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景观设计思潮
- 格式:ppt
- 大小:10.26 MB
- 文档页数:3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一、引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走向成熟。
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等。
这些项目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
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例如,在建设公共绿地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种植、雨水收集和利用等因素;在建设城市广场时,要注重人流、车流等交通组织,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有些项目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和实用性;有些项目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初期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等。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植被选择上,会更多地考虑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在水资源利用上,会更多地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方式。
2. 人性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例如,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会更多地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休闲娱乐设施。
3. 数字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数字化。
例如,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怎样理解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结构主义、包豪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英国,60年代繁荣于美国。
波普艺术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反叛性。
波普艺术直接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统领天下”,主导欧美画坛做出的回应与反叛。
波普艺术家倾向运用艳丽的色彩如红、黄、蓝、紫等直接应用,给人以夸张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作品成为哗众取宠的流行艺术。
有时通过把日常习见物品如汉堡包、汤匙、剥了皮的香蕉夸大比例、改变材质等手法制作成精致的公共雕塑,安放、耸立在城市广场中,从而改变了这些物品原有的内涵和意义,使之具有了纪念碑性质,让人以愉悦。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实例: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Plaza D’ Italia)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地处新奥尔良市的边缘的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位于一些色彩丰富的老商店,以及普通的玻璃盒子大楼之间。
它的中心部分开敞,一侧有带有拱券的祭台,祭台两侧有数条弧形单面采用不同罗马柱式的“柱廊”,祭台下部是台阶呈不规则形,前面有一片浅水池,池中是石块组成的意大利地图模型。
在设计中还吸收了附近一幢摩天大楼的黑白线条,将之变化为一圈由大而小的同心圆,它们范围到达了周围的马路上,增强广场的领域感。
广场上的这些建筑形象明确无误地表明它是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延续,但设计师却加入了象征美国通俗文化蓝色或橙色的霓虹灯,还对罗马柱式做了逗人发笑的改动,如用闪亮的不锈钢的,水泥的,氖灯管组成的,瓷片的,镜面的材料来代替石头柱身;在拱的上方本来是放置神兽头像的地方,结果却安上了两张设计师本人的头像;这些改变了古典柱式的庄重的艺术性。
与波普艺术一样,也有人讽刺这个五颜六色又加上霓虹灯照明的环境是“滑稽的老一套”。
但是她是如此的热情欢快,亲切可爱,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涌来。
与波普艺术类似,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设计扎根于平民大众,平易近人,作品不艰涩,不让人费解。
什么叫后现代园林? ”宇宙沉思花园“带你看不⼀样的风景
说到后现代主义园林,不得不提玛莎.舒⽡茨(martha Schwartz),她在波⼠顿设计的
⾯包圈花园),被认为是美国景观建筑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后现代主义尝试的第⼀例,
在美国景观设计领域引起了对后现代主义的⼴泛讨论。
⽽第⼀位将后现代主义引⼊设计领域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评论家、作家和园林设计师,查
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他最先提出和阐释了后现代建筑的概念,并且将这⼀理论
扩展到了整个艺术界,形成了⼴泛⽽深远的影响。
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最为著名的作品之⼀就是位于苏格兰西南部邓弗⾥斯
的“宇宙沉思花园”。
花园占地12英亩,设计灵感源⾃于科学和数学,并以此为主题设计了许多的雕塑和景
观,例如“⿊洞”、“分形”。
花园植物不多,地形变化丰富,设计将地形特征与数学公式、科
学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了⼀起。
“后现代主义”之景观设计作者:张立来源:《艺海》2009年第09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小尺度的景观建筑设计受到环境艺术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励,对艺术与景观的联系问题做了大量新的形式探索,运用新的城市景观建筑和庭院设计手法,创造各异的景观设计形象。
1、后现代主义“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出现较早。
1870年,英国画家约翰·沃特金斯·查普曼提出“后现代绘画”(Postmodern Painting),用来指一种比法国印象派更现代、更先锋的绘画创作。
