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d o i:10.3969/j .is s n.1005—152X.2010.12.028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王子洋1

,刘小霞1

,赵忠信1

,秦 勇

2

(1.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2.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摘 要]首先分析了影响地铁车站客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这些因素与客流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

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客流预测模型,剖析了客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地铁;客流量;城市交通

[中图分类号]F224.0;F570.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 (2010)12-0090-03

Pa ssenger Volu m e Foreca sti n g of Subway St a ti on s Ba sed on Syste m D ynam i csM odel

WANG Zi -yang 1

,L I U Xiao -xia 1

,Z HAO Zhong -xin 1

,Q I N Yong

2

(1.School of Traffic &Trans on,Beijing J iaot 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2.MOE State Key Laborat ory for Rail w ay Traffic Contr ol &Safety,Beijing J iaot 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Superi or s peed and convenience have rendered rail transit an increasing popular for m of public conveyance in metr opolitan cities,as a result of which its passenger volu me forecasting has assu med a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j or influence fact ors of the passenger fl ow of sub way stati ons,exp l ores the causal feedback bet w een the fact ors and the passenger fl ow,on the basis of which,a passenger volu me f 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syste m dynam ic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ner mechanis m bet w een passenger fl ow and its influence fact ors is analyzed .

Keywords:syste m dyna m ics;sub way;passenger volu me;urban traffic

 [收稿日期] 2010-05-19 [作者简介] 王子洋(1978-),男,工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铁路应急管理与铁路安全控制技术。

1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规模化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稠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是当前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无污染的优势,在分担城市出行客流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减轻了城市居民出行负担,还有效引导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受到车站周边经济发展程度、客流

的流动强度、地铁的运营能力、票价高低等因素的影响[1]

。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地铁客流量随着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发展趋势,不仅为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地铁的运营管理提供意见,有利于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竞争力。

2 地铁车站客流影响因素分析

地铁车站的客流量主要取决于周边人口的密集程度以及客流的流动速度,同时又受到其它公共交通的制约和影响。另外,地铁车站的接驳换乘布置、车站的集散通过能力也是影

响客流量的重要因素[2]

2.1 周边经济水平

周边土地利用性质是影响车站客流量和全天客流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3]。通常情况下,周边经济越繁华,越能产生客流,因此客流量越大,通常为大型商业区、旅游区、休闲娱乐场所、火车站点,例如北京的海淀黄庄站、天安门站、西单站、北京站。然而,周边经济发展不好,消费水平低的地区产生客流量相对较少,一般为居住区,例如刘家窑站。

2.2 周边接驳换乘设施

随着北京市区房价的飙升,很多人选择在郊区购房+开车上班的生活模式,为了避免市区内的交通拥堵,很多地铁线路的站点都设置了与小汽车、自行车的接驳换乘设施以吸引远郊区的客流。具有和小汽车接驳换乘的车站多为离市中心较远的站点,这些车站通过P +R 换乘具有吸引远郊区客流的功能,例如天通苑北站,吸引了大量来自昌平区的客流[4]。

2.3 地铁票价

地铁虽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是由于建筑难度大、成本高,地铁票价也相对较高,如果地铁的实际票价值高过大众的心理票价值,乘客有可能放弃地铁而转向其他出行方式。可见,票价的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到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方

09—技术与方法 物流技术

2010年6月刊(总第219期)

式的竞争。

2.4 车站集散能力

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主要受到车站安检设备、自动售检票

设备、自动扶梯、楼梯、通道的通过能力的影响,并受其中最小因素的制约[5]。此外,车站集散能力直接关系到地铁出行的便捷和舒适性,通道太窄、安检的速度太慢很容易引起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3 地铁客流预测的因果关系分析

考虑到地铁车站客流与周边环境和地铁自身的服务能

力,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回路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客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图1的关系回路主要考虑到地铁客流与四个决定性因素

的因果关系,包括地铁车站客流与周边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地铁客流与地铁票价的制定关系、地铁客流与车站接驳换乘能力的关系、地铁客流与自身集散能力的关系。周边人口的流动性是地铁客流量大小的关键性要素,其它三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客流量。具体的关系环如图2所示

