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松茸的保育促繁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块菌的经济价值及保育促繁措施摘要:阐述了块菌的形态特征、资源分布、经济价值及综合利用途径,为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服务。
关键词:块菌;经济价值;促繁措施;烹调技术块菌(truffles)又叫猪拱菌、无娘果(大姚、永仁)、猪拱茯苓(南华)、黑松露(法)、松露(台),是世界四大名菌(块菌,松茸,鸡枞,牛肝菌)之首,也是世界三大名菜(松露、鱼子酱、鹅肝酱)之一,是一类块状地下共生真菌的通称,而非独立的分类单元,属子囊菌门(Ascomyt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盘菌亚纲(Pezizomycetidae)、盘菌目(Pezizales)、块菌科(Tuber aceae)、块菌属(Tuber Micheli Fr)的野生食用菌,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食用菌(方明,2006),食用部分为子囊果。
目前报道的主要有云南块菌〔Tuber yunnanenses〕,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台湾块菌〔Tuber Pormosanum〕,中华块菌〔Tumber sinenses〕(胡弘道,2009),法国块菌[Tuber francenses],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和意大利白块菌(Tuber MagnatumPico),其中以黑孢块菌和意大利白块菌最为昂贵,其价值可与黄金媲美[1],云南块菌主要分布在“野生菌王国”的南华县五顶山乡和马街镇(哀牢山脉中部)的山区缓坡地带,我国是真正的块菌发源地(王云,2006)之一,在意大利、法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块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顶级绿色食品,是欧洲宫廷宴会上的美味佳肴,独享盛益,是珍贵的食、药兼用菌,谓之餐桌上的“黑钻石”,全球年产块菌1000-2500吨,中国年产300-600吨,占全球的1/4强,南华年交易量20-100吨,全世界以意大利白块菌(Tuber MagnatumPico)最为昂贵,在欧洲市场上一般为4000-5000美元/kg鲜重,(胡弘道,2009)(国内一般在500-1000元/kg,其表面平坦,呈不规则椭圆型,产孢组织淡黄褐色,具强烈的蒜香味,其次是法国块菌[Tuber francenses],它和南华的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差异不大,子囊壳表面呈金字塔果皮,产孢组织紫黑色,具白色纹路,有浓郁香气,在欧美市场一般为800-1200美元/kg鲜重(胡弘道,2009),云南块菌〔Tuber yunnanenses〕,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台湾块菌〔Tuber Pormosanum〕,〔2〕中华块菌〔Tumber sinense〕子囊果外表都很相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市场潜力(胡弘道,2009),南华市场上块菌价格起伏,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子囊果大者如鸡蛋大小,小者如桑葚状,质地硬,(略比马铃薯硬),不规则圆形或椭圆,淡红褐或紫褐色,子囊壳表面具有规则的马赛克状瘤突,在南华,食用块菌有很早的历史,在饥荒年代,人们对块菌认识很少,山区人们误认为是“猪拱茯苓”。
松茸种植技术
松茸属于天然的药用菌,平常售卖价格较高,但是营养价值也会高很多。
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种植的农户也在增长。
那么松茸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松茸种植技术
1、建堆翻堆
需要用到甘蔗渣、或者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
然后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堆在一块儿。
大概一周之后翻一次,利于发酵。
而后每间隔三四天翻一次,让整个养料保持良好的状态。
2、进料铺床
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
环境温度可以调至50-60度。
3、播种管理
室内种植直接铺料后盖土就行,室外的话需要加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效果。
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
4、出菇管理
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种植松茸并不简单,需要很好的耐心和培养技术,所以建议大家多去研究一下细节再决定。
·88·种 植 技 术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松茸味道清新浓郁,口感鲜嫩脆甜,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生食用菌,素有“蘑菇之王”的美称[1]。
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抗衰美颜等功效。
昌宁县境内有栎松茸、斑柄栎松茸和小脚栎松茸3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八卦山、天堂山、老君店山等海拔1800-2400m以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地内,主产并销售的品种为栎松茸和斑柄栎松茸[2]。
栎松茸产茸分布林地面积约900hm 2,年出菌量约2300kg,采摘销售量约1700kg,产值80多万元;斑柄栎松茸产茸分布林地面积约1200hm 2,年出菌量约3100kg,采摘销售量约1300kg,产值约60万元。
