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功能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绿色建筑智能化研究引言目前,我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使得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建筑逐渐增加。
而在现代化建筑中,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观念,绿色建筑逐渐被运用至建筑设计中,采取建筑智能化措施,对绿色建筑加强监督与管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1建筑智能化以及绿色建筑目前,在建材生产、工程施工以及建筑运行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将会消耗地球上42%的水资源及50%的材料、能源,同时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建筑行业的实际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了低效率、高污染、高耗能的运营模式。
而在人们创造温馨、高效、健康的使用空间的基础上,怎样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怎样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等,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研究重点。
建筑智能化指的是将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建筑物作为平台,利用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应用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人们创造便捷、高效、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并实现建筑环保、建筑节能等目的。
建筑智能化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同时也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不断发展[1]。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以及建筑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是概念,而“智能化”则是手段。
因此,绿色建筑要求以绿色的观念及方式,运用智能技术、新能源管理技术、绿色生态设施以及智能化监控手段。
智能技术作为建筑智能化的技术要点之一,在绿色建筑的技术向导下,要求利用智能技术维持建筑系统以及建筑产品的研发,进而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并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
2智能化建筑的实际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1)设计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了:①节地以及室外环境,也就是建筑场地以及节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
②节能以及能源的运用,其目的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全面提升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能耗监测以及计量作为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节能的科学方式。
通过能耗分项计量,明确建筑物的耗能情况,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不科学的耗能问题,提高对建筑物的耗能管理。
浅析建筑智能化的功能摘要:对于建筑智能化而言,其就是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物业管理人员。
同时建筑智能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并且在合理投资基础上,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前言:建筑智能化系统是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IC卡技术有机地结合,以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建设一套先进成熟、安全可靠和具有较强开放性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为大楼提供一个高效有序、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的运行环境,满足大楼运行和管理的各种需求。
使建筑物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建筑物功能产生质的飞跃。
一、智能建筑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关系“信息高速公路”是由光缆构成的高速通道、将其延伸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家庭,可形成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信息“交通网”,文字、图像、语音都可以以数字流的形式在这个“交通网”上快速传递。
二、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这也就表明它可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
它包括:1)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2)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3)传真机、图形终端、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象资料4)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5)传输28个VHF宽带视频信号;6)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1、设备间它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
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
当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设计多个设备间。
2、工作区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浅谈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精选)【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它是指根据用户所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周期,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日益多元、综合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目标1、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建筑物的运作包含了水、电力、空调、通讯等多种功能系统。
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水,它又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对这些实现自动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智能的概念是代替人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完成其功能。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降低建筑物设备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可靠性,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动化通信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利用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等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
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
建筑设计前期的智能化需求探讨论文建筑设计前期的智能化需求探讨论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设计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需求。
在这个告诉时代,在建筑设计中除了传统的环境要求,还需要各种设备的快速使用,方便人们,而新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对智能化加强。
智能化可以表现在多种方面,我们在许多建筑中也实现了智能化,比如说办公大楼里的自动化、通讯化设施,这都是完善建筑的表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
一、现状在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理念中,主要是针对人们传统需求,忽视了现代智能设备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中假如智能化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建筑设计之初,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智能化融入到设计中。
目前许多建筑公司都涉及到了智能化,但是由于建筑前期的设计不足,所以在施工中不能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施工的延缓,在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相关的漏洞。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将智能化设计加入到建筑设计前期是值得研究的,许多专家也开始投入到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建筑设计前期突出问题在建筑设计前期设计不完善,后期施工许多层面出现偏差,难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建筑设计前期突出问题进行了解。
(一)智能化机房面积小智能化机房一般包括中央控制机房、通讯机房等等,但是目前智能化机房普遍较小,而且不能满足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机房面积过小,许多系统考虑不全,容易发生事故,在建筑设计中没有考虑给机房预留位置,所以这也是造成智能化机房较小的原因。
智能化机房作为实现智能化的重点区域,面积过小许多功能不能实现,位置也不对。
机房内布局不能满足各方面需求,我们应该尽早改进。
(二)弱电间面积、位置不能满足智能化设计在弱电间的设备需要分别设置,如果弱电间面积过小将无法实施。
由于弱电间面积和位置不能满足智能化需求经常造成后期智能化建筑不能正常进行。
由于弱电间需要防止机柜,所以对于弱电间的预留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弱电间需要说明,还有就是走廊过道。
2024年建筑智能化管理论文一、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概念建筑智能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的各种设备、系统、服务等进行集成、优化和管理,以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和效益。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智能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建筑内部的智能化管理。
二、建筑智能化管理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建筑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普及和应用。
