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25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材简析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学完了⼩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次系统的、全⾯的回顾与整理,是⼗分必要的。
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脑⽪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
⽽且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深,由此及彼,进⽽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
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从⽽帮助学⽣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这对提⾼学⽣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也是⾮常有益的。
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个重点,也是全套⼩学数学教材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法,设计了⼀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
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总结⽐较⼀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的提⾼。
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的发⾔、⼩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
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学⽣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这个时机,帮助学⽣总结个⼈经验,分享他⼈经验,有利于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提⾼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重点训练项⽬:计算能⼒和解决问题能⼒。
⼆、三维⽬标1、知识与技能:(1)⽐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和⽐例、⽅程的基础知识。
能⽐较熟练地进⾏整数、⼩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整数、⼩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计算;会解学过的⽅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何形体的特征;能够⽐较熟练地计算⼀些⼏何形体的周长、⾯积和体积,并能应⽤;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数对或根据⽅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例尺的知识,并能应⽤。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每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梳理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本册所学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知识梳理1.数的概念与运算(1)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3)简便运算方法2.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分类(2)立体图形的性质及分类(3)图形的变换3.量的计量(1)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2)名数的换算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统计图表的制作(2)概率初步5.解决问题(1)理解问题(2)分析问题(3)解决问题(三)典例剖析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
2.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
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作业设计1.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知识梳理的效果较好,但在解决问题方面仍有不足。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本节课通过知识梳理、典例剖析、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6篇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复习内容: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三十四第1、3、4题)2、折扣、纳税、利息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二、知识梳理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三、巩固与深化练习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2: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说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2.填空。
25×6+75×6=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说板书如下:(1)①102×4②102×45③……=(100+2)×45 =102×(40+5)=100×45+2×45 =102×40+102×5=4500+90 =4080+510=4590 =4590(2)①32×27+32×73②32×27+32×73③……=32×(27+73) =864+2336=32×100=3200 =3200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