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常规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其作用缺陷而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代谢紊乱症候群,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
一、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适当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结合患者的爱好,老年人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运动时间的计算: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以餐后0.5~1h开始为宜。
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2.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计算标准体重,控制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
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合理,热量分配一般为早、中、晚餐各占1/5,2/5,2/5或1/3,1/3,1/3。
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供给营养全面的膳食。
禁食甜食。
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如下所述。
(1)贮存:备用胰岛素需置于2~8℃冰箱存放。
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放于30℃以下的室温中即可,有效期为4周,避免阳光直射。
(2)抽吸: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前充分混匀。
注射预混胰岛素以前,要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3)注射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直径6cm以外、上臂中外侧、大腿前外侧、臀大肌,其中腹部吸收最快。
注意更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之间应间隔2cm以上。
(4)消毒液:用体积分数75%酒精消毒,不宜用含碘的消毒剂。
(5)观察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
(6)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防止感染。
4.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糖尿病分级护理要点(一级)1.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保持病室安静舒适2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T.P.R.BP每日4次,如有异常报告医生4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5遵医嘱给以补充液体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低血糖,遵医嘱监测血糖,密切观察血糖波动情况,注意有无心悸.头晕.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
如有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口服糖水6用药管理,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防止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7留置尿管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及形状,每天尿口护理一次,会阴护理一次。
8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一次,协助进食.擦澡.更衣.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
9注意皮肤卫生,因患者皮肤常干燥.发痒.易感染,应防止皮肤擦伤10实施预防跌倒坠床等安全护理措施,高危患者每周评估并预防到位。
11按医嘱给以糖尿病饮食,饮食须严格控制,勿进规定外饮食。
12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如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黏膜,,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6提供专科护理指导病人保护眼睛:戴深色眼镜,减少光线和灰尘的刺激。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纱布或眼罩,将角膜、结膜损伤、感染和溃疡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
眼睛勿向上凝视,以免加剧眼球突出和诱发斜视。
7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一次,协助进食.擦澡.更衣.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
8实施预防跌倒坠床等安全护理措施,高危患者每周评估并预防到位甲状腺功能亢进分级护理要点(一级)1保持病室安静、清爽;避免各种刺激。
2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甲亢危象的发生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T.P.R.BP每日4次,如有异常报告医生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服用卢戈液时应滴在蛋糕或面包上,以免刺激口腔(二)护理措施1.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警惕垂体危象发生的可能。
观察病人皮肤、皮下脂肪、面色等营养状况。
记出入量,监测血糖及血K+、Na+、Cl-水平。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以下是糖尿病护理的常规和护理要点:1.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食物和饮料。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
2. 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用量。
5. 注意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病变,建议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和溃疡。
6. 遵医嘱服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和时间。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的疾病,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长期患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学会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态度。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加注意。
例如:避免烟酒,戒烟戒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烟酒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和增强免疫系统。
此外,合理的应激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除了日常护理外,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还需要及时就医:血糖严重波动、出现持续性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感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等。
此外,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怀孕需及时咨询医生,并且根据医嘱进行调整和管理。
在家庭中,亲人可以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督用药、饮食和运动的坚持。
河口县人民医院内科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家族史
2.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
3.询问病人是否有疾病史
4.4.辅助检查做好相关的检查
二、护理问题
1.血糖异常
2.感染
3.潜在并发症
4.健康知识缺乏
三、护理措施
1.糖尿病的知识教育:包括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饮食、运动等。
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及工作性质计算所需总热量,指导患者饮食治疗。
3.加强患者口腔、皮肤护理,注意足部的护理。
4.运动护理:如散步、跑步、打太极、爬山等。
5.口服降糖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剂量要准确,注射要定时,定时监测血糖。
7.低血糖的护理:立即嘱患者饮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糖果。
四、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和家属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2.运动可降低血糖并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
五、护理评价
1、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得到控制,血糖水平正常,体重接近正常。
2、无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迹象,体温正常,足部无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局部血压循环良好。
3、无酮症中毒和高渗昏迷发生,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患者能了解治疗的意义及重要性,积极配合。
完整版)糖尿病护理常规1.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护理。
合理的糖尿病护理常规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档将介绍糖尿病护理的基本步骤和常规规划。
2.饮食管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管理的原则:控制总体卡路里摄入量,保持适当的体重;选择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食物;增加蔬果、全谷物和纤维食品的摄入量;控制饮酒量,避免过度饮酒。
3.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建议: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时、定量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遵循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酒精和药物相互作用。
4.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避免长时间的久坐,定期活动身体。
5.血糖监测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规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测试血糖频率(如每日或每周);使用合适的血糖监测设备和试纸;记录血糖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6.预防并发症控制糖尿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检查尿液和肾功能,以预防糖尿病肾病;定期检查神经功能,以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