图2 地铁客流预测因果关系环

周边经济与客流关系正反馈环,周边经济+→人口密集程度

+→人口流动性+→地铁客流量+→周边经济+。周边经济水平是决定地铁客流量的决定性要素。该环体现了周边经济水平与车站客流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一般情况下,周边经济水平越高,人口的流动性越强,客流的吸引和发送量越大。

客流与票价的相互影响关系环。按照经济学理论,价格是调节市场供需平衡的主要杠杆,同样,在城市交通系统中,

各种出行方式的出行费用也是调节交通方式分配的重要途径。地铁票价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地铁客流量的大小,也体现出与其它出行方式的竞争力。地铁票价越低,对客流的吸引力越大,客流量随之增加,但是到一定程度上,由于地铁的集散能力的限制,客流越多的情况下,拥挤程度越是明显,降低了地铁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客流量受到限制。因此,地铁票价和客流量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因素。

地铁客流与接驳能力关系正反馈环。地铁客流+→地铁运营收入+→地铁投资完善+→接驳能力+→诱发客流+→地铁客流+。地铁车站的接驳换乘能力具有吸引远郊区客流的功能,接驳能力越强,对远郊区的客流吸引力越大。同时,客流越大,地铁的运营利润越高,自我完善的能力越强,接驳换乘能力跟着增强,形成一条正反馈关系环。

地铁客流与集散能力关系正反馈环。地铁客流+→地铁运营收入+→地铁投资完善+→集散能力+→地铁服务水平

+→诱发客流+→地铁客流+。集散能力主要体现的是地铁

运营本身的服务水平对客流的影响,集散能力越强,乘客感受到的拥挤程度相对变小,舒适性相对增大,因此对客流的吸引能力增强。

4 地铁客流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客流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客流量

受到周边经济的关键性影响,同时又与接驳换乘能力、票价的制定、自身的接驳换乘能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将客流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客流主要来自于周边以地铁通勤为主的居民,这部分客流与周边经济相互协调,客流具有稳定性。另一类是由于地铁的集散能力、接驳能力、票价优惠等吸引的客流,这部分客流随着接驳能力和集散能力的增强、票价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接驳能力和集散能力的相对不足、票价的增加而减少。地铁客流预测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地铁客流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图3的方程如下所示:(1)地铁客流=I N TEG (客流增长率-客流阻碍率);

(2)经济水平=I N TEG (经济增长率);

19—王子洋,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地铁车站客流预测分析

技术与方法

(3)客流增长率=经济水平×经济对客流的影响因子;(4)客流阻碍率=地铁客流×客流阻碍因子;(5)地铁收入=地铁票价×地铁客流;

(6)地铁建设费用=地铁收入×地铁投资建设比例因子;(7)地铁接驳建设费用=地铁建设费用×接驳费用比例;(8)地铁集散建设费用=地铁建设费用×集散费用比例;(9)客流阻碍因子=票价阻碍因子+集散能力阻碍因子+接驳能力阻碍因子;

(10)票价阻碍因子=f (地铁票价-理想票价);

(11)集散能力阻碍因子=f (DE LAY (地铁集散建设费

用,2)-地铁客流);

(12)接驳能力阻碍因子=f (DE LAY (地铁接驳建设费用,3)-地铁客流);

(13)TI M E STEP =1(Month )。

经济增长率与该周边经济水平的增长情况相关,经济水平可以量化地取为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经济对客流的影响因子体现经济与客流的相互促进关系;客流阻碍因子由票价、接驳、集散共同作用,取值可正可负,当取值为正时体现出对客流的“排斥”,取值为负时体现对客流的“吸引”;票价阻碍因子由实际票价值和人们期望的理想票价值共同决定,当实际票价高于理想票价时取值为正,而当实际票价低于理想票价时取值为负,并且两者差距越大,其绝对值越大;集散阻碍因子取值可正可负,由集散能力和实际客流决定,当集散能力远远大于实际客流时取值为负,当实际客流逐渐增多开始有拥挤感时取值为正,并且拥挤现象越是明显取值越大;接驳阻碍因子取值可正可负,由接驳能力和实际客流决定,当接驳能力相比大于实际客流时取值为负,表现出对客流的“引诱”,当两者差值逐渐减小时取值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地铁集散和接

