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_王福谆
- 格式:pdf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9
青铜器鉴赏青铜器鉴赏熠熠生辉光耀四方——秦晋豫冀周朝青铜器荟萃1、↑ 《熠熠生辉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由陕西、山西、河南、河北4省文物局主办,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于2016年10月24日至2017年2月24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馆南展厅展出。
汇展了各类青铜器文物精品206件(组),其中有100余件(组)都是一级文物,很多重器是首次向社会公众展出。
秦晋豫冀四省青铜器荟萃,集中反映了两周时期诸侯国青铜文化风貌,概述了两周时期应国、晋国、芮国、中山国、霸国等9个代表性诸侯国的故事,融合了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前249年时期历史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完整性。
▼成王剪桐分封晋侯“成王剪桐”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讲的是成王登基后,将一片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交给叔虞,说要拿这个玉圭分封叔虞为诸侯,史佚请成王选择吉日册封叔虞,成王以为自己不过在说玩笑话,但史佚坚持认为“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践行诺言,将叔虞分封到唐这个地方,国号为“唐”。
唐国就是晋国的前身。
从成王开始,到康王晚期,西周的大部分诸侯分封于这一时期。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显示了周初封建诸侯的治国成效。
晋国的领地在今山西南部,这里曾经是夏朝的中心地区,也是戎狄杂处之地。
周王室制定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即杂用夏朝的政治制度和戎狄的规则,成效显著。
晋侯墓地出土的三足瓮、兔尊等青铜器反映了晋文化与戎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晋国筚路蓝缕的开疆历史。
↓晋叔家父方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0.8厘米,1994年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博物院藏(下同)。
2、↓杨姞壶高28厘米3、↓大鸟纹卣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35.8厘米,1994年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下同)。
4、↓龙纹方彝高24.4厘米5、↓双耳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2厘米,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出土。
秦汉统一寓意的文物秦汉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物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寓意。
本文将从秦汉统一的角度出发,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并寓意深远的文物。
一、《铜人铸像》《铜人铸像》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重要文物,它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巨大成就和强大力量。
这尊铜人身高2.62米,重达1800多公斤,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铸造人像。
铜人铸像的制作精细,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记载,它是用来纪念秦始皇的功绩,象征着秦朝的强盛和统一。
二、《陶俑》陶俑是秦汉时期的典型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繁荣。
陶俑是陪葬文物,用来陪葬秦汉帝王的坟墓。
这些陶俑形象各异,有士兵、官员、车马等,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陶俑的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秦汉统一时期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的象征。
三、《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军事力量和永恒的守护。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用来保护秦始皇的灵魂。
这些兵马俑的数量众多,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杰作之一。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军队的组织、装备和战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了解秦汉统一时期的军事力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简牍》简牍是秦汉时期的重要书写载体,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官僚机构和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由于统一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简牍得到了广泛使用。
