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反射透射与吸收率测试
- 格式:ppt
- 大小:644.50 KB
- 文档页数:28
透射比和吸光度当一束平行光通过均匀的溶液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器皿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 a,透射光强度为I t,反射光强度为I r,则在进行吸收光谱分析中,被测溶液和参比溶液是分别放在同样材料及厚度的两个吸收池中,让强度同为I0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个吸收池,用参比池调节仪器的零吸收点,再测量被测量溶液的透射光强度,所以反射光的影响可以从参比溶液中消除,则上式可简写为透射光强度(I 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称为透射比(亦称透射率),用T表示,则有:溶液的T越大,表明它对光的吸收越弱;反之,T越小,表明它对光的吸收越强。
为了更明确地表明溶液的吸光强弱与表达物理量的相应关系,常用吸光度(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其定义为:则A值越大,表明物质对光吸收越强。
T及A都是表示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透射比常以百分率表示,称为百分透射比,T%;吸光度A为一个无因次的量,两者可通过上式互相换算。
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朗伯和比耳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了这三者的定量关系。
朗伯的结论是,当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一固定浓度的均匀溶液时,A与l成正比,其数学式为:A = k'l (此即称为朗伯定律,k'为比例系数 )而比耳的结论是,当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一固定液层厚度的均匀溶液时,A与C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此即称为比耳定律,k称为比例系数)合并上述k的数值取决于吸光物质的特性外,其单位及数值还与C和l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l通常采用cm为单位,并用b表示。
所以k的单位取决C采用的单位。
当C采用重量单位时,吸收定律表达为:(a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当C采用摩尔浓度时,吸收定律表达为:(ε称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 有时在化合物的组成不明的情况下,物质的摩尔质量不知道,因而物质的量浓度无法确定,就不能用摩尔吸光系数,而是采用比吸光系数,其意义是指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用1cm吸收池时的吸光度,这时吸光度为 :(c的质量百分浓度)ε、a、三者的换算关系为:,(M r为吸收物质的摩尔质量)在吸收定律的几种表达式中,在分析上是最常用的,ε也是最常用的,有时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也用ε或表示,并以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表示物质的吸收强度。
吸波材料测试方法吸波材料是一种用于消除电磁波干扰的材料,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来达到吸收和消耗的效果。
然而,对于一种实用的吸波材料来说,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地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因此,本文将围绕吸波材料测试方法进行讨论。
第一步:光谱测试表征吸波材料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光谱测试。
该测试方法基于光源的光照,通过对吸波材料反射和透射光度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反射和透过率数据。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的获取光学数据,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直接给出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反射和透过率,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数据。
第二步:反射测试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反射测试,这种测试方式适用于粘贴于地板和墙壁等表面的吸波材料。
该测试方法基于反射物自身的反射和透射效应,通过对吸波材料的反射率和消散率的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实时性,但对测试设备的要求较高。
第三步:热谱测试热谱测试也是一种广泛采纳的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吸波材料会将电磁波转化成热能的特性,通过测量热的变化来识别它的性能。
在具体操作上,吸波材料的两侧加热,测量传递热量的能力,以此判断其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这种方法对吸波材料的厚度和几何形状要求不高,但是其需要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
第四步:电磁暴露测试最后一种测试方法是电磁暴露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主要针对吸波材料应用于电磁场环境中的测试。
通过在电磁环境中放置吸波材料样品,测试其吸波性能的能力。
该方法具有实验结果可重复性高,但需要相应的电磁环境。
综上所述,吸波材料的测试方法可以分为光谱测试、反射测试、热谱测试及电磁暴露测试四种。
其中选择测试方法需要根据吸波材料的实际应用及其所需测试的性能而确定。
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有效的吸波材料测试,可以为吸波材料的设计和适合性评估提供物理和技术支持。
热红外遥感试题(开卷试题)一、概念(每题2.5分,共计25分,任选其中10道题)1.热红外遥感的定义?电磁波谱中,通常把波长范围为0. 76~1000微米这一波谱区间称为红外波谱区。
其中,又分为近红外(0.76~3.0微米)、中红外(3.0~6.0微米)和远红外(6.0~15.0微米)和超远红外(15.0~1000微米)。
也可把近红外和中红外统称反射红外;把远红外称为热红外(8~14微米)或发射红外。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红外线遥感技术就是在较远的地方(例如在离地面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用红外线敏感装置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
红外线遥感技术利用侦察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体,拍摄或探测军事目标,调查地质矿产,调查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等等2.什么是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3.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又称辐射功率(Φ0),SI单位为瓦。