驳的建设在时间上对客流的影响具有延迟作用,分别将两者的延误时间设置为2个月、3个月。

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 m [6],管理者或规划者首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然后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客流进行预测,同时还可以模拟分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客流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地铁规划线路的站点选址和周边地区城市化建设。

5 结论

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地铁车站客流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水平、接驳能力、集散能力、票价,并从地铁运营与周边环境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客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地铁客流情况。另外通过参数的设置,可定量地反应出客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体现了客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机制,为地铁的规划和站点选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 瑜,地铁运营成本特性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

(4):91-93.

[2]唐寿成.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

29(9):48—50.

[3]张颖.基于S D 模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北

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张朝峰,张秀媛.地铁末端周边区域通勤客流分布和出行方式选

择[J ].都市快轨交通,2009,(4):26-29.

[5]陈峰,吴奇兵.北京地铁1号线车站设施与客流关系分析[J ].交

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2):93-98.

[6]毛保华,陈海波.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 ].北方交通大

学学报,2002,26(5):37-46.

 (上接第89页)far is I S/I T outs ourcing enabling new organizati onal

structure and competences?[J ].

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I nf or mati on

Management,1995,15(5):353-365.

[3]张海峰,李华.委托代理关系下I T 外包的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

管理研究,2008,(4):93-95.

[4]彭本红,李守伟.复杂产品模块化外包的最优合同设计[J ].经济管

理,2009,31(2):139-143.

[5]K weku -Muata O sei -B rys on,O jelanki K Ng wenya ma .Managing

risks in infor mati on syste m s outs ourcing:An app r oach t o analyzing out 2s ourcing risks and structuring incentive contracts[J ].Eur opean Jour 2nal of Operati onal Research,2006,174(1):245-264.

[6]Dom inique De mougin,Claude Fluet .Monit oring versus incentives[J ].

Eur opean Econom ic Revie w,2001,45:1741-1764.

[7]Am rit Ti w ana .Does interfir m modularity comp le ment ignorance?A

field study of s oft w are outs ourcing alliances [J ].Strategic Manage 2ment Journal,2008,29(11):1241-1252.

[8]Am rit Ti w ana .Does Technol ogical modularity substitute for contr ol?A

study of alliances perfor mance in s oft w are outs ourcing [J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8,29(7):769-780.

[9]Ron Sanchez,Joseph T Mahoney .Modularity,flexibility,and knowl 2

edge manage ment in p r oduct and organizati on design [J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W inter Special Issue,1996,17:63-76.[10]Juliana H M ikkola .Modularity,component outs ourcing and inter -fir m learning [J ].R&D Manage ment,2003,33(4):439-454.[11]Juliana H M ikkola .Cap turing the degree of modularity e mbedded in

p r oduct architectures [J ].The Journal of Pr oduct I nnovati on Manage 2ment,2006,23:128-146.

[12]Christ opher A Voss,Juliana H M ikkola .Service architecture and

modularity [J ].Decisi on Sciences,2009,40(3):541-569.[13]王建安,张刚.组织模块化及其测量:一个基于松散耦合系统的分

析框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

(6):1-10.

[14]H üseyin Tanriverdi,Prabhudev Konana,L ing Ge .The Choice of

s ourcing mechanis m for business p r ocesses [J ].I nf or mati on System s Research,2007,18(3):280-299.

