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 综 述 ·1682020年 第29期引言:桡神经损伤(Radial nerve injury,RNI)在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为常见[1],桡神经损伤表现为桡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腕下垂,拇指外展不能,前臂运动及虎口区域感觉障碍等。
桡神经损伤属中医“筋伤”或“痹证”,多由于外伤导致,或因局部卫阳不足,外邪趁虚进入人体,导致血气瘀滞进而经络闭阻诱发疾病。
治疗上,西医根据损伤程度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需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若为神经断裂或受压迫的桡神经损伤,则要及时行手术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方式已处在一个瓶颈阶段。
中医治疗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瑰宝,有大量研究证实中医在治疗桡神经损伤时疗效明显,故笔者通过总结近年中医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研究资料,以进一步推动中医治疗桡神经损伤在临床中的应用。
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桡神经损伤后,局部出现气滞血瘀,不能正常地为损伤部位提供营养支持,气血失衡是本病产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2]然而中药具有“疏通经络,和调气血”之功效,通过口服中药达到疏通经络,和调气血,进而让病变局部受气血滋养,使人气血调达,肢体活动正常。
程真真[3]等将6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30例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黄芪20克、桂枝10克、大枣10克、赤芍12克、生姜10克、全虫6克、蜈蚣2条、甘草5克,并口服甲钴胺片;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另口服甲钴胺片,疗程均为6个月,于9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及7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证明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桡神经损伤具有确切功效。
何强[4]等将肱骨骨折伴有RNI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及依达拉奉针,并口服维生素B 12、B 1;观察组除以上之外,另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处方:黄芪30克、芍药15克、桂枝12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且予上肢损伤洗方外用,处方:伸筋草、丹参、海桐皮各30克,川芎20克、归尾20克、桂枝20克、羌活15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鸡藤15克、红花15克;经3周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0%及66.7%,治疗效果得到肯定。
上肢神经损伤健康宣教1、常见上肢神经损伤及损伤原因?(1)桡神经损伤:常由肱骨干骨折导致;(2)正中神经损伤:肘部骨关节损伤为常见的正中神经致伤原因,其它还有切割伤、肌肉缺血挛缩合并神经损伤等;(3)尺神经损伤:损伤机会较正中神经少,常见损伤原因有肘关节脱位或肱骨内上髁骨折、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腕部切割伤多伤及尺神经。
2、常见上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1)桡神经损伤:“垂腕”,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腕伸,拇伸,指伸肌萎缩及功能受限。
(2)正中神经损伤:屈腕及屈指肌,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及手指屈曲及拇指对掌功能受限,第1~3指感觉障碍。
(3)尺神经损伤:“爪形手”,尺侧腕屈肌萎缩,小鱼际肌,手内部肌包括骨间肌及蚓状肌,及拇内收肌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指间关节伸直受限,手精细功能受限,第4~5指感觉障碍。
2、上肢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平卧6h,患肢可悬挂抬高或用软枕置高于心脏20-30cm处,6h后病情平稳可坐起或下床,将患肢上举或用吊手带悬吊固定于胸前,使其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同时注意保护修复后的神经,避免牵拉,特别注意感觉丧失区域的皮肤护理,由于这些部位感觉丧失,营养较差,要避免受压和冷热刺激,防止烫伤和冻伤。
指导患者对该区域多加按摩与清洁。
对于支具固定的肢体密切观察,防止压疮。
(2)切口观察术后严密监测患肢指端血运、感觉、肿胀及活动情况,如出现手指肿胀、青紫、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通知医生。
(1)指端血供、感觉及活动的观察术后应常规观察患肢指端血运、感觉、肿胀及活动情况,如出现手指肿胀、青紫、麻木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通知医生。
(2)术后神经恢复的观察每天按时检查患肢感觉的变化,注意患者疼痛、麻木感觉有无恢复或加重,同时注意检查有无其他的感觉障碍。
检查肌力的恢复,应用肌力分级法评估患肢肌力。
(3)上肢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①恢复肌力:早期即应在病情允许下、在肢体允许范围内尽早活动,以预防水肿、挛缩等并发症,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伤情,指导患者主动及被动活动。
主要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尺爪桡垂腕正中手似猿腋损方形肩股伤四头瘫胫损勾状足腓总下内翻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6~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腕前区远侧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正中神经在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时,发出运动支支配下列肌肉:①旋前圆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②桡侧腕屈肌,其功能是使手桡侧屈曲,屈腕;③掌长肌,其功能是屈腕;④指浅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指骨屈曲。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后,发出前骨间神经,支配下列肌肉:①拇长屈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末节屈曲;②第1、2指深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末节指骨屈曲;③旋前方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