然而,当前建筑智能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度不高,各系统之间缺乏协同作用,导致管理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三、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智能化管理将继续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管理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度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建筑智能化管理将更加注重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系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随着人们对建筑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管理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未来,建筑智能化管理将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四、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建筑智能化管理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论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众多领域中,建筑行业也正在经历着由AI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对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建筑行业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是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
从古代的石器工具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软件,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维护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起点,也是决定建筑质量和功能的关键环节。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参数化设计:AI技术可以通过参数化设计软件,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生成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 形态优化:利用AI进行形态优化,可以基于性能和美学要求,自动调整建筑形态,实现设计的最佳化。
3. 环境模拟:AI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帮助设计师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舒适度。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建筑施工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建筑的过程,AI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1. 施工计划优化:AI可以根据施工条件和资源分配,优化施工计划,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2. 自动化施工:AI技术可以控制施工机械进行自动化施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施工精度和安全性。
3. 施工监控: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传感器和摄像头,AI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建筑管理涉及到建筑的运营和维护,AI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1. 能源管理:AI可以分析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自动调节能源供应,实现节能减排。
建筑智能化系统论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建筑环境中的系统,能够对建筑内部的设施、环境、安全等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节能降耗。
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涵盖了建筑自控系统、智能化照明系统、智能化门禁系统、智能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多个子系统和模块,以实现系统的完整运行和管理。
这些子系统和模块分别负责建筑中的不同方面,例如:智能化照明系统中的照明控制模块就能够智能化地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以实现舒适和节能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建筑工程等。
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虽然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虚弱之处。
为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系统的自主学习及优化。
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需要通过设立特定的规则和算法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传统的控制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控制效率低下,需要大量人力管理等。
相比之下,能够利用自主学习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建筑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另外,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机密信息泄露、电力系统失控等重大事故。
为此,安全问题应该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研究,除了需要关注技术和功能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但是智能化系统的操作方式复杂,往往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因此,在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习惯和需要,将系统的操作设计得尽量简单和方便。
总的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当前智能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能够为建筑环境提供更高效、更省能的管理和服务。
楼宇自动化专业论文楼宇自动化专业论文(精选7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楼宇自动化专业论文,欢迎阅读!楼宇自动化专业论文篇1摘要:智能建筑的概念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简介,并列举了当今几大楼宇自控生产厂商的自控系统功能简介和实际运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概念一关于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
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
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二、楼宇自动化系统简介楼宇自动化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是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环境、交通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等,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三、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
浅谈建筑智能化【摘要】随着世界能源利用率的逐渐提高,能源利用危机也越来越大,能源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节能环保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因此,建筑设计智能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设计往往相互关联,智能建筑必然要考虑节能效率,节能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能源短缺的时代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建筑;智力;节能设计;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能源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改善人居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首要问题。
因此,建筑的智能化和节能设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
两者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智能建筑的概念,许多具有一定自动控制功能、分属不同层次、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智能建筑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资源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他们的沟通建筑作品之间的最佳组合建筑。
二、弱电系统及系统集成真正的智能建筑应该具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的功能。
IBMS是智能楼宇系统的核心,属于整个智能楼宇系统的最高监控和管理。
它将各个子系统通过分布式网络集成到同一个计算机支撑平台中,建立起对整个建筑的中央监控和管理界面。
通过可视化、统一化、拟人化的图形化窗口界面,系统管理员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对楼宇(群)内的各个功能子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
三、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现状1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楼宇智能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体现和应用。
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是一个综合系统。
要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早期的设计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能化设计原则应包括建筑设备的先进性、建筑设施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建筑智能化设计论文建筑智能化设计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建筑舍内智能化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
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由于目前建筑行业对于智能建筑的标准尚无准确的定位,这就使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弄虚作假或以偏概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声誉受到破坏,所以需要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先将智能建筑的标准进行准确而权威的定义,智能建筑的标准需要参考我国国内对于智能建筑的具体使用需求以及国内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程度进行设计,还要针对具体建筑的具体建设规模等作为参考内容。
通常来说,当建筑的建设规模超过20000m2时,设计成智能建筑可以得到更加经济、便捷的效果。
对智能建筑的使用目的上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
方便、安全的居住、工作环境而产生的建筑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始终保证设计的宗旨是为了获得更加舒适便捷的使用目的。