这些简牍主要用来记录政府事务、法律文书、财务账目等,是研究秦汉统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简牍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造型精美,寓意深远。
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是古代社会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也反映了秦汉统一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和文明程度。
国之重器,青铜之光——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系列品鉴罗婷婷 左琳琳中国青铜器浩如烟海,久远的年代,坚硬冷峻的质感,深沉的色泽,狞厉的纹饰,无不散发着古人莫名雍容的神秘,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古之青铜礼器铸造为手工,即使题材相同、造型相同,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红铜)低;就硬度来说,青铜较纯铜高。
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的体积略有胀大,所以填充性较好,气孔也少,因此,比纯铜有较好的铸造性能。
这都使青铜在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所以青铜的与科学价值高而享誉世界。
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不仅有酒器、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为武器,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
二、青铜文化与中国古文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在论述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时提到,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由盛装物件功能,逐步演变为一种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而流传于世,成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青铜礼器对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及其家族来说,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据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
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
所以说青铜礼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权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
在青铜礼器上,各级奴隶主贵族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是中国青铜器的奇妙之处。
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这些纹饰随不同的时期也有变化和发展,有增强青铜器的神秘性,加强其礼器的地位的,也有在进化的过程中不符合礼器的神秘性规律而被否定的,这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中国青铜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自远古时代开始,青铜器就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追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使之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物品。
青铜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出土文物中,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青铜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中国华北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其中又以河南安阳的殷商遗址为最为重要的发现地。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研究主要集中在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如爵、卣、觥等。
之后,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扩大,各个时期的青铜器陆续被挖掘出来,丰富了我们对青铜器的了解。
随着中国历史长河的不断推进,青铜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也经历了变化。
在西周时期,青铜器技术达到了顶峰,制作工艺更加熟练,器型更加精美。
同时,青铜器的功能也逐渐从实用工具转变为礼器,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
