的互相作用中,文学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一:中国传统文学对古典舞的影响【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中国古典舞是华夏文明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其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古典舞的系统训练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学与舞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仅从文学对舞蹈的单一影响进行阐述,从内容形式、结构形式、人文精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母体,是其核心所在,无论是语言形态上的纷繁复杂,还是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汉唐舞”、“敦煌舞”和“身韵古典舞”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为特征。
中国传统文学一般泛指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都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特征。
唐满城先生认为:“‘古典’本身绝不是‘古代’的同义语。
古典在艺术领域里是指某一艺术的风范和流派而言的,‘古’可以解释为传统性,‘典’可以理解为典范性,……古典式艺术形态和流派中的一种美学倾向的泛称。
”[1]中国古典舞,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基本体系已趋于成型;从古典舞创作之初到现在,舞蹈家们始终坚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语言文字无法描绘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人文精神。
那么,中国传统文学从哪几个方面并以几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呢?一、中国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内容形式的影响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作家的天才就是在于把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故事,用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手法表达出来。
”如果说要用一种舞蹈来阐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古典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摘要: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
它对文章的缘起、构思、写作、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写作的毛病以及文章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其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因此以创作构思为中心。
它继承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并为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陆机;文赋;文学创作理论;写作陆机,字士衡,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261年)生于吴郡(今江苏吴县),晋惠帝司马衷泰安二年(303)年因卷入八王之乱的政治漩涡之中,而被成都王颖密命手下牵秀捕杀于军中,死时年方四十三岁。
陆机虽然终遭战乱之不测,但在生前亦曾经历了一段西晋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晋武帝灭吴(280年)之后,西晋文学在其间有了重要的发展,以贾谧为中心的“二十四友”称盛一时,陆机亦在此际获得了张华的赏识,文名大噪,不仅创作了诸多的诗、赋,更写下了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价值的《文赋》,蔚为一时美谈i。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作品形态与作品风格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2。
《文赋》全文1700余字,包括序文共二十段,每段分论一个中心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文章的起源,二、文章的构思,三、文章的写作,四、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五、各种问题的特点,六、文章的毛病,七、文章的社会作用3。
一、论文章的缘起文章开头便开宗明义地提出文章写作的动因,陆机认为作文之由不外两途:一是感于物,即观察自然万物的感受;二是本于学,即研读古书经典的体会。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秋天树叶凋落使人悲伤,春天树木抽芽使人喜悦,看到霜雪使人胸怀贞洁,面对白云激发人的高远志向。
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文学理论(中英文版)Titl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reative Writing Literary Theory 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文学理论课程是一门针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深入研究。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文学批评能力。
The Creative Writing Literary Theory course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criticism.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literary theory, master the basic techniqu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literary criticism.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以及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此外,学生还有机会通过写作练习和讨论,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和批评中。
In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vario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 methods, such as realism,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etc.,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ion techniques of different literary forms, such as poetry, fiction, and drama.In addition,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practical creation and criticism through writing exercises anddiscussions.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能力,还能够加深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理论叙事学角度分析总结叙事视角的角度有: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等。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正如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中所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
这无疑是传统的和‘自然的’叙述模式。
韦勒克曾说:“无论从质上看还是从量上看,关于小说的文学理论和批评都在关于诗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之下”。
这一论断至少是符合20世纪中期以前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现状的,但这一现状与最近一百多年来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极不相称。
之所以会出现小说理论与批评长时间落后于诗歌理论与批评这样的情况,与小说批评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有关。
由于诗歌语言在节奏、韵律、平仄等方面与日常语言相比有很大差异,形式因素十分突出,因而从语言学、文体学的角度规定与把握诗歌的本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想到的思路。
对小说而言,情况却复杂得多。
一方面,小说语言与山常语言在形式上的差异比诗歌要小得多,小说语体往往是混杂不纯的,因而传统的以语词选择为核心的形式研究在面对小说这一文体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小说内容层面的东西(人物、情节、故事)又太容易吸引批评家的注意力,从而使小说话语层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掩蔽。
中外小说批评几乎都是从最直观的地方开始的。
只要我们稍微涉猎一些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小说批评,就会发现它们毫无例外都是以情节和人物为核心而展开的批评。
这种以人物和情节为中心的旧式批评,没有抓住小说文体的要害,没有提炼出概括小说文体本质特征的核心范畴,因而使得小说批评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无法超越教条式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的局限,而拥有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这种状况只有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叙事学建立起来的时候,才得到了改观。
第8章文学写作1.陆机在《文赋》中认为,要解决文学写作中“意不称物”和“文不逮意”的问题,困难在于“能”而不在于“知”;康德也曾指出(见本书第三章)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能力而后者是知识。