1917年,鲁道夫·潘维兹在《欧洲文化教育的危机》中论述了欧洲文化教育的虚无主义和价值体系的崩溃,并提出了培养“后现代人”(Postmodern men),以体现尚武主义、民族主义的精英价值观。
1939年,费德里克德·欧里斯编选的《西班牙暨美洲诗集》中使用“后现代”一词。
从词源上看, 首先Post 可指not modernity,有not positive或negative modernity之意,即积极主动的同先前传统思想决裂。
其次Post可指promodernity:现代之后的所有思退。
再次 Post可指hyper:现代的更高阶段,对现代的一种继续强化。
最后post还可指truss:“超越”的意思,否定了现代思想而对其作更高的升华,使之更接近于世界的本真状态。
后现代主义该如何定义,代表人物利奥塔、德里达、哈贝马斯、理查德·罗蒂等人都各自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综合诸多观点,可得出一个结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这个名称下集合着彼此矛盾的态度和理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理性至上和科学至上;反基础主义,倡导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主张多元论,反对中心主义;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
2、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原因20世纪晚期,社会进入了一个“解体、离散、转变”的年代。
70年代以来的景观设计新思潮●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背景●波普艺术出现并蔓延到设计领域●城市化问题严重,人们对现代文明失望,怀念传统文化●发展●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富兰克林纪念馆●詹克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查尔斯•摩尔●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巴黎雪铁龙公园●北部:白色园、2个大温室、7个小温室、运动园、6个系列花园●南部:黑色园、中心草坪、大水渠及其旁边的七个小建筑●特点:将传统园林中的要素用现代主义设计手法重新组合展现,体现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后现代主义特点:各种元素的搭配拼接,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和超越,其设计是多元化的。
很难将一个作品完全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往往是复杂因素的集合●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提出●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将一切既定规律加以颠倒,反对统一和谐、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联系,认为建筑设计不考虑周围环境,提倡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移位、斜轴、拼接手法会产生不安全感●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理念●周边环境●设计内容●点线面的要素构成●特色●评价●解构主义评价●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概念●把艺术造型剥离到只剩最基本的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极简主义特征●高度抽象、非精神、非感情、客观化、工业材料、现代技术加工、形式简单明晰、简化颜色、直接与环境发生关系、非关联构图,只强调整体●对景观的影响●形式上追求简化●重复运用单纯几何形体要素单元,形成不断生长的活的结构●用不同材料质地和颜色划分空间,也使用非自然材料●彼得沃克●设计思想●受现代主义影响,早期作品两个倾向●建筑形式扩展●与周围环境融合●“序列”的手法:要素重复使用或间隔重复●代表作●泰纳喷泉●伯纳特公园●索拉那IBM研究中心园区●作品特征●评价●艺术的综合——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设计风格●受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影响●反对都市中的风景式景观,认为人和自然密不可分●探索几何形式之间的关系,大量运用直线和网格等纯几何形体,有强烈秩序感,与极简主义有共性,容易融入城市大环境●临时性景观或临时性构建体现过程艺术和大地艺术的影响●受波普艺术的影响●日用品和普通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人们缺少对作品概念方面的关注●色彩绚丽,有通俗观赏性●后现代主义者●继承和批判现代主义,认可其社会观念:设计为所有阶层享用●用混凝土沥青塑料代替昂贵材料;●融入后现代主义思想,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又违背了极简主义非表现非参照,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注重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常用古典园林要素以现代手法加以抽象变形●代表作●亚特兰大的里约购物中心●迈阿密国际机场隔音墙●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与沃克的作品比较●施瓦茨●倾向波普艺术,有各种艺术混合●多用普通材料,造价低●色彩丰富绚丽●植物是次要的●沃克●热衷极简主义●喜欢用昂贵精致材料,最求精美永恒和神秘●色彩简单柔和●植物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沃克对其评价●挑战景观设计准则和定义,有自由非常规的特点●公共项目中由于限制多表现后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临时性实验景观中作品更大胆,诙谐讽刺,有波普特点●每个作品有强烈视觉冲击●艺术与科学——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设计风格影响因素●大地艺术影响,致力于探索介于生态和艺术之间的方法●经历龙卷风,改变对美的概念,表现自然界动态、变化、分解、侵蚀、无序的美●离开swa后自创事务所,打破现有结构,更开放更有生气,富有雕塑感●设计作品●加州圣•何塞市市中心广场公园●园路布置维多利亚风格灯柱木质座椅,隐喻城市历史●园路交叉形成的三角形广场是公共演出平台●西部沿一系列同心弧种植果树是对果园的回忆●评价:广场提供了穿行、休息、演出、聚会的场所,寓意着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拜斯比公园(废弃地整治)●强烈的雕塑语言融合到敏感环境和社会历史中,创造富有隐喻和符号的公共空间,将后工业景观转变为优质景观●圣何塞市瓜达鲁普河公园●设计特点●1 