其中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λ值有关。
4.辐射通量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SI单位为瓦/米2。
又称辐照通量密度。
符号为E。
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dP/dS。
当在考虑的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常数时,可简化成:E=P/S)。
其SI制单位为W/m2。
对于不被靶物及其环境所散射或反射的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而言,它和积分通量功率相当。
5.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从辐射源表面单位面积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其中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出射度称光谱辐出度;某一特定波长的辐射出射度称为单色辐射出射度。
使用积分球的材料的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标准测试方法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使用积分球的材料的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是评估材料光热性能的关键指标。
准确测量这些参数对于优化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高效材料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第一要点、第二要点和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将提供文章背景和目的,正文将详细介绍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测试方法,第一要点将讨论太阳吸收反射率的测试方法,第二要点将探讨太阳透射率的测试方法,最后通过结论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且标准化的方法来测试使用积分球的材料的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
针对不同材料类型,我们将介绍多种测试方法,并重点讨论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为研究者和工程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选择材料,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效率。
2. 正文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使用积分球的材料的太阳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这些测试方法来评估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和透过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进行材料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遵循相关标准制备。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测试:1. 样品安装:将待测样品固定到积分球内部的样品支架上,并确保样品表面平整且无明显缺陷。
2. 太阳模拟器校准:使用标准太阳模拟器对积分球进行校准,以确保可靠的光源输出。
3. 暗电流校准:关闭光源并记录暗电流值,该值将用于后续数据的修正。
4. 吸收反射率测试:打开光源并聚焦在待测样品表面上,记录积分球内反射光通量,并与不含待测样品时的基准光通量进行比较。
通过计算反射率,得出样品的吸收反射性能。
5. 透射率测试:将待测样品放置在积分球的夹持装置中,确保夹持装置不会对待测样品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简介:习西男(1991-),女,陕西渭南人,本科,工程师,组长,研究方向为产品零部件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及质量控制;宁莉(1981-),女,山西运城人,本科,高工,主任,研究方向为测试技术;徐星洁(1992-),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工程师,技术员,研究方向为产品零部件质量控制;范雨馨(1998-),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研究方向为产品零部件无损检测技术。
0引言近年来,非金属管道在环保工程、供水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中的使用有所增加。
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不泄漏、高强度和韧性、优异的柔韧性、易于装卸和安装等特点,在中低压输气中逐渐取代了传统钢管和铸铁管道[1]。
因此,已成为城市燃气运输的首选管道。
但由于管道在地下埋藏,当管道发生缺陷时,无法有效检测缺陷。
而太赫兹(THz )辐射是指频率范围为0.1至10THz (1THz=1012Hz )、低能量(4.1meV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其他特性的电磁波,已用于无损检测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发射和接收太赫兹波的设备[2]。
2008年,Stoiks 将太赫兹时域光谱(TDS )应用于飞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使用简单振幅二维图像评估了热损伤程度。
太赫兹检测技术及其相关设备随着其不断发展,将在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太赫兹无损检测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4]。
多数学者主要专注于扁平材料中的缺陷检测,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室测试结果[5];然而,在实际管道中,管道结构具有给定的曲率,因此会导致缺陷无法检测。
且管道非平面结构的内部缺陷是否可以使用现有的太赫兹技术进行检测和识别,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基于此,本文针对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输送系统的聚乙烯管道开发了一种缺陷管道的检测方法,利用太赫兹TDS 技术,检测聚乙烯管道缺陷。
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1. 引言1.1 研究背景棉织物的光谱特性受到纤维结构、纺织工艺、染色和后整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则反映了棉织物对光的吸收和透过情况。
