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入侵植物
- 格式:pdf
- 大小:5.29 MB
- 文档页数:74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入侵种——植物部分图1. 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Eupatoriumadenophorum )。
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图2.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和风景林 图3.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原产南美洲,现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图4. 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 为一种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华东和湖北图5.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原产欧美洲 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图6.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图7. 飞机草(香泽兰) (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多种植物和牧场。
图8. 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巴西,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河道、破坏水生态系统等。
图9. 假高梁(石茅、阿拉伯高粱)(Sorghum halepense)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分布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30多种家作物的杂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入侵种——动物部分图10. 蔗扁蛾(香蕉蛾) (Opogona sacchari)原产非洲,1987年随巴西木进入广州,现传入我国10余个省、直辖市、威胁农作物、果树、名贵花卉等。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小编希望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我国是外来入侵物种的重灾区,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下面带您了解一下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2003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第一批外来生物入侵的名单,共有16个品种,它们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石茅、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部分入侵物种的简介
1.紫茎泽兰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
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
2.薇甘菊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香港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
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3.空心莲子草原产地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
全球性入侵物种。
4.豚草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
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一、背景介绍外来入侵植物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在没有任何自然天敌的情况下,过度繁殖,侵占本地物种生态位,危害生态系统稳定的植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工作逐渐引起关注。
本案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南京机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南京机场作为国内重要的国际机场之一,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威胁。
为此,南京机场与当地环保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
首先,对机场周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确定了主要危害种类。
其次,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外来生物防治手段,如引进食草动物如兔子、鸡等,以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南京机场外来入侵植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高发区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
项目包括:建立外来入侵植物监测站,实时监测植物生长情况;引进微生物制剂,抑制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威胁。
其次,防控手段需要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控手段。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成果的长期稳定。
四、结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防控成果的长期稳定。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附件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目录1.长芒苋 (4)2.垂序商陆 (5)3.光荚含羞草 (7)4.五爪金龙 (8)5.喀西茄 (10)6.黄花刺茄 (11)7.刺果瓜 (13)8.藿香蓟 (14)9.大狼杷草 (16)10.野燕麦 (17)11.水盾草 (19)12.食蚊鱼 (20)13.美洲大蠊 (21)14.德国小蠊 (23)15.无花果蜡蚧 (25)16.枣实蝇 (27)17.椰子木蛾 (29)18.松树蜂 (30)1.长芒苋长芒苋群丛(左上),幼株(右上),雄花序(左下),雌花序(右下)学名: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英文名:Palmer’s Amaranth,Palmer Amaranth,Carelessweed别名:绿苋,野苋分类地位:苋科Amaranthaceae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0.8~2m。
茎直立,粗壮,有纵棱,无毛或上部散生短柔毛,有分枝。
叶无毛;叶片卵形至菱状卵形,茎上部叶片则常为披针形,长(3~)5~8cm,宽(1.5~)2~5cm,先端钝、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生茎及分枝顶端,顶端常下垂,长7~30cm,宽1~1.2cm,生于叶腋者较为短,呈短圆柱状至头状;苞片钻状披针形,长4~6cm,先端芒刺状。
雄花花被片5,极不等长,长圆形,先端急尖,最外面花被片长约5mm,其余花被片长3.5~4mm;雄蕊5枚,短于内轮花被片。
雌花花被片5,极不等长,最外面一片倒披针形,长3~4mm,先端急尖,其余花被片匙形,长2~2.5mm,先端截形至微凹,上部边缘啮蚀状;花柱2或3。
果近球形,长1.5~2mm,包藏于宿存花被片内,果皮膜质,上部微皱,周裂。
