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197.58 KB
- 文档页数:1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机械制造工艺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加工成型的过程。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各种机械产品的基础和核心。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一、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1.材料加工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的第一步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材料加工原理主要包括切削原理、变形加工原理和焊接原理等。
切削原理是指利用刀具切削力对材料进行切削,使其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变形加工原理是指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例如挤压、压力成型等。
焊接原理是指利用焊接热源加热材料,并施加外力使材料熔化并连接在一起。
2.加工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工艺的第二步是确定加工工艺流程。
加工工艺流程是指按照产品的形状和加工要求,确定相应的加工顺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工序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确定等。
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机械设备与工具的选择机械制造工艺的第三步是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加工。
机械设备的选择包括机床的选择、模具的选择等。
机床是机械制造的核心设备,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工具的选择包括切削工具、量具等,合适的工具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和尺寸精度。
二、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1.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一种现代化应用。
数控加工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重复性好等优点。
数控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
2.3D打印3D打印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一种新兴应用。
它通过分层堆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加工,可以制造出带有复杂结构的产品。
3D打印在医疗、航空航天、制造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是机械制造工艺中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
焊接技术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零部件连接在一起,具有连接牢固、加工速度快等优点。
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船舶等领域。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一、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用各种方法(如机械、热、化学、电等)改变材料的形态、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主要分为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几种。
塑性加工是利用金属材料可塑性变形的特性,通过变形使其得到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塑性加工方法有锻、挤压、拉伸等。
锻造是利用重锤、压力机等装置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挤压则是利用挤压机对材料进行轴向挤压得到所需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拉伸则是利用拉伸机将金属材料拉长而得到所需的形状。
切削加工是通过将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轮廓等进行切除,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钻削等。
车削是利用车床将金属材料旋转进行切除的过程;铣削则是利用铣床进行平面上的加工和修整;钻削则是利用钻床进行孔的加工。
焊接是通过固化剂的作用,将金属材料在高温或者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接合的过程。
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热处理则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和冷却,改变金属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
二、冶金冶金是对金属资源进行提取、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包括选矿、冶炼、铸造、加工等几个环节。
选矿是将含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和有用矿物从其它无用的矿物中进行分选的过程。
常见的选矿方法有重选、浮选等。
冶炼是将选出的含金属矿石通过热加工或者化学反应将其提炼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冶炼方法有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等。
铸造则是用熔融的金属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在合适的模具内进行凝固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压铸法、砂型铸造法、永久模铸造法等。
加工则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等的过程。
常见的加工方法与上述相似。
三、传输原理传输是指物体或物质在空间中向某一方向运动的过程。
而传输原理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物质传递的规律、原理和机制。
材料加工和冶金的过程中,传输原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热加工原理材料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和变形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形状的加工方法。
热加工可以使金属材料变得更加柔软,易于加工,同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在工程领域中,热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它广泛应用于铸造、锻造、热轧、热挤压等工艺中。
热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塑性,然后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形状和性能。
热加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塑性变形。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塑性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高温可以使金属晶粒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形成一种较为柔软的状态,从而使得金属材料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在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塑性变形,改变其形状和性能。
2. 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
在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会发生再结晶,从而使其晶粒尺寸变大,晶界移动,晶粒形状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通过控制热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速率等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细化和均匀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3. 热加工的应用。