7.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寻求家人、朋友和医生的支持;加入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学习应对技巧,放松身心。
8.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医生,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实时汇报生活习惯和治疗情况;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9.总结糖尿病护理常规包括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
通过遵循这些常规,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一些重点:
饮食管理
- 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的食品。
- 控制饮食总量,合理安排三餐和小食,保持稳定的饮食惯。
- 每餐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乳制品和蛋类、瘦肉和豆类。
药物管理
-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严格遵守剂量和用法要求。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建议作出适当调整。
- 如发现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处理。
运动和锻炼
- 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选择适合个人身体状况和爱好的运动方式,坚持进行。
-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活动身体。
日常观察和管理
- 定期测量血糖水平,记录并观察变化趋势。
- 注意观察体重、血压、血脂等健康指标,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 注意自身症状,如频尿、口渴等,及时报告医生。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并发症的发生。
- 注意保护足部,防止足部溃疡和感染。
- 控制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些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
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护理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护理的常规要点。
一、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计划,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首先,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出每日所需的热量。
一般来说,成年患者每天的热量摄入可以按照每公斤体重 25 30 千卡来估算。
主食的选择很重要。
应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
因为粗粮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是关键。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患者应了解常见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合理分配每餐的摄入量。
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
脂肪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但对于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香蕉、荔枝等,应适量食用。
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二、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益,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增强体质、减轻体重。
运动类型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运动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来确定。
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 5 次进行,每次 30 分钟左右。
力量训练可以每周进行 2 3 次。
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
在运动前,患者应测量血糖,如果血糖过低(< 39mmol/L ),应先补充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待血糖恢复正常后再运动。
糖尿病护理常规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管理和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糖尿病护理常规,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护理常规1. 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监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监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饮食中糖分和淀粉的摄入量。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选择高纤维食物。
在饮食上应均衡摄入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饮食中糖分和淀粉的摄入量。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选择高纤维食物。
在饮食上应均衡摄入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
3. 规律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等。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运动方式,并保持规律的运动惯。
规律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等。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运动方式,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4.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适当减少体重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效果,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适当减少体重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效果,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5. 合理用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合理用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用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合理用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的剂量。
一型糖尿病主要护理诊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有一些主要的护理诊断需要被重点关注。
首先,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血糖值不稳定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定期测量血糖并记录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督执行,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但又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足部情况。
由于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足部情况,包括查看是否有溃疡、破溃或者感染等症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
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情进展、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等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血糖值稳定、营养状况、足部情况和进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诊断,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任务。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任何与糖尿病相关的眼部问题。
另一方面,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
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确保患者对自己进行足够的运动。
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们需要和患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糖尿病所带来的挑战。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1. 饮食管理有效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合理安排主食、水果和奶制品的摄入,避免过量。
- 避免高糖食物:减少糖分和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甜点、蛋糕等。
- 控制饮食总热量:根据个体情况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超标导致体重增加。
2. 运动管理适度的运动可帮助改善血糖控制和促进体重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 增加肌肉锻炼:例如举重、健身操、瑜伽等。
每周至少进行2次。
- 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运动引发低血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3. 药物管理针对糖尿病的药物管理需谨慎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定期服药:按医生建议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 监测血糖:经常检测血糖水平,了解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按时复诊:定期复诊并咨询医生,不擅自更换或停用药物。
4.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糖尿病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检测项目:- 血糖检测:按医生建议进行定时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 血压检测:定期检测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心脏及肾功能检测:定期进行心脏和肾功能检测,以评估并发症风险。
5. 管理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管理心理健康:-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感受,寻求安慰和理解。
- 学会放松:通过阅读、听音乐、练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 参加支持组织:加入糖尿病患者支持组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测和管理心理健康。