大多是反应社会问题的公共项目,设计体现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环境与历史社会文化结合;将设计技巧与社交活动结合●2 大胆创新,功能内容丰富,对废弃地改造有经验●3 自然要素与人产生互动,称为环境剧场,与大地艺术相同用非自然形式表现人与自然相融●4 设计包含对历史和环境的隐喻,体现文脉延续,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5 结合生态主义,但同时不应忽视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需要,考虑文化延续和艺术形式●评价●作品将文化与自然,大地与人类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后现代主义时期景观设计风格分析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在理论上难以下精准定论的概念,在建筑景观方面用的比较多,其主要的思想是反对那些约定成俗的形式,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解构主义也算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本文主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时期景观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及分析,对其做个浅层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景观解构正文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是,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的出现自然有其特定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经过现代主义而形成的。
现代主义崇尚形式服从功能。
是理性,有秩序的设计方式。
现代主义反对装饰,对于机械的依赖压制了人类的思想创造,忽略了个人的感情,单纯的简洁。
而后现代主义则重新省视设计观念,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变化是对历史主义的新态度,这是现代主义运动的禁区。
重新接纳装饰,材料,复古。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还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意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实现了设计与生活化的对话。
特别是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它使“严肃的”建筑和景观一直来优越于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与粗俗的地方性建筑的等级制的崩溃。
解构是“后现代设计风格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脱敏剂,它把不共戴天的矛盾表达为左右为难的悖论,总的技艺可以说是‘解构’,具体手法可以有各种花样,比如多义化、歧义化、变态化、情景化、误读、诡辩、错乱、反讽、搞笑等等。
” 例如:1988 年由哈格里夫事务所的乔治·哈格里夫(George hargreaves)为加利福尼亚San Jose市设计的市场公园(San Jose Plaza Park),则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特征,它强调场所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和意义的可生成性。
市场公园既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岛,又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共开敞中心,因为它的四周环绕了该市数座重要的公共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型旅馆、会议中心。
后现代主义景观案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它主张拒绝过度理性化和标准化,强调个性化和多样性。
在景观设计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景观以其丰富、独特、具有想象力的设计理念和形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首先,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意义多元性”,这就要求设计师从不同层面、角度、视角来考虑景观的设计。
例如,一个公园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展示自然美景的场所,还要具有更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心灵等各种层面的意义,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和创新。
其次,后现代主义景观要求设计师赋予景观更多的个性化特征。
传统景观设计中,往往追求大众审美和相对静态的形式,而后现代主义景观则更注重体现个性化与差异化,例如,公园中的动态景观和艺术品等,也可以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获得更具历史与时代感的体验。
另外,后现代主义景观在使用材料方面更加多样化和抗衡传统设计的规范。
采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不同的观感,景观设计师不妨用自己的审美见解,把它们融为一体。
例如,在公园中引入原木、石材和玻璃等材料来丰富景观,甚至可以采用特殊的材质,增加其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进而增加景观的多义和多样性。
最后,后现代主义景观强调“参与性”设计,这是与传统景观设计最为不同的地方。
景观师需要考虑如何让游客参与到景观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来参与整个景观,景观意义自然得到更好的体现。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互动表现方式,如小型游乐场、花园等,因此能够让用户更好地参与到景观中来,增加了游客与景观间的感性互动和体验。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景观具有自由多样、想象丰富、意义多元、个性化、抗衡传统规范、增加参与性等特点。
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元素进行设计,有机地融合在景观中,创造出更加独特的景观艺术。
