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急诊清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73.92 KB
- 文档页数:2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急诊护理路径是指通过制定规范化的诊疗路径,最大限度地优化急诊患者的医疗服务
质量,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目前,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明确治疗步骤,提高诊疗效率
制定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明确治疗步骤,制定详细治疗计划,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排班和分配任务。
患者来到急诊留观时,医护人员就能够根据急诊护理路径,全面了
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病情制定治疗计划,从而更快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急诊护
理路径能够明确治疗步骤,提高诊疗效率。
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医疗服务的质量
制定急诊护理路径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加重视患者的综合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
的医疗服务。
在制定急诊护理路径时,除了明确的诊疗步骤之外,还包括重视患者的文化
背景、教育背景、医疗历史等,患者来到急诊留观时,医护人员就可以根据患者的个性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制定急诊护理路径不仅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是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急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能够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避
免浪费资源,节约医疗费用。
此外,治疗计划明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的使用,有利于避免患者的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急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急诊输液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被引入到急诊输液过程中。
本文将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价。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具体且针对性的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对于急诊输液患儿来说,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对输液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加对治疗合作的积极性,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加患儿和家属对输液治疗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可以向患儿和家属详细介绍输液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这样可以帮助患儿和家属建立正确的认知,理解输液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加患儿和家属对治疗合作的积极性。
通过向患儿和家属提供具体的治疗计划和操作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输液治疗的技巧和方法。
医务人员还可以对患儿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如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这些健康教育内容的提供可以增加患儿和家属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提高治疗的效果。
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医务人员在操作流程中为患儿和家属提供了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可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这样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互动,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急诊输液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通过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患儿和家属可以提前了解和掌握输液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正确判断治疗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与此医务人员也可以更加细致地监测和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的康复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旨在分析其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介绍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与特点,然后阐述了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包括优势和局限性。
结论部分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推广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科、护理质量、概念、特点、应用、影响、优势、局限性、推广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与特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推广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探讨其对急诊患者护理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评估其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作用。
通过调查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找出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护理指导,提升整体护理水平,改善急诊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状况,最终实现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2. 正文2.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与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特定疾病或症状制定的标准化护理计划,旨在优化患者的护理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成本。
其特点包括系统性、多学科性、连续性和标准化。
系统性体现在临床护理路径覆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的护理过程,帮助护士、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有序地进行协作和沟通。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急诊留观是指急诊科将病情稳定但需要继续观察或治疗的患者,通过医生的医嘱留在医院特定的观察室进行观察和治疗。
急诊留观的患者病情虽已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和医疗治疗。
急诊留观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急诊留观患者中的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急诊留观的患者特点急诊留观的患者通常是因为疾病急性加重、症状严重、需要密切观察或治疗而被留观。
这类患者的特点是病情严重,需要连续的观察和护理,不能轻易脱离医院。
他们需要接受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同时也需要护士的密切关注和专业护理。
二、急诊护理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急诊护理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病情和诊疗方案,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它是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由护理专家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操作方法。
急诊护理路径包括了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接诊、评估、护理实施到效果评估,都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方法。
1. 为患者提供持续观察和护理急诊留观的患者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病情稳定,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变化的情况。
急诊护理路径在这一点上的应用效果体现在,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护士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观察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操作,提高了观察和护理的效果。
2.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3. 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的治疗效果急诊留观的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治疗,而护士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护士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四、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观察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都能够体现出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引言急诊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患儿来说尤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理特点不同、急症情况复杂等因素,输液操作容易出现不当,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对于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于提高输液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概念与特点1.1 概念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将医学知识、患者需求和医务人员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某一类疾病或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路径。
通过对患者进行多层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况,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2 特点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具有以下特点:(1)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2)规范化:将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
(3)科学性:基于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4)综合性:包含患者及家属的多方位需求,并且融入了全科医学、行为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二、急诊输液患儿的临床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急诊输液患儿通常因为感染、脱水、发热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稳定病情。
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小,对输液过程缺乏了解,易出现焦虑和抵触情绪;患儿的血管组织娇嫩、生理特点不同,对输液操作要求严格。
2.2 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急诊输液患儿存在以下问题:(1)输液操作不当: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患儿的生理特点,导致出现不当操作或者外伤。
(2)患儿心理压力大:由于患儿对输液过程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害怕情绪,增加了输液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3)家属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家属对于患儿输液知识的了解不深,不能有效参与到患儿的输液管理中去。
3.1 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为了有效开展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首先需要进行以下准备:(1)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分工。
健康教育在清创缝合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清创缝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清创缝合治疗的7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7)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的观察组(n=37),对比两组患者包括治疗时间、护理满意率、伤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缝合后疼痛等相关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伤口一期愈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30%(36/37)、94.59%(35/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83.78%(31/37),p均<0.05。