在秦汉时期,青铜器制作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出土的青铜器多样化,有酒器、食器、乐器等。
唐宋时期的青铜器则延续了秦汉时期的传统,但在造型上更加讲究创新和技艺。
对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也可分为学术界和业余爱好者两个方面。
从学术界角度来看,青铜器的研究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分类、年代划分以及对器形、铭文等进行解读研究。
学者们根据器物的形制、纹饰、样式,结合出土文物的地理和年代背景,对青铜器进行分期分类,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对青铜器的铭文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制作者、赞美对象等信息。
而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他们不仅对青铜器的制作艺术感兴趣,还对青铜器的收藏和鉴定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青铜器的数量有限,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复制品和赝品,如何辨别真伪成为了业余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通过学习青铜器制作工艺、纹饰特征、器物形制等知识,提高对青铜器的鉴赏水平,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误导。
作者: 王双怀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2-128页
主题词: 兵器钟;十二金人;青铜器
摘要: 十二金人是秦汉时期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秦代铸造业的最高成就,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十二金人是时代的产物,是秦始皇销毁兵器、宣传符瑞的结果;十二金人完全是按照“临洮大人”的形象铸造的,是十二尊高6.93米的铜质坐像,与翁仲没有什么关系;十二金人的用途是充当钟,所以十二金人实际上是12个人形钟;十二金人自东汉末年开始遭受破坏,到前秦时被全部销毁。
2020年第6期2020年12月!"设备与工艺FOUNDR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Dec.2020 N〇6.艺术铸造•d o i:10+16666/j+cnki+issnl004-6178+2020+06+018山西交城卦山天宁寺珍贵的明代大铁碑胡春良(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夏县044402)摘要:天宁寺是交城卦山的一处著名文化遗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留存有古代珍贵的 铸造文物,其中包括元朝铸造的、高6 m的三尊铁佛;明代铸造大铁碑《铸成铁佛之记》碑。
大铁碑,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碑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
本文介绍大铁碑的形制特点、铸造工艺,铸造大铁碑的平遥砂院张氏的铸造历史和业绩,以及中国古代大型铜碑、铁碑等。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明清铸造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金属碑刻的历史有着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天宁寺明代大铁碑;古代大碑刻;大铜碑;大铁碑;砂院张氏铸造;明铸造中途分类号:K876.41;K225 文献标识码:A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卦山天宁寺是山 西省交城县的地标名胜,位于交城县城西北。
天宁 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座北朝南,由天宁 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 筑组成,另外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林等 附属建筑。
共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 000 多平方米。
天宁寺最先开石佛堂石佛,有印华严 。
贞元二年(786年),河东节度使李夫捐,由道融筑天宁寺,使 华严名。
天宁寺 有 多 文 ,是文 ,是 文 的 。
天宁寺千佛阁,,阁是元的佛, 6 m,佛 有六 ,2 m.佛阁 有 阁,阁有 、的 佛,如,,。
天宁寺 佛阁 佛 ,座是 的。
座的 ,的 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 的稀世珍品。
略论颂簋的年代及相关问题作者:杨鑫李栋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1期杨鑫李栋山东博物馆收藏青铜颂簋一件,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器身圆形,盖顶部有圆形捉手,腹微鼓略下垂,子母口,腹两侧有一对兽首形耳,下有垂珥,圈足稍外撇,下有三个兽面象鼻形小足。
盖、器口沿处各饰八组窃曲纹,盖顶捉手内饰卷体龙纹,捉手下与腹中下部各饰三周和六周瓦纹,圈足饰垂鳞纹。
整器造型古朴庄重,器盖搭配和谐,纹饰疏密有致,再加上青铜埋藏于地下与出土后世人长期把玩所形成的独有的锈色,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一)。
