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第六章 修辞 13节
- 格式:ppt
- 大小:590.00 KB
- 文档页数:5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思考和练习一答案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
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黄廖版本的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二,修辞与语境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第二节词语的锤炼一,意义的锤炼(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如:13亿,排,摸(二)要力求准确、妥帖,如:伸直—伸开,四不像—麋鹿(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四)要力求色彩鲜明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如:褒贬义,引申义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一,声音的锤炼(一)注意音节整齐均匀(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三)力求韵脚和谐(四)讲求叠音..自然也叫重言/复字(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第三节句式的选择(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五)口语句和书面语句第四节辞格(一)一,比喻(一)基本类型1,明喻,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如···一般2,暗喻,也隐喻,是、变成、成为、等于3,借喻,如:落水狗(二)比喻灵活的用法1,没有喻词的比喻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如:比起滇池的水不知还要深多少倍3,否定形式的比喻(反喻)二,比拟(一)基本类型1,拟人2,拟物,如:荷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三,借代,相关性,如: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一)基本类型1,特征、标志代本体2,专名代泛称3,具体代形象,如:小米加步枪;乌纱帽4,部分代整体,如:江山代祖国5,结果代原因,如:汗透棉袍代劳累的结果四,拈连,1,全式拈连,如:铁窗,锁得住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2,略式拈连,如: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里,也在我心上流过。
五,夸张,分为扩大,缩小,超前(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如:农民说看见这绿苗,就嗅出了面包香味。
)第五节辞格(二)一,双关,1,谐音双关,如:歇后语,2,语义双关二,仿词,1,音仿,如:笼的传人;2,义仿,如:小众化三,反语,1,以正当反;2,以反当正四,婉曲/转,1,婉言,;2,曲语(描述和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五,设疑,1,问答式;2,省略式第六节辞格(三)(一)对偶,1,正对(相关);2,反对(相反);3,串对(也流水对,有因果、条件、假设,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排比(使内容、语势增强),1,句子排比;2,句法成分排比,如: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无可更换的。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原创:汉硕学习汉硕学习2018-08-16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2) 现代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955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3) 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4)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5) 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6)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的方言。
7) 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区域使用的语言。
8) 语言规范化: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9) 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1) 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3)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4) 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5)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 音素: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8)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9) 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10)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之欧侯瑞魂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口语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方言是局部地域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处所分支.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分歧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分歧.5.语音的三年夜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最小的语音单元.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份,年夜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份.: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动.: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元,也就是案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手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动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动,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发生一些变动,这种语音的变动现象就叫做音变.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动,与单读时调值分歧,这种变动叫做变调.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暗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举措.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失,有的要改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 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酿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失,元音鼻化,有i 韵腹的要加 2 , 如:辅佐儿,花瓶儿.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括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括 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 “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第三章文字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缔造出来的.2.六书: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第四章词汇1.辞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 ( 或特定范围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辞汇和词分歧.辞汇是词的集合体,辞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基本单元.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几多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暗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自力运用的语言单元.由语素充任.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年夜的区别在于:词是造句单元,语素却不是.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纳剩余法.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年夜的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元,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元.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纳扩展法.词根,加在词根上边暗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10.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分类:基转义和转义.12.引申义是人们根据相关性联想规律,由原义(本义、基转义)发展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13.比如义是人们根据相似性联想规律,由词的比如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14.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没有联系的一组词.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元,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又称语义成份或语义特征.16.语义场就是通过分歧词之间的比较,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17.同义词的作用:①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②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③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动.④可以使语气委婉.⑤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整.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18.反义词的类型①绝对反义词② 相对反义词19.反义词的作用:①可以形成鲜明比较,从而揭示事物的矛盾,深刻暗示事物的特点.②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③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④ 可以利用反义词所具有的鲜明比较的特征,临时仿造新词,使语言新颖而简练.20.语境对词义的作用:⑴ 根据语境解释词义(因文界说).⑵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打铁打伞(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写书看书4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踢球扣球⑸ 语境暗示出词义的选择性.词语搭配是互为语境的.说“骑马”, 不说“骑床”. 2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的特征整体性和凝固性.22.惯用语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语.也叫做习用语,习惯语.23.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份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24.基本辞汇具有三个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经常使用性.第五章语法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结构的规则,它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元的结构规律.2.