29—技术与方法 物流技术

2010年6月刊(总第219期)

客流预测模型讲稿19页word

1.4.3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与算法(摘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 究与实践》) 1. 概述 (1) 客流预测的意义和目的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科学预测城市各目标年限轨道交通线路的断面流量、站点乘降量以及站间OD、平均运距等反映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特征的指标。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规划线网时,不同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客流分析结果是进行线网优选的主要内容,如发现有不当之处,要重新调整布线方案,并重作客流分析,如此反复直至满意为止;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量是工程修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主要依据; 在工程设计中,其系统运输能力、车辆选型及编组、设备容量及数量、车站规模以及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等,都要依据预测客流量的大小来确定。 因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提交以下预测和分析结果: 1) 规划年居民全方式出行OD。 2) 规划年居民全方式出行期望路线图。 3) 规划年居民公交方式出行OD。 4) 规划年居民公交方式出行期望路线图。 5) 规划年各线路全日站点乘降量及断面客流量表。 6) 规划年各线路早晚高峰站点乘降量及断面客流量表。 7) 规划年各线路的全日站间OD表。 8) 规划年换乘站各方向的客流换乘量表。 9) 规划年各线路的平均运距,线路平均负荷强度,直达率与一次换乘率,规划 年各线路客运量占公交客运量比例,各线路客运量的年递增率等分析结果。 (2)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 ①客流预测年限 预测年限也就是设计年限,是控制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其合理与否,将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 A 、效率 B、输入资源 C、活动 D、价值 2.以下各点中,()不是UC矩阵的作用之一。 A、进行数据的完整性和匹配性检验 B、划分子系统 C、生成数据流程图 D、在网络中进行数据资源的分布 3.以下各点中,()不是诺兰阶段模型中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之一。 A、初装 B、蔓延 C、成长 D、成熟 4.U/C矩阵是用来进行( )的方法。 A、系统开发 B、系统分析 C、子系统划分 D、系统规划 5.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系统调查 D、系统设计 6.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A.系统重用性好 B.项目易管理和控制 C.系统开发费用低 D.用户要求可较好满足 7.关于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谓关键要素是指关系到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B.在一个企业中关键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C.关键要素是企业最先要解决、投资最先保证、质量要求最高的环节 D.同一行业的企业有类似的关键因素 8.MIS的战略规划主要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A.设计与实施工作B.长期的、重大的发展方向目标 C.与其它系统的关系D.工作环境与条件。 9.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0.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B、总体规划位于系统分析之后 C、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相对容易的阶段 D、总体规划阶段应当包含数据流程分析 二.填空题 1.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有__自下而上__和__自上而下___两种. 2.“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___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__. 3.“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主要优点是___整体性和逻辑性强__. 4.“自上而下”的策略适用于_大_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_小_型系统的设计. 5.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__组织结构__.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系统分析,__系统设计__和__系统实施__三个阶段. 7.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9.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10.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信息系统结构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11.业务流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12.原型法贯彻的是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集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单选题 1.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B.目的性、整体性、有效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C.目的性、有效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D.有效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2.合理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为 A.系统管理 B.系统工程 C.系统控制 D.系统方法 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A.处理数据 B.预测未来 C.辅助决策 D.过程控制 4.MIS所解决的问题是 A.结构化问题 B.非结构化问题 C.半结构化问题 D.上述三种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IS是一个人机系统 B.信息与载体性质有关 C.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加网络化 D.MIS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E.决策需要 6.二次信息选择的关键问题是 A.目的性和正确性 B.有效性和正确性 C.有效性和目的性 D.有效性、目的性和正确性

