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福建省泉州市的产业集群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69.80 KB
- 文档页数:2
提升泉州市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社会发展学院 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4052008042 黄森吓指导老师孟雪梅【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拥有极高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聚集而成的强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泉州市作为国内产业集群的一个典型,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国区域经济体的典范。
本文从泉州市产业集群的成因入手,着重介绍泉州市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泉州市;产业集群;竞争力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所拥有的强大的竞争优势,已经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
国内外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极大地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产业集群发展蓬勃的地区,区域经济就壮大。
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预示着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发展。
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所带来的外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是单个企业无法比拟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大环境下,产业集群应运而生,为企业创造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规模效益。
泉州市作为国内产业集群的一个典型,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国区域经济体的典范。
泉州市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和专注于某一小块产业领域为发展基础,在一定区域、行业中逐步形成了分工精细化、生产规模化、企业区域化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产业集群,极大推动着泉州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本文通过探讨泉州市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出泉州市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泉州市产业集群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新思路。
2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征2.1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的集合,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1]2.2产业集群的特征第一,产业集群最直接、最显著的特征是众多的企业在同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聚集。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泉州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
一、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泉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城市。
传统的泉州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鞋业、石化等轻工业为主,这些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泉州市传统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环保、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泉州市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泉州市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新兴产业逐渐崛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泉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在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困扰着当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
尽管泉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但由于传统产业的惯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其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制约。
虽然泉州市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鼓励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薄弱,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泉州市在发展传统产业过程中,长期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本文以泉州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群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就提升其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问题中小企业群竞争力提升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说: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来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泉州市以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泉州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泉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为其它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产业群中虽然有较大总量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都由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的,大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其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些难题既有自身也有外部因素。
自身原因分析就自身不足而言,主要是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十分有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不高;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银行贷款难;由于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低端资本市场的支持(比如天使投资至今未引起重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资本集中的约束等等。
外部因素分析泉州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主要有: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泉州因为紧紧抓住了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业、纺织行业等)由台湾、香港等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借助侨乡的有利条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但这几年,泉州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南北夹击”之下,兼以城市定位、土地、税收乃至政府服务等诸多因素的相对缺失,泉州一些大型企业如菲莉集团、七匹狼集团、劲霸时装有限公司等总部纷纷外迁,使泉州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边缘化的潜在风险。
具体分析泉州企业总部外迁的形态,主要有三种:第一类选择西北、华北等地“西进”,目的是追求更低生产、人力和土地等方面的成本,这对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泉州颇具“杀伤力”。
泉州市产业集群问题论文
泉州市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摘要】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保持产业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泉州产业集群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知道泉州产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泉州市;产业集群;政策建议
引言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1]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起步(1979年至1992年)、发展(1992年至1997年)、提升(1997年至今)三个主要阶段,泉州市产业集群历经萌芽、发育、壮大阶段,从创业之初“满天星斗”、靠“三来一补”起步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专业镇”、“专业村”,由粗放到集约,从模仿到创新,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逐渐形成的中小企业区域横向聚集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内部相互协作、独具竞争优势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产业营销网络。
推进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方式的改进,泉州市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模式已逐步发生变化。
本文从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发展规律和集群分类等方面对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为泉州产业集群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集群;统筹规划;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产业集群是企业沿着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方式的改进,泉州市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模式已逐步发生变化。
中共泉州市委提出的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主题将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为摸清产业发展规律,准确掌握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厘清发展思路,本课题组从生产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和集群分类等方面对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为泉州产业集群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努力打造泉州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已初步形成25个区域特色突出,体现泉州地理特征及人文传统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可概括分为三类:一是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产业,纺织鞋服年产值近3000亿元,以晋江、石狮最为突出,建筑建材年产值超850亿元,形成南安石材、晋江建筑陶瓷两大基地;二是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主要是工艺制品,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了丰泽树脂、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安溪茶叶和安溪藤铁等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以石油化工最为典型,年产值超1300亿元,集中布局于沿海的泉港、惠安,并有晋江、石狮两个化纤工业区,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一)总量规模较大201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375.2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8.18%。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704家、超10亿元93家,完成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57%、29.14%。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五区域发展探索泉州集群经济优化升级之路曾开灶摘 要:泉州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为支撑的集群经济发展模式。
这是泉州经济的优势,是泉州经济高速发展的活力源泉。
基以此,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研究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透析目前所遇到的瓶颈,提出破解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推进泉州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实现泉州经济新发展。
关键词:泉州 集群经济 优化升级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5.024回顾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成就可以看出:它是一条具有侨乡特色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突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新的地理组织形式所形成的产业集群起源和发展之路。
目前,泉州区域特色产业经济是泉州经济的优势和重要支撑,是泉州经济高速发展的活力源泉。
因此总结研究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透析目前所遇到的瓶颈,提出破解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推进泉州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意义重大,它关系泉州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利用自身资源稟赋、传统技艺、农村“三闲”等各种优势,勇立潮头、艰苦创业,以爱拼敢赢的进取精神和不断跨越的创新实践发展形成了以五大传统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21大产业集群。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部分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推动泉州区域经济腾飞,2013年泉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05家,实现产值9379.11亿元。
多数产业己形成原材料供应、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加工机械制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区域性生产网络,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己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一)外部经济效应显著,各大产业集群共同发展从集群规模看,2013年,泉州21个特色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89.0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8.4%,其中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有3个,有鞋业、石油化工、服装;产值超500亿元有3个,有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纺织;产值超100亿元有9个,有石材、造纸、建陶、水暖、包袋、电子信息、雨伞、工艺日用陶瓷、钢材;另有树脂工艺、雕刻工艺、家具、滕铁制品、水泥、玩具等6个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一)内容提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应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应从科学制定福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分类推进集群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大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提升发展一个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核心是经济,产业是支撑,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凸显福建的区位特点,增强福建的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关键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产业集聚的结果。
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空间聚集形成区域化的产业集群,并对区域经济产生乘数效应的贡献。
一是提升了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剧了竞争,一方面,促使产业内的各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求技术创新,共同占领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促使各企业积极寻求在新产品开发或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相互协作,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需求,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二是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将有力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提高区域第二、三产业的比重。
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将进一步细化同一产业内部分工,强化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各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是提升了区域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各企业能迅速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变化,促进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激发技术发明与革新,激发新技术的采用,不断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的技术革新,从而促进整个群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推动了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产业聚集必然带来人口的空间集中,带来生活消费、住宅、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物流、咨询等基础产业的新需求与发展,带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