通过测定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可以了解其在不同波长的光照下的表现,为优化纺织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深入研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实验结果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棉织物材料的特性,指导棉织物的生产和应用,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棉织物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学特性,具体包括其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棉织物对光的反应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可以为纺织行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促进棉织物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开发。
了解棉织物的光学特性,还有助于提高其在光电子设备、太阳能利用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为优化棉织物的性能与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1.3 研究意义棉织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纺织品材料,其透光性和吸收性能对其在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探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光学特性,还可以为提升棉织物的品质和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有助于揭示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学响应特性,为设计制造更具性能的棉织物产品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研究棉织物的光谱特性,还可以为其在纺织工艺、染色工艺等方面的优化提供参考,提高棉织物的加工效率和商品附加值。
在医疗、环保等领域,探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和吸收率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棉织物的光学特性,可以为开发新型医疗敷料、环保材料等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研究棉织物的光谱透过率与吸收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防紫外线检测报告日期:2021年6月21日1. 引言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的一种辐射,其能量很高,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引发皮肤癌、晒斑、晒黑等问题。
因此,对于防紫外线措施的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防紫外线产品进行检测分析,为使用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
2.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紫外线灯检测:使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同防紫外线产品,观察其对紫外线的吸收程度。
•薄膜透射检测:将防紫外线产品贴于薄膜上,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透射率。
3. 检测结果3.1 紫外线灯检测下表列出了不同防紫外线产品在紫外线灯照射下的反射和吸收情况。
产品名称反射率(%) 吸收率(%)防晒乳液15 85防晒喷雾20 80防晒霜10 90防紫外线帽子 5 95从上表可见,不同防紫外线产品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防晒乳液和防晒喷雾的反射率较高,吸收率相对较低,而防晒霜和防紫外线帽子的吸收率较高,反射率相对较低。
3.2 薄膜透射检测通过薄膜透射检测,得到了下表所示的防紫外线产品的透射率数据。
产品名称透射率(%)防晒乳液20防晒喷雾25防晒霜30防紫外线帽子10从上表可见,不同防紫外线产品的透射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防晒霜具有最低的透射率,而防紫外线帽子具有相对较高的透射率。
4. 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的检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防晒乳液和防晒喷雾在反射紫外线方面表现较好,可有效降低紫外线的照射。
但是在吸收紫外线方面相对较弱,请用户擦抹均匀并注意补涂。
2.防晒霜和防紫外线帽子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表现较好,可以提供较好的防护效果。
但是在反射紫外线方面相对较弱,请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3.使用防紫外线产品不能完全避免紫外线照射,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高强度阳光照射对皮肤造成伤害。
4.不同人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各有差异,建议根据自身肤质、天气条件和活动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紫外线产品。
玻璃对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太赫兹波段是介于红外和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频段,其频率范围为0.1-10 THz。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因为它在材料表征、成像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在太赫兹波段中,吸收峰是材料与辐射相互作用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可以提供关于材料特性和结构的有价值信息。
本文将探讨玻璃在太赫兹波段中对吸收峰的影响。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非晶态或部分晶态的材料,在太赫兹波段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吸收行为。
通过深入研究玻璃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玻璃材料进行更精确地表征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展开对玻璃对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的概述和解释:2. 玻璃对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的概述:介绍太赫兹波段的基本知识,以及玻璃在该频段中的应用和特性。
3. 解释玻璃对太赫兹波段吸收峰的因素:分析晶体结构、物理机制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吸收峰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4. 实验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探讨实验室测试方法和已知材料样本中玻璃对吸收峰的影响实例,同时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玻璃吸收峰进行探测和传感的案例研究。