在腕管的远端,正中神经支配:①拇短展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外展;②拇对掌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向对侧;③拇短屈肌浅头,其功能是使拇指近端指节屈曲;④第1、2蚓状肌,其功能是屈曲示指、中指的近端指节和伸直其远端2个指节。
感觉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皮肤,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掌面皮肤,并覆盖在相应手指的掌指关节掌面皮肤及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中、末节指骨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部分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
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
桡神经(radial nerve)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支配四肢功能的神经发生损伤,引起相应区域的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
四肢神经损伤往往为骨折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等,上肢神经损伤较下肢神经损伤多见,约占周围神经损伤的60%〜70%。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有外伤病史。
二、症状与体征1.症状:⑴感觉异常:如感觉麻木、感觉迟钝、感觉丧失、痛觉过敏。
⑵运动功能障碍:如自主运动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
⑶畸形:如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畸形、尺神经损伤出现爪状手畸形、正中神经损伤的猿手畸形、腓总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下垂畸形。
⑷神经营养方面的改变:如损伤部位皮肤发凉,无汗、失去正常光泽等。
2 .体征:⑴ 感觉检查:损伤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的痛温觉与触觉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并进行两点区别觉检查,明确其精细感觉情况。
感觉功能障碍可用6级分类区分其程度,即:S “0”级:完全感觉丧失;S “1”级:深痛觉存在;S “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S “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S “4”级:痛、触觉完全,而且有两点区别觉,但距离较大;S “5”级:感觉完全正常。
⑵ 运动检查:损伤部位自主运动功能不能,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进行性肌萎缩和肌张力消失;肌肉瘫痪程度是判断神经损伤轻重的重要指标,一般用6级法区分肌力,即:M “0”级:无肌肉收缩;M “1”级:肌肉稍有收缩;M “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能主动向一定方向活动该关节达到完全的程度;M “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对抗阻力;M “4”级:能对抗一定阻力达到关节完全动作,但肌力较健侧差;M “5”级:肌力正常。
⑶ 肢体姿势异常:不同神经和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可以出现相应的畸形或姿势异常。
⑷ 神经反射检查:根据神经的受损情况,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特殊检查⑴ 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在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应平面轻叩神经,其分布区出现放射痛和过电感者为阳性,可以判断神经的再生进程情况。
人体主要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神经损伤临床表现记忆口诀尺爪桡垂腕正中手似猿腋损方形肩股伤四头瘫胫损勾状足腓总下内翻各神经功能分述: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6~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腕前区远侧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支配肌肉正中神经在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时,发出运动支支配下列肌肉:①旋前圆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②桡侧腕屈肌,其功能是使手桡侧屈曲,屈腕;③掌长肌,其功能是屈腕;④指浅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指骨屈曲。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后,发出前骨间神经,支配下列肌肉:①拇长屈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末节屈曲;②第1、2指深屈肌,其功能是使示指、中指末节指骨屈曲;③旋前方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
在腕管的远端,正中神经支配:①拇短展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外展;②拇对掌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向对侧;③拇短屈肌浅头,其功能是使拇指近端指节屈曲;④第1、2蚓状肌,其功能是屈曲示指、中指的近端指节和伸直其远端2个指节。
感觉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皮肤,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掌面皮肤,并覆盖在相应手指的掌指关节掌面皮肤及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中、末节指骨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部分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
