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6章 知识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43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补充发展时期30-—50年代见课本P10)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补充成熟时期60年代见课本 P10)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新信息对己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___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__________秒钟A.5B.20-30C.60D.120 ()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________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4. 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__________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5.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辩题学习()6.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7.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__________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__组块A.6±2B.6±12C.7±1D.7±2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一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_____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2.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5.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6.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