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最新)1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94
(2023)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实验报告示波器实验数据(一)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实验数据实验目的•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示波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波形实验器材•示波器•电源•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实验原理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测信号波形的电子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将观测电路中的信号通过元件转换成一定的电压或电流,再将其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通过示波器观测电路中信号的波形,进而分析电路的性质。
实验步骤与记录1.将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接入电源。
2.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5 Vp-p、1 kHz的正弦波信号,接入电路中。
3.调节示波器的控制开关,使屏幕正常显示波形。
4.调节示波器的扫描开关,使波形填满屏幕。
5.根据示波器屏幕上的刻度,测量电路中信号的峰峰值、有效值、频率等参数,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 信号峰峰值:9.8 V * 信号有效值:3.3 V * 信号频率:1.01 kHz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进而分析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信号波形,了解了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成功掌握了电路测量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实验注意事项与改进意见1.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在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元件的极性和接线方式,以免损坏元件或影响实验结果。
3.在调节示波器时,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参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在测量信号参数时,应使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并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
5.在实验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改进。
实验心得体会本次实验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机会,通过亲身操作和实验记录,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示波器的原理和电路测量的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一)引言概述:大学物理实验(一)是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大学物理实验(一)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1. 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技能- 确保实验室卫生与安全意识- 学习并掌握实验仪器与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实验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掌握实验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 学习实验数据的图表绘制与分析2. 物理测量实验- 学习并运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仪器- 掌握物理参数的精密测量与误差分析- 学会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拟合- 实践光学测量、电学测量、力学测量等实验3. 动态实验与运动学研究- 学习并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进行物体运动轨迹的测量与分析- 学习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 实践实验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实验- 学习并掌握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的实验4. 热学实验- 学习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探究物体的热学性质与热量的传递方式- 进行温度测量与热导率的测定实验- 学习与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实验验证方法- 实践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5. 光学实验- 学习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 进行物体的光学成像实验- 学习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实践干涉、衍射以及光的偏振实验-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总结:通过大学物理实验(一),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和原理验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因此,大学物理实验(一)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1-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的操作。
3. 分析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密度定义为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 \( \rho = \frac{m}{V} \)。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对于固体,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测量;对于液体,体积可通过比重瓶直接测量。
实验仪器:1. 电子天平2. 比重瓶3. 烧杯4. 移液管5. 蒸馏水6. 待测固体样品7. 待测液体样品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待测固体样品的质量 \( m \)。
2. 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使用移液管将部分水转移到比重瓶中。
3. 将待测固体样品完全浸入比重瓶中的水中,并记录比重瓶中水的体积变化 \( V_{water} \)。
4. 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 \( V = V_{water} \)。
5.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 \( \rho = \frac{m}{V} \)。
6.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液体样品的密度。
7. 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实验数据与结果:(此处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样品编号、质量m、体积V、计算出的密度ρ以及可能的误差分析)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固体和液体样品的密度,并掌握了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进行密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近,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这些误差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操作精确度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02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总结报告实验报告范本(一)(202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背景该实验为大学物理的雅格布天梯,通过实验可以学习到力的作用、机械平衡、杠杆原理、力的分解等知识。
实验原理通过建立一个标度模型,来演示力的作用和力的平衡,进而引入机械平衡和杠杆原理的概念。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力的分解。
实验目的•理解力的作用•理解机械平衡和杠杆原理•学习力的分解方法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准备桌子、木板、砝码等实验工具。
2.通过构建标度模型演示力和力的平衡。
3.利用杠杆原理演示机械平衡。
4.利用实验演示力的分解。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演示了力和力的平衡、机械平衡以及力的分解。
此外,还加深了对物理学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在学习力的作用、机械平衡、杠杆原理和力的分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构建标度模型、运用杠杆原理以及通过实验演示物理概念。
感谢老师和助教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
实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标度的刻度准确度,以及杠杆位置的摆放和沿用。