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
桡神经(radial nerve)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导致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断裂、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失用。
具体临床表现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木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木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木,上肢觉得全部丧失,上肢各类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克不及背伸及外翻,足趾不克不及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觉得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部分肢体神经损伤症状1胸长神经损伤:1.1前锯肌失去神经支配→翼状肩1.2常见原因:乳腺癌手术中易出现2桡神经损伤:2.1运动障碍表现:2.1.1旋后肌失去神经支配→前臂旋后障碍2.1.2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损伤→前臂伸肌瘫痪→垂腕2.1.3指伸肌失去支配→掌指关节不能背伸2.1.4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失去支配→拇指不能伸2.2感觉障碍表现手臂桡侧皮肤感觉消退消失,于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明显2.3常见原因:肱骨中段骨折3正中神经损伤:3.1运动障碍表现3.1.1旋前圆肌失去神经支配→前臂旋前障碍3.1.2拇长屈肌失去神经支配→拇指不能屈曲3.1.3拇指不能伸展3.1.4长期病变→拇指下大鱼际肌萎缩→掌面变平+对掌功能缺失→猿手3.2感觉障碍表现3.2.1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麻木疼痛3.2.2小指、无名指尺侧正常3.2.3鱼际区感觉不丧失:掌侧皮支在屈肌支持带上方走行3.3常见原因:腕管综合征4腋神经损伤:4.1运动障碍表现4.1.1三角肌失去神经支配→肩部失去圆隆外观,肩部骨突耸出→方肩4.1.2小圆肌失去神经支配→臂内收、旋外障碍4.1.3臂不能外展,患者不能梳头、戴帽等动作4.2感觉障碍表现分支:臂外侧上皮神经受损→肩部及臂外侧区上1/3皮肤感觉障碍4.3常见原因:肩关节前下脱位(肱骨头从肩关节盂中向前下脱位)5尺神经损伤5.1运动障碍表现5.1.1尺神经近端损伤5.1.1.1骨间肌、拇收肌失去神经支配→手指内收、外展障碍5.1.1.2长期病变→小鱼际肌萎缩、第3、4蚓状肌萎缩→爪形手5.1.2尺神经远端损伤:上面两个病变+5.1.2.1尺侧腕屈肌失去神经支配→屈腕障碍,腕部弯曲时桡侧偏5.1.2.2第4、5指屈曲能力减弱5.2感觉障碍表现第4指桡侧半,第5指感觉消失5.3常见原因:肱骨内上髁骨折6腓总神经损伤6.1运动障碍表现6.1.1腓深神经受累6.1.1.1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失去神经支配→足不能背屈6.1.1.2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失去神经支配→不能伸趾6.1.1.3趾长伸肌失去神经支配→足下垂、内翻6.1.2腓浅神经受累6.1.2.1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失去神经支配→足内翻→马蹄内翻足6.1.3跨阈步态:行走时患者高举足,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当足落地时先足肩下垂,接着用整个足跖着地,类似马/鸡的步态:脚步拍打地面6.2感觉障碍表现小腿前外侧面、足背感觉障碍6.3常见原因:腓骨颈骨折、腓骨颈骨折夹板固定太紧、股二头肌腱附近手术7胫神经损伤7.1.1运动障碍表现7.1.1.1胫骨后肌失去神经支配→足内翻力弱7.1.1.2小腿后群肌肉均失去神经支配→足不能跖屈7.1.1.3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失去神经支配→不能以足尖站立7.1.1.4小腿前外侧群肌肉过度牵拉→足背屈+外翻→钩状足7.1.2感觉障碍表现小腿后侧,足底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7.1.3常见原因股骨髁上骨折、膝关节脱位8肩袖中最容易损伤的肌肉:冈上肌9投掷运动中易损伤的肌肉:冈下肌。
桡神经损伤的诊疗体会在常见的上肢神经损伤中,桡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后手术吻合效果较好。
故早期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对桡神经损伤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笔者通过15年的临床观察,结合桡神经的解剖结构和损伤特点,对桡神经损伤的诊疗体会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 腋部桡神经的损伤临床表现有:①三垂征:即肘、垂腕、垂指畸形(上肢所有伸肌瘫痪)。
由于伸肌瘫痪和重力的作用,患者背侧向上抬臂时产生垂肘畸形(肱三头肌功能丧失,致命前臂不能伸直);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的瘫痪,致使桡腕关节不能背伸,又因重力作用抬前臂时呈现垂腕畸形;指总伸肌为仅有的伸掌指关节的肌肉[1],其瘫痪后可使2~5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而拇肌的瘫痪,可使拇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产生垂指畸形,即拇指及各手指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
但是有一种假象值得注意,“如被动维持掌指关节于伸直位,侧手指可伸直,对这种现象不要误诊为桡神经完好。
因为骨间肌和蚓状肌有伸2~5指指间关节的功能,同样拇短展肌和拇收肌有伸拇指指间关节的功能。
②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弱:肱桡肌作用于肱尺关节,为一有力的屈肌。
肱桡肌正常时肌电图显示,只是在肘屈位特别是自旋前位旋后至中间位时电位明显[1]。
因此肱桡肌的瘫痪,致使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量减弱。
③前臂伸直位不能旋后,呈旋前畸形。
有一种假象同样值得注意,即在肘屈时可由于肱二头肌起作用而旋后。
肱二头肌为肌皮神经所支配,主要功能为屈肘,并为前臂强有力的旋后肌,试观察在上紧螺丝钉与拧瓶塞时肱二头肌的作用即不难了解。
旋后肌正常时肌电图显示,“在伸肘位并前臂旋后时,仅旋后肌出现电位活动,而肱二头肌无电位活动”。
因此前臂不能旋后是指在肘关节伸直位不能旋后。