昌宁县有丰富的产茸林地资源优势,但对松茸经营管理长期处于天生地养,任人随意采摘的状态,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部分菌塘濒临灭绝。
为寻求保护濒危松茸资源的有效途径,笔者团队于2013年起在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的松茸原生区进行松茸人工促繁试验,探索松茸人工促繁实用技术[3]。
1 国内外松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 国外松茸研究现状日本岩泉町松茸研究所原所长吉村文彦,从1990年起致力于松茸及营造松茸山林的各种研究,试图把当地的松茸林恢复到1955年之前的水平。
2008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吉村文彦编著的《松茸促繁技术》翻译本,书中从山林树种的布置、灌木的清理,到腐殖质的清理与保留,再到对松茸的生长原理,对场地、阳光、水分、通风的偏好摸索,形成了一套非常体系化的理论[4]。
该书图文并茂,数据精确到诸如种树、种灌木每平方米保留几棵的程度,相当具有可操作性。
1.2 国内松茸研究现状2006年云南省楚雄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的苏开美和王志和在论文《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研究》中提出:每50m 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茵、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长发育[2]。
常见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是指在遭到破坏或低产的野生菌林分中,采用人工管护野生菌林地,改善野生菌林地的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菌资源,以达到提高野生菌产品和品质,并实现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保育促繁技术的首要措施是封闭式管理林地。
封闭式管理后,在封禁区内采取不准谁意采菌、不准砍树、不准放牧、不准开荒等措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林地的干扰,使森林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也使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保证。
进而实施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措施,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
松茸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口蘑,山鸡枞。
松茸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称之为"蘑菇之王"。
日本是世界上松茸消费的第一大国。
松茸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菇体肥大,肉质细嫩,是一种美味可口,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名贵食用菌。
它除了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
松茸还有抑制肿瘤,滋养肠胃及理气化痰之功效,也是一种食疗食品。
一、松茸的生长环境松茸天然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900m范围内的松栎混交林、栎类阔叶林、云南松纯林中均有生长,在2000-2600m范围内最多。
过成熟林分中生长较少,多见于中幼林中。
二、松茸保育技术松茸属于共生真菌,它必需与宿主树木根系共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并长出子实体(蘑菇),如果松茸菌塘上与松茸共生的树木都被砍掉,松茸就失去了营养的来源,菌塘就会消失,松茸就会减产甚至绝产。
同时,树木遭到砍伐破坏,森林环境条件会恶化,也会直接影响松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采用科学的采摘技术采摘松茸时禁止使用大型铁质工具,如锄头、镐头、铁锹、砍刀、镰刀等。
正确的采摘方法是:小松茸长出后,不要随意碰它,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当它已钻出土表,长出土面,高7cm以上,经济价值最高时,戴上棉布手套,用双手的食指从松茸的基部轻轻掏开腐殖质,让松茸的基部露出,轻轻摇动松茸,感觉整个松茸都已脱离地面时,把它拿出,然后轻轻扒掉粘在基补的泥土,用干净、透气的吸水纸单个包装。
松茸的种植栽培技术
首先,种植松茸要注意建堆,在种植松茸的时候,可以选择玉米杆或者麦秆,还有甘蔗渣或者稻草,然后可以加入适量的化肥或者复合肥,再搅拌均匀之后把它们堆到一起,大概等到7天过后让它们发酵完成,4~5天可以又翻一次,每次翻大概间隔3~4天,这样翻到5次,大概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等到这些材料充分的发酵,就能用来种植松茸了。
其次,注意给松茸铺床,简单的来说就是给松茸进料铺床,把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养床上,把它铺好,然后把颜料的厚度控制在20公分左右,然后把培育松茸的温室温度调到50~60度,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大家一定不要心急,在两天过后就可以播种。
再次,掌握播种的方法。
大家在种植的时候,可以把菌子的种子铺好放在培养床上,然后再铺上一层薄土,如果在室外种植松茸的话,把菌种撒好之后还要盖上一层薄膜,然后注意给松茸保温。
如果在室内种植松茸则需要保持通风,这样能够保证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的平衡,让松茸菌更好的长大。
然后,松茸产出管理。