5. 结论:总结前述内容,并提出本研究所面临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关于玻璃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方面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和解释玻璃对太赫兹波段吸收峰的影响,旨在增进读者对这一领域相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深入了解并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吸收峰的行为,并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玻璃吸收峰进行探测和传感。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 玻璃对于太赫兹波段吸收峰的概述2.1 太赫兹波段简介太赫兹波段是指电磁谱中位于红外光和微波之间的频率范围,通常在0.1至10太赫兹(THz)之间。
该频段对于物质的分析和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太赫兹波长处于纳米级别,因此能够穿透非金属材料并提供有关材料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信息。
2.2 玻璃在太赫兹波段中的应用玻璃作为一种常见材料,在太赫兹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农业田间信息获取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姚建松;刘飞【摘要】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测量方法、作物长势及其背景的监测、营养状况监测、作物冠层监测、作物病虫害诊断、杂草识别等田间信息获取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开发、应用现状以及发展概况做了简要综述,并指出将遥感技术和光谱技术结合应用是我国实现田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关键.【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9(031)008【总页数】6页(P215-220)【关键词】数字农业;田间信息获取;遥感;光谱【作者】姚建松;刘飞【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农业机械管理站,浙江,海宁,314400;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60 引言数字农业技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机工程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
数字农业技术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即信息获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智能化农业机械。
其中,田间的信息获取技术是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
目前,田间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田间采样、田间GPS采集、智能农机作业和多平台遥感获取等4种方式。
通常所说的“3S”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是田间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它是实现数字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1-3]。
1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地球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GPS接收机等3个主要部分组成。
现在最常用的是美国GPS系统,它包括在离地球约20 000km 高空近似圆形轨道上运行的24颗地球导航卫星,其轨道参数和时钟由设于世界各大洲的5个地面监测站与设于其本土的一个地面控制站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得在近地旷野的GPS接收机在昼夜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最少能接受到4颗以上卫星的信号。
通过测量每一卫星发出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输时间,即可计算出接收机所在的地理空间位置。
农田养分信息具有显著的空间属性,其空间变异性很大。
ASTM C1549-09(2014)便携式反射率测定仪常温下材料太阳光反射比的测定1 范围1.1 本方法包括一个在实验室或现场使用便携式太阳光反射比测定仪测定不透明平面材料的太阳光反射比的技术。
试验方法的目的是提供太阳光反射比数据用来评估暴露于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和热流。
1.2 本测试方法并没有取代测试方法E903,此方法使用积分球法测试波长范围250至2500纳米的太阳光反射比。
便携式太阳光反射比测定仪通过使用已知太阳光反射比的标板校准,通过四个波长的太阳光谱:380nm,500nm,650nm,1220nm的点的测试来确定太阳光反射比。
这项技术通过使用试验方法E903测量获得的反射比的比较来支持。
该方法适用于测试具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学性质的材料。
特别适用于不透明材料的太阳光反射比的测试。
1.3 在本标准中,数值表示采用国际单位制(SI)。
本标准中没有包括其他计量单位。
1.4 本标准无意论及与其使用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如有的话)。
因此,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其规章的适用范围是使用本标准人员的责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ASTM标准C168 有关热绝缘材料的术语E691开展实验室间研究以确定试验方法精度的规程E903使用积分球法测定太阳光吸收率,反射比和透射率的试验方法E1980 计算水平和低-斜不透明表面的太阳光反射指数的规程2.2 附加参考“太阳光谱反射仪器SSR-ER的说明”,D&S公司3 术语3.1 定义—C 168中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作法。
3.2 本标准规定的术语和定义:3.2.1 气团—气团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目的地的路径长度有关。
气团1是到地球赤道的正常太阳辐射路径,气团2表明是该路径长度的两倍。
3.2.2 太阳光反射比—从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例。
3.3 符号:A=正常的入射辐射区域,m2Q abs=每平方米面积的热辐射吸收率,,Wq solar=太阳光通量,W/m2r=太阳光反射比,无单位4 方法摘要4.1 这种测试方法采用一种卤钨灯,照亮一个样品的时间为2s,测量周期为10s。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非常有用,用来描述各种各样技术上重要的材料的吸收、透射和反射,例如颜料、涂层、窗口、和滤光器。