2 肱骨中1/3部桡神经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二垂征,即垂腕、垂指畸形(桡神经在肱骨中1/3以上发出肌支支配肱三头肌,故肱三头肌不被累及而伸肘良好);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弱(肱桡肌肌支尚未发出);前臂于伸直位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不能伸展。
周围神经损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尤其是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症状,周围神经损伤有什么表现?得了周围神经损伤会怎样?以及周围神经损伤有哪些并发病症,周围神经损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周围神经损伤常见症状:腱反射消失、感觉过敏、感觉障碍、肌张力降低、缺氧缺血性神经损伤*一、症状周围神经损伤的种类较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
? ??????????????????1.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
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 正中神经损伤:?第一、二、三指屈曲机能丧失;拇对掌运动丧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节感觉消失。
?5 桡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
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第四和第五指的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小鱼际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7.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四肢神经损伤检查主要包括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检查。
了解其感觉支支配哪些皮肤感觉区域及神经肌支支配哪些肌肉运动,在此根底上检查其感觉区有无感觉障碍,检查其肌支支配的肌肉的肌力,以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一、上肢神经检查1 .桡神经:桡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
损伤后即使高达腋部,感觉丧失也不显著,仅在第一及第二掌骨间背侧皮肤是桡神经的单一神经分布区,桡神经感觉检查诊断上意义不重要。
桡神经支配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当其所支配的所有肌肉麻痹时,表现为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肘关节无主动伸展功能。
因旋后肌麻痹及伸肌麻痹,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前臂常处于旋前位。
但不是所有功能障碍都同时存在,根据损伤部位而不同,桡神经在肱骨中部处损伤,肱三头肌的分支在腋部,高于损伤水平,因此功能正常。
在肘关节处桡神经损伤,肱桡肌及桡侧伸腕长肌的分支在肘关节以上功能仍存在。
在前臂桡神经分为浅支和深支。
浅支主要是感觉支,分布于桡侧背部及桡侧一个半或二个半手指背部皮肤。
深支又称背侧或后骨间神经,无感觉纤维,支配伸指、伸拇及尺侧伸腕肌。
桡神经损伤后肌力检查较容易,因为大多数肌肉可以经过触诊而较准确判断其功能。
在神经再生早期,判断桡侧伸腕肌是否开始有恢复,可以借助它和屈指肌的协同作来检查。
检查者以手指扪及桡侧伸腕肌肌腱止点处,嘱病人握拳,该肌假设有恢复,此时可感到肌腱的张力。
这对伸腕肌力弱者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临床检查方法。
2 .正中神经:臂丛内侧束及外侧束组成正中神经接受颈5~胸1神经纤维。
它支配前臂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屈指浅肌、屈指深肌〔示、中指〕,屈拇长肌及旋前方肌。
手内在肌中支配外展拇短肌、屈拇短肌〔浅头〕,对掌拇指肌及第一、二蚓状肌。
概括地说,正中神经支配前臂旋前、屈腕、屈指、屈拇及拇指外展动作。
感觉方面,供给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示指及中指远节为其单独神经分布区。
/
1 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表现
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检查肱三头肌及伸腕肌时,均应在反地心引力方向进行,拇指失去外展作用,不能稳定掌指关节,拇指功能严重障碍,因尺侧腕伸肌与桡侧伸腕长短肌瘫痪,腕部向两侧活动困难,前臂背侧肌肉萎缩明显,在前臂背侧桡神经伤多为骨间背神经损伤,感觉及肱三头肌,肘后肌不受影响,桡侧腕长伸肌良好,其他伸肌均瘫痪。
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紧贴肱骨,该处骨折所致的桡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木区。
桡神经来自后束,在腋动脉之后,于肩胛下肌、大圆肌表面斜向后下,绕经肱骨后方桡神经沟至臂外侧,沿肱三头肌外侧头下行。
桡神经在腋部发出数支至肱三头肌,然后在肱肌与肱桡肌之见之肘前外侧,于肘上发出分支至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
继之于肱桡肌与桡侧腕长伸肌之间进入前臂,分成深、浅两支,浅支与桡动脉伴行,在肱桡肌深面于桡骨茎突上5cm 转向背侧,至手背桡侧及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
深支又称骨间背侧神经,在进出旋后肌之前发出分支至桡侧腕短伸肌,穿经旋后肌并于其下缘分成数支,支配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食指和小指固有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短伸肌。
神经损伤后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由于伸腕、伸拇、伸指肌瘫痪手呈“腕下垂”畸形。
桡神经损伤的表现为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肘以下平面损伤时,由于桡侧伸腕肌分支已发出,故腕关节可背伸,但向桡偏,伸拇伸指不能。
损伤后在手背桡侧、上臂下半桡侧的后部及前臂后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典型的畸形是垂腕。
如为桡骨小头脱位或前臂背侧近端所致骨间背则神经损伤,则桡侧腕长伸肌功能完好,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而仅有伸拇、伸指和手部感觉障碍。
原文链接:/86rsjss/2014/0806/18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