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格式:docx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背景: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夜郎自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补:英1840年前后进本完成工业革命,第一个工业国家;法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仅次于英国;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德19世纪早期开始,因政治分裂阻碍工业革命进程;俄、奥地利、日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2)特征: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侵略中国的主要有英、法、美、俄等国,以勾结为主。
只要侵略形式是商品输出。
(3)表现:两次鸦片战争。
(4)影响: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只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清政府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列强态度由蔑视、疑惧到勾结。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西学思潮的萌发。
2.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特征:经济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割宰中国的同盟;军事上,列强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表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农民开展义和团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帝国主义开始盛行于世界各地,而中国也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之一。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无疑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的角度,探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I.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随着欧洲列强的霸占和殖民化,帝国主义势力也开始涌入中国。
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给予了英国殖民地建设在中国的权利,并迫使中国对鸦片的出口开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在中国殖民建设,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剥削和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不仅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有所体现,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传统也受到了冲击。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被颠覆,红头文件和割舌印章等现象也频繁出现。
帝国主义者意图摧毁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推广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以便于对中国人实施更加有效的控制。
II. 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十分僵化,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控制在皇帝和其官员的手中。
随着帝国主义势力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和资源,清朝政府不得不开始改变封建制度,以便于应对外部势力的挑战。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的变革,比如新式教育的推广、近代化工业的兴起,以及宪法政治、社会组织形式的改变等。
这些改革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所导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从根本上的重大影响。
III. 帝国主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帝国主义者为了推广自己的文化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介入,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并迎来了一种“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交融,使中国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从而在更广阔的世界范围内与人类文化共通体上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一、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以及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一、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1、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注意:这一时期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四国,但由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侵略扩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1)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它们将开放通商口岸放到显著位置;(2)作为封建国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俄国的扩张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以直接吞并领土为主。
在俄国吞并的领土中并没有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因素。
所以,严格的说,它的扩张活动,不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性质与后果九一八事变,即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性质以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一、九一八事变的性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集中体现,其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帝国主义野心的攫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追求领土扩张和资源掠夺,逐渐发展成为亚洲霸权的背景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军事侵略。
日本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追求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从而实现自身的帝国主义野心。
2.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通过武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进而割占中国领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这一行径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不尊重,也为后来的侵略行为奠定了基础。
3.侵犯中国主权: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全面展开,其行动涉及到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日本以此为契机,迅速建立了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进行残暴统治,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4.破坏国际秩序:九一八事变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国际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日本的侵略行径严重违背了国际法以及国际社会所共同遵循的原则,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的亚洲局势,导致了后续的更大规模战争爆发。
二、九一八事变的后果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起点,其所造成的后果深远而且持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日战争爆发: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日本趁机继续扩大侵略,进一步占领中国领土,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这场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2.中国人民的抵抗:九一八事变的严重性和残暴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反抗情绪。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展开了坚决的抵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反对侵略的决心。
3.东北沦陷和日本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导致中国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形成了伪满洲国。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改变对华贸易不利局面,1820-1840年,中国年均外流白银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图为停泊在广东海面的英国鸦片趸船。
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将收缴英、美等国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随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7月,英军侵占镇江。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美国侵略军 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逐渐侵入中国广西、云南等地区。
条约简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掠夺租界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
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租界,到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在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图为上海公共租界。
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
图为天津日租界。
1853年4月,英、美等国以“保护侨民”为名组织上海义勇队,后称万国商团,成为租界当局的准军事化武装。
图为1884年的上海万国商团。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图为1897年英商在上海开办的怡和纱厂。
获取协定关税等特权,逐渐控制并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图为1894年的中国海关。
把中国变成原料掠夺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图为美国美孚行的“洋油” 运销中国内地。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于中国的影响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于中国具有双重影响。
总体来讲是弊大于利。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弊端一、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发动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战争,给中国带来大量百姓伤亡。
(二)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首先,勒索的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比如,在鸦片战争期间,交纳600万元(银元)。
之后,《南京条约》攫取赔款800万两白银,等等,最高一次《辛丑条约》规定应支付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清代中后期,一两银子大约能买100斤-140斤精粮(不准确但靠谱)按目前一斤大米2元计算一两银子最少折合人民币 200元,那么4.5亿白银约等于900亿人民币。
其次,列强不但公开抢劫财物,还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古迹。
火烧绝代皇家苑林圆明园,第一次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第二次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入侵北京,为消赃灭迹,掩盖罪行再次火烧圆明园,燃烧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其中毁坏了大量珍世奇宝。
(三)侵略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列强获得非法权益,强行划分租界、驻兵港口铁路沿线,成为侵略中国的突击队。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朝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
划分掉了中国大部分土地(尤其俄罗斯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丧失许多权益。
其中1887年,葡萄牙也和中国签订条约,想要“永居管理澳门”这样不合理的要求,腐朽的清政府居然同意了,直到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才回归祖国的怀抱。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他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在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十多次,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次战争后,资本主义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类不平等条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更令人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
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和珍宝,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他们进园后就大肆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
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2、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大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1,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并向中国勒索巨款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内政、外交进行控制。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售卖自己的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在这些开放的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侵略的基地。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
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在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地位情况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4,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再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侵占领土、掠夺财富、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四个方面。
资本主义帝国首先依靠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通过军事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英、法、日、美、饿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起了大大小小数百次侵略战争,其中大规模的战争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摧残文明,令人发指。
除了进行战争,他们还多次残忍屠杀中国人民,包括: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
此外,每次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都会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主要有: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几百个不平等条约。
分别以割占领土、驻兵和设立租界等方式侵占中国领土,大量的白银也被资本帝国主义勒索。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①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破坏领海主权,在内河派驻军舰和强行驻军等。
②控制中国海关。
从关税税率确定到海关行政管理,直至关税征收使用,中国海关的基本权利逐步落入外国人之手。
③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和外贸自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和《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干涉中国内政,包括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扶植、收买代理人。
列强先后控制清政府、扶持利用袁世凯、控制军阀各派系头目、控制国民政府及其内部有关派系等,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使之向有利于列强利益的方向发展和演变。
除了军事和政治侵略以外,资本帝国主义还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主要的侵略方式是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签订不平等条约,赋予特权。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
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
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
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全面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原意和精神,学习马克思分析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下面我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来谈谈学习马克思这几段话体会到的几层意思。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
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
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
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
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
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
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要回答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
我们要用大量可靠的历史事实、生动的例子、具体的统计数字、形象的图片资料等,给学生剖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罪行。
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欣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以上军事和政治侵略方面都是有大量事实和数字可证明的。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
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
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
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
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
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
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
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
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