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68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概 述热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是靠工质在热力设备中吸热、膨胀、压缩等状态变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就是热力过程,那么,在前面第一章研究的平衡状态,第二章研究理想气体的性质以及第三章研究分析开、闭口系热力状态变化的工具——热力学第一定律都是为这一章打基础。
前面第三章已提到过相同的工质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热力过程,能量转化的状况是不同的。
P V q q >,00v p w w ==膨技,,因此工程上实际过程多种多样、复杂、多变,不是可逆过程,据传递能量的工质不一不可能一一加以研究,何况逐个研究不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用途也不大。
因此,我们仍采用热力学常用的方法,对复杂多样的热力过程进行合理化的假设。
认为是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这就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理想气体○V ○P ○T ○S 。
○P :例如各种环热设备,工质一面流动一面被加热,流动中克服阻力的压力降与其压力相比小很多,故认为压力不变。
○V :汽油机工作时,火花塞一点火,气缸内已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即燃烧,在一瞬间烧完,这期间气缸与外界无质量交换,活塞移动极微,可近似定容过程。
○T :如往复式压气机,气体在气缸中被压缩时温度升高,为了省功气缸周围有冷却水套,若冷却效果好,气缸中温度几乎不变,可近似定温过程。
○S :例气缸中燃烧产物在气缸中膨胀对外作功过程,由于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很少可略去不计,认为是定熵过程。
上述过程实际上是略去次要因素后的一个等同特征,就是过程中有一个状态参数不变,对理想气体()u f t = ()h f t =这研究起来就方便很多,而且只有实际意义。
4—1 研究热力过程的目的及方法一. 目的1.实现预期的能量转化,合理安排热力过程,从而来提高功力装置的热经济性。
2.对确定的过程,也可预计热→功之多少。
二.解决的问题1.根据过程特点,寻找过程方程式 2.分析状态参数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确定热功转化的数量关系,及过程中,,u h s ∆∆∆的变化 4.在P —V ,T —S 图上直观地表示。
考试科目名称:87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关于能量守恒与转换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热工分析、计算能力,并进一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也为学生以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其考试大纲内容如下:一、第一章基本概念要求熟练掌握:系统,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温度温标,压力,状态方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循环,功和热量;透彻理解以下的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功与热量。
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本能量方程,总能,热力学能,焓,膨胀功,技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应用,循环功之间及循环净功与循环净热量之间关系,循环热效率概念与计算公式;透彻理解以下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会进行功和热量的计算,以及功和热量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三、第三章气体和蒸汽的性质要求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和热力学能、焓、熵的定义、计算;水蒸气的性质:水蒸气的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湿蒸汽、干度、三相点,水蒸气状态的确定。
四、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要求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温、定压、定容、定熵和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参数变化和过程中功及热量的计算及其p-v图和T-s图。
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上的表示;会计算水蒸气定压过程的热量,水蒸气绝热过程的功。
五、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熟练掌握热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熵流和熵产、熵方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作功能力、作功能力损失与熵产和火用平衡方程。
工热简答题整理林夕第0章:绪论第1章:基本概念及定义1.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2.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3.状态参数坐标图。
答:处在非平衡态的系统,内部的强度量不均匀,无法用来表征整个系统的状态,因此只有可逆过程(准静态过程),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平衡态,才可以在p-v图和T-s图上画出来。
绝热自由膨胀是不可逆过程,是无法画出来的。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为何要引进准平衡与可逆过程这两个概念?答:热力学是以平衡态为研究对象的,而热力过程需要状态变化处于非平衡,所以只有引入势差(温度差、压力差等)无限小,因而变化相对缓慢的准平衡过程概念,实际的热力过程才能用热力学描述。
可逆过程是在准平衡过程基础上进一步理想化,即热力过程不留下任何不可回复的后果,也即无任何耗散损失,实际虽不能实现,但为热力过程树立了一个极限目标,也给热力计算带来了方便。
第3章:气体和蒸汽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临界点是什么?超临界状态是什么?答:①临界点: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4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
②超临界状态:指气体和液体的界限消失,性质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状态。
2.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优缺点?3.第4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1.如何判断p-V图、T-s图中q,w的正负?答:(1)n<k的多变过程,w与q正负相同,膨胀过程w>0,熵增过程q>0,(1<n<k时,|w|>|q|,即气体温度一定降低)。
(2)n>k的多变过程,w与q正负相反,膨胀过程w>0,熵增过程q>0。
1工程热力学知识点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3. 热能及其利用[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
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1]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2]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 (即做功能力)[3]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4]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1. 1 热力系统一、热力系统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 (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系统+相关外界=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和=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相互作用的外界四、根据系统内部状况划分可压缩系统: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统。
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及准静态容积变化均匀系统: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是由单相组成的。
非均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所组成的系统。
单元系统:一种均匀的和化学成分不变的物质组成的系统。
多元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