7.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包括 A.信息意识、信息知识 B.信息能力、信息品质 C.信息忧患意识、信息技术的跟踪能力 D.A与B 8.在管理信息的处理要求中,信息的生命是 A.及时 B.正确 C.适用 D.经济 9.现代信息系统是 A.计算机系统 B.手工管理系统 C.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 D.通信网络系统 10.信息系统属于哪种类型 A.自然系统 B.物理系统 C.逻辑系统 D.开放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A.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传输 B.数据的存储、传输、使用、管理 C.数据的管理、数据的使用 D.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使用与管理 12.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是 A.辅助支持型、战略支持型 B.关键运作支持型 C.高潜力型 D.以上全部支持 二、填空题 1.信息具有、、、等属性。 2.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 3.越靠近高层的信息与外界关系越大,而高层决策信息主要来自__________。 4.信息是有价值的,因为信息是由数据转换而来的,是_________创造的。 5.在信息系统中,最常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电商直播研究 —以淘宝电商直播为例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17, 5(3), 37-4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910067919.html,/journal/bglo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910067919.html,/10.12677/bglo.2017.53006 文章引用: 吴冰, 宫春雨.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电商直播研究[J]. 商业全球化, 2017, 5(3): 37-45. Research on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Taobao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as an Example Bing Wu, Chunyu G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5th , 2017; accepted: Jul. 19th , 2017; published: Jul. 27th , 2017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study on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live streaming was proposed to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users continuance use. Through Web mining, the data from the live streaming of Taobao by March 2017, 212 effective records were ac-quired.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SPS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mpirical data was ana-lyzed to verify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es: 1)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2) the service qua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value; 3) the perceived valu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4)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ontinuance use. Different from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1)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ser perceived value and user satisfaction; 2) service quality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ser perceived value.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platform. Keywords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Empirical Study, Influence Factor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电商直播研究 —以淘宝电商直播为例 吴 冰,宫春雨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 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 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勺支持,如:PD PLUS 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

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I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 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 )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 )编译编写专著

(完整word版)教案2客流预测

教案头

项目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 任务一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基本特征 客流不仅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排工程项目建设顺序、设计车站规模和选择车站设备容量的依据,也是轨道交通系统合理安排运力、编制运输计划、组织行车和分析运营效果的基础。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 ?普遍存在性 ?复杂多样性 ?时空集散性 ?政策决定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运输方式规模与能力 (二)运行速度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 断面客流量间P计算见下式: P i+1=P i - P x + P s 式中:P i+1 ——第i+1个断面客流量(人); P i ——第i个断面客流量(人); P x ——在车站下车人数(人); P s ——在车站上车人数(人)。 任务二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是一门科学,它是在现在从已知过去发生的事物有关因素基础上和假 定未来的发展基础上进行 推断得到的。 一、客流预测概述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开展三次需求分析与预测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阶段 线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线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阶段 二、客流预测模式 (一)“四阶段”客流预测模式 交通四阶段段法以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为基础,由交通生成(trip generation/attraction)、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交通方式划分(model split)、交通量分配(traffic assignment)四个阶段组成。 (二)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 趋势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是情报研究法体系的重要部分。 趋势外推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系过去和现在连续发展的结果。当预测对象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趋势,没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且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趋势外推法的基本理论是:决定事物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该事物未来的发展,其变化,不会太大;事物发展过程一般都是渐进式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这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的未来趋势和状态。

(完整版)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转)

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 总则 为了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为规范廊坊市报建单位项目方案三维数据的提交,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范围 本规范适用建筑新建方案、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三维模型制作及项目周边现状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方案三维模型是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图包含内容一致。 空间参照系要求 建成的方案三维模型场景空间参照系必须与系统中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维模型总体要求 1.1制作软件: 3ds max9 1.2 模型单位: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制作且模型坐标必须定位准确,不得存在闪面及

漏面现象,模型的scale值为1。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一致。(整数部分:X坐标6位,Y坐标7位,小数点后保留3-6位) 1.3 模型要求:能够完整反映出三维模型的外观及楼体上的的附属结构,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数据量和材质数,做到数据的精简(单体建筑物模型面数控制在2500以内)。 三维模型具体要求 2.1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坐标必须定位准确) 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2材质和贴图 2.2.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2.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2.2.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例如:32x32,64x128等。但图片的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2.2.4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表现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精心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目前,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式主要分为3 类:1、非基于现状OD(起点) 客流的预测模式, 将相关的公交线路客流和自行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 得到轨道交通客流; 2、基于现状OD , ,轨 , 并 考虑到高峰小时与全日出行分布规律的差异性, 建议分别构建全日客流O D 矩阵和高峰小时客流OD 矩阵,然后通过相应的分配过程, 得到轨道交通线路的全日客流指标和高峰小时客流指标 2 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和分布预测