松茸在长出来之后,不需要把这种松茸菇采摘,一般来说在播种45天之后,松茸菇就可以长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浇水,然后覆盖一层薄膜,大概两天之后就可以把它揭开,等到3~4公分的时候就不用浇水,并且保持室内外25度左右的温度,每天两次通风,可选择早上七八点钟和晚上六七点钟,等到松茸可以采收上市即可停止。
最后,松茸病虫害的预防。
松茸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在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管理,以免导致松茸出现病虫害感染,在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如果有松茸菌已经出现腐烂,出现病虫害,则需要及时的拔掉进行消毒,这样松茸菇才能长得更好。
松茸如何种植_松茸的种植技术松茸非常的珍贵,多以有很多人想要种植松茸,但是松茸不是那么好种植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松茸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松茸的种植技术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口蘑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松茸好生于养份不多而且比较干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于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的根部。
我国主要产茸区有香格里拉产茸区、楚雄产茸区和延边产茸区等地区,其中香格里拉产茸区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连续30年的松茸出口冠军。
松茸中所含的松茸多糖对提高免疫力具有很好的功效。
还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并能抑制癌症细胞的生成和分裂。
提高体内胰岛素含量、减少饭后血糖含量,并具有直接降糖的作用,是糖尿病辅助治疗的康复食品。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在欧洲、日本自古就枧松茸为山珍,日本在古代还把松茸作为百姓向贵族和皇亲国戚进献的贡品之一。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
相传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
它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
宋代《经史证类务急本草》有过记载。
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
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
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松茸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称。
日本人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食之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
澜沧县奶浆菌人工保育促繁增产试验成功
沈康;王有昌;赵中喜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奶浆菌是菌根性野生食用菌的俗称,是乳菇属的一种,该菌以其独特的
食用价值栖身于国际市场,每年供不应求,已成为外贸出口的主要野生食用菌品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菌根性野生菌茹菇(奶浆菌)人工保育促繁增产技术示范项目》在澜沧县谦迈乡(海拔1050米)实施野生采菇(奶浆菌)类引种栽培、混合菌丝繁殖试验示范,该项目2001年启动,2002年于成年思茅松林下种植38亩。
2004年开始出菇。
2005年9月7日。
经项目组负责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
究所博士生导师、食用菌专家刘培贵等人实地观察,在今年思茅地区20多年一遇的干旱年份,
【总页数】1页(P16)
【作者】沈康;王有昌;赵中喜
【作者单位】云南澜沧县科技局,665600;云南澜沧县科技局,665600;云南澜沧县科技局,66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2
【相关文献】
1.白柄马鞍菌繁生规律和人工促繁效果 [J], 鲁天平;徐金燕
2.野生食用菌松茸的保育促繁技术 [J], 赵健生;吴桂芳
3.干巴菌人工促繁试验成功 [J],
4.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措施研究 [J], 周志美;杨会贤;尚素芹
5.菌根性野生食用菌人工保有促繁增产试验获新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下松茸种植技术林下松茸(Lentinus edodes),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食用菌。
它生长在森林的枯树、烂木或枝条上,是一种典型的腐生菌。
林下松茸由于其风味和营养价值而被广泛食用,因此在世界各地已经开始流行起来。
由于其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才能种植成功,所以需要了解林下松茸种植技术才能使得种植业务成功。
本文就是介绍林下松茸种植技术的详细步骤和方法。
1. 基础准备1.1 灭菌顶棚和种植箱应该进行充分的消毒,在使用前用高压蒸汽消毒或烘烤至110℃ ~120℃,消毒时间约为 8 小时。
种植者也应该穿上干净的衣服和手套。
1.2 购买并准备好培养基1.3 选址1.4 使用工具种植林下松茸需要使用的工具有:刀、钳子、水桶(或洗涤槽)、风扇等。
2. 松茸菌种的培育松茸菌种的培养需要使用基质,基质材料根据不同的种类和场地条件而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玉米秸秆和稻壳的混合制成的底料。