在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设计核心,设计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温度、光线、空气流通情况以及建筑的安全性、便捷性,独立的工作、生活空间,以人为本的办公器具,适当的休息场所,建筑之外的景观设计和私密性的隔断等。
在这些体现现代舒适便捷的设计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建筑设计的精巧性和独创性。
同时在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注意的是进深的控制,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智能建筑的进深不应该太过大,以保持在十米距离为佳,要尽量使办公空间或居住空间的阳光充足,也要使建筑外的景观环境能够体现时代的特点。
此外,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建筑的外墙规划成凹凸的外观形式,再在其基础上建立corneroffice的概念建筑,会使智能建筑的设计更加的充满舒适性和时代性。
建筑智能化论文(专业推荐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集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下面是建筑智能化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建筑智能化论文第一篇:养老机构建筑智能技术化运用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科学领先技术,已被运用于各种领域。
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急需从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创新,并运用新技术得出适合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方案。
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建筑中,旨在探索适合中国养老现实需求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养老建筑; 老龄化; 智慧养老;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Pension BuildingsHuang Lidi Dong Zhilong Luo KaizhouDepartment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s a leading scientific technology. With the advent of Chinas aging era, how to support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issue. It is urgent to innovate and apply new technolo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come up with a Chinese solution to solve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this pap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pension buildings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h suitable for the reality of Chinas pension.我国在综合实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论文
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AI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谓非常广泛。
AI技术可
以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为人们提供建筑行业高效而又安全的保障。
首先,AI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得到有效应用。
建筑设计与施
工中充满繁复复杂的计算步骤,容易出错。
AI技术的应用可
以准确快速的完成计算,减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
AI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建筑设计,基于大量计算模拟和深度
学习,AI系统可以精确模拟建筑物的未来动态,避免设计时
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此外,AI技术也可以用于施工管理。
AI可以帮助团队及时记
录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质量,准确跟踪施工进度,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工作危险性。
而且,AI可以智能地根据建筑物
的规划,实时推荐最优施工方案,及时更新施工管理方面的文档,帮助团队更加有效地完成施工工作。
最后,AI技术也可以改善建筑物运营效率。
AI技术可以捕捉
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从而准确识别出温湿度、能耗等运营状况,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
另外,AI技术也可以智能识别建筑物内部的损
坏情况,及时分析出损坏部位及其原因,提升维修、保养等管理效率。
总之,AI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以智能化改善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
楼宇智能化毕业论文楼宇智能化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楼宇智能化是指通过各种智能技术和设备,将传统的建筑物转变为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建筑。
本文将探讨楼宇智能化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楼宇智能化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智能化系统,建筑物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例如自动调节温度、照明和空调等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包括入侵检测、火灾报警和视频监控等功能,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其次,楼宇智能化还可以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
通过智能化系统,建筑物可以实现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能电梯等功能,方便了居民和办公人员的出入和移动。
同时,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智能窗帘等功能,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目前楼宇智能化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技术标准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智能设备和系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导致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困难。
其次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智能化系统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楼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互联互通的实现。
各个智能设备和系统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以便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次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加密算法、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保护智能化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最后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使用体验。
总之,楼宇智能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的领域。
通过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建筑物可以实现能效提升、安全监控以及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
然而,目前楼宇智能化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标准和互联互通、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建筑智能化论文一.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1.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
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
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电信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
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
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
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
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
楼宇智能化技术论文(2)楼宇智能化技术论文篇二刍议楼宇智能化系统及其技术摘要文章从楼宇智能化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构成以技术要求,提出了楼宇智能化未来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系统技术1 楼宇智能化的内涵笔者认真分析不同国家的楼宇智能化定义,并综合考虑到我国楼宇建设的实际情况,把楼宇智能化定义成:拥有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的楼宇,就是智能化楼宇。
2 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构成楼宇智能化系统一般包括以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广播告示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控平台)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
2.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整幢大楼的"神经系统",是网络、通讯等系统的基础。
大楼结构化布线采用光纤作为主干(电话主干使用大对数线缆)、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到房间,提供网络接入。
2.2 网络系统在综合布线基础上构建网络系统,提供系统桌面100/1000Mbps 接入,在公开区域部署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整个楼宇内无死角的网络覆盖。
在网络系统上可以部署多种网络应用,如办公系统等。
2.3 电话系统利用综合布线的基础设施,配置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可以为楼宇内用户提供电话、传真等通讯服务。
楼宇内移动信号覆盖一般由移动公司在楼道内安装信号放大器来实现。
2.4 电视系统整个大楼接入有线电视网络,并建设自己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以为楼宇内用户(酒店、公寓等)提供电视服务,如需收费,可配套建设卫星电视计费系统。
2.5 安防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巡更系统。