2. 1 各交通小区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预测交通小区的日发生量与人口数相关、吸引量与就业岗位数相关, 并服从指数关系。 其计算式为: i , j=1,2,…,n 式中: G i为交通小区i的发生量; A j为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 P i为交通小区i的人口数; W j为交通小区j的就业岗位数; a i 、b i 、cj 、d j 均为模型参数, 反映了交通小区i的土地利用性质; n为交通小区数。 2. 2全日出行分布预测 全日出行分布预测可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 其中, i , j=1,2,…,n 式中: Q ij 为从交通小区i 到j 的全日出行总量; 、分别为行约束系数和列约束系数; f ( cij )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阻抗函数; cij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出行阻抗。

3高峰小时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 在高峰小时时段内, 以工作和上学为主的通勤出行所占比例很大, 一般为80% ~90% 。由于工作、上学是工作日所必须的, 且时间性强。因此, 分别建立工作和上学的出行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并根据这 2 种出行目的, 以及在高峰小时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 从而预测得到高峰小时的出行发生( 吸引) 及分布。 工作出行模型为 i , j=1,2,…,n 上学出行模型为 i , j=1,2,…,n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工作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上学出行人次数; a w 、b w 、cw 、d w 均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a s、b s 、cs 、d s均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其中,和有以下关系式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 到j 的总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所占的比例; 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所占的比例。 4 方式划分与分配组合模型 4.1组合出行 组合出行是指居民一次出行, 从起点到终点采用了多种出行方式联合完成。居民由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组合出行如图所示。 图2组合出行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上海某食品公司信息系统实施案例分析 摘要:正如烘焙业在全世界的业态变迁一样,该公司也正推动着大陆上海烘焙业从原先的饱食时代、营养时代进而提升为今日的品位时代,正不遗余力地提升着消费者对饮食的健康意识以及生活文化性追求。这种战略在将烘焙食品转变成为高附加值的文化礼品的同时,也建筑起对该公司的竞争对手高高的进入壁垒。因为,人们对食以果腹的粮食是无需选择的,但人们对精致礼品却有着极高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的。 关键词:关键因素解决方案作用信息系统 食品公司信息系统案例讨论题: (1)该公司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2)管理软件选型时,该公司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3)该公司信息系统实施时碰到了哪些阻力或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4)作为公司的第一把手(即该公司的董事长)在信息系统实施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关键要素的分析 1. 概念: 1970年,哈佛大学额的威廉.扎尼教授在MIS模型中用到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10年后,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把关键成功因素法提供为一种MIS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思想是“抓主要矛盾”。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识别,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规划开发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信息系统。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因素。通常,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业务活动中的关键成功因素都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仅研究上海某食品公司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2.企业背景 第一、行业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烘焙业发展突飞猛进,“送礼送食品”的概念广为人知,又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消费者对饮食的健康意识以及生活文化性追求,促使烘焙业的行业形态从原先的饱食时代、营养时代进而提升为今日的品位时代。这就需要企业应景而生,参与到这一新兴的经济模式中。 第二、公司内部背景: (1)、该公司是成立于二十年前的台湾的一家烘焙食品公司,现已开启百多家连锁分店,它的宗旨是“精致礼品名家”。 (2)、公司“精致礼品”的宗旨要求公司具有更加敏锐的市场感觉,以及快速的运作反应能力。而作为一个有许多连锁店的企业,怎么样能够保证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及时性,需要企业深入探讨。

数学建模之火车客流量预测

目录 铁路旅客流量预测客 (1) 摘要 (1) 一.问题重述 (1) 1.1引言 (1) 1.2问题的提出 (2) 二.问题分析 (2) 2.1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 (2) 2.2利用问题一中的结论,建立数学模型 (2)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2) 3.1.1模型假设 (2) 3.1.2符号说明 (2) 3.2.1模型假设 (3) 3.2.2符号说明 (3)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 4.1.1 数据分析处理 (3) 4.1.2利用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特征属性的信息增量 (4) 4.1.3 根据图表分析在不同的特征属性内部客流量的变化规律 (6) 4.1.3.1按车的种类分析 (6) 4.1.3.2按站点分析 (7) 4.1.3.3按时段分析 (8) 4.1.3.4按区间大小分析 (8) 4.2.1灰色预测 (9) 4.2.2问题分析与准备 (10) 4.2.3预测模型的建立 (12) 五.模型的优缺点 (13) 5.1 优点 (13) 5.2 缺点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七. (14) 八.附录 (15)