热加工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例如,在铸造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熔体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其达到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铸造成型;在锻造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可以使其变得更加柔软,从而便于进行塑性变形;在热轧和热挤压等工艺中,也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便于进行变形加工。
总之,材料热加工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通过控制热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速率等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细化和均匀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在工程领域中,热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铸造、锻造、热轧、热挤压等工艺中,为材料加工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简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指通过加热、挤压、拉伸等工艺将高分子材料转变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纤维材料等。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加工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进行加工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性质。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熔融: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被熔化成流体状态,使得材料更易于流动和变形。
2.成型:将熔融的高分子材料注入到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形状和尺寸限制,使得熔融材料在冷却后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冷却固化:熔融材料在模具中冷却后逐渐固化成固体,成为最终的成型品。
常用的加工方法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适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其基本流程包括: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塑料颗粒作为原料,将其加入注塑机的进料口中。
2.加热熔融:注塑机将原料加热、熔融,并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具中。
3.冷却固化:模具中的熔融塑料材料在冷却后逐渐固化成固体,形成最终的成型品。
4.取出成品:将固化的成型品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加工,如修整边缘、打磨表面等。
挤出成型挤出成型是另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适用于制造各种管材、板材等长型产品。
其基本流程包括:1.材料准备:将高分子材料以颗粒形式加入到挤出机的料斗中。
2.加热熔融:挤出机将颗粒状的高分子材料加热、熔融,并通过螺杆将熔融的材料挤出。
3.模具成型:挤出的熔融材料通过模具的形状和尺寸限制,被冷却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4.冷却固化:在模具中冷却后,熔融材料逐渐固化成固体,形成最终的成型品。
5.切割成品:挤出机会根据需要将成型品切割成所需的长度,以便后续使用。
除了注塑成型和挤出成型,还有许多其他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如压延成型、注射拉伸成型等,根据材料和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材料加工原理》复试大纲一、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材料加工原理复试内容包括金属凝结原理、焊接冶金学、塑性成形原理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1.金属液态结构金属的膨胀和熔化,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生核过程,晶体生长界面动力学过程;液态金属的传热、传质和液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液态金属的停止流动的机理及充型能力的计算,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合金凝结与控制铸件的温度场,铸件的凝结方式,金属的凝结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铸件的凝结时光,单相合金的凝结、多相合金的凝结、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结;铸件宏观结晶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铸件在各种非重力条件下的结晶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
3. 铸造过程化学冶金学及铸造缺陷分析液态金属与气体界面的反应,液态金属与熔渣的反应,液态金属与铸型界面的反应,合金化等过程的控制;应力、变形与裂纹的温度范围及形成机理,影响应力、变形与裂纹形成的因素和防止铸件产生应力、变形与裂纹的途径;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和析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非金属夹杂物的生成,夹杂物的长大、分布和形状;铸造合金的收缩,铸件的收缩,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途径;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
4.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焊接及其冶金学特点,熔化焊接头形成过程、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
5. 焊接过程中的化学冶金学焊接化学各冶金反应区特点,焊接时气体-金属、熔渣-金属反应逻辑、焊缝合金化过程、工艺条件对冶金反应的影响;焊接材料基本类型及型号、牌号编制主意,焊接材料性能、设计及生产发明主意。
第1 页/共2 页6. 焊接缺陷分析与控制应力、变形产生基本缘故、逻辑及控制措施,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气孔、夹杂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影响气孔形成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宏观偏析、微观偏析产生缘故,焊接接头化学不匀称性特点。
金属材料加工工作原理金属材料加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工作原理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加工方法、材料变形以及力学原理等内容。
一、金属加工方法金属加工方法可以分为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两大类。
塑性加工包括锻造、轧制、挤压等,它们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
切削加工则是通过将刀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削去,以达到所需尺寸和形状的目的。
常见的切削加工有车削、铣削、钻削等。
二、材料变形在金属加工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界力作用时,原子间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晶粒结构。
这种变形可以使材料获得所需形状,但也可能导致材料的变脆性增加。
弹性变形是指施加在材料上的力移除后,材料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以控制材料的塑性变形。
不同的工艺条件会对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和工艺参数的优化。
三、力学原理力学原理在金属材料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加工过程中施加的力可以分为切削力和形变力两类。