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景观设计的新思潮(1)“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20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进入全盛时期,而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动荡和转机。
一方面,50年代出现的代表着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波普艺术到60年代漫延到设计领域。
另一方面,进入60、7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现代化的景仰也逐渐被严峻的现实所打破,环境污染、人口爆炸、高犯罪率,人们对现代文明感到失望、失去信心。
现代主义的建筑形象在流行了三、四十年后,以渐渐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
人们对现代主义感到厌倦,希望有新的变化出现,同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历史的价值,基本伦理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强调。
其特征:历史主义、直接复古主义、新地方风格、因地制宜、建筑与城市背景相和谐、隐喻与玄学及后现代空间。
(2)“结构主义”与景观设计结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提出置疑,认为应当将一切既定的设计规律加以颠倒。
如反对建筑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认为建筑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环境或文脉等,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 结构主义的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位移、斜轴、拼接等手法,确实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
(3)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通过把造型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
极简主义艺术家认为,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在韵律。
极简主义的特征:①、非人格化、客观化,表现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而非精神,摒弃任何具体的内容、反映、联想;②、使用工业材料,如不锈钢、电镀铝、玻璃等,在审美趣味上具有工业文明的时代感;③、采用现代机器生产中的技术和加工过程来制造作品,崇尚工业化的结构;④、形式简约、明晰,多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具有纪念碑式的风格;⑤、颜色尽量简化,作品中一般只用黑白灰色,色彩均匀平整;⑥、在构成中推崇非关联构图,只强调整体,重复、系列化地摆放物体单元,没有变化或对立统一,排列方式或依等距或按代数、几何倍数关系递进;⑦、雕塑不使用基座和框架,将物体放在地上或靠在墙上,直接与环境发生关系。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者: ————————————————————————————————日期:ﻩ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1)隐喻主义: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异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当代景观设计存在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双重思想的交织拼贴过程中,文章解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概念,寻找摘录两种思潮的设计理念,最后对两种思潮交织中的国内景观设计提出一些思考。
景观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并存的当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某种程度上的新现代主义影响着周身的文学、艺术、电影、哲学等等,当然,当代景观设计也不例外。
1 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1.1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诠释文章写到当代景观设计,固然是区别于纯粹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它包含着当下存在的有影响的一切思潮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现代主义景观是一个断代的特定术语,其主要指在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具有现代主义诸多特征的景观形式。
1.2 当代景观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1.2.1 功能理性主义XX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说:“形式追随功能”,在现代主义者认为,形式追随内容,离开了内容无所谓形式。
根据功能合理的精神,创造出了以人的游憩和体验为目的景观。
他们坚持从使用功能角度出发,坚信景观设计必须与人的现实需求相一致,景观必须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人的活动体验成为当代景观设计素材的第一指南,现代主义先驱们提倡设计元素的组成部分应在人的功能活动中寻找,绝对排斥强加在图案之内的设计。
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时常也是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为的理性主义分析基础之上。
现代主义者始终坚持景观设计的职责在于解决现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相信景观设计来自于对场地、朝向、功能安排、流线、空间序列、结构和技术等相关联的特有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处理,以便更为理性巧妙地创造实用的景观。
从古典园林对美的纯粹追求转向“问题陈述”功能理性的景观设计,曾经美学原则的崇高地位降低了,注重社会的需求和人的体验成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价值体系的基石。
[1]1.2.2 摆脱古典传统现代主义近乎与传统古典艺术决断,现代主义景观摆脱传统古典园林设计过分雕琢或者过分庄严整齐并服务于少数王公贵族的做法,它会摘取传统园林的设计元素,但会以新的材料、有所变动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