铁路旅客流量预测客 摘要 铁路客流量预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价格、改善客运站组织方式、优化铁路车辆资源配置、提高客运设备的服务能力提供帮助,对提高铁路客运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客流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车次,时间,车站,区间,天气,节假日等。现在我们分析前四个因素对客流量的影响,我们首先引用信息熵概念来计算具体哪个因素对客流量的影响最大,并通过ID3算法生成决策树,根据所得生成树可以快捷方便的分析客流量规律。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车站对于客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于是将车站这个因素选定为了主要变量,然后从这个主要变量着手,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行为特征指标建立一组相互关联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系统中众多变量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的变化,这种模型对于挖掘和利用原始数据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参考了在问题一中所得出的客流量的一般规律,最终采用累减生成的放松得到了一组灰色序列以弱化数据的随机性和预测未来客流量。 关键字:信息熵ID3算法灰色预测模型 一.问题重述 1.1引言 随着《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的发布,高铁动车票价将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定价。铁路部门为了保持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了解日常铁路客运流量、淡旺季变动指数、冷热门线路的体情况,而其中对客流的预测是准确把握市场的首要条件,因此铁路客流预测的研究也成为铁路客运服务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然而铁路客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春运”期间铁路客流量骤增,导致铁路运力无法满足客户乘车需求,同时也给铁路客运组织带来巨大压力。在非节假日期间,一些冷门线路区间上座率不足,造成铁路车辆资源的浪费。因此铁路客流量预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价格、改善客运站组织方式、优化铁路车辆资源配置、提高客运设备的服务能力提供帮助,对提高铁路客运运输效率要的意义。 1

管理信息系统-张金城-考试样卷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 1、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B.目的性、整体性、有效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C、目的性、有效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D.有效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2、下面哪一项信息的精度高,使用频率高,使用寿命短()。 A、战略级信息 B、战术级信息 C、作业级信息 D、无法比较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人机系统 B、信息与载体性质有关 C、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加网络化 D、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4、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 A.经详细调查,能正确定义用户需求 B.与用户直接见面,开发周期短 C.可以借助开发工具,实现开发自动化 D.开发步骤清晰,便于项目控制和管理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决条件,或者说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A、充足的资金 B、主要领导的参与 C、企业各级人员的配合 D、计算机的硬件 6、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正确的顺序是() A、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和维护 B、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和维护 C、系统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和维护 D、系统分析、系统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设计、系统评价和维护、系统实施

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 A、数据结构 B、文件 C、数据流 D、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 8、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 A、决策树和决策表 B、结构化语言 C、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D、数学公式 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图 B、系统说明书 C、流程图 D、详细调查报告 10、我国的身份证号码属于( ) A、顺序码 B、分组码 C、助记码 D、区间码 11、模块设计原则是( ) A、块间耦合要强,块内聚合要强 B、块间耦合要强,块内聚合要弱 C、块间耦合要弱,块内聚合要强 D、块间耦合要弱,块内聚合要弱 12、系统设计的工作不包括()。