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缝合后3d 内的VAS疼痛评分也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对于接受清创缝合治疗的外伤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伤口更好愈合、减少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更令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清创缝合;护理;愈合;疼痛清创缝合是规模小、操作简单的外伤处理手段,几乎很少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
但仍有一些患者出现伤口延期愈合的问题【1】。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没有足够的健康知识,导致其不能有效配合医护工作,也不注意伤口防护,造成了感染、渗血等。
对此,我院就在清创缝合护理工作中加入了健康教育,并选取就近年来于我院接受清创缝合治疗的7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清创缝合的观察组,各37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清创缝合治疗的7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7)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的观察组(n=37)。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
年龄12-75岁,平均(37.21±2.94)岁。
外伤部位:躯干3例、四肢25例、头面部9例。
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实习的46例护生,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护生23例。
对照组护生的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护生行不同护理实习带教后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对应性实习带教后,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的理论掌握程度、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实习是每位护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其是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显著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及临床经验,为护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高品质、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按照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对一类特殊患者进行全程临床路径护理干预[1],可以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2]。
为了进一步探究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科对46例护生进行了如下过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所实习的护生中选取46例参与本次探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
所有护生均对此次探究的目的、过程及带教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并表示自愿参与本次探究,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其中观察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大22岁,最小18岁,平均(18.24±2.12)岁;对照组护生也均为女性,年龄最大21岁,最小17岁,平均(18.01±2.24)岁。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急诊输液是儿科急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治疗脱水、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给予患儿输液是非常必要的。
在给予患儿输液的过程中,家长的合作和配合是非常关键的,而家长对于患儿输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输液的效果和患儿的治疗效果。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将健康教育纳入到临床路径管理中,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特点和治疗过程,整合健康教育资源,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管理模式。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具有以下特点:1. 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2. 效果评价: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3. 多学科合作: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营养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
4. 持续性: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需要持续性的进行,通过不断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急诊输液患儿中,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患儿的特点和家长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
具体而言,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了解患儿的病情、家庭情况、家长的教育程度和了解程度等,确定自救能力和需求。
2. 制定输液教育内容:包括对于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培训。
3. 确定教育工具和方法:选择符合患儿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教育工具和方法,例如书籍、视频、图片等。
4. 确定教育时间和频次:根据患儿和家长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时间和频次,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5. 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制定患儿和家长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以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急诊护理是医院急救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急诊留观患者是急诊科的重要患者群体之一。
急诊留观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他们需要在急诊留观室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因此需要专门的护理路径来进行管理。
本文将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急诊留观患者是指由于病情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观察而无法立即出院的患者,在急诊科接受治疗后需要继续留在留观室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这些患者的病情可能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因此急诊留观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路径可以优化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医疗效率。
急诊留观患者的病情需要继续观察,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
而护理路径的制定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护理路径还可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减少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矛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医疗成本的浪费。
急诊留观患者的病情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需要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护理路径的制定可以使医疗资源更加有针对性地配置和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和检查,降低医疗成本的浪费。
护理路径还可以明确医疗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流程,有助于医护人员对医疗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监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医疗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医疗成本的浪费。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应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其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接着通过实际效果评价,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实际效果,并提出了运用建议。
结合各方面研究,总结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积极效果。
未来可深入研究其应用领域和改进方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急诊科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科、护理质量、运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际效果评价、建议、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诊科作为医院最重要的门诊科室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病人和急性疾病患者的重要职责。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急诊科护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急诊科护理的需求,急诊科护理质量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深入分析其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与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为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体验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为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体验提供更好的保障。
1.3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政策和规范,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急诊输液是急诊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常见。
儿童在接受急诊输液时,往往由于年龄小、语言沟通能力差、对医疗程序不熟悉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甚至出现拒绝情况,给医护人员带来不少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逐渐成为了一种解决途径。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的组织过程,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遵从性,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急诊输液患儿中引入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可以通过针对儿童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输液治疗,降低不良情绪反应。
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估该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依据。
【字数要求:200】1.2 目的急诊输液在儿童患者中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本研究旨在评价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
通过对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介绍和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急诊输液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针对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前后的效果评价,本研究将通过对患儿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对比评价输液前后的情况,从而验证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可以为急诊输液患儿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儿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1.3 意义在医学领域,急诊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一些需要快速镇静或补液的患儿来说,输液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在急诊输液的过程中,患儿和家长可能会面临很多困惑和焦虑,比如对输液过程的不了解、对输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担忧等。
引入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急诊输液患儿进行指导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急诊输液是在急诊情况下给予患者液体补充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患儿来说,由于生长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等因素,如何进行急诊输液更需要谨慎和专业。
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则是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服务,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探讨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