楼宇智能化技术论文楼宇智能化技术及应用【优秀7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的为您带来的7篇《楼宇智能化技术论文通用楼宇智能化技术及应用》,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楼宇自动化专业论文篇一一、引言我们知道,智能化建筑是高科技与建筑的巧妙集成,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楼宇自动化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智能化的根基。
使用智能建筑,可以感受其舒适性、高效性、便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故楼宇自动化系统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以集中监视、控制及管理为目的,将建筑物或其内的照明、电力、给排水、空调通风、车库管理系统等设备或系统构成综合系统。
广义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一般包含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和安全自动化系统SAS,但这两种系统较为特殊,所以常把它们独立设置,并与BAS监控中心建立通信,确保灾情发生时能按约定进行操作权转移,实施一体化的协调控制。
BAS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的各个设施,并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它们的运行状态,根据外界因素、负载变化而自动调节各种设备。
BAS与高层建筑节能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建筑物各项能耗的检测传感器和仪表是BAS的组成部分,集散控制系统是控制BAS各子系统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施节能的媒介。
现在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系统大多按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来予以设置,尽管没有刻意把智能化放在建设目标上,但是智能化系统的装备技术是先进的,系统的设置是完备的,系统的工程设计是合理的,故系统能够良好地实现其功能。
三、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系统集成的定义所谓系统集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建筑的各个主要子系统从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中于一个统一的、有关联的和协环境之中,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之下运行,使大家能共享资源,能高效地完成规定任务。
2024年建筑智能化系统论文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建筑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对建筑环境、设备、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安全性能,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因此,深入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初期探索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建筑行业,各种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陆续出现。
这些系统大多以单项设备控制为主,缺乏统一的集成和管理平台。
尽管如此,它们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集成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开始进入集成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各种建筑子系统的集成和联动,如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消防系统(FSS)等。
通过统一的集成平台,这些子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和管理效率。
智能化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建筑智能化系统进入了智能化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和监控,还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建筑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
例如,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能源管理策略,降低能源消耗;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领域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例如,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居民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实现智能照明、智能窗帘、智能安防等功能;通过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居民可以实时了解家中的能耗情况,优化能源使用习惯,降低能源成本。
浅析建筑智能化的功能
摘要:对于建筑智能化而言,其就是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物业管理人员。
同时建筑智能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并且在合理投资基础上,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前言:建筑智能化系统是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ic卡技术有机地结合,以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建设一套先进成熟、安全可靠和具有较强开放性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为大楼提供一个高效有序、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的运行环境,满足大楼运行和管理的各种需求。
使建筑物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建筑物功能产生质的飞跃。
一、智能建筑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关系
“信息高速公路”是由光缆构成的高速通道、将其延伸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家庭,可形成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信息“交通网”,文字、图像、语音都可以以数字流的形式在这个“交通网”上快速传递。
二、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针对
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这也就表明它可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
它包括:
1)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
2)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
3)传真机、图形终端、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象资料
4)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
5)传输28个vhf宽带视频信号;
6)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1、设备间
它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
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
当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设计多个设备间。
2、工作区
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3、管理区
它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
其中包括双绞线跳线架、跳线(有快接式跳线和简易跳线之分)。
在需要有光纤的布线系统中,还应有光纤跳线架和光纤跳线。
当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的结构变化时,只要改变跳线方式即可解决,而不需要重新布线。
4、水平子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水平系统是布置在同一楼层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间的跳线架上。
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带传输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
当水平区面积相当大时,在这个区间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卫星接线间,水平线除了要端接到设备间之外,还要通过卫星接线间,把终端接到信息出口处。
5、干线子系统
通常它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
它采用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
6、建筑群干线子系统
它是将多个建筑物的数据通信信号连接一体的布线系统。
它采用可架空安装或沿地下电缆管道(或直埋)敷设的铜缆和光缆,以及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的电气保护装置。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特性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系统相比,有许多优越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是指其设备或程序可以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性。
综合布线系统将话音信号、数据信号与监控设备的图象信号的配线经
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这样与传统布线系统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物质、时间和空间。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接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连设备上做相应的跳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自己的系统中。
2、开放性
传统的布线方式,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介质。
如果更换另一种设备,那原来的布线系统就要全部更换。
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很多麻烦和投资。
综合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的厂商都是开放的,如:ibm、dec、sun的计算机设备。
3、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中,由于所有信息系统皆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的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
每条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
另外,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可有多用户终端,为用户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条件。
4、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
每条信息通道都要采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任何
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保障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