此外,实验中还要注意砝码的加减顺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准确性,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在标度模型上增加一个表示重心的箭头,便于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实验延伸该实验还可以延伸到工程领域中,例如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力的作用和机械平衡等物理原理,以确保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教程》致谢感谢老师和助教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
同时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配合和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a4手写版)(一)引言概述-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大学物理实验的结果和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 在该实验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关键数据和结果。
- 通过这个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正文内容一、引力实验1. 确定使用的实验装置和仪器2. 记录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和物体的质量3. 通过测量高度和时间来计算实验物体的加速度4. 分析测量数据并绘制相关的图表5. 讨论实验结果和原理,以及与预期结果的比较二、光学实验1. 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像的成像实验2.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3. 分析实验数据并计算透镜的放大倍数和物距像距关系4. 比较实验结果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理论公式5. 探讨透镜的应用和原理,以及误差来源和可能改进的方法三、电磁实验1. 使用电磁铁和磁弹簧进行磁场实验2. 测量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强度和磁力3. 计算电流和磁场的关系,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4.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一致性5. 讨论电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四、力学实验1. 使用弹簧测力计和斜面进行力的测量实验2. 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斜率和力的大小3. 分析测量数据并计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和力的大小4. 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讨论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5. 探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力的平衡和平移的关系五、热学实验1. 使用热传导装置进行热传导实验2. 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和传热速率3. 分析实验数据并计算热传导的速率和热传导系数4.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一致性5. 探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热传导的应用,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总结- 本实验报告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涵盖了引力、光学、电磁、力学和热学实验。
- 通过实验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比较,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物理原理和实验的基本原则。
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效应(一)引言概述:光电效应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电子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大学物理实验中关于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内容。
正文:一、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特征2. 光电效应的波粒二象性解释3. 光子能量与光电子动能的关系4. 阈光频率和光电子最大动能的关系5. 光电子统计分布和光强的关系二、光电效应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1. 实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2. 实验装置的校准与调试3. 光源的选择与控制4. 光电管的选择与使用5. 测量光电子动能的方法与步骤三、实验中的关键参数与测量误差1. 光电管的阴极材料和工作电压的选择2. 光电管暗电流和光电流的测量3. 光电管引出电路的阻抗匹配4. 光强的测量与控制5. 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的考虑和排除四、实验中的典型数据处理方法1. 绘制光电流与光强之间的关系曲线2. 求取光电子最大动能与光频的关系3. 拟合得到阈光频率和电子逸出功4. 分析与比较实验结果的合理性5. 讨论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五、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应用1. 光电效应实验结果的验证与分析2. 光电子最大动能的相关应用3. 光电效应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 光电效应与其他物理现象的关联5. 光电效应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总结:光电效应是大学物理实验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性质以及电子的行为。
本文介绍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关键参数与测量误差、典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应用。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光电效应的理解,还可以应用到相关领域中,推动科学的发展。
大学物理实验I指导书(2024秋季普通班)一、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介绍测量物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的基本原理,如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定义以及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等。
2. 实验步骤:详细说明实验操作的顺序,包括仪器的安装、调节、测量和数据记录等。
3. 实验数据处理:教授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
4. 实验安全: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正确使用仪器、防止实验伤害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
2. 重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仪器(如天平、密度计、热源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实验讲义、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测量物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的重要性。
2. 讲解实验原理:详细讲解测量物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的基本原理。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
5. 实验安全讲解: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定义、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实验步骤:仪器的安装、调节、测量和数据记录。
3.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数据拟合。
4. 实验安全:正确使用仪器、防止实验伤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物体质量、密度和比热容的实验报告。
答案:详见实验报告。
2. 题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拟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一)引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正文:一、实验器材准备1. 确定实验目标:在开始实验之前,确定实验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测量方法。
2. 选择合适的器材: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器材,包括仪器设备、样品和探测器等。
3. 检查器材质量:在开始实验之前,要仔细检查实验器材的质量和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实验样品,并保证其质量和状态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器材的调校:在实验开始之前,要进行器材的调校和适当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参数设定: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实验参数,如实验温度、电流大小等。
