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9.32 MB
- 文档页数:153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摘要 (2)1 工程概况 (3)2 结构体系 (4)3 主要分析结果 (6)3.1 结构动力特性 (6)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6)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7)4 关键设计问题 (8)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8)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1)4.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2)4.4 风工程研究 (13)4.5 结构控制 (13)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4)4.7 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 (15)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6)5 结论 (17)6 参考文献 (18)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和安全的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
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
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商务活动中心,商务交流休憩中心和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该项目用地面积3037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米,建筑总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为574m。
今天我要讲的是上海中心大厦(2:36到6:11)一、地理位置上海中心大厦将是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最后一片新建区域。
位置东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面为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为420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为492米,上海中心大厦为632米,即建筑相约差为70米和140米,建成好后的上海中心大厦将能和另两栋超高层自然的融合。
上海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三高楼和国内第二高楼。
基本信息上海中心大厦的构成为主楼加裙房,主楼为125层,裙房为5层。
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创新与特色施工过程双层玻璃幕墙,七八层一个隔断(幕墙之中有24个空中花园)施工过程中使用BIM管理工程,通过BIM建模,辅助建筑设计施工。
建筑每层约为1度的转角,整个建筑呈旋转上升,结构不对称的外立面使风载降低24%,减少工程造价。
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地下埋进856根86米长的基桩,使得在软土上建设超高层成为可能。
世界上最大民用建筑底板浇灌。
水泥直接泵送到楼顶,创造世界记录。
双层玻璃幕墙,每隔7,8层外层形成一个隔断,在幕墙中有24个空中花园。
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并经过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
上海中心”内部由九个圆柱形建筑彼此叠加构成,其间形成九个垂直空间,每一个空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社区,九个社区组成了一个垂直的城市。
建筑造型来源于中国龙的形象。
二、建筑设计和功能分区综合性超高层,以办公为主,并发展观光娱乐,商业酒店,会展等功能,裙房中还包括能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平面功能(双层幕墙间)三、绿色建筑1.从造型上减少建筑物表面积,减少了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2.双层玻璃幕墙改善了玻璃幕墙结构的能耗损失,并且在幕墙之间的中庭中开辟空中花园,增加了建筑的绿色面积3.外层幕墙能够反射阳光且减少光污染4.屋顶安装风力发电机,为大楼基本设施提供电力5.塔冠部位收集雨水,作为大楼的中水使用6.边锋空调系统利用室外新风作为冷源,减少空调能耗7.热回收利用技术为大楼热水系统供能总结,节能系统为上海中心大厦节约了巨大的成本开支完善的安全系统四、施工。
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建筑的结构设计、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对上海中心大厦的技术创新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启示。
一、结构设计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632米高的摩天大楼,其设计采用了世界首创的"上海双子塔"结构。
这种结构设计将建筑分为内外两个层级,内层为核心筒,外层则环绕在核心筒周围。
通过这种设计,大楼可以更好地应对上海地区经常发生的台风天气,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这种结构设计也使得大楼在高风速环境下的振动减小,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二、节能环保上海中心大厦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大楼外墙采用了先进的双层幕墙技术,可以降低建筑在夏季的冷却负荷,并减少室内空调能耗。
大楼还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实现了部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大大减少了大楼的能源消耗。
三、智能化系统上海中心大厦在智能化系统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大楼内部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的用电情况、空调温度等参数,并进行智能调整,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大楼还应用了智能化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大楼内部的安全。
总结回顾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集结构设计创新、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建筑,为未来城市建设树立了典范。
其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高度上的突破,更体现在对环保节能的重视和智能化系统的运用上。
未来,我们可借鉴上海中心大厦的经验,以更加智慧、绿色的方式建设城市。
个人观点我认为,上海中心大厦所展示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突破,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
其结构设计、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未来的城市建设需要更多这样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
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我们对上海中心大厦的技术创新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技术解读一,工程简介: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摩天大楼。