如果不清洁,将会影响松茸的生长。
2.2 菌种接入将菌种(也可以购买)接入培养基中,在储藏室和存放环境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应保证菌种的活性。
菌种接入时需要消毒,对其进行蒸汽消毒,以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2.3 培养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后,置于储气瓶内,并在控制好的环境中培养1-2天后即可得到菌种。
接下来,将菌种搭到培养基上,按养护说明进行养护,每天需要按照指引浇水,确保保持湿度,培养3-5天即可。
3. 松茸种植现在,接下来是种植林下松茸的步骤。
将底部铺上稻草,或者加入适量的松针,以保温。
将消毒后的材料分成几层,在每一层的顶部打一个针眼。
用铝箔将其封装好,并将其放在冷轮上。
在进行培养桶填充之前,要先进行加热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将稻草、秸秆根据一定比例混合后用蒸汽加热处理,根据菌种数量混合较高,通常为 2.5 公斤左右。
将混合好的基质放入专门的培养桶或密闭式袋中,盖上盖子,并将其存放在温暖和湿润的地方,通常是温室内。
在 15-20 天的时间里,让菌丝生长形成菌块。
鸡西市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与采集\保护措施作者:邵凯先高玉梅孙骥闫玉国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阐述了野生松茸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与探索其采集、保护措施。
关键词:鸡西市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采集保护措施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S.ItoetImai]Sing)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
松口蘑是松茸的学名,又名松蕈、大花菌、松菌,是一种珍稀的真菌。
松茸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药用和保健价值较高,国内各地分布较为广泛,品种各不相同。
而生长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林场赤松林下的松茸,因其子实体肥厚,质地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加培受广大人们青睐,具有一定的保护、利用经济价值。
1 和平林场自然环境和平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鸡西市区西北部,森林覆被率85%。
行政区隶属于城子河、滴道两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8′38″——131°01′21″,北纬45°20′15″——45°27′41″,东南与城子矿林场毗邻,西与滴道矿林场相依,北同鸡东县兴农镇接壤。
林场地处完达山和老爷岭结合部,受局域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山多东南走向,呈鸡爪形绵延排布。
海拔高度一般在300—500米之间。
和平林场土壤种类比较单一,只有砂质土、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四个土类,其中石质土占林业用地的75%,土壤瘠薄,保墒蓄水能力差。
林场地处长白山系植物分区,丘陵裙部地带由于人为活动己无原始的迹象,除以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为主的人工林外,多为次生林所代替。
主要天然乔木树种有柞树、白桦、黑桦、山杨、椴树、色树、赤杨、赤松等二十多种,灌木有榛子、胡枝子、山梅花、刺五加、杜鹃等几十种。
和平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短暂回暖快,夏季酷热多雨,冬季降温快,常伴有旱霜。
松茸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食材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传统的野生食材不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许多人开始尝试着将这些食材进行人工栽培,其中松茸成为了现代人在人工栽培领域中的一个重点。
下面将对松茸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松茸介绍松茸属于菇类,是一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野生食材,吃起来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的野生蘑菇。
根据科学的研究,松茸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胆固醇、抗感冒等许多种药用功能。
二、松茸的栽培条件要想种出优质的松茸,就得根据其特有的自然生长环境来模拟环境进行栽培。
首先,松茸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3℃-23℃,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
在光照方面,松茸比较喜欢散射光,完成其子实体形成需要获得一定的光照。
此外,松茸还对土壤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需要合理地控制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三、松茸栽培的方法1. 选种选种是松茸栽培的第一步,需要选择好种菌,确保其生长良好、繁殖力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等特点。
松茸种菌主要有瓶装菌种、板菌种和吸盘壳菌种等多种。