不过这件青铜簋更大的价值在于其所镌刻的铭文。
盖、器均有铭文,且内容一致,各15行152字,包含两重文,完整记述了“颂”接受周天子册命,感怀圣恩,做此器以识之,并传诸子孙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传颂簋清中叶出土于陕西,具体地点已不可考。
嘉庆十九年(1814年),被时年仅20岁的刘喜海慧眼识珠,从北京一家古董商店重金购得,送回山东老家珍藏。
刘喜海,字燕庭,号吉甫,山东诸城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泉学家和藏书大家,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学亦颇有渊源,曾祖刘统勋、伯祖刘墉均为清代名臣。
嗣后颂簋转归当时山东布政使李山农所有,后来又被清末山东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有“山东首富”之称的黄县丁氏家族的丁树桢(字幹圃)“泰来号”收藏。
民国时期,盛极一时的黄县丁氏家道中落,所藏的金石器物陆续散出,仅部分精品得以保全,颂簋便在其列。
丁树桢后人分家时,将颂簋分作两件,器身和器盖各归一人。
20世纪40年代,器身为胶东古物管理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收集,1951年移交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4年入藏刚刚建成的山东省博物馆。
1959年,丁氏家族后人张秀琳女士将所藏颂簋器盖捐献给山东省博物馆,颂簋始成完璧。
西周青铜器中铭刻“颂”之事迹的并不少见,传世的有鼎三件、簋六件、壶两件。
颂鼎三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2010年第6期铸造设备与工艺《铸造设备与工艺》2010年总目次·总目次··刊庆专题·现代铸造厂的建设与铸造行业的技术进步(续完···················)胡群芳(1-1)·设备研究·粘土砂铸造造型线的选用与生产维··护贾瑛(1-10)金属件铸型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陈少凯,单忠德,刘丰,程正伟(2-1)浅谈中频炉炉龄的提·········高张广贺(2-3)延长中频感应炉酸性炉衬寿命的措···施蔺亚琳(2-6)机械手抛丸机在铸件清理中的应用与改············进张利欣,尹德秀,张利(2-8)铸石生产线应用机械手脱模的研···········究王浩,张安义,武宇(2-11)·铸造设备·我国铸造装备生产及使用基本情·况刘小龙,邝鸥(3-1)工频感应电炉修炉工艺及炉胆结构的改·进和丽云(3-5)“一拖三”中频感应电炉的节能与应···用吉耀庭(3-6)旧砂再生中激振力对旧砂搓磨力度的理论分···············析孙耀天,吴剑(3-9)电炉熔化烟气治理工艺及过程控········制詹昌俊,姜成东,杨继忠,史磊(3-12)抛丸机中抛丸器的优化设计再·····议徐金鸿(4-1)铸造装备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吴剑(4-7)插装阀在静压造型线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王志锋(4-10)DC 两线电感式接近开关在造型线上的应用···········李汉宁,吴军,黄凌建(4-12)冲天炉的尾气除尘与节········能张明(5-1)现代化大批量汽车铸件生产线砂处理系统建设体···················会吴毅(5-4)新建中小规模铸造工厂的设计和管···理丛培邦(5-8)重视中频感应炉熔炼的冶金功·····能钱立(6-1)浅谈电磁干扰对PLC 控制系统运行的影·响郑海彪(6-3)ABB 机器人在铸造组芯整体浸涂上的应·用祝庆智(6-5)现代连续式混砂机的液料系············统朱以松,李伟,董鄂(6-8)·消失模与V 法铸造·应用消失模技术提高铸件生产的经济效···········益阴世河,阴世悦,吴祖禹(1-15)消失模白模黏结剂选··用应根鹏,郑又春,章舟(2-13)铸造高铬铸铁复合锤········头章舟,李艳明,应根鹏,厉三余(2-19)防止消失模铸造盲孔塌箱的方····法周祚超(2-21)用V 法铸造工艺生产铸钢件的气孔缺陷分析与防··················治周德钢(3-25)应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煤机柱窝铸钢件的工···········艺秦国治,马纪江,阎喜红(3-26)V 法铸造用EVA 吹塑膜与流延膜的热成型性能及各向异性比····较高明,李倩,叶升平(3-27)富氧送风技术在消失模铸造中的应·····用秦国治,马纪江,王辉,程兴惠,余辉(5-27)国内消失模铸造关键性功能型设备和生产线的现状和展········望高成勋,孙黄龙,戴亚坤,刘伟明(5-28)主离合器壳体消失模铸·······造曹炜波(6-29)浅谈消失模生产耐磨铸件的体········会刘清信,石卫东,张付成,郑伟静(6-31)发动机缸体消失模铸········造祁交九(6-34)碳钢轮毂的消失模铸·····造高成勋,刘伟明(6-36)·铸造工艺·冷芯盒设备问题产生废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刘屹,杨春霞,王国强,姚红(1-36)铸钢大型渣罐的生产与质量控··········制马金元,马越,郝海文,等(1-39)借助数学公式法求解铸件的冒口尺··寸子澍(1-41)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的铸·造郭建明,夏建忠(2-32)随流孕育处理对WD615汽缸盖组织和断面均匀性的影·响许景峰,杨华,田普昌,张敏之,张杰,谢瑞财(2-34)中频无心感应电炉炉衬的气动筑炉与维···············护陈晓光,杨贵成(3-15)陶瓷过滤片在低压铸造铝合金汽车轮中的应···············用王岩,邢秋林(3-18)厚大断面球铁轴承盖的生···········产杨恒远,徐培好,杨华(3-20)轧钢机牌坊的铸造生产工···········艺郭洪涛,郭林,刘波(3-22)潮模砂气冲造型13B 