通过遵循这些措施,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进行护理和管理。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护理的基本常规。
1. 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以下几点:- 控制总体热量摄入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摄入量,并合理分配各类营养素。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甜食,并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 均衡的饮食:每餐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蔬菜和水果,以保证全面的营养摄入。
- 餐前注射胰岛素: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根据所需胰岛素类型和量,进行餐前或餐后注射。
2. 适度的体育运动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增强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无氧运动,如力量训练。
- 监测血糖:在运动前、中、后,以及运动期间,应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或饮食。
- 防止低血糖:运动前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避免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状。
3. 规律的用药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十分重要:- 按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减少或停止药物治疗。
- 注射胰岛素:按照医生的建议,掌握好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和部位,避免发生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 定期监测血糖: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及时了解疗效,调整用药方案。
4. 定期的医疗检查定期的医疗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它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或其他健康问题:- 血糖监测: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掌握血糖控制情况。
- 血压和血脂检测: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 肾功能检测: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预防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 眼科和足部检查:定期进行眼科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足部溃疡的问题。
基础护理糖尿病的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基础护理,以控制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糖尿病教育接受糖尿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知识。
护士应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管理和护理方法。
2. 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监控饮食摄入,控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
3. 运动指导适度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并进行运动指导,监督其运动情况,以保证运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4. 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和多服,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5.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其在目标范围内。
总之,基础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测、足部检查等,以及定期的医学营养咨询,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健康照护。
护士应该在日常护理中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督促执行,以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
此外,护士还应该关注和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日常护理中,护士还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对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并与医生及时沟通病情变化,确保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护士还要督促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时,护士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
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常见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
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
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血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
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
>8.5%~10%为轻度升高。
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β细胞功能测定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 肽水平。
Ⅰ型糖尿病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血脂未经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显著增高。
.
常见症状
由于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血糖升高快,症状也比较典型,常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 症状以及乏力等。
多尿:夜尿多,小孩子可能会出现尿床。
多饮:喝水多,有时晚上也要起来喝水。
多食:吃得多,食量明显增加,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会认为孩子是长身体才吃得多,因此这一症状易被忽视。
体重减轻(少):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或很快消瘦。
乏力并有精神萎靡: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喜欢窝在床上,不愿意活动。
视物模糊: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1型糖尿病具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当血糖大于13mmol/L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现,可很快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
有下列表现时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胃肠道反应
急性起病、进食减少、恶心、呕吐,持续剧烈腹痛或伴有肌紧张,但常常没有腹泻,有时可误诊为急腹症。
脱水征:
眼窝塌陷、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口干
1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系统综合性的,包括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和加强宣教
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①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
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
有条件时,可以使用胰岛素泵。
它可以连续将胰岛素输注进患者体内。
一般来说,胰岛素注射频率为1-4次/天。
在患者开始自己注射胰岛素之前,护士应当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当然,如果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其父母或其他监负人应当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胰岛素虽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但仍有不便之处,若注射剂量过大或饮食不规律,会使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引起低血糖。
(2)饮食治疗的护理
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
①、热量的需要:儿童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需要应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体重过重则应限制热量的摄入。
②、糖类:每日糖类的摄入应个体化,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③、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过多高纤维素饮食易致腹胀不适,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④、蛋日质:蛋白质可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摄入高蛋白可使肾功能降低,推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
⑤、脂肪: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可占总量的30%~35%。
不推荐一定要吃鱼油,但可每周吃1~2条鱼。
(3)运动治疗的护理
体力活动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运动l小时,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但应避免爬高和潜水,因发生低血糖时有危险。
1型糖尿病的出院指导
1型糖尿病属于青少年型糖尿病,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教会病人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等。
2、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糖尿病的概念、治疗及愈后。
3、提供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这点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
4、教会病人及家属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教会病人怎样分配三餐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结构。
5、指导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自己注射胰岛素,根据尿糖计算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指导病人怎样预防和紧急处理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