客流预测模型讲稿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与算法(摘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1. 概述 (1) 客流预测的意义和目的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科学预测城市各目标年限轨道交通线路的断面流量、站点乘降量以及站间0D、平均运距等反映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特征的指 标。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规划线网时,不同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客流分析结果是进行线网优选的主要内容,如发现有不当之处,要重新调整布线方案,并重作客流分析,如此反复直至满意为止;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量是工程修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主要依据;在工程设计中,其系统运输能力、车辆选型及编组、设备容量及数量、车站规模以及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等,都要依据预测客流量的大小来确定。 因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提交以下预测和分析结果: 1) 规划年居民全方式出行0D。 2) 规划年居民全方式出行期望路线图。 3) 规划年居民公交方式出行0D。 4) 规划年居民公交方式出行期望路线图。 5) 规划年各线路全日站点乘降量及断面客流量表。 6) 规划年各线路早晚高峰站点乘降量及断面客流量表。 7) 规划年各线路的全日站间0D表。 8) 规划年换乘站各方向的客流换乘量表。 9) 规划年各线路的平均运距,线路平均负荷强度,直达率与一次换乘率,规划年各线路客运量 占公交客运量比例,各线路客运量的年递增率等分析结果。

2)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 ①客流预测年限预测年限也就是设计年限,是控制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效率和效益。 按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的规定,客流预测年限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的第3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的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的第25年。 ②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城市交通需求预测起源于美国,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 发展。60 年代称为“ Chicago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的芝加哥都市圈交通规划开发了包括交通方式划分在内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开了城市综合交通需求预测的先河。 四阶段预测法按照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来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的交通状况,是目前交通规划领域应用最广的方法。 虽然近几十年来,对四阶段中预测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出现了将两个或几个阶段合并进行预测的方法,但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然后分阶段预测分析的思路仍是一致的。 国内外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通常采用四阶段法。运用该法进行客流预测时,首先要对研究对象城市划分交通小区,进行城市人口、就业、土地利用等资料的调查和居民出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居民出行产生预测、出行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和交通分配,以获得所需的轨道交通需求数据。 利用非集计模型( Discrete Choice Model )进行居民出行的分析和预测是继四阶段法后出现的构造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新方法。它以出行者个人而非交通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效用理论 ( Random Utility Theory,Manski 1977)、出行效用最大化理论为研究基础,避免了四阶段法数据利用率低、无法探讨众多的影响因素、预测精度差等缺点,曾一度成为交通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非集计模型的研究和使用还未系统展开。国外的研究始于70年代,此后研究开发了MNL、MNP、HL NL等一系列模型,代表人物有Ben-Akiva Lerman. Man heim等。但非集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还无法使其在工程界完全取代四阶段法,目前非集计 模型多应用于方式划分领域。四阶段法仍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在本节中,结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技术需求,对四阶段法的各个阶段即交通产生阶段、交通分布阶段的方法和模型作基本介绍,并编写了相应的算法。对技术复杂和现存问题较多的方式划分阶段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不同之处表现在:A、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B、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C、信息系统的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D、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缺乏严格的项目建设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定,要靠真实的评估。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非常重视投入资金的获得,而往往容易忽视投入后的产出问题,或者是大家不愿谈起系统收益的“真相”。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的意义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其一,企业可以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其二,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建设前期所建立的可量化的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成功标准,与项目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产生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与设计模型 一、引言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本身或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会让企业每天付出巨大代价,远远超过故障设备的价值。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就是以系统思想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加工、输出,从而形成支持组织决策的信息系统。 二、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要求 1.适用性:按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适应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化的PMIS体系。 2.准确性:保证设备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具有强大的差异处理能力,保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集成性。 3.方便性:先进技术与简易操作完美结合,功能齐全,人机操作界面友好,全中文操作菜单,实现操作的简单性、方便性、易学性。 4.开放性:系统具备一个开放的系统结构,任何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或分离而不影响其他的模块,性能扩充方便、易行,以充分满足企业变动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5.动态报表性能:能够根据企业的报表的不同格式和要求,由用户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数据,定义报表格式,动态生成各种报表。 6.前瞻性:建立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预测的设备动态集成管理系统,把企业传统的静态计划预修、润滑等体系,转变成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动态预测维修、润滑体系,为企业的生产计划、维修和润滑等提供可靠的设备信息及趋势预测,节省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安全性:只有授有权限的用户方可进入管理系统,并根据权限的大小享有不同的数据库管理权利。 8.实时性:符合最新的企业信息交互及数据传输方式,充分利用Intranet的优越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