车钩工艺实···践张代河(4-14)LJ465Q-1A 发动机曲轴箱热芯盒模具的优化设··················计尹志鹏(4-19)合成铸铁生产缸体铸件的工艺技········术叶天汉,陈翌庆,苏勇,黄光伟(4-21)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工··················艺陈晓光(4-24)YC6113柴油机蠕墨铸铁缸盖铸件的质量控····制邓劲珊,刘治军,刘春雷,蔡俊涛,宾小丽(4-27)利用垂直分型技术生产高品质球墨铸铁·件裴兵(4-30)对HTAC 燃烧机制下金属镁还原罐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孙阳,柴跃生,侯冰洋,张敏刚(4-32)浅析热芯盒水冷射砂板漏水原因及改进设计方···········案张聚辉,姜青河,孙志扬(5-14)ⅰ铸造设备与工艺FOUNDR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2010年第6期Dce.2010№62010年12月2010年第6期Dec.2010№6铸造设备与工艺移动轮座铸造工艺改····进刘波,方素娥(5-17)复杂箱体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孙占春,马晓枫,赵凯,宋美球(5-19)应用线性规划法进行铸造配··料郑佳,张志远(5-22)流水线生产湿型砂质量的控···········制刘晓东,姜青河,吕清轲(5-25)组芯整体浸涂工艺在玉柴YC6J 系列汽缸盖上的应··················用陈浩(6-10)侧浇工艺在汽缸盖类铸件上的应···用霍明新(6-13)高炉铸钢冷却壁的铸造工艺设计及应···············用郭学武,郭林(6-15)轮边减速器壳制芯工艺开···········发刘天平,王爱丽,王健(6-18)盒内挤压锁芯成型工········艺郝施奇(6-21)重型灰铸铁工作台的铸造工·····艺蒋明超(6-25)半椭球体薄壁铸件的差压铸造工艺优···············化宗绍迎,薛永军(6-27)·试验研究·炼镁还原罐用钢的耐热机理分···········析夏兰廷,王录才,王荣峰(1-19)用含镁蠕化剂处理蠕墨铸铁工艺探··········讨孙磊,赵浩峰,章帅,等(1-22)增强泡沫铝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武建国,王录才(2-24)稀土元素对AZ3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刘敏娟,李秋书,莫漓江,石大鹏(2-28)Nd 对Mg -6Zn 微观组织影响研····究尹冬松(5-34)·研究生论文·AZ31镁合金表面钼酸盐(Na 2MoO 4)转化膜的研···········究郭志丹,夏兰廷,杨娜(1-23)电磁搅拌工艺对AZ31变形镁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石大鹏,李秋书,赵彦民,等(1-27)Nd-Fe-B 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颜开,赵浩峰,王玲,等(1-29)铝合金低压铸造充型过程水模拟技术的研···········究王有喜,张勇,张春明(1-32)·教学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梁维中,马波,王振廷,等(1-45)《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王静,王素梅,宋春梅,李洪波,金宝士(2-49)多媒体技术在金属成型理论基础精品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刘瑞玲,闫俊霞,王军(4-45)材料工程类本科生就业工作思····路赵新,荣守范,刘新英,邓雪妍,李国辉(6-51)·计算机应用·铸造过程数值模拟中的网格技············术徐琴,吴士平,薛祥(2-40)数值模拟在铸钢壳体铸件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袁书仓,张淑霞(3-31)不锈钢刀阀体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分········析张年玉,储德芝,李福琴,王顺(5-11)·应用研究·余热处理生产高强度钢筋性能研···············究卢彦会,白占顺(2-36)破碎机辊子的研制与应···········用郭洪涛,郭林,刘波(2-38)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化学镀Ni-P 合金工艺研···············究梁永政,师会超(3-34)曲轴箱铸件气孔成因分析与对····策谭伯媛(3-36)真空状态下铝合金熔体中除气的研···········究刘义虎,王冬成,杨明家(3-39)酯硬化新型水玻璃砂无加热干法再生的实··················践周祚超(3-41)复合孕育剂对WD615气缸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张杰,许景锋,谢瑞财,张敏之(3-43)金属型重力铸造铝合金缸盖关键部位二次枝晶间距研········究项大伟,张炳荣,田身军,徐帅(4-35)发动机连杆失效分·析张进,赵晓博,陶世杰,姜江,张金芳,徐景峰(4-39)蠕化处理包堤坝对蠕化处理的影响及其对···············策张志刚,刘春雷(4-43)灰口铸铁中石墨分布的优化T.S j o ..gre n ,P.E.Pe rs s on ,A.Udroiu ,P.Voma cka ,王晓靖(5-42)造型线粉尘回收工艺探·······讨鲁民(5-46)利用“喂线法”处理离心复合轧辊芯部球墨铸铁···············水王会群,胡利民(6-38)机车用灰铸铁件组织中E 