种子近圆形,长1~1.2mm,深红褐色,有光泽。
花果期6~11月。
地理分布:原产美国西南部,现广布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中国的外来入侵植物/ \外来入侵植物,是指原产地不在我国,由于人们引种或无意中带入。
并在我国大量繁殖,对本地物种和生态造成威胁的植物。
/ \/ \以前因为交通的相对不发达,外来物种主要是通过植物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自然力量传入。
后来,随着交通发达了,不同地域的交往变得越来越方便。
有一些植物作为牧草、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有意引进,例如:大米草、空心莲子草。
还有,在贸易、运输等过程中一些有害植物也乘虚而入,例如:假高梁。
目前,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银胶菊等。
这些外来植物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2003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
其中包括的植物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
以下是根据“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名录整理而成。
因博客文章系统的容量有限,故分两个表发布。
\* 注有“ * ”者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公布,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没有的。
** 注有“** ”者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没\有的。
*** 注有“ *** ”者来自其他文献。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注有“ * ”者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公布,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没有的。
** 注有“** ”者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没有的。
*** 注有“ *** ”者为来自其他资料。
11。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植物入侵是全球环境领域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严重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中国境内不断增长,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500种外来植物在本土生长并且蔓延。
这些外来入侵植物来自不同地区,如亚洲、欧洲和美洲等。
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广泛分布,并且快速扩张,对当地的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水葫芦、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入侵了许多湖泊和河流,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秋茄、三角杏等陆生植物则入侵了农田和林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
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2. 研究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有一些研究在进行,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于入侵机制、入侵规律、入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此外,有关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缺乏全面的管理措施:当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些防治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
另外,外来植物种群的控制和治理工作中也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避免和防止植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测,采用新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网络等,可以提高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附件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目录1.反枝苋 (4)2.钻形紫菀 (5)3.三叶鬼针草 (6)4.小蓬草 (7)5.苏门白酒草 (8)6.一年蓬 (9)7.假臭草 (10)8.刺苍耳 (11)9.圆叶牵牛 (12)10.长刺蒺藜草 (13)11.巴西龟 (14)12.豹纹脂身鲇 (16)13.红腹锯鲑脂鲤 (17)14.尼罗罗非鱼 (18)15.红棕象甲 (19)16.悬铃木方翅网蝽 (21)17.扶桑绵粉蚧 (22)18.刺桐姬小蜂 (24)1.反枝苋学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英文名:Redroot amaranth别名:野苋菜分类地位:苋科Amaranthaceae形态特征:植株高20~140cm,茎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具纵棱,密生短柔毛。
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菱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急尖至微凹,有小短尖,两面及边缘有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顶端具芒尖;花被片5,白色,具1浅绿色中脉。
雄蕊5枚;柱头3枚。
胞果扁球形,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周裂。
种子圆形至倒卵形,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
地理分布:原产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东半球。
入侵历史:19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
本种的入侵途径主要为人工引种或农产品运输传播扩散。
现主要分布于安徽、北京、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芒康)、新疆、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
该植物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反枝苋可与其他多种美洲苋属植物杂交,如绿穗苋、鲍氏苋、尾穗苋和刺苋等。
此外,反枝苋还是桃蚜、黄瓜花叶病毒、小地老虎、美国盲草牧蝽、欧洲玉米螟等的田间寄主。
控制方法:(1)机械防治:结果前拔除;(2)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良好,如阿特拉津、乙草胺、烟嘧黄隆等作用于玉米地化学防除;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用于大豆田除草;敌草隆、恶草灵用于棉花地除草。
1黄瓜,也称青瓜,原产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入中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称为胡瓜,东晋十六国时(317-420年)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2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原产地为墨西哥或中美洲,在16世纪中期明朝时(1531年)传入中国。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3豇豆,原产于印度和中东,但很早就在中国栽培。
