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701.84 KB
- 文档页数:2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绿意,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赞美,亦是一份感恩的心。
首先,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知,这篇课文是关于一株紫丁香的。
紫丁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以其美丽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而闻名。
在课文中,孩子们将紫丁香比作自己的一份礼物,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课文的第一句话是:“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这句话描绘了孩子们怀着敬意和喜悦的心情,轻轻走进老师的院子,将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
这里的“踮起脚尖儿”表现了孩子们的轻盈和小心翼翼,表达了他们对这个礼物的珍视和对老师的尊重。
接下来的句子:“老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的春雨。
”这两句话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他们把老师比作滋润他们的春雨,表达了老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他们也表达了自己是祖国的花朵,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培育。
课文的最后几句:“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这几句话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体贴。
他们希望老师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他们的花香,进入一个美好的梦境。
这里的“星星困得眨眼”也形象地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宁静和和谐。
总体来说,《一株紫丁香》是一篇温馨、感人的小诗,通过对紫丁香的描绘,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生字、词语、句子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及教学反思【#二年级# 导语】《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
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
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
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①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a、分小组练读,选出本组的“小诗人”。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图文讲解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曾(céng)经泥泞(nìng)顺(shùn)着荆(jīng)棘晶莹(yíng)面粉(fěn)甘蔗(zhe)甜菜(cài)就算(suàn)的(dí)确波纹(wén)葱(cōng)绿不舍(shě)一株(zhū)工程(chéng)建筑(zhù)营(yíng)业饲(sì)养二、易写错的字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雷锋叔叔足迹昨天冒着留下弯弯背着洒下迷路温暖爱心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种子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才能买卖甘甜一匹妹妹出色河水碧绿波纹好像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要求柳树柳条四、多音字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蒙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的dí(的确)de(好的)应yīng(应该)yìng(回应)散sàn(分散)sǎn(散落)还hái(还有)huán(还书)五、形近字波(波纹)纹(波纹)具(具体)披(披着)蚊(蚊子)真(真的)买(买卖)温(温和)锋(锋利)卖(卖出)湿(湿润)峰(山峰)洒(洒水)弯(弯曲)匹(一匹)酒(喝酒)变(变化)区(山区)六、近义词长长—狭长寻找—寻觅足迹—脚印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难道—莫非傍晚—黄昏波纹—水纹柔软—松软七、反义词弯弯—笔直温暖—寒冷特别—一般柔软—坚硬美丽—丑陋松开—抓住八、词语搭配(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平平常常)的糕(好奇)地问九、词语归类1.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2. 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十、句子积累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知识点
一、课文内容概要
《一株紫丁香》是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叫小兰在寒冷的冬天里,发现了一株仍然在鲜花怒放的紫丁香树。
她迷恋于这株紫丁香树的美丽和坚强,并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生命力和美的价值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
最后,小兰决定以这株紫丁香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坚强而美丽的人。
二、重要人物
1. 小兰: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小女孩,对紫丁香树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三、重要意象和象征
1. 冬天:象征着寒冷、困难和逆境,对于紫丁香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紫丁香树:象征着生命力和坚强,在寒冷冬天里仍然能够怒放鲜花,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3. 美丽与坚强:小兰从紫丁香树身上领悟到了美丽和坚强的内涵,决定以这株紫丁香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坚强而美丽的人。
四、学习要点
1. 阅读理解: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寓意与感悟:通过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了解生命力和美的价值,并思考如何在困难中保持坚强和美丽。
3. 形容词的运用:注意故事中形容紫丁香树的词语,如“美丽”、“坚强”等,理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 情感体会:通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坚韧,培养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株紫丁香》讲解《一株紫丁香》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一篇感人的课文,通过描写紫丁香花的成长故事,给孩子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和讲解。
第一部分:读懂课文《一株紫丁香》是一篇描写紫丁香花的成长过程的故事。
故事以一个焕发生机的紫丁香花为中心,通过描写它被移植到郊外并经历风雨的洗礼,最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破土而出,生存下来的经历,传达了课文的主旨:顽强拼搏,坚韧不拔。
第二部分:课文解读1. 紫丁香花的成长环境紫丁香是一种栽培容易且很常见的花卉,它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对水分的需求适中。
它的花朵呈紫色,芳香扑鼻。
作者通过描写紫丁香的生长环境,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花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同时也激发了对美丽花朵的向往之情。
2. 移植到郊外的过程在故事中,紫丁香花被移植到了郊外的大自然中,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它来说。
但是紫丁香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它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一部分的描写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任何事物都需要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经历风雨的洗礼在郊外的生活中,紫丁香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风雨给它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是紫丁香并没有放弃,它努力适应着环境的变化,用自己的顽强生命力向大家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这一部分的描写让孩子们理解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勇敢面对,并努力去克服才能最终成功。
4. 破土而出的生命力紫丁香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终于在阳光的照射下破土而出,生存下来了。
它的生命力让人感到惊叹,也给孩子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信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成功。
第三部分:课文思考题1. 紫丁香为什么能够适应移植到郊外的环境?紫丁香能够适应移植到郊外的环境,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在充足阳光、适宜土壤和适度水分等条件下生长的特点。
此外,紫丁香还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让它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教案:一株紫丁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紫丁香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并能描绘一株紫丁香的形态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株紫丁香》一课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紫丁香花的图片和一些紫丁香的歌曲,并询问学生是否看到过紫丁香花,是否知道紫丁香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讲授(40分钟)(1)读课文《一株紫丁香》。
(2)学生跟读并解释生字词。
(3)引导学生讨论一株紫丁香的形态特征,如花色、花瓣、枝条等。
(4)学生对一株紫丁香进行描绘,并用课文中的句子辅助表达。
3.巩固(1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辨别花的种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朵,并展示给同学们。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花朵,警惕破坏花朵的行为。
4.拓展(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到学校附近的花坛,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学生对紫丁香和其他花朵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对花朵保护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针对紫丁香这种花进行了学习和描绘,希望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花朵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培养学生对花朵保护的意识。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多样性。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紫丁香和其他花朵的了解和保护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
下次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到花坛的整理和养护当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花朵保护的认识。
部编版第二单元课文复习(四)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园地二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我会认“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知识点
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泥泞(nìng)顺(shùn)着
荆(jīng)棘晶莹(yíng)面粉(fěn)
甘蔗(zhe)甜菜(cài)就算(suàn)
的(dí)确波纹(wén)葱(cōng)绿
不舍(shě)一株(zhū)工程(chéng)
建筑(zhù)营(yíng)业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冒着
留下弯弯背着洒下迷路
温暖爱心一定也许桌子
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
种子农具甜菜工具劳动
经过才能买卖甘甜一匹
妹妹出色河水碧绿波纹
好像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
要求柳树柳条
四、多音字
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
蒙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的dí(的确)de(好的)
应yīng(应该)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sǎn(散落)
还hái(还有)huán(还书)
五、形近字
波(波纹)纹(波纹)具(具体)
披(披着)蚊(蚊子)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锋(锋利)
卖(卖出)湿(湿润)峰(山峰)
洒(洒水)弯(弯曲)匹(一匹)
酒(喝酒)变(变化)区(山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寻找—寻觅足迹—脚印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难道—莫非傍晚—黄昏
波纹—水纹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温暖—寒冷特别—一般柔软—坚硬美丽—丑陋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平平常常)的糕(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
2. 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图文解读
电子教材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