切削力是指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施加的力。
切削力的大小与刀具的材质、形状、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因素相关,对加工表面的质量、刀具寿命和加工效率都有重要影响。
形变力则是指在塑性加工过程中施加在金属材料上的力。
形变力会使材料的原子重新排列,从而实现材料的塑性变形。
形变力的大小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形方式以及外界施加的力等因素有关。
四、金属材料加工的优化为了提高金属加工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标包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速度、减少工件变形和表面粗糙度等。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改变加工参数、优化刀具形状、使用新型润滑剂以及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等。
这些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质、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加工目标等因素。
结论金属材料加工工作原理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原理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损、导电、导热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
然而,纯金属的塑性、延展性等物理特性不足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材料的需求。
为此,金属加工硬化技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材料处理方法,它可以使得金属材料表面硬度提高,更加耐用。
1.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加工硬化是利用外部力量对金属材料进行变形处理,增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该技术常应用于车床加工、冲压、拉伸、滚压等工艺中。
2. 加工硬化的原理金属材料加工硬化的原理源于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加工硬化的基本过程是:当材料受力变形后,内部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原子充分之间的作用力增强,晶粒变得更加细小,这些变化使得金属材料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3. 加工硬化的方法冲压加工:冲压加工的原理就是通过模具将金属材料强制成形,以增加材料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
常见的冲压加工方式有压铸、剪切、拉伸、展开等方法。
滚压加工:滚压加工是一种可以在材料表面产生加工硬化效果的方法。
它通过滚动来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材料表面硬度增加的目的。
滚压加工通常应用于金属管道制造。
淬火:淬火是指把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快速冷却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淬火时的温度和冷却速度来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4. 加工硬化的应用金属材料加工硬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高强度、高耐磨、高密度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核能领域。
5. 加工硬化的优缺点加工硬化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使得金属材料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弱、耐磨型能更好、细晶粒化更好,从而更适合现代工业的需求。
然而,加工硬化技术并不是毫无缺点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可能会增加材料的疲劳断裂风险;- 如果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材料发生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加工硬化后的材料难以修复和加工,因此制造费用较高。
综上,金属材料加工硬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用性。
材料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材料加工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制造出各种复杂的零部件和设备,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
在材料加工技术中,有许多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需要掌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内容吧。
一、基本原理1.1 金属材料加工原理金属材料加工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加工设备来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和性能,使其符合特定的设计要求。
金属材料加工原理主要包括塑性变形、切削加工和热加工等方面。
其中,塑性变形包括挤压、拉伸、压缩和扳动等加工方式。
切削加工则是通过下切削、横向切削和斜向切削等方式来加工金属材料。
热加工则是通过工件和设备的热变形来加工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热挤压、热轧和热拉伸等方式。
1.2 非金属材料加工原理非金属材料加工原理主要包括挤压、拉伸、压缩和扳动等方式。
比如说,塑料加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挤压、拉伸和压缩等方式,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另外,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和热加工与金属材料有所不同,采用的工艺和设备也有所差别。
二、应用方向2.1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汽车工业是金属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各种材料的加工和组装,可以完成整个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
在汽车工业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身部件的加工和制造、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加工和制造、悬挂和制动系统的加工和制造等方面。
其中,钣金加工、铸造加工和焊接加工是汽车工业中最为常见的加工技术。
2.2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电子工业也是金属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各种材料的加工和制造,可以完成整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在电子工业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容器、电感、变压器、继电器和半导体等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
金属材料的加工方式有钣金加工、铸造加工、冷锻加工、热压加工和切削加工等,它们都可以实现对电子空间进行复杂的形状和性能的加工。
2.3 非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发展,在建筑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非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一、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1.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质:1)、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高分子具有一些特有的加工性质,如良好的可塑性,可挤压性,可纺性和可延性。
正是这些加工性质为高分子材料提供了适于多种多样加工技术的可能性,也是高分子能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高分子通常可以分为线型高分子和体型高分子,但体型高分子也是由线型高分子或某些低分子物质与分子量较低的高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而得到的。