型石墨的消········除孙云山,王岩,刘海坤,吕宇靖(6-41)·铸造模具·造型线模具设计与制·····造袁修坪,黄汉云(1-43)铸造工艺装备建··········设吴惠源(2-46)·综述·碳化钛系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郭继伟,刘钦雷,荣守范,等(1-48)镁合金泡沫化研究进····展徐梦欣,王录才,王芳,游晓红,武建国(3-45)铸造强国正在崛起———透过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看中国铸造业的发·····展张立波,温平,支晓恒,荣丽辉,范琦(3-51)镁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研究现···状陈咏华(6-47)·经营管理·经营出口铸件的几点必备策·····略刘强(2-52)·专题论述·铸造用高纯生铁的定标及生产要···············义钱立,刘武成(5-37)由美国铸件获奖浅析技术创···········新李子海,刘绍昌,张福海(5-40)自硬砂铸造工艺—低碳时代的最佳选··择吴殿杰(6-43)·艺术铸造·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王福谆(4-48)古代大型铜佛···········像王福谆(5-49)ⅱ。
品质生活·艺术欣赏国之重器 鼎盛千秋文/天禧 图/上海博物馆华夏中国,鼎立世界文明数千年,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艺术。
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青铜大鼎在当时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示后世之用。
近日,上海博物馆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自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弘扬捐赠者爱党爱国情怀,以此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社会各界献鼎赠国自195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馆内所藏的21件青铜鼎,均源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其中尤以潘氏家族捐赠的大克鼎和大盂鼎最为珍贵,是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
清末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年间,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先后出土了三件青铜大鼎。
此三鼎不仅出土时间、地点相近,且均为西周重器,因而被誉为“海内三宝”。
三宝中的两件为潘氏家族所收藏,另一件与之齐名的是山东潍县陈介祺所藏的毛公鼎,也是迄今所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离乱之世,“海内三宝”历经劫难,如今分居三地。
毛公鼎自1948年越过海峡,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从此一峡之隔,三宝难以相会。
潘家珍藏盂克双鼎,历经战乱,世代守护。
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女士代表家族将此盂克双鼎无偿捐赠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潘达于(1906—2007)女士是苏州名门潘世恩、潘祖荫之后,祖籍苏州。
本家姓丁,父亲丁春之曾任山西定襄知县。
1923年,l8岁的潘达于嫁入潘家成为潘祖年的孙媳,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年仅20岁的潘达于就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任。
据资料显示,潘达于女士分批捐赠珍贵文物共计五百件。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奉调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此盂克双鼎,镇守南北,见证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2004年2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以祝贺两尊大鼎曾经的主人,捐赠人潘达于女士的寿辰。
殷墟文物报告单1. 背景介绍殷墟,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是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遗址。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宝贵的文物。
本文档将对殷墟出土的文物进行详细的报告。
2. 文物报告2.1 文物1名称:青铜器年代: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描述:这件青铜器是一只短身大钟,高度约70厘米。
钟身上刻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包括神兽、凤凰和云纹等。
钟腹上有一对大型铜钮,用于悬挂和敲击。
2.2 文物2名称:玉璧年代:夏朝晚期(约公元前17世纪)描述:这块玉璧是从殷墟的王陵中出土的。
它是由一块上等玉石雕刻而成,直径约20厘米。
璧面呈圆形,中央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包括神兽、云纹和人物形象。
2.3 文物3名称:青铜镜年代:周朝中期(约公元前11世纪)描述:这面青铜镜直径约18厘米。
在镜背上刻有精美的纹饰,包括神鸟、花卉和人物形象。
镜面非常光滑,可以用于反射光线。
镜背上有一个小孔,可以用绳子悬挂。
2.4 文物4名称:陶俑年代: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描述:这个陶俑是一个人物形象,高度约30厘米。