结合《文赋》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1)对“意不称物”和“文不逮意”的理解陆机在《文赋》的小序中说明,《文赋》主要解决的是写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
《文赋》从文体特征和创作构思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解答。
①“物”指作家、诗人把握的对象,“意”是作家、诗人的思想情感。
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是作家在艺术构思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一是对物的感受和认识之难,二是对这种感受和认识的表现之难。
(2)创作的主要阶段和基本特点①准备过程陆机认为创作构思的准备要注意三个方面:a.心神专一。
“伫中区以玄览”,意思说诗人伫立于天地之间,要用一种“玄览”的心境去观察万物。
“玄览”意为排除心中各种杂念、成见,使心灵变得像镜子一样清明洁净,以观照事物的深远和精微之处。
“涤除”是“玄览”的条件,只有心境澄明,才可能体察万物的精髓。
这是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心地要虚静空明。
b.心物对应。
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这不是一般的观察自然,而是心灵与自然的感应。
四时的变化引起诗人的感叹,万物的情状让诗人思绪纷繁。
c.知识准备。
“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指的就是通过阅读典籍和诗词,积累知识,颐养情性。
②构思过程陆机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如此具体、细致地揭示了诗人构思的过程及其特点。
陆机实际上揭示了艺术构思所具有的精神自由性、情感形象渐进性、表达的起伏性、艺术的创造性和艺术概括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a.诗人进入虚静的澄明状态之后,构思活动就开始了。
b.构思是以活跃的想象为中心展开的,想象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具有极大的自由性。
⽂学理论⽂学理论第⼀章⽂学的特征【关键词:⼀.⽂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存在的形态——⽂学的形象性三.⽂学形象的典型性四.⽂学是⽤语⾔塑造形象的语⾔艺术】第⼀节⽂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的表现对象——以⼈为中⼼的社会⽣活1.⽂学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为中⼼的社会⽣活”。
①以⼈为中⼼:⽂学必须把⾃⼰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对象放到“⼈”的⾝上。
⽂学作品必须时时刻刻以⼈为中⼼,就是指⽂学要以⼈的各种⽣活形态,以⼈的各种精神表现,以⼈与⼈的各种冲突⽭盾,作为⾃⼰写作的“原料”。
(⽂学是写⼈的、⽂学是写给⼈的)②社会⽣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类⽣活形态。
③以⼈为中⼼的社会⽣活:社会⽣活是以⼈为主体和中⼼⽽形成的。
⼈,是联结社会⽣活整体的中⼼和纽带。
虽然都说⽂学的源泉是社会⽣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活都必然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
因为⽂学以审美情感作为⼼理中介来反映社会⽣活,这就决定了⽂学的表现对象只能是社会⽣活中作者所感所想并能引发作家审美体验的那⼀部分。
社会⽣活是⼴阔的、异常丰富的,在各种社会⽣活实践中,最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的⾃然是活⽣⽣的⼈,是⼈的⽣活、情感、思想和命运。
2.⽂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著作的“本质”区别①社会科学理论著作,诸如哲学、历史学等,不是表现以⼈为中⼼的社会⽣活的,⽽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发展的总的规律和客观世界中某⼀事物发⽣发展的规律。
②⽂学,真正把⽴体的、活⽣⽣的⼈作为表现与研究对象,即,以⼈为中⼼的社会⽣活。
3.⽂学创作从⽂学创作上看,⽂学创作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图表达创作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以满⾜⼈们的情感需要。
情感贯穿在⽂学作品之中,作家总是尽⼒把⾃⼰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融⼊作品呈现给读者,这种情感带有普遍性,代表⼈类共同情感。
⼆.⽂学表现的内容1.⽂学作品内容:经过作家艺术处理的,蕴含了作家社会意识、社会理想、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在作品之中的以⼈为中⼼的社会⽣活。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一.什么是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
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
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
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
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
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文学中的不同文体和文学理论文学是人类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文字的组织与表达,传递着情感、启示与思考。
在文学创作中,不同的作者可能采用不同的文体来展现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为了深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了解一些文学理论也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的不同文体和文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文方式写作的文学形式,是最直接、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学体裁之一。
散文可以是故事、评论、记叙、议论或描写等各种形式,具有个人感觉和思想的自由表达。
它不受特定的格律和韵律的限制,旨在展示作者情感、思想和旁观者对世界的观察。
散文的文学理论主要有写实主义和意象主义。
写实主义着重描写和反映现实生活,通过精细入微的描述和真实感受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社会问题。
意象主义则注重使用富有情感、寓意的意象,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思考。
二、诗歌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押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有规律的抒情艺术,通过音韵、格律和修辞的手法,把普通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感性和美丽。
诗歌的文学理论主要有韵律主义和象征主义。
韵律主义追求音韵的和谐和诗句的规整,强调语言的韵律美和韵律结构的统一。
象征主义则通过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三、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来展示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虚构故事性文学作品。
小说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更加生动、多样的情节和细节,使读者能够在情节发展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思考。
小说的文学理论主要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追求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致力于展现社会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后现代主义则关注语言和叙事形式的变革,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时间线索,以非线性和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故事。
四、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和角色的文学形式。
它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手段,通过角色的表演和情节的发展,展示人性、社会和历史的冲突与思考。
文学理论探索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在文学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
这些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学理论的探索,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进行探索,并分析其在文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一、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潮流,其核心观点是要求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
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作者以客观、客观冷静的态度来描述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力求做到“以小见大”、“以微见宏”,展现世界的真实面貌。
现实主义文学在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时,通常采用客观的叙述方式,注重细节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
同时,现实主义流派也倡导对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关怀的表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批判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的现象。
