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7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为: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说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观察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及学习。而在学法中,我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经历学习的过程。”为此,我特地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进行剪纸比赛的画面,展示剪出来的小兔子图片。提出问题:一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1/5,那么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情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环节: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

1、提问:要解决“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很多学生肯定能很快的回答:用数的方法得到3/5 。老师再提问“除了数一数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加法计算:1/5+ 1/5 + 1/5 =1+1+1/5 = 3/5 (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法则)

3、乘法计算:1/5 ×3 联系:1/5 + 1/5 + 1/5 = 3/5(要求学生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通过找这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同时,明确1/5 ×3 所表示的意思也就是 3 个1/5 相加的和。)

第二环节: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学生完成书上的涂一涂、算一算。先让学生说说3/7 、5/16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涂列算式,并看着图写出得数。学生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后,让学生观察(3/7 ×2= 6/7,5/16 ×3= 15/ 16 )算式中的数字和得数中的数字有什么联系。

2、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及整数相成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享受探索的的乐趣。

第三环节:“先约分再计算”。

让学生计算6×5/9:大部分学生都会将得数写为 30/9,对此,教师可以打个问号,引起学生的再次思考,指出分数计算的结果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为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将播放动画片《喜羊羊及灰太狼》让学生观看,看到精彩处停下来,我会激发学生参加以下的知识闯关活动,获胜后就可以接着再看。

三、拓展运用,解决问题。

第一关:让学生完成书上练一练的第2题。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关:试一试1

第三关:试一试2

接着播放动画片。

四、课堂总结,深化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谈收获,从而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最后,我让学生翻开书本,看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我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下基础。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及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这部分我这样设计: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一找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数学课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及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用手摸摸,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用课件演示,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概念,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触摸,使学生建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

第二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三个问题:( 1 ) 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 )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结合这三个问题分组研究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

第三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用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征,由教师归纳小结正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和学生一起整理、比较,共同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这样设计这部分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步: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利用课件使学生明白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注意: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一般把底面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底面的棱叫做高。

这样设计即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