俑身呈现出商代时期的服饰特点,包括细腰、长服和双钮。
它手持一柄青铜武器,可能是用于祭祀或战争仪式。
2.5 文物5名称:玉器盘年代:夏朝晚期(约公元前17世纪)描述:这个玉器盘直径约25厘米,由上等玉石雕刻而成。
盘面呈圆形,四周有精美的纹饰,包括云纹和神兽形象。
盘心有一个小孔,可以用于悬挂或握持。
3. 结论以上介绍的这些殷墟文物是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品。
它们不仅展示了夏、商、周三代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同时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些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注:此文档仅作为示例,实际的文物报告应更加详细和专业。
北京故宫馆藏青铜器赏析(1)北京故宫馆藏青铜器赏析(1)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留存至今的青铜器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藏品达一万余件,其中部分是清宫旧藏的传世品,另一部分是近年考古发现、私人捐赠和故宫收购的。
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时代序列完整,器类齐全,此为故宫藏青铜器之一大特色。
其藏品时代可分为商代前、后期,西周早、中、晚期,春秋前期、后期,战国前、后期,秦、两汉等。
这些藏品多数为传世品,其中许多是稀世之珍。
故宫现藏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达一千六百余件,数量列国内各博物馆之首。
有重要铭文的器物如:其三卣,其铭文记述了帝辛时期有关赏赐、祭祀等内容,此三卣是商代铭文最长的器物。
西周中期的《师旂鼎》铭文记录了当时军法处置的情况。
春秋后期的《能原鎛》是一组越国编鎛中残存的传世品,鎛上的铭文释读是多年来困扰古文字学界的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
青铜器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艺术信息和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商代前期兽面纹鼎,通高21cm,宽18.3cm,重1.04kg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
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
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
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
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兽面纹觚,通高15.1cm,宽10.7cm,重0.37kg觚体圆,喇叭形状,侈口,束腰,圈足。
腰饰兽面纹,无地纹,上饰弦纹二道,下饰弦纹三道。
兽面纹觚形体较小,纹饰简单,颈部较短,口沿向外伸张不大,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
弦纹盉,通高21.2cm,宽14.7cm,重1.36kg盉上部为半圆形,顶部有一倾斜的管状流,流的根部有一桃形口,口上有唇边,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尖足,有一素鋬,颈部有一窄沿,下饰弦纹三道。
佛塔塔刹造型及其文化象征意义【摘要】佛塔,因造型精美,并用金、银、玛瑙等加以装饰,里面藏有舍利,故又俗称为“宝塔”。
塔起源于印度,原指坟冢。
在我国,塔被理解为犹如宗庙,所以被被称为“塔庙”。
佛塔既是建筑艺术,又是雕塑艺术,是集两种艺术于一体的佛教建筑物。
我国的佛塔建筑,从远处看高耸云霄,塔尖、塔影成为风景轮廓线上最突出的标志和特征。
【关键词】佛塔;塔刹;类型;艺术特色1 佛塔塔刹的构成要素在僧家心目中,塔刹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有着神秘的宗教意义,被视为佛法崇高的象征。
不论塔的形式如何高度如何,最后都以塔刹来结束,以象征佛法到了极界,凝聚在塔身的功德,最后沿塔刹凝结在最高的刹顶。
塔刹这种直指云霄,升腾向上的态势,直接体现了佛教徒对佛国的虔诚向往之情。
塔刹,由刹座、刹身、刹杆和刹顶组成,其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形式优美的小型塔。
这种大塔承托小塔的造型,使塔显得更加高大挺拔。
刹座,一般由基座,仰莲、覆钵组成,刹身由刹杆、相轮或者宝瓶和伞盖等组成。
2 塔刹的基本类型及其艺术特色按塔刹的形式大体可分为刺天式、宝葫芦式、宝瓶式和其他形式特别的塔刹。
中国是一个多个民族和多种文化传统共同发展的国家。
佛教在我国汉族地区、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傣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分支为汉地佛教、藏地佛教(俗称喇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
这种分支在塔刹的形式上也有所体现。
2.1 宝葫芦式塔刹宝葫芦式塔刹的刹身只用1到3个大圆球作为相轮,刹顶冠以宝珠,形似葫芦。
这类塔刹给人以敦厚稳重的视觉感受。
宝葫芦式塔刹高度一般在2米以上。
大多为铜铸,铁铸的则很少。
至明清时代琉璃广泛应用高等级建筑之中,佛塔顶端始有琉璃宝葫芦的塔刹。
1)山西河津镇风塔镇风塔,耸立在山西河津市,塔呈平面方形,密檐式13层实心塔,高约30m,塔刹为青铜制葫芦式,刹内有坐佛一尊,高50m。
塔刹座方,腰圆,顶端有一立式铁造凤凰,头西尾东十分别致。
通高 1.5m,塔刹的四面和要为用铁环与塔顶四角相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