一、急诊输液患儿的特点1. 生长发育不完善:患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器官功能不完善,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比成人更加细致。
2. 免疫力低下:患儿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感染,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的措施。
3. 心理特点:患儿对于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常常感到害怕和焦虑,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安抚。
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1. 为家属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包括输液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家庭情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使之更加贴合患儿的实际情况。
3. 建立患儿健康档案:记录患儿的健康信息、输液情况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情况,为下一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三、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1. 患儿对输液过程的了解和配合度明显提高:在接受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服务后,患儿和家属对于输液的目的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患儿在接受输液治疗时更加配合,减少了因为害怕或不理解而产生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2. 降低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介入,患儿家属对于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得患儿和家属在面对患儿疾病和治疗时拥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护理和治疗。
4. 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和健康:通过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介入,患儿家属掌握了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和健康。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08.070工作单位:518000 深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江英: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10-23临床护理路径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江 英 陈春英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
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1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门急诊进行实习的72例护生,按照随机表法均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护理实习带教中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则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种带教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实验组在不同阶段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带教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7.78%),(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护生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提升,提高学生带教满意度。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临床护理路径 护生除了必修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临床实习,这是护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且有助于加强护生综合操作能力和积累临床经验,为护生日后工作奠定基础[1]。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路径,具有低成本、高品质和高质量的特点,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2,3]。
本次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展开了相关研究,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门急诊进行实习的72例护生作为此次实验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1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门急诊进行实习的72例护生,按照随机表法均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以上护生均为女性且全部完成了理论课程学习。
其中实验组年龄为19~23岁,平均年龄(21.1±1.7)岁;对照组中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22.2±1.8)岁。
急诊病人清创护理及健康教育目的:交流总结对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使用规范的健康教育,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伤口一期愈合。
方法;针对患者诊疗时间短、对健康知识渴求强烈的特点,对患者有步骤地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
结果:通过健康教育,290例清创缝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后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3%,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投诉减少。
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清创缝合患者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同时能提升护士知识架构,丰富了急诊特色的健康教育。
标签:清创;急诊;健康教育;护理病情较稳定的创伤者需在急诊室进行清创缝合术,术中的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对清创术能否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一些患者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但在清创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变化,若不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极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现将我科在清创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90例创伤患者,并进行急诊清创缝合术,其中男247例,女43例。
年龄0.5-75岁。
其中车祸伤48例,跌倒伤98例,烫伤15例,刀刺伤12例挤压伤67例,机器绞伤31例,玻璃划伤17例,自杀2例。
创伤部位,头部伤107人,颌面伤34人,上肢伤73人,下肢伤47人,胸背部伤29人。
2护理及预防2.1重视病史采集及病情观察外伤多为意外情况,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病情,了解出血量,检查是否伴有复合伤,是否处于饥饿或疲惫状态。
询问健康状况及病史,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及其他病情变化的先兆并及时处理。
2.2护理(1)加强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一定要沉着、镇静,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性格、职业、文化程度,安慰患者,为其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人为本,主动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伤情、治疗及愈后情况,让患者心中有数。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摘要】急诊输液是急诊科常见操作,对患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描述了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以及路径对患儿的影响评价。
采用了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提高患儿对输液的接受度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讨论部分探讨了路径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结论指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急诊输液、患儿、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效果评价、急诊医学、教育路径制定、实施、影响评价、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应用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健康教育、急诊医疗、儿科医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诊输液是指在急诊科对患有脱水、感染、中毒等症状的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
急诊输液涉及到药物的选择、输液速度、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等多个方面,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急诊环境的特殊性和患儿的特殊情况,有时候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用药不当等问题,增加了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针对急诊输液患儿这一特殊群体,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被引入到实践中。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有计划、系统、有组织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获取和理解诊断、治疗信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健康决策的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研究旨在评价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探讨其在提高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和患儿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为急诊科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探讨该路径在改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前后患儿病情、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的比较,来验证该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引言输液是急诊科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急救输液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可以缓解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对输液治疗的不了解,输液过程可能会造成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和感染风险等问题,因此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介绍临床健康教育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在特定诊疗流程中制定一系列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管理措施,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费用,达到快速诊断、规范治疗、标准化管理的协同目标的综合性管理模式(王军红等,2020)。
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中,为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医患沟通,改善治疗效果,将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包含在路径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输液前1. 患儿家长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清洁双手,并着装好操作需要的手套和口罩。
2. 患儿家长要叮嘱患儿多喝水,以便在输液过程中,血液循环可以加快,从而有助于药物更好地散发到身体各处。
3. 患儿家长要告诉患儿,输液不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操作,只是让药物更好地进入身体,例如“快乐地做个小甜饼,它可以让你很快恢复健康”。
1.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当告诉患儿,输液有利于他们的恢复,通过血液循环使药物更快地进入患者体内,不建议频繁移动导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
2. 在输液时,护士应当注意保持导管的清洁,定期更换输注贴,避免导致感染。
1. 固定导管后,医生或护士应当告诉患儿家长,应该在输液过程中检查导管是否有移位,如果有移位应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
2. 在输液后,患儿家长要告诉患儿不要碰触导管,以免导管脱落。
并及时更换输液袋,以防出现输液中途断流的情况。
1. 促进医患沟通。
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后,护士或医生可以在输液前、中、后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儿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更好地消除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2. 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