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复合材料简单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39
采用铸造−倾析−铸造技术制备A390/A356铝合金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时过热和凝固层厚度对其界面接合的影响Abstract: T he cast−decant−cast is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functionally graded components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e functionally graded cylindrical shape component with a radial gradient, e.g. the first alloy (A390) with high wear resistan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piece and toughness and the second alloy (A356) of low machining costs in the core of the piece can be produced via this melt process. The effectof the second alloy superheat at temperatures of 750, 820 and 860 °C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first alloy solidified layer at 25, 35 and 45 s decanting time on achieving the perfe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alloys was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face was carried out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its width was measured by the microhardness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interface was obtained at 860 °Cand 35 s decanting time with a width of 500 µm. Also, the wear resistance test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surface wear resistance to the core. Key words: A390 alloy; A356 alloy;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cast−decant−cast process摘要:铸造−倾析−铸造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功能梯度材料的新方法。
梯度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State:1. 此⽂在是从中英⽂⽂献中的“简单总结”,没列出相应的参考⽂献2. 是为允诺⼀位朋友⽽做,也可以算作⾃⼰的读书⼩笔记,仅此⽽已背景梯度功能材料(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简称FGM)是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新概念。
航天飞机在⼤⽓层中长时间飞⾏,机头尖端和发动机燃烧室内壁的温度⾼达2100 K 以上,因此材料必须承受很⼤的⾼温以及内外的温度差别,服役的环境很恶劣。
1984 年,⽇本学者Masyuhi NINO,Toshio HIRA,和Ryuzo WATANBE等⼈⾸先提出了FGM 的概念,其设计思想⼀是采⽤耐热性及隔热性的陶瓷材料以适应⼏千度⾼温⽓体的环境,⼆是采⽤热传导和机械强度⾼的⾦属材料,通过控制材料的组成、组织和显微⽓孔率,使之沿厚度⽅向连续变化,即可得到陶瓷⾦属的FGM。
所谓梯度功能材料(FGM), 即在材料制备过程中,使组成、结构及孔隙率等要素在材料的某个⽅向上连续变化或阶梯变化, 从⽽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也呈连续变化或阶梯变化的⼀种⾮均质复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开发最早始于1987 年⽇本科学技术厅的⼀项“关于开发缓和热应⼒的功能梯度材料的基础技术研究”计划。
该项⽬于1992 年完成,随后将⼯作重⼼转向模拟件的试制及其在超⾼温、⾼温度梯度落差及⾼温燃⽓⾼速冲刷等条件下的实际性能测试评价上,并于1993 年开始研究具有梯度结构的能量转换材料。
第⼀届国际FGM 研讨会于1990 年在⽇本仙台召开,之后每两年举办⼀届。
中国于2002 年在北京主办过第七届FGM国际研讨会。
特点功能梯度材料的关键特点是控制界⾯的成分和组织连续变化,使材料的热应⼒⼤为缓和。
从材料的组成⽅式看,功能梯度材料可分为⾦属/陶瓷、⾦属/⾮⾦属、陶瓷/陶瓷、陶瓷/⾮⾦属和⾮⾦属/聚合物等多种结合⽅式。
从组成变化可划分为:功能梯度整体型(组成从⼀侧到另⼀侧呈梯度渐变的结构材料),功能梯度涂覆型(在基体材料上形成组成渐变的涂层)和功能梯度连接型(粘结两个基体间的接缝呈梯度变化)。
课程论文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材料化学梯度复合材料摘要:梯度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组成沿厚度方向阶梯性变化的材料,导致材料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以便于更加适合材料的工作环境,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
梯度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可控性使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计算机线路板、装甲以及光学仪器等领域,因此对梯度复合材料的研究日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梯度复合材料的现状、性能、制备及其应用与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梯度复合材料;性能可变性;制备;应用正文:1、梯度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1.1梯度复合材料的由来早在大自然中,就出现了很多典型的梯度复合材料,比如岩石、竹子和人类与动物的骨骼,只不过相对于这些植物,人类的骨骼是一种“智能”梯度复合材料,他们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结构性能变化,而竹子或人造梯度复合材料是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结构,能承受的应力不同,性能也不尽相同,缺乏智能性。
上个世纪,随着航空航天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材料的隔热成为了航空航天材料最大的问题。
特殊的服役环境使一般的材料面临着高温和较大的温度梯度的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日本科学家新野正等人在1987年首次提出“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概念,即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简称FGM。
1.2梯度复合材料的介绍梯度复合材料的定义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使材料的组成、结构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能也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材料。
与普通材料不同,它是选用两种(或多种)性能不同的材料,通过连续地改变这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使材料的性能随着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而缓慢变化,形成梯度功能复合材料。
正因为它的性能可控性、可设计性和可变性,使得梯度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下图即为材料的示意图,他可以连接两种不相容的材料,提高粘结强度,消除不同材料之间的残余应力和裂纹驱动力,消除不同材料的交叉点,并使得功能和性能因为内部位置不同而不同,从而使性能实现梯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