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即自然系统.一是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即表意系统.是指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任句法成份的词.是没有辞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能充任句子成份的词.可分为四种,即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由连谓短语充任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6.由兼语短语充任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第六章修辞1.比如的含义:用相似的事物打比如去描绘事物或说明事理,这种辞格叫比如.2.比如的作用(修辞效果):①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笼统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使概括的工具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3.比力的含义:根据想象把物看成人写或把人看成物写,或把甲物看成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力.4.比力的修辞效果:正确地运用比力,可以使读者不单对所表达的事物发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5.借代的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取代,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6.借代的修辞效果: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7.排比的修辞效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论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8.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需相等排比经常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9.比较的含义:比较是把两种分歧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力的一种辞格,也叫对比.10.比较的修辞效果:比较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峙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11.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另外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烘托.13.烘托的修辞作用: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14.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呈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通感的修辞作用: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15.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越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分歧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16.回环的修辞作用: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17.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连任,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18.顶针的作用: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②状物叙事,条理清晰.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19.结构相同或基秘闻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20.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21.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22.仿词修辞效果: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发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23.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概况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24.恰本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暗示力.25.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现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第六章·修辞)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思考和练习一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有人以为学习修辞是咬文嚼字,单纯追求华丽的辞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修辞研究的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的统一,因此它同片面的讲究形式美,单纯的追求华丽辞藻的错误做法是根本不同的。
也不能认为修辞高深莫测,修辞是讲求表达效果的修辞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
写文章需要它,说话也需要它,人人都离不开它,时时处处需要它,不存在高深莫测的问题。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答: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的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例如:(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这句话用了不到30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
(2)丁二爷吃完了饭,回到自己屋中和小鸟们闲谈,花和尚、插翅虎、豹子头……他就着每个小鸟的特色起了鲜明的名字。
他自居及时雨宋江,小屋里时常开着英雄会。
(老舍《离婚》)句中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文字生动活泼。
也很有情趣。
作者通过语境取得了幽默、可笑、别有情趣的效果。
语境的功用: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规定言语的表达方式。
所以修辞要随情应景、随机措施。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答: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的学科,它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既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这第三个含义就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等。
前两个含义的“修辞”和第三个含义的“修辞学”有联系又有区别。
修辞学是在修辞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有修辞,然后才有修辞学。
先是有了修辞行为,产生了修辞现象,才存在着种种修辞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修辞规律,人们才去作研究和探寻,产生修辞理论,建立修辞学。
修辞规律具有客观性,修辞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规律是人们的修辞行为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修辞理论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的修辞规律的认识。
客观的修辞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的修辞理论却带有主观性,所以修辞学有不同的体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就是要使我们的修辞行为尽可能遵循客观的修辞规律,使我们的修辞理论尽可能反映客观的修辞规律,不断实践、探寻,尽可能地使主观的修辞理论与客观的修辞规律相一致。
(二)修辞的原则1.辩证原则辩证原则是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修辞研究。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毫无疑问也要充分掌握辩证原则。
修辞是充满辩证的。
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用词的追求准确和讲究模糊;炼句追求整句的整齐有力和讲究散句的活泼多变;运用辞格,可以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也可以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就语言风格来说,一方面追求绚丽,另一方面又讲究平实等等。
交际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的,绝对的最佳效果是没有的。
2.得体原则修辞是综合运用语言各因素形成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求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
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2分)具体表现如下:⒈没有复辅音;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⒊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四要素)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黄廖编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修辞章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全《现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第六章·修辞)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思考和练习一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有人以为学习修辞是咬文嚼字,单纯追求华丽的辞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修辞研究的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的统一,因此它同片面的讲究形式美,单纯的追求华丽辞藻的错误做法是根本不同的。
也不能认为修辞高深莫测,修辞是讲求表达效果的修辞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
写文章需要它,说话也需要它,人人都离不开它,时时处处需要它,不存在高深莫测的问题。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答: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的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例如:(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这句话用了不到30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
(2)丁二爷吃完了饭,回到自己屋中和小鸟们闲谈,花和尚、插翅虎、豹子头……他就着每个小鸟的特色起了鲜明的名字。
他自居及时雨宋江,小屋里时常开着英雄会。
(老舍《离婚》)句中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文字生动活泼。
也很有情趣。
作者通过语境取得了幽默、可笑、别有情趣的效果。
语境的功用: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规定言语的表达方式。
所以修辞要随情应景、随机措施。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答: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现代汉语(黄廖版本)内容归纳总结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本教案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重点);第五章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修辞。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