2. 培养培质因为松茸直接栽培难度相对较大,首先需要进行培养培质。
常见的培养培质有糟料、秸秆、松屑、木屑、木薯渣、牛粪等材料,比较适合养殖松茸的是糟料和秸秆。
3. 消毒材料消毒是松茸栽培中比较重要的一步。
松茸主要受到细菌和真菌的威胁,栽培之前,需要消除材料中潜在的病菌等有害物质。
常见的消毒方式有高温消毒、药浴消毒、锅烧消毒等多种方式。
4. 接种接种是培育松茸的关键一步。
在发酵好的培养培质中,需要用松茸种菌进行接种。
接种的方式有割接、深孔、开孔等多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割接法受到普遍推崇。
5. 养护接种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为菌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相对湿度、合理调节温度、保持适宜的光照等监测和调节工作都是养护的范畴。
四、注意事项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松茸栽培时需要注意保持整洁环境,因为栽培过程中若出现细菌等危害物质过多,将对松茸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威胁,可能会重创产量。
松茸保育促繁技术及采收操作规程作者:杨富春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松茸,学名松口蘑,隶属担子菌亚门、口蘑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年产量稀少且无法人工栽培。
松茸在出土前,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出生后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温度、虫伤、人为暴力采集对菌丝的伤害等因素对松茸的生长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近年来,松茸产量逐年递减,因此加强松茸的保育促繁势在必行。
关键词:松茸;促繁技术;操作规程一、以林地承包形式实现专人管护松茸山林专人管护经营模式即因地制宜把林下松茸资源的所有权,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加以明确专人管护,严禁牲畜、闲杂人员进入承包面积内,以免损坏松茸的生长发育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野生食用菌保育及规范化采收技术、达到松茸野生食用菌质量、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值的目的。
二、加大宣传,推广保育促繁技术,促进松茸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可持续性松茸野生食用菌资源总量是有限,而不是采之不尽的。
只能通过保育及规范化采摘等技术和手段达到松茸的稳产甚至增产,以实现松茸野生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改变以往错误的采摘方法,不注重保护松茸的生产环境,将会严重违背松茸的生长发育和发生规律,使松茸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松茸产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
加强对松茸保育促繁技术的研究,建设科技示范基地。
利用各种宣传方法开展科学普及和培训,开展松茸资源生存发展系统和资源培育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利用松茸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能力,使广大农民从传统保守的旧观念解放出来,自觉应用科学技术,增加收入。
三、松茸保育促繁技术措施1.做好遮阴、防雨水冲刷工作。
采取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搭棚以达到遮阴、防雨水冲刷的作用;2.做好防虫、防开伞、保湿工作。
防虫、防开伞、保湿工作同时进行,方法是发现童松茸长出后,就近取无虫潮湿细土将童松茸淹埋,标准为细土盖住童松茸,切勿重压,厚度不超过2厘米,2-3天后童松茸生长发育将土层顶起,产生裂缝,等松茸长至6-7厘米,这时用手轻轻扒开细土,用塑料片(用饮料瓶、矿泉水瓶加工而成)卷成圆筒围住童松茸菌盖,用细绳捆绑住顶部,用餐巾纸盖住,然后取无虫潮湿细土淹埋住,厚度仍是2厘米,塑料薄膜片圆筒的作用是防止上部的压力过重和防止菌盖开伞,潮湿细土的作用是防虫保湿遮光,以后每天定时进行观察,当盖住松茸的细土被松茸顶开裂缝0.5-1厘米时,扒开细土检查松茸,松开绳子上移塑料圆筒至菌盖处,用细绳捆住,菌顶部用餐巾纸盖住,然后用潮湿细土淹埋,重复以上过程进行操作。
常见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是指在遭到破坏或低产的野生菌林分中,采用人工管护野生菌林地,改善野生菌林地的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菌资源,以达到提高野生菌产品和品质,并实现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保育促繁技术的首要措施是封闭式管理林地。
封闭式管理后,在封禁区内采取不准谁意采菌、不准砍树、不准放牧、不准开荒等措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林地的干扰,使森林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也使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保证。
进而实施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措施,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
松茸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口蘑,山鸡枞。
松茸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称之为"蘑菇之王"。