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核心观点是追求情感和个性的自由,追求非凡、超然的经验和幻想。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强调主观情感和直观感受,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探索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浪漫主义文学常常使用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梦幻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内心的探索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浪漫主义也强调对个体的重视,鼓励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反叛精神。
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其核心观点是对现实的反叛和对传统形式的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以破碎的叙事结构、模糊的时间空间关系和激进的写作技巧为特征,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观念。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对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的深入探索,试图通过揭示人类精神状态的片段化和复杂性来反映现代社会的剧变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现代主义文学也更加关注对语言和文学形式的实验,试图打破传统的写作规则和限制。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写作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回应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创作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在中国文学创作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创作与教育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教育中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1.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作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创作,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
在文学创作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要求作家要具有扎实的社会调查和批判能力,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融入作品中,以此来引导读者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思考。
2.对文学形式的探索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鼓励作家在文学形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中国文学创作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应用促使了文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新的叙事方式、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尝试,使得中国文学在不断变革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3.关注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作家要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将这一责任感内化为创作的动力。
在中国文学创作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应用引导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福祉,使得中国文学创作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教育中的发展1.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拓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不仅成为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渗透到了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中。
在教学内容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应用使得教育更加全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理解与鉴赏水平。
2.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提升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应用促使文学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提升。
传统的文学教育往往注重对文学经典的解读,而忽视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年文学理论写作
————————————————————————————————作者:————————————————————————————————日期: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
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试题共4页)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一、填空题。
(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和()之意。
3.文学文本是一种()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的反映。
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
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
10.意境由一系列()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
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和()。
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
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的形成过程。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
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
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
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
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
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与()。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
26.心理批评是借助()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
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
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
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形成的。
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二,简答。
(共15分)
1.如何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待文学?(7分)
2.简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8分 )
三.写作。
(共100分)
仔细阅读短篇小说《青龙偃月刀》,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
青龙偃月刀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能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
”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
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
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得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
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
“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
“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
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
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
但他还是拒绝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
的脑袋。
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何爹背诗的最好听众。
有段时间,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
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
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
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