这些应用通常需要记录至少一部分材料的光学或电子特征光谱。
A)吸收吸收光谱通常称为分光光度法,是以测量给定波长样品吸收的光强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法,特别是在可见和紫外谱段,是最多功能和广泛应用技术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在可见和紫外的分子吸收光谱与通过气体、液体、固体辐射通道辐射吸收测量有关.常用波长范围在190nm至1000nm,吸收介质是常温。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酶检测)测量温度低于或高于室温是有利的或必需的。
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可以被吸收激发的称为色基团.强烈吸收紫外或可见部分的频谱的有机色基团常常有很多化学键如C=C、C=O或C=N。
分子激发能量通常由激发态分子和另一种分子(如溶质分子)碰撞以热量(动能)耗散,这样分子返回到基态。
另一种情况,激发能量以一个过程的光辐射消耗掉,被称作荧光。
这两种情况下,被色基团收集过的透射光强小于入射光强.一个受激分子可以拥有任意一组被量子力学描述的能量离散量.这些量被称作分子的“能级”。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的能级首先决定于电子的空间分布,被称为电子能级,和小程度的振动能级,这产生于分子的各种振动模式(例如,各种共价键的拉伸和弯曲).能量和吸收的波长是由电子跃迁能级间的差异决定的。
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λ= hc/(E2—E1)E1是分子吸收前的能级,E2是通过吸收达到的能级如果所有的转换都在基态的最低能级和第一激发态之间,那么吸收谱会出现窄的离散峰。
然而,从一个电子能级跃迁到下一个能级可能发生在许多振动能级之间。
由于分子级的振动能级的能量差小于电子能级的最小能量差,电子跃迁由一串密间距的谱峰组成。
每一个峰有和峰间距可比的显著宽度。
这有峰重叠的效果,以至于一个独立的宽峰被称为电子吸收带.对于大多数分子,吸收波长对应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任何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发生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
钟表业.镀层的试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重点探讨钟表业中镀层的试验方法。
在钟表制造过程中,镀层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增添钟表的美感和质感,还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因此,对于钟表制造商来说,保证镀层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镀层试验方法的概述说明、镀层试验方法的解释以及结论与展望。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将探讨钟表业的背景以及镀层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镀层试验方法的概述以及解释。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并介绍钟表业中针对镀层试验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通过对物理测试方法、化学测试方法和光学测试方法进行全面论述,读者将对如何评估和确保钟表镀层品质有更清晰地认识。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对未来镀层试验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 正文:2.1 钟表业的背景:钟表业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行业,追溯到数百年前。
从悬挂钟到现代手表,钟表技术不断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钟表的需求越来越高,如精确度、耐用性和外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镀层的重要性:在钟表制造中,镀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改善表面的美观度,还具有防止腐蚀和磨损、增加硬度和耐久性等功能。
通过合适的镀层处理,可以使时钟或手表抵抗日常使用中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害,并延长使用寿命。
2.3 镀层试验方法的意义:为了保证镀层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方法来评估镀层质量。
这些试验方法旨在验证镀层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是否能够满足预期性能,并检测任何潜在缺陷或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试验方法,可以确保钟表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 镀层试验方法的概述说明:3.1 物理测试方法:物理测试方法是通过对镀层样品进行外观、硬度、附着力等方面的测试来评估其性能。
常用的物理测试方法包括金球落下试验、划痕试验、显微镜观察等。
2020版《中国药典》红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规程(USP)⼀、⽬的:制订详尽的⼯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于参考美国药典标准检验品种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员执⾏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分光光度主要⽤以鉴别⼤多数⼀般化学物质。
以下的步骤适⽤于能吸收红外及紫外射线的物质(参见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851>)2、⼀个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在与从对应的USP标准品处获得的光谱图进⾏⽐较后,或许提供了从任何单⼀检验中所能获得的关于该物质的鉴别的最具决定性的证据。
⽽另⼀⽅⾯,紫外吸收图谱则并未展⽰出⾼度的特异性。
如⼤部分药典专论中所要求的,⽤于供试样品符合红外吸收和紫外吸收检验标准,鉴别⼏乎不会导致任何质疑。
3、总共有7种⽅法⽤以制备分析⽤的预⼲燥的样本和标准品。
3.1 197K:待测物质与溴化钾充分混合。
3.2 197M:待测物质细磨并与矿物油均匀混合。
3.3 197F:待测物质均匀悬置于适当的压⽚板之间(⽐如NaCl或者KBr)。
3.4 197S:特定浓度的溶液按专论规定的溶剂制备,除⾮专论指定不同的光程的洗收池,则该溶液在0.1mm的吸收池中检测。
3.5 197A:待测物质与内部反射元件紧密接触,做衰减全反射⽐(ATR)分析。
3.6 197E:将待测物质压成薄⽚做IR的显微分析。
3.7 197D:待测物质与不吸收红外的物质重复混合并转移到样品容器做漫反射分析。
4、当检测是定性的,且标准品的光谱图可⽤相似⽅法获得,那么ATR<197A>和<197E>分析⽅法可代替<197K>,<197M>,<197F>和<197S>。
5、除⾮另有规定,则应在2.6微⽶⾄15微⽶(3800cm-1⾄650cm-1)范围内记录被测样品的光谱和相应的USP标准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