4小葱,亦称香葱、绵葱、火葱、四季葱、细米葱,原产于西伯利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5蚕豆,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传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6豌豆,又名寒豆、麦豆、雪豆、毕豆、麻累、国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汉朝时传入中国。
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7扁豆,原产于印度,汉晋时传入中国。
8茄子,原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五胡十六国)时传入中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9菠菜,原产于波斯,唐贞观21年(647年)由尼泊尔国王那拉提波传入中国。
10香菜,最早叫胡荽,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石勒讳“胡”字,故称其为香荽。
11木耳菜,又称落葵、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我国已有栽培。
12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7世纪初(隋唐时)经西亚传入中国。
13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阿富汗及邻近国家,在13世纪(元代)时从波斯传入中国云南地区。
14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林怀兰,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越南将番薯种带回中国。
陈益,东莞北栅人,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广东。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汇总——图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名称:草胡椒拉丁文名: Peperomia] pellucida鉴别特征: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茎分枝、圆形,高5~40cm,淡绿色,粗1~2mm。
叶互生,薄而易折,卵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心形;长与宽1~3cm,淡绿色;叶柄长8~10mm。
穗状花序顶生枝端,直立,淡绿色,长1~6cm。
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2;子房椭圆形,柱头顶生。
果极小,球形,先端尖,宽不过0.5mm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肉质草本,喜潮湿,常生长于林下湿地、石缝中、宅舍墙脚下或为园圃杂草。
通常在每年的春季1月和秋季8月开花。
该种生命力强,其花靠风媒传粉,种子极小,易于散布,其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营养繁殖旺盛。
原产地: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现状: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南部。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初在香港开始成为杂草。
本种由于种子和营养繁殖能力都极强,常随带土苗木传播,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容易蔓延成片,成为优势群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
目前,尽管草胡椒在我国只是一般性园圃杂草,没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但侵入潮湿的山谷、森林后,有可能大规模蔓延,因此应该防患于未然,及时加以防治。
物种名称:小叶冷水花鉴别特征:铺散或直立。
茎肉质,多分枝,高3~17cm,粗1~1.5mm。
叶小,同对叶不等大,倒卵形至匙形,长3~7mm,宽1.5~3m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渐狭,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钟乳体条形,上面明显,横向排列,整齐,叶脉羽状,中脉稍明显,在近先端消失,侧脉不明显;叶柄长1~4mm;托叶不明显,三角形,长约0.5mm。
雌雄同株,有时同序,聚伞花序密集成近头状,长1.5~6mm。
雄花具梗,花被片4,卵形,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状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不明显。
雌花较小;花被片3,稍不等长,在果期中间的一枚长圆形,与果近等长,侧生二枚卵形,先端急尖,薄膜质;退化雄蕊不明显。
【精品推荐】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二批名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二批名单
小编希望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二批名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我国自2003年开始,先后公布了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下面带您了解一下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二批名单。
2010年1月7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订,环境保护部发布第二批外来生物入侵的名单,共有19个品种,它们分别是:马缨丹、三裂叶豚草、大薸、加拿大一枝黄花、蒺藜草、银胶菊、黄顶菊、土荆芥、刺苋、落葵薯、桉树枝瘿姬小蜂、稻水象甲、红火蚁、克氏原螯虾、苹果蠹蛾、三叶草斑潜蝇、松材线虫、松突圆蚧、椰心叶甲
部分入侵物种的简介
1.三裂叶豚草原产北美洲,1930年代在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2.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中国,1980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杂草。
分布于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湖南郴州、江苏、江西,全球性入侵物种。
3.桉树枝瘿姬小蜂原产澳大利亚,2007年在广西与越南交界处首次发现,2008年。
一、植物类
1.节节麦
2.紫茎泽兰
3.水花生(空心莲子草)
4.长芒苋
5.刺苋
6.豚草
7.三裂叶豚草
8.少花蒺藜草
9.飞机草
10.水葫芦(凤眼莲)
11.黄顶菊
12.马缨丹
13.毒麦
14.薇甘菊
15.银胶菊
16.大薸
17.假臭草
18.刺萼龙葵
19.加拿大一枝黄花
20.假高粱
21.互花米草
二、动物类
22.非洲大蜗牛
23.福寿螺
24.纳氏锯脂鲤(食人鲳)
25. 牛蛙
26.巴西龟
27. 螺旋粉虱
28. 桔小实蝇
29. 瓜实蝇
30. 烟粉虱
31. 椰心叶甲
32. 枣实蝇
33. 悬铃木方翅网蝽
34. 苹果蠹蛾
35. 红脂大小蠹
36. 西花蓟马
37.松突圆蚧
38. 美国白蛾
39. 马铃薯甲虫
40. 桉树枝瘿姬小蜂
41. 美洲斑潜蝇
42. 三叶草斑潜蝇
43. 稻水象甲
44. 扶桑绵粉蚧
45. 刺桐姬小蜂
46. 红棕象甲
47. 红火蚁
三、微生物类
48. 松材线虫
49. 香蕉穿孔线虫
50.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
51. 大豆疫霉病菌
52.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