日本是世界上松茸消费的第一大国。
松茸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菇体肥大,肉质细嫩,是一种美味可口,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名贵食用菌。
它除了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
松茸还有抑制肿瘤,滋养肠胃及理气化痰之功效,也是一种食疗食品。
一、松茸的生长环境松茸天然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900m范围内的松栎混交林、栎类阔叶林、云南松纯林中均有生长,在2000-2600m范围内最多。
过成熟林分中生长较少,多见于中幼林中。
二、松茸保育技术松茸属于共生真菌,它必需与宿主树木根系共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并长出子实体(蘑菇),如果松茸菌塘上与松茸共生的树木都被砍掉,松茸就失去了营养的来源,菌塘就会消失,松茸就会减产甚至绝产。
同时,树木遭到砍伐破坏,森林环境条件会恶化,也会直接影响松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采用科学的采摘技术采摘松茸时禁止使用大型铁质工具,如锄头、镐头、铁锹、砍刀、镰刀等。
正确的采摘方法是:小松茸长出后,不要随意碰它,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当它已钻出土表,长出土面,高7cm以上,经济价值最高时,戴上棉布手套,用双手的食指从松茸的基部轻轻掏开腐殖质,让松茸的基部露出,轻轻摇动松茸,感觉整个松茸都已脱离地面时,把它拿出,然后轻轻扒掉粘在基补的泥土,用干净、透气的吸水纸单个包装。
简介松茸的采集管理技术
陈寿仙
【期刊名称】《云南林业》
【年(卷),期】2007(28)2
【摘要】松茸学名松口蘑,是口蘑科口蘑属野生食用菌。
子实体散生或群生。
松
茸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又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出口创汇的野生食用菌精品。
发展松茸产业,既可改善生态,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为地方创汇,增加财税收入,是一项取之于自然资源,利之于山区人民的财源。
【总页数】1页(P27)
【作者】陈寿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姬松茸袋栽集约化管理技术 [J], 禹宗本;吴华军
2.秋栽姬松茸出菇期管理技术 [J], 陈国元;陈素娟;江炳坤;吴松芹
3.姬松茸栽培播种后田间管理技术关键 [J], 王兰珍
4.秋栽姬松茸出菇期管理技术 [J], 陈国元;陈素娟;江炳坤;吴松芹
5.姬松茸袋栽集约化管理技术 [J], 禹宗本;吴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生食用菌松茸的保育促繁技术
松茸,学名松口蘑,是一种珍贵的真菌,松茸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食用时因其味道鲜美可口,有特殊的浓郁香味,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同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等独特功效,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因而自古以来被称为山珍食品,也是出口日本、欧洲的重要产品之一。
松茸的自然繁殖有菌丝繁殖和孢子繁殖两种方式。
菌塘上的菌丝生长发育成松茸的过程就是菌丝繁殖;松茸开伞后菌褶上的孢子散开后由孢子发育成菌塘,菌塘内产生菌丝,菌丝发育成松茸,这个过程的生长发育就是孢子繁殖过程。
如何让松茸健康发育达到最佳的商品松茸,取得最好商品价值?在松茸的生长过程中就要采取一系列的保育措施,剑川县金华镇庆华村、清坪村通过集体林地承包管理采收野生食用菌,当地农户通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适合于当地松茸保育促繁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为:
1、集体林地统一发包,确定面积、界限,由承包人自行管理林下野生食用菌,严禁牲畜、闲杂人员进入承包面积内,以免损坏松茸的生长发育环境。
2、做好遮荫、防虫、保湿工作。
遮荫采取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搭棚以达到遮荫、防雨水;防虫、保湿工作同时进行,方法是发现松茸长出后,就近取无虫潮湿细土将松茸淹埋,标准为细土盖住松茸,切勿重压,厚度不超过2厘米,2-3天后松茸生长发育将土层顶起,产生裂缝,等松茸长至6-7厘米,这时用手轻轻扒开细土,用塑料片(用饮料瓶、矿泉水瓶加工而成)卷成圆筒围住松茸菌盖,用细绳捆绑住顶部,用餐巾纸盖住,然后取无虫潮湿细土淹埋住,厚度仍是2厘米,塑料薄膜片圆筒的作用是防止上部的压力过重和防止菌盖开伞,潮湿细土的作用是防虫保湿遮光,以后每天定时进行观察,当盖住松茸的细土被松茸顶开裂缝0.5-1厘米时,扒开细土检查松茸,松开绳子上移塑料圆筒至菌盖处,用细绳捆住,菌顶部用餐巾纸盖住,然后用潮湿细土淹埋,重复以上过程进行操作。
3、适时采收,当松茸长至最大重量,菌盖未开伞,单重量在0.15公斤以上达到最佳的商品价值时采收出售。
4、注意留足适量的落叶松毛,腐叶层保持在3-5厘米,防止地表裸露、保持水土,保证松茸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5、每隔5-10平方米内留一朵菌盖开伞的松茸,让孢子充分散开,有利于今后松茸数量的扩繁,在没有长松茸的地方,将开伞的松茸浸泡在清水中,用手轻轻搡菌褶部位,让孢子落入清水中,然后将清水泼洒在没有长松茸的山地松树下,以便今后几年产生菌塘从而长出松茸。
野生松茸只有通过保育和促繁措施的大力普及推广,才能实现可持续地采收,通过采收标准化的松茸个体,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更多食用菌栽培技术,请登录中国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