线型高分子的分子具有长链结构,在其聚集体中它们总是彼此贯穿、重迭和缠结在一起。
在高分子中,由于长链分子内和分子间强大吸引力的作用,使高分子表现出各种力学性质。
高分子在加工过程所表现的许多性质和行为都与高分子的长链结构和缠结以及聚集态所处的力学状态有关。
根据高分子所表现的力学性质和分子热运动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通常称这些状态为聚集态。
高分子的分子结构、高分子体系的组成、所受应力和环境温度等是影响聚集态转变的主要因素,在高分子及其组成一定时,聚集态的转变主要与温度有关。
不同聚集态的高分子,由于主价健与次价健共同作用构成的内聚能不同而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分子材料对加工技术的适应性,并使高分子在加工过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高分子在加工过程中都要经历聚集态转变,了解这些转变的本质和规律就能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和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在保持高分子原有性能的条件下,能以最少的能量消耗,高效率地制备良好的产品。
玻璃态高分子不宜进行引起大变形的加工,表现为坚硬的固体,但可通过车、铣、削、刨等进行加工。
在玻璃化温度Tg以下的某一温度,材料受力容易发生断裂破坏,这一温度称为脆化温度,它是材料使用的下限温度。
在Tg以上的高弹态,高分子的模量减少很多,形变能力显著加大。
在Tg-Tf 温度区靠近Tf,由于高分子的粘性很大,可进行某些材料的真空成型、压力成型、压延和弯曲成型等。
把制品温度迅速冷却到Tg以下温度是这类加工过程的关键。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所需要形状并赋予特定性能的过程。
这类材料具有高分子化学键的共价键,通过化学交联或物理交联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原理是利用热、化学或/和机械能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重构,形成所需形状和特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可分为热成型和冷成型两类。
热成型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加工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性质。
这类材料通常被称为热塑性材料。
冷成型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加工,这种材料通常被称为热固性材料。
两种材料的加工方法略有不同。
热成型加工的主要方法包括挤出法、注射法、吹塑法、热压缩法和热成型法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使用高温和高压,使高分子材料流动并具有所需形状。
与热成型不同,冷成型是通过化学反应或光固化将高分子材料固化成所需形状。
这些加工方法包括浇注、压制、浸渍、喷涂和光固化等。
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与加工方法相关的因素,可以选择出最适合的成型加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第二章液态金属第二节液态金属的结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加工制备过程?配料、熔化和凝固成型三个阶段。
配料是确定具有某些元素的各金属炉料的加入百分数;熔炼是把固态炉料熔化成具有确定成分的液态金属;凝固是金属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结晶过程,它决定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
1.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固态按原子聚集形态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单晶体: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多晶体: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组成,属于多晶体。
2、液态金属的结构直接法— X射线或中子线分析研究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
液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的间距范围内,与其固态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但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增多,原子的配位数略有变化,热运动增强。
间接法过比较固液态和固气态转变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判断。
(1)体积和熵值的变化(2)熔化潜热和气化潜热固体可以是非晶体也可以是晶体,而液态金属则几乎总是非晶体。
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气态,原子之间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3、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l)组成: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空穴或裂纹构成。
2)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原子间能量不均匀性,存在能量起伏。
原子团是时聚时散,存在结构起伏。
同一种元素在不同原子团中的分布量不同,存在成分起伏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结过程,实质上就是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渡为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金属从一种原子排列状态(晶态或非晶态)过渡为另一种原子规则排列状态(晶态)的转变均属于结晶过程。
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
第三节液态金属的性质粘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有利。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材料加工是指将原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加工成具有特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加工方法:切削加工、挤压加工、拉伸加工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切削加工机床、挤压加工机床、拉伸加工机床等。
2. 材料:金属板材、金属棒材、塑料板材、塑料棒材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切削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削表面质量等的影响。
(2)实验步骤:1)设定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2)进行切削加工实验,记录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削表面质量等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挤压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挤压加工过程中的挤压速度、挤压比、挤压温度等参数对挤压力、挤压变形、挤压表面质量等的影响。
(2)实验步骤:1)设定挤压速度、挤压比、挤压温度等参数;2)进行挤压加工实验,记录挤压力、挤压变形、挤压表面质量等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 拉伸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拉伸加工过程中的拉伸速度、拉伸应力、拉伸应变等参数对拉伸力、拉伸变形、拉伸断裂等的影响。
(2)实验步骤:1)设定拉伸速度、拉伸应力、拉伸应变等参数;2)进行拉伸加工实验,记录拉伸力、拉伸变形、拉伸断裂等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切削加工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削表面质量有显著影响;(2)切削速度增加,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升高,切削表面质量降低;(3)进给量增加,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升高,切削表面质量降低;(4)切削深度增加,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升高,切削表面质量降低。