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0370㎡,总建筑面积574058㎡,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10139㎡,建筑高度:632米。
地下5层,基坑深度,31。
4 m。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环状桁架、伸臂桁架及组合楼板。
二,施工技术中的重点及措施:1,主楼基坑工程:主楼区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先行施工。
塔楼围护结构采用121 m直径的环形地下连续墙(厚1。
20 m)加6道环形圈梁支撑体系.土方开挖后形成内部无遮蔽的“井筒",便于结构顺作.随后逆作法施工裙房区结构。
1.1,降水方案:错误!、基坑内每25m设置25 m深真空管井井点疏干降水井42口,25m深的观察井4口;错误!、主楼坑内设置55 m深的减压降水井12口,45 m深的观察井3口; ○,3、基坑外设置65 m深的减压降水井28口;○,4。
、裙房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45 m深的观察井4口、外侧设置45 m深的观察井3口.1.2,土方工程:总土方量约38万m3.采用先开挖中部土方,再挖环边土方的顺序,分6层开挖。
流程如下:第一、二层土方(—10。
37m)→第三层土方、第二道围檩(-16。
42m)→第四层土方、第三道围檩(—21。
42m)→第五层土方、第四道围檩(-25。
42m)→第六层土方、第五道围檩(-29。
30m)→第七层土方、第六道围檩(—31。
60m)2,桩基工程:2。
1,基桩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5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0KN。
桩径1m分A、B两种;A桩长86m有效长度56m,247根桩位于核心筒区;B桩长82m有效长度52m,708根桩位于扩展区;2。
2, 桩端后注浆施工,每根桩预设3个灌浆管,桩端水泥用量每根4000kg,桩端注浆终止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制,以注浆量为主;2。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大厦于2024年完工,高度达到632米,是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亚洲地区的最高建筑,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和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塔。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结构上展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特点。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实心中空”的设计理念,内外表皮之间设置了数个空心管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心“环”,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风能力,使得在台风和地震等自然条件下更加稳定。
其次,大楼外表采用了玻璃幕墙,不仅提供了极佳的景观视野,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舒适。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设置了一个独特的“双皮层”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设计上的先进性,上海中心大厦在功能和用途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楼内设有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酒店、办公室、展览中心和观景台等。
商业区域集合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店铺,为居住者和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办公区域则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公司入驻,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区域则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而观景台则成为上海的新地标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整个上海市区的壮丽景色。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建筑成为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重要的地标,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和地位。
其次,大厦内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企业入驻,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绿色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和环保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示范,并成为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典范之一然而,上海中心大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较高,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632米上海中心项目施工概况及特色介绍一、上海地质概况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 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松软冲填土与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弱土层构成的地基。
1、建筑概况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地下5层,地上121层,总建筑面积为574058m2,地上总建筑面积为410139m2,建筑总高度632m;2、结构概况主楼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巨型柱、外围钢框架及径向楼面桁架、环形带状桁架、伸臂桁架、屋顶皇冠、楼层系统;塔楼沿高度分为9个区每个分区的顶部两层为设备/避难层;主楼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带状桁架、伸臂桁架以及组合楼板。
二、主楼基坑施工概况1.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基地总面积约3.61万m2(含红线外花园石桥路、东泰路道路地下管廊公共通道面积0.57万m2)。
拟建塔楼总层数为121层,裙房地上8层,地下5层,塔楼建筑高度为632m,为超高层摩天大楼,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1.2 支护概况(1)本工程塔楼基坑开挖深度为31.10m,采用明挖顺作法的基坑施工方法。
(2)塔楼区围护采用121m直径的环形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围护地墙厚1200mm,支撑体系为6道环形圈梁。
2. 降水方案2.1 疏干井1)基坑内设置25m深的真空管井井点疏干降水井42口,25m深的观察井4口。
2)疏干降水井每250m设置1口。
2.2 减压降水井主楼基坑内设置55m深的减压降水井12口,45m深的观察井3口;基坑外设置65m深的减压降水井28口,裙房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45m深的观察井4口,裙房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外侧设置45m深的观察井3口。
3、土方工程主要采用先开挖中部土方再挖环边土方的挖土顺序,总土方量约38万方。
4. 施工流程(塔楼)三、主楼大底板施工概况1、施工概况(1) 主楼基坑呈直径121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布置,基坑面积约115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