4.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5. 实验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保证实验的安全运行。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整洁,防止杂物干扰实验结果。
2. 注意实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注意实验技巧: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注意实验数据准确性: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
5. 注意实验细节: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实验器材的干燥和清洁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并进行误差分析。
2. 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以适当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实验结果。
3.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大物实验报告(3篇)大物实验报告(精选3篇)大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
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
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
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
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
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
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
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
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
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大物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2.用实验方法验证平行轴定理。
3.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TH-4通用电脑式毫秒计,铝环,铝板,小钢柱,牵引砝码等。
1.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1所示。
它不但能测定质量分布均匀、断面形状规则刚体的转动惯量,而且能测定质量分布不均匀、断面形状不规则刚体的转动惯量,并可验证物理学的转动定律、平行轴定理等。
它的转动体系由十字形承物台和塔轮组成,可绕它的垂直方向对称轴进行平稳的转动。
两根对称放置的遮光细棒随刚体系统一起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不断遮光。
光电门由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成,发光器件的电源由毫秒计提供,它们构成一个光电探测器,光电门将细棒每次经过时的遮光信号转变成电脉冲信号,送到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毫秒计记录并存储遮光次数和每次遮光的时刻。
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的绕线轮,以提供不同的力臂,从下到上分15mm、20 mm、25 mm、30 mm、35 mm五档。
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来改变对转动体系的拉力。
在实验仪十字形承物台每个臂上,沿半径方向等距离d有三个小孔,如图2所示。
小钢柱可以放在这些小孔上,小钢柱在不同的孔位置就改变了它对转动轴的转动惯量,因而也就改变了整个体系的转动惯量,所以可用来验证平行轴定理。
图1 图23通用电脑式毫秒计(左:前面板;右:后面板)2.通用电脑式毫秒计通用电脑式毫秒计是为测量刚体转动惯量而设计的,也可用于物理实验中各种时间测量和计数。
本仪器使用了微电脑(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它具有记忆功能,最多可记忆九十九组测量时间,并可随时把需要的测量结果取出来。
时间测量有几种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
计时范围0-99.9999s ,计时精度0.1ms 。
两路2.2V 直流电源输出;两路光电门信号或TTL/CMOS 信号电平输入通道;可与计算机通过标准RS232串口通信。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引言概述: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方面,分别探讨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的核心要素。
正文:一、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2. 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限制3.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4. 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节点5. 决定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二、仪器使用:1.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 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3. 学习正确使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4. 根据实验设计,合理选择和调整仪器参数5. 实验中及时处理仪器故障和维护保养仪器三、数据处理:1. 确定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2. 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软件记录实验数据3.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4. 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处理5. 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四、结果分析:1. 利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实验数据2. 解读实验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3.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4. 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5. 提出实验改进的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思路五、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的成果2. 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挑战4. 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5. 展望未来的实验研究方向和发展潜力总结: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设计的核心要素,熟练掌握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流程,并能提出实验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大学物理实验(一)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目的1.学会用替代法测量表头内阻的方法;2.学会将1mA表头改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3.学会校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仪器与器材HLD-ARC-11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仪 1台实验原理电表在电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了解电表和使用电表就显得十分重要。
电流计(表头)由于构造的原因,一般只能测量较小的电流,如果要用它来测量电压或较大的电流,就必须进行改装。
万用表的原理就是对微安表头进行改装而来,在电路的测量和故障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磁电式电流计主要由放在永久磁场中的由细漆包线绕制而成的可以转动的线圈、用来产生机械反力矩的游丝、指示用的指针和永久磁铁所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就受到一磁力矩M m,使线圈转动,从而带动指针偏转。
线圈偏转角度的大小与所通过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可由指针的偏转直接指示出电流值。
1.测表头内阻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计的量程,用I g表示,电流计的线圈有一定内阻,用R g表示,I g与R g是两个表示电流计特性的重要参数。
测量内阻R g常用方法有:(1)半电流法(也称中值法)。
测量原理图见图(a)。
当被测电流计(表头)接在电路中时,使电流计(表头)满偏,再用十进位电阻箱与电流计(表头)并联作为分流电阻,改变电阻值即改变分流程度,当电流计(表头)指针指示到中间值,且总电流强度仍保持不变,显然这时分流电阻值就等于电流计(表头)的内阻。
(2)替代法。
测量原理图见图(b)。
当被测电流计(表头)接在电路中时,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某个确定值;用十进位电阻箱替代它,改变其阻值,当电路中的电压不变,且电路中的电流亦保持不变,则电阻箱的示值即为被测电流计内阻。
替代法是一种运用很广的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2.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根据电阻并联规律可知,如果在表头两端并联上一个阻值适当的电阻R 1,如图(c)所示,可使